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墨子的社会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似乎缺乏体验及洞察力,所以他的学说常常显得不近人情。 至于他处理经济问题的方式,也有失于急迫之嫌。墨子似乎认为 政治的责任就是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第三,墨子学说具有一种社会反叛性,重在批评当时的社 会状况,如社会的不公正、不平等。因反对贵族和世袭而主张
尚贤,因反对贵族的奢侈铺张而崇尚节俭,其实这两种思想是 互相抵牾的。 第四,墨子学说大多针对社会问题而发,所以颇有短视之 嫌。社会问题有一特征,就是当时看起来好像非常严重,时过 境迁,便往往不再是问题。
其二为“明 鬼”。
其三为“尚 同”
墨子认为社会混乱动荡的根源,一方面在于 感情上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兼爱,另一方面在于“义”的不统一。 所谓“义”就是人信行事的是非标准。 墨子所谓“尚同”,就是居下位者同于在上 者所制定的是非标准。为确保达到这一目的而使 用的手段,则是以刑罚为主。
墨子是一个崇尚实行的人,没有耐心作平心的讨论,而希 望以一种简单划一的方式处理复杂的问题,由政治上握有最高 权力者订立是非的标准。但在他的理想中,凡是相对居于上位 的人,都比相对居于下位的人更有贤能,所以居于上位者所制 定的是非标准就一定会比居下位者正确。然而在现实社会中, 居于上位者未必就是更有贤能的人,所以往往是居上者未必是, 居下者未必非。
兼爱原则当然与利已主义相反,但兼爱也不同于儒家所讲的 仁。儒家所讲的“仁”,虽然也是一种博爱,但还是有分别的。 行仁道的原则是由近及远,依关系之亲疏而定人之厚薄。但墨 子则认为这种爱仍然是不彻底的,他要以无差别的“兼相爱” 来代替儒家的有分别之仁。
从一定意义上说,墨家的“兼爱”与儒家之“仁爱”多有 相通之处。二者都力图破除小我之自私而达于对他人之关爱。 但儒墨两家在对他人之爱的亲疏厚薄与施爱的先后次序上是 有分歧的。儒家重视的是主观的感情,而墨子则以客观效果
此外一切都属不必要的浪费。他提出“节用”、“非乐”等尚
俭之主张。墨子尚贤论的目的是提高平民阶级的地位以上跻于 贵族,而尚俭论的目的则是为了让贵族阶级下比于平民。 第一,节用论。 物质财富的充裕,要靠开源与节流两个方面,而墨子似 乎更多地注意到节流的一方面。
第二,节葬论。 对于丧葬,他提倡无论处于社会任何地位的人,都应节俭。 第三,非乐论。 墨子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社会下层的生存问题上,批评音乐、
学理的细密探讨,而是崇尚实行。
第一节 社会整合方案
墨子生值战国兵争之世,墨子目睹社会动荡的局面,而 谋求拯救斯民于水火。他推寻战祸之根源,认为是由于人 彼此不兼爱所致。
一切社会动荡与矛盾冲突都起于人彼此不相爱 。既然 如此,如果人们彼此相爱了,一切社会冲突也就自然消失了。 所以,他主张以“兼爱”作为人彼此交往的准则。
4、墨子对人民的痛苦了解得较为深刻,对社会问题的观察也比 较敏锐,并且还十分注重考察分析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认为只 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他对一系列重视社会问题进行 了深入考察,面对贵族阶级大都骄奢淫逸,放纵自恣,不恤民力 和民众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的问题,提出了“节用”、“节葬”、 “非乐”之说。这使墨子社会思想带有“入世苦行”的特点。
第三,尚贤论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给予贤能者高爵厚禄是必要的,为的 是鼓励贤能者把事办成。
第四节
论社会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阶级大都骄奢淫逸,放纵自恣,不恤
民力。儒家对贵族阶级的生活方式是持一种批评态度的,但墨
子的意态更为激进,以为儒家的批评态度还不够彻底。他要求 贵族阶级也像平民阶级一样,过一种仅足以维持温饱的生活,
本章要点: 1、墨子生值战国兵争之世,目睹社会动荡的局面,而谋求拯救 斯民于水火,提出了“非攻”、“兼爱”的社会整合方案。他 认为一切社会动荡与矛盾冲突都起于人彼此不相爱。“兼爱” 不同于儒家所讲的“仁”。儒家的“仁”,虽然也是一种博爱, 但还是爱有差等的。墨子则诊断这种爱仍然是不彻底的,他要 以无差别的“兼相爱”来代替儒家的有分别之仁爱。这构成儒、 墨两家社会思想的重要区别之一。 2、在墨子那里,社会控制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政治的,这主要 靠赏与罚来完成;二是宗教的,认为以人类的力量控制人类的 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必须借助“天”和“鬼”的威力,协 助人类完成控制社会的工作。这是他提出了“天志”、“明 鬼”、“尚同”之说的目的所在。
第五节 对墨子学说的评价 第一,墨子具有一种宗教家一般的救世热忱与伟大人格, 艰苦卓绝,崇尚实行。但墨家学说仅具宗教精神而并未形成为 一种宗教。墨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务实精神与坚忍性格;墨子 所具有的这种精神与性格对后世也具有潜在影响。 第二、墨子学说注意实利,常站在纯经济的立场上看问题。 人类文化是一个整体,其基础部分是经济活动,但在此基础上 还有许多更高层次的内容。如果仅把目光放在经济活动上,势 必看不到诸多没有直接实用性的文化成果的价值。
复习思考题:
1、墨子“兼爱”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儒家“仁爱”的区别是什 么? 2、墨子社会控制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3、试评墨子的社会平等观。 4、墨子的“义”与儒家的“义”有何异同? 5、墨子对社会问题考察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6、如何评价墨子的“尚同”论?
