动物行为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行为的时间性:行为的时间影响行为动机感受刺激的阈值,某一行为 间隔时间越长,行为的动机越强烈;间隔时间越短或频繁出现一种刺 激,行为动机就会减退或造成疲劳。
动机的特性:可逆性,如饥饿
行为动机的研究方法:直接观察
动机的冲突—折衷行为,如三刺鱼保卫领域行 为
行为动机的原则
– 特异势能原则:特异势能是执行某种行为所需的能 量,这种能量在刺激未出现前在动物体内储存。执 行某种行为所需能量积蓄越多,动机越强;
6、行为反应的疲劳现象
狗擦反射实验 疲劳现象:由于联络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 突触传递阻力增加而引起。 特定刺激疲劳:雀形目雏鸟和蜻蜓稚虫实验, 特定反映疲劳:苍偷燕雀实验
7、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
动物复杂行为的两个阶段: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
欲求行为 所有的行为都向满足欲求的方向进行。欲求虽各 种各样,但有的是在没有特定的外因触发刺激下,为了维 持生物体的心理-生理性平衡状态而产生的欲求。基于这种 从内部产生的欲求而发生的具有浓厚本能色彩的行为,称 为欲求行为。
– 等级原则:适应于本能行为,说明行为的结构关系 (先后秩序和主从关系);如繁殖行为(求偶、交 配、筑巢)
– 负反馈原则:适于摄食及学习行为。如狗的饥饿引 起的摄食过程。(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可逆性是动机的独有特征,对个体发育, 伤病和学习过程来说,都不是不可逆的 过程。动物在同一时刻只能做一件事, 这就是说,两种行为不能同时发生。但 两种不同的行为动机却常常在体内发生 冲突,并导致动物表现处所谓的折衷行 为。
第三章 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1、反射 反射是指动物பைடு நூலகம்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刺
激所作出的定型的快速反应。在同样的条 件下,同种动物对相同刺激所表现出的反 应型式都是完全相同的。
反射的这种反应不变性是基于反射活
动的严格的解剖学基础,即反射弧。一个 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即:感受器、传入 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完成行为 行为表现于满足欲望方面,把构成这种行为的对 象称诱因或目标。一如饥饿的老鼠在迷宫目标箱中找到食 物并放入口中而吃掉,这种使欲望得到满足的最终行为便 称为作完成行为。
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的差异
– 完成的时间长短 – 行为的方式 – 是否存在疲劳现象
不明显的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
– 乌鸦筑巢
8、动物行为的动机
动性虽然是一种随机的或无定向的运动反 应,但动性的最终结果是使动物趋向于有 利刺激和避开不利刺激。
3、趋 性 趋性是动物趋近或避开刺激源的一
种定向反应。这是一种定型行为。
正趋性和负趋性 动物对于环境刺激,如光、温度、 湿度、化学物质、地心引力等.有明显 的趋近或避开的反应。如果定向反应朝 向刺激的来源,称为正趋性;如果背离 刺激来源,则称为负趋性。
4. 横定向:可使动物身体与刺激源方位保持 一个固定不变的角度,但不一定涉及动物的运 动。如光罗盘反应:夏天夜飞蛾总是绕灯光旋 转飞行。
5、释放行为的阈值和空放行为
阈值:释放一个行为反映所必须具有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值的变化:一种行为更难于释放时,阈值增加;更易释 放时,阈值下降。 阈值的影响因素 复杂行为中,阈值受各种环境刺激和动物 生理状况的深刻影响,还受完成某一行为的时间长短。 空放行为:阈值的降低可以导致行为的自发产生,是一种 无刺激行为释放,是达不到该种行为目的的一种行为。
动机的测定
动机的强度及其变化 动机的测定方法
– 取食量 – 对苦味食物的忍耐限度 – 奔向食物的拉力和速度 – 电击量 – 压杆速率 – 混合法
9、刺激过滤
很多夜蛾从蛹中羽化出来后只能生活很短 的时间,常常不需要再吃食物,对它们来 说,唯一的使命是寻找雌蛾交配,因此具 生物学意义的唯一刺激就是雌蛾分泌的性 信息素,它们的嗅觉器官已经特化到了只 对这种单一的刺激起反应的程度。 单食性和寡食性的寄生动物也有类似的情 况。
趋性的主要特点 趋性的主要特点是,它是整个身体的反应,
是整个动物体的定向运动,即朝向或背离刺激源 的运动,因此其运动方向取决于某一刺激。
区别 趋性和向性不同,向性是指不能移动的生物
的定向或生长反应,或者是其身体某一部分趋近 (正向性)或避开(负向性)某一刺激源的反应。因此, 一般是在讨论植物定向生长的内容时才用向性这 个名词。 趋性也不同于反射,反射不是整个身体的定向运 动,而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对某一刺激的定型反应。
