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并列式议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并列式议论文
古人云:“文如其人。”不错,阅读时总有此种体验:朗读唐诗宋词,体会到李白的
狂放、杜甫的忧国忧民;品读近现代文学作品,仿佛看见海子的不羁,林徽因的柔中带刚……文章与作者本人总是相似的,好像父母与孩子,血脉思维息息相通。
但,总有例外。
金人元好问就认为“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有时甚至会背离人品,呈现出虚伪的作者,这又作何解呢?
实际上,这两种理论并不矛盾。性情确实影响文章,但影响的是“心文”。这种文章
本就是作者抒发内心世界所作,字字皆关情。书写之时,作者力求将内心的所感所思用有
限的文字极力展现,恨不得泣血成句。如此写成的文章,常常带着某种历史也抹不去的光辉。就好像《报任安书》,哪怕让一个早将司马迁的故事烂熟于心的人来阅读,心痛也是
免不了的。
与之相对的是“用文”。这种文章总有某种实际用途。高尚但贫困的作家可能写下流
作品换稿费糊口,小人则以修饰之文博取功名。这种文章,如何不背离作者人品?
两种文章鱼龙混杂,被蒙骗是免不了的,因此,我们才要赏之以文,考之以史。
“赏”,文章是“赏”的。我们阅读,便是在欣赏,欣赏文辞佳句,并试图从字里行
间拼凑出作者的形象。但这形象也只作欣赏用,若拿来作严谨的论述,未免太过轻率。在
未分清心文与用文之前,这个形象只是我们的美好期望,并非作者本身。此时,考之以史
就是必要的了。史料中记载的作者生平、他人评价是比文章更直接的存在。就像一句打猎
俗语所说:“熊大窝里怎样,才是怎样。”作者在生活中怎样,人品才怎样。
高尚的作者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心文中均是高尚的,此时考之以史能更深地剖析他的
精神内涵,将他的文章与人品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有益无害的。而就算遇上用文,
我们也能了解到个中缘由,作出客观的评价。伪造者在史料面前是无处遁形的,花言巧语
的功名,骗得了一世,骗不了百世。
赏之以文,但文章并不是全部;考之以史,史文结合,作者的真实才清晰浮现。以如
此客观之态度品读古今作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作者,获得超越区区一纸文字的精神体验。
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长在了一起,小孩执意要将它们分开,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为
说菜是为了吃的。对于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的小孩来说分辨丝瓜与肉豆是最重要的,因为
他们想还事情一个真相。而对于只重结果的大人来说,能吃到瓜与豆才是最重要的。此处
并非是想要讨论大人与小孩的问题,只是想借而表达大人与小孩思维的差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若视前者为形式而后者则可以视作是内涵。反复思索这个关于形式
与内涵的问题之后,又回到“分辨”与“吃”的问题上来。若将这个问题放到柴米油盐的
生活之中来说,我们便会由此想到其实形式并不重要,内涵才是一切的本源。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的报纸报道:林
徽因人面桃花,泰戈尔仙风道骨,长袍长须,加上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瘦竹春梅
三友图,成绝世佳品。但是,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缺少这种“三友”
“三友”是什么?“三友”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义;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的超凡脱俗;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儒雅修养。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
风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为俗人,因为这是流于形式的矫揉造作。
现今社会中,美人层出不穷,而样貌却越来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娇百媚;影
视作品泛滥成灾,而主题却越来越趋向亚文化,回忆青春,未曾涤荡人心。《致我们终将
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时代》,泛滥的青春文艺片充斥我们的荧屏,仿佛青春只
能是失去梦想。这种文艺片给青少年带去了什么?无非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及躁动不安。
我们总是在反思这个社会究竟失去了什么,为什么青春总是缺乏奋斗色彩?其实,正
是人缺少了涤荡与砥砺心灵的精神食粮,一味地追寻形式与数量,造成了社会诸多方面的
同一化,亚文化泛滥。
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三人所专不同,性格南辕北辙,但其感人之处却是一致的:精神气象让人爽朗。“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越来越执着于“业”,而忽视了“道”,而结果是,一个人即使是头戴金丝八宝攢珠髻,项戴璎珞圈,裙系豆绿宫绦,也掩盖不了
身上的“铜臭味”。
正如国学大师饶宗颐所说:“人的生命如同蜡烛,烧得红红旺旺的,却很快熄灭,倒
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长久地燃烧,来得经济。”我们的生活一旦被形式主义所左右,那
么整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即将失控。
丝瓜与肉豆,何必执着于将其分开,只要内涵没有走偏,又何必纠结于无关紧要的形
式呢?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
夜已经来临了,他和他的马儿孤寂地站在冰冷的乌江岸边,秋风撩起他散乱的长发,
那张刚毅的脸上竟也写满了疲惫,他忆起年少读书时听叔父说的那句话:“为千千万万的
人牺牲一个人和为一个人而牺牲千千万万的人同样是不对的,然而,你必须作出选择。”
是啊,今晚是要作出选择了。他回看不远处的营帐,那里有他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颓败,
他不忍再想,只是轻轻地抚摸着身旁马儿的鬃毛,他看见马儿的眼角亮晶晶的,自己的虎
目竟也有了发胀的感觉,连忙把头扭向了一边……
二
几十个人闷闷地喝酒,往日的喧闹,多了几分悲凉,他也是一言不发,双手捧着酒坛
自顾自地喝,直至他将整坛酒喝光,才站起身来从旁拿出一个包袱。他走到酒桌前,从包
袱里抓出一锭锭银子,放在几十个人的面前,然后挥挥手,叫他们各自去吧,便将脸别在
了一旁,他听到身后一阵的叮当之声,仿佛觉得那被扔到地上的兵刃是砸在自己的心口。
良久,他才慢慢转过头来,霎时便惊呆了,那落在地上的哪里是什么兵刃,竟然是一锭锭
的银两,泪终于来了……
三
她对他说:“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他便看着她举剑抹向了自己的粉颈,他眼
睁睁地看着,酒力发作,他已无能为力。第一次觉得那种颜色竟是如此的刺目,它曾经从
敌人的脖颈中喷涌而出,而今竟染红了自己心爱女人的翠玉黄衫……混浊的泪水悄无声息
地滑落。
四
他终于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他们个个使出了自己的全力,然而敌人仍像潮水般压了过来,当他被部将推攘着上了那只救命的小木筏时他虚吼了一声,将自己的战马拉上了木筏,静静地说:“来世,仍是兄弟。”便举起兵刃返身投入“潮水”中,透过层层血污,他看
到那只木筏上的乌骓马竟跃进了无底的乌江,看到了身旁的兄弟一个个地倒下,他觉得无
悔于自己的选择,他流着泪,含着笑举起了手中的剑……乌江岸边,洒遍了霸王的眼
泪……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