7、墨子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墨子以为天是社会人世之外最高一级的 控制,其下还有次一有的控制,这就是鬼神。 墨子明鬼的目的就是要在民众内心建 立起无形的权威,使人们在从事各种行为 时,有一种冥冥之中有十目所视、十手所 指的感觉,从而使人们不敢为恶。这是一 种“神道设教”的社会控制方法,但其效 果则值得怀疑。鬼神无形无状,要想让人 信其有并不容易。所以他以“明鬼”作为 社会控制的工具,不会有显著的社会效果。
3、墨子提倡社会平等,主张遴选贤能者管理社会,认为只有这 样社会才能稳定和发展。尚贵强调的是既得身份,有利于已处 在社会上层的人们;尚贤则强调的是贤才能力,有利于尚处于 社会中下层的贤能者。墨子正是站在平民阶级的立场上提出尚 贤的主张的。他并不是要泯除尊卑贵贱之阶级差等,而是要求 一种机会平等;他不仅反对贵族世卿的官禄世及,还反对“无 故富贵,面目佼好”和权臣佞窃幸窃据高位。他的“尚贤”论 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第三节
论社会平等
墨子的社会平等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尚贤”理论中。 尚贵强调的是既得身份,有利于已处在社会上层的人们;尚贤则强调的
是贤才能力,有利于尚处于社会中下层的贤能者。墨子正是站在平民阶级的立
场上提出尚贤的主张的。 墨子的尚贤论有以下若干要点: 第一,墨子并不是泯除尊卑贵贱之阶级差等,而是要求一种机会平等。所 谓“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就是以才能论定地位。换言之,社会地位是流 动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第二,墨子不仅反对贵族世卿的官禄世及,还反对“无故富贵,面目佼好” 和权臣佞幸窃据高位。
5、墨子认为,人类生存所以不同于禽兽,其根本区别在于人 类的生活资料要靠劳动来获取。人类社会的共同生活,社会组 织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出现,都是由人类的衣、食、住等基本生 存需要所决定的。由于人类过着群体的社会生活,就需要规定 出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这就是墨子所谓的“义”。而要保证 人们都按社会所公认的正当行为“义”办事,就又需要有一套 社会组织,这就是墨子所谓的“政长”制。 6、墨子观察和解释社会生活,不像孔子那样借诗、书、礼、乐 来阐发自己的观点,而是取人们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脱离的饥 寒、温饱、贫富、贵贱及人们的社会交往等等为例证来表达思 想的。他提出整合社会的方案的宗旨是“求兴天下之利,除天 下之害”,而且他善于针对各个诸侯国的不同社会问题指出不 同的方案。墨子构想出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兼爱”、“尚同” 的社会。
为兼爱原则之根基。
墨子是站在功利主义的立场上,以所收之报偿提倡兼爱的。
第二节 论社会控制
墨子的社会控制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理论之中: 墨子以为社会动荡混乱的根源在于人不 明天意。他说,天是奖善惩恶的。 其一为“天志”。 按墨子的观点,天意既然奖善惩恶,人 的行为就不应当违背天意。其实其所谓 “天意”,就是兼爱天下之人。 墨子所谓天意、天志、其实都是他所倡导的兼相爱,交相 利。他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天,再用天的权威性来控制人们的 思想和行为,目的是使人们都能按他所设计的社会理想与行为 规范去做。
第十章
墨子的社会思想
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不说崇尚苦行,在当时人眼里 这有如一种刑徒苦役的生活。
墨子(约前480-前400年) 春秋末战国初时期的思想家、学者
墨子的社会思想有两个鲜明特征 一是其学说有很强的平民意识,反对贵族阶级,提倡 所有人都过一种无差别的生活。 二是其学说大多针对社会问题而发。所以他并不致力于
艺术都是奢侈品,却没能看到音乐、艺术的社会功能。这虽然
是可以理解的,但其本身却也是有一定偏颇的。 儒家对待当时这类社会问题与一般文化成果的态度是: 首先,改善下层民众的生活。 其次,剔除礼乐中奢侈铺张的不合理成分 最后,吸收礼乐之优美有价值的成分,将其平民化并普及到 一般平民中去.
墨子的态度则颇为激进,他厌恶贵族阶级的奢侈,也连带 厌恶贵族阶级的一切生活方式,想从根本上取消礼乐,要求王 公大人也过一种平民般的劳苦生活。换言之,儒家是想把低水 准的生活提高上去,而墨子则要把高水准的生活压低下来。这 好像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反。 墨子处理社会问题的方式总给人一种迫切紧张的感觉。 他更多感觉到人生之苦,却很少感觉到人生之乐。哭泣、唱 歌、欣赏音乐都是人自然本有情感要求,而墨子都持非议的 态度。这似乎令人不堪忍受,反天下之心便是违背常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