反射可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生来就有、在系统发育 过程中所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其神经联系 是固定的,它是最简单的定型行为。
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适应 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 习而逐渐形成的,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
2.动性
动性实际上是对刺激所作出的一种随机的 或无定向的运动反应,其强度随着诱发刺 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其结果会导致身体 长轴没有特定的指向。
每一个动物在任何时刻都会面对无限量的外 界刺激或环境信息,但在信息的海洋中,对 动物有用的信息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对 动物来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有选择地对 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刺激过滤。
刺激过滤是指动物有选择地接受外界刺激或 环境信息。
动物的两种器官承担着对外界刺激进行过滤 的功能,感觉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分别对 应于外周过滤和中枢过滤。
行为动机的概念:行为动机是指动物行为的内存因素,它以 结构特征、生理状态和后天的经验作为基础,在表现某一特 定行为前内部的待机状况。
引起动物行为改变的因素:外因、内因和时间
– 外因:外部刺激,如正在求偶的野鸡,当敌害突然出现时,它们能放 弃求偶逃避敌害。
– 内因:个体发育、病伤、学习等,如血糖浓度和渗透压的改变与动物 的饥饿、饮水动机相关;发育、成熟程度和激素分泌与动物的求偶动 机有关。
外周过滤:有些感觉器官常对某些刺激毫无感受能力,但对 另一些刺激却非常敏感。
例如蝙蝠和蛾类能够感受高频声波;蜜蜂能够看到紫外光; 响尾蛇能对红外光作出反应,并能敏感地分辨摄氏0.005度 的温差;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嗅觉要比人的嗅觉敏锐得多;很 多昆虫由于复眼视细胞的特殊结构而能感受偏振光;有些鱼 类可以感知它们周围的电场。此外,蜜蜂和迁移鸟类还具有 依据地球磁场进行定向的能力。
动机的特性:可逆性,如饥饿
行为动机的研究方法:直接观察
动机的冲突—折衷行为,如三刺鱼保卫领域行 为
行为动机的原则
– 特异势能原则:特异势能是执行某种行为所需的能 量,这种能量在刺激未出现前在动物体内储存。执 行某种行为所需能量积蓄越多,动机越强;
6、行为反应的疲劳现象
狗擦反射实验 疲劳现象:由于联络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 突触传递阻力增加而引起。 特定刺激疲劳:雀形目雏鸟和蜻蜓稚虫实验, 特定反映疲劳:苍偷燕雀实验
7、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
动物复杂行为的两个阶段: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
欲求行为 所有的行为都向满足欲求的方向进行。欲求虽各 种各样,但有的是在没有特定的外因触发刺激下,为了维 持生物体的心理-生理性平衡状态而产生的欲求。基于这种 从内部产生的欲求而发生的具有浓厚本能色彩的行为,称 为欲求行为。
– 等级原则:适应于本能行为,说明行为的结构关系 (先后秩序和主从关系);如繁殖行为(求偶、交 配、筑巢)
– 负反馈原则:适于摄食及学习行为。如狗的饥饿引 起的摄食过程。(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可逆性是动机的独有特征,对个体发育, 伤病和学习过程来说,都不是不可逆的 过程。动物在同一时刻只能做一件事, 这就是说,两种行为不能同时发生。但 两种不同的行为动机却常常在体内发生 冲突,并导致动物表现处所谓的折衷行 为。
第三章 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1、反射 反射是指动物பைடு நூலகம்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刺
激所作出的定型的快速反应。在同样的条 件下,同种动物对相同刺激所表现出的反 应型式都是完全相同的。
反射的这种反应不变性是基于反射活
动的严格的解剖学基础,即反射弧。一个 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即:感受器、传入 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完成行为 行为表现于满足欲望方面,把构成这种行为的对 象称诱因或目标。一如饥饿的老鼠在迷宫目标箱中找到食 物并放入口中而吃掉,这种使欲望得到满足的最终行为便 称为作完成行为。
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的差异
– 完成的时间长短 – 行为的方式 – 是否存在疲劳现象
不明显的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
– 乌鸦筑巢
8、动物行为的动机
动性虽然是一种随机的或无定向的运动反 应,但动性的最终结果是使动物趋向于有 利刺激和避开不利刺激。
3、趋 性 趋性是动物趋近或避开刺激源的一
种定向反应。这是一种定型行为。
正趋性和负趋性 动物对于环境刺激,如光、温度、 湿度、化学物质、地心引力等.有明显 的趋近或避开的反应。如果定向反应朝 向刺激的来源,称为正趋性;如果背离 刺激来源,则称为负趋性。
4. 横定向:可使动物身体与刺激源方位保持 一个固定不变的角度,但不一定涉及动物的运 动。如光罗盘反应:夏天夜飞蛾总是绕灯光旋 转飞行。
5、释放行为的阈值和空放行为
阈值:释放一个行为反映所必须具有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值的变化:一种行为更难于释放时,阈值增加;更易释 放时,阈值下降。 阈值的影响因素 复杂行为中,阈值受各种环境刺激和动物 生理状况的深刻影响,还受完成某一行为的时间长短。 空放行为:阈值的降低可以导致行为的自发产生,是一种 无刺激行为释放,是达不到该种行为目的的一种行为。
动机的测定
动机的强度及其变化 动机的测定方法
– 取食量 – 对苦味食物的忍耐限度 – 奔向食物的拉力和速度 – 电击量 – 压杆速率 – 混合法
9、刺激过滤
很多夜蛾从蛹中羽化出来后只能生活很短 的时间,常常不需要再吃食物,对它们来 说,唯一的使命是寻找雌蛾交配,因此具 生物学意义的唯一刺激就是雌蛾分泌的性 信息素,它们的嗅觉器官已经特化到了只 对这种单一的刺激起反应的程度。 单食性和寡食性的寄生动物也有类似的情 况。
趋性的主要特点 趋性的主要特点是,它是整个身体的反应,
是整个动物体的定向运动,即朝向或背离刺激源 的运动,因此其运动方向取决于某一刺激。
区别 趋性和向性不同,向性是指不能移动的生物
的定向或生长反应,或者是其身体某一部分趋近 (正向性)或避开(负向性)某一刺激源的反应。因此, 一般是在讨论植物定向生长的内容时才用向性这 个名词。 趋性也不同于反射,反射不是整个身体的定向运 动,而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对某一刺激的定型反应。
反射可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生来就有、在系统发育 过程中所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其神经联系 是固定的,它是最简单的定型行为。
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适应 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 习而逐渐形成的,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
2.动性
动性实际上是对刺激所作出的一种随机的 或无定向的运动反应,其强度随着诱发刺 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其结果会导致身体 长轴没有特定的指向。
每一个动物在任何时刻都会面对无限量的外 界刺激或环境信息,但在信息的海洋中,对 动物有用的信息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对 动物来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有选择地对 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刺激过滤。
刺激过滤是指动物有选择地接受外界刺激或 环境信息。
动物的两种器官承担着对外界刺激进行过滤 的功能,感觉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分别对 应于外周过滤和中枢过滤。
行为动机的概念:行为动机是指动物行为的内存因素,它以 结构特征、生理状态和后天的经验作为基础,在表现某一特 定行为前内部的待机状况。
引起动物行为改变的因素:外因、内因和时间
– 外因:外部刺激,如正在求偶的野鸡,当敌害突然出现时,它们能放 弃求偶逃避敌害。
– 内因:个体发育、病伤、学习等,如血糖浓度和渗透压的改变与动物 的饥饿、饮水动机相关;发育、成熟程度和激素分泌与动物的求偶动 机有关。
外周过滤:有些感觉器官常对某些刺激毫无感受能力,但对 另一些刺激却非常敏感。
例如蝙蝠和蛾类能够感受高频声波;蜜蜂能够看到紫外光; 响尾蛇能对红外光作出反应,并能敏感地分辨摄氏0.005度 的温差;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嗅觉要比人的嗅觉敏锐得多;很 多昆虫由于复眼视细胞的特殊结构而能感受偏振光;有些鱼 类可以感知它们周围的电场。此外,蜜蜂和迁移鸟类还具有 依据地球磁场进行定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