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救护四项基本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救护四项基本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运送)
抢救是争夺生命的战斗,医护人员在急救实践过程中面对危重病人,如何作出决快速的判断与反应,及时作出诊断与治疗病人,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与预后好坏,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掌握急诊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固定、与伤员运送是四项基础技术。
一、出血与外伤止血法:
血液从血管流出为出血,创伤一般都有出血,按出血的部位分为内出血、外出血。
1.内出血: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流入体腔内称为内出血。严重的创伤可导致严重的内出血,如颅内出血,肝破裂,脾破裂。处理不当会危及生命。
2.外出血: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流出体外为外出血,常肉眼可见流出的血液。
按出血的血管分类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1.动脉出血:为动脉壁破损所至,出血呈喷射状,鲜红色,喷射随心脏搏动而同步增强。
2.静脉出血:静脉血管破裂是血液从裂口持续流出,血暗红色。
3.毛细血管出血:毛细血管损伤,血液从损伤面涌出,色鲜红。
无论何种出血,如出血量大超过人体总血量1/4~1/3就有生命危险。较少量的出血如处理不当不及时也可导致肢体坏死或残疾。因此,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急救现场止血法:
1.包扎止血法:一般的小伤口、小面积的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可用包扎止血法。
先用盐水冲洗局部,消毒清洁皮肤(毛发较多部位应先剃去毛发再清洗),盖上消毒纱布敷料,包扎局部即可。
2.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按压出血血管的上端(近心端),使血管受压闭塞,血流中断达到止血的目的。救护人员要熟悉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压迫点及压迫要领:面部出血:指压下颌较前方的面动脉,可止住同侧下半面部出血。
颞部出血:压迫耳前的颞浅动脉可减少同侧颞部、头皮出血。
头部出血:压迫颈总动脉可止住同侧头部出血。此法要慎用,以免引起脑缺血。
肩部或腋窝出血:在锁骨上窝处压迫同侧锁骨下动脉即可.
上肢出血:手、前臂及上臂下端动脉出血可压迫上臂内侧上1/3处的肱动脉止血。
下肢出血:可用拇指或拳头压迫大腿内侧上1/3处的股动脉。
3.止血带止血:四肢较大血管破裂,如出血量较大,使用止血带止血是简易而有效的止血方法。
(1)止血带的选择: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止血带是橡皮管或橡皮带,如现场找
1
不到橡皮管(带),可就地选用布带、裤带、绷带等,有条件最好用充气
式止血带,因为压力大小可以方便控制,压迫面积较大对组织损伤较少,
使用方便。
(2)结扎止血带部位:上肢:一般宜在上臂上1/3处;下肢在大腿中部或上1/3处;前臂与小腿血管在双骨间穿行,上止血带不易达到止血的目的。原则
上不在前臂及小腿上止血带。
(3)上止血带的注意事项:先抬高患肢,使静脉回流。在上止血带的部位用毛巾或敷料等垫好,减少对软组织(神经、皮肤、血管)的损害。压力适当,
一般在33. 3~53. 3KPA为宜.,如压力过小,只压住静脉,不能阻断动脉,
出血反而更多,压力过大易引起损伤。在结扎止血带处必须有明显的标志,
以免忙乱中忘却,标志上要写清楚上止血带的时间,做好交班,途中每30
分钟松一次,每次松2~3分钟,松放时间掌握好可减少组织损伤。
二、包扎法:包扎法是临床及急救技术的常用方法。
1.包扎的目的:保护伤口、防止污染、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固定敷料,固定骨折部位;减轻疼痛,减少恐惧感;
2.包扎的原则:包扎前先清洁伤口及周围皮肤。敷料必须干净、干燥。可选绷带、三角巾、衣物、布单;骨隆突、重要神经、血管部位及皮肤折叠处以棉垫、纱布保护。从肢体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防止静脉淤血,肢体末端应外露,以便观察血运情况。应保持肢体于功能位置,松紧适宜。
3.绷带包扎法:
①环形包扎法:是最常用的基础绷带包扎法,第一圈作环绕稍呈斜状,第二、
三圈作环形,将第一圈斜出一角压于环形圈内,这样固定更牢靠些。最后撕开尾端打结,或用胶布粘贴固定。
②螺旋型包扎法:先环形包扎开始一端,在螺旋型向上绕行,后圈覆盖前圈
1/2~1/3。
③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先用环形包扎法开始,再用螺旋
型包扎向上缠绕,每圈反折一下,盖住前圈的1/2~1/3。
④“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关节部位,如肘、踝、、膝、肩、髋等关节部,
方向是一圈向上,一圈向下成“8”字形包扎。
4.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包扎应用灵活,容易掌握,包扎面大,效果也好。
1)三角巾制作:用正方形布单对角裁开即可,如在直角尖加一带子,使用更方
便。常用三角巾的底边长是130cm,如再对折剪开也可制成较小的三角巾,
用于较小的部位包扎。
2)操作要点:边要固定,角要拉紧,中心伸展,敷料贴实。
头部包扎法:底边齐眉,沿耳上方向脑后拉,将顶角从头顶拉倒脑后,用两
底压住顶角,在绕道前额打结。
胸部包扎法:底边横放胸部,左右角向后打结,顶角向上拉过肩部向后与底
2
边左右角打结固定。
腹部包扎法:底边包扎法:底边横仿腹部,左右角向后打结,顶角向下由两
腿向后与底边左右角打结固定。
三、骨折的固定法:
现场抢救钟,对骨折或疑为骨折的病者,应作固定以防止骨折端活动引起的新损伤,减轻疼痛,预防休克。
操作要点:
1.固定范围应包括受伤的上、下两关节。
2.对开放性骨折,必先行止血、包扎,再行固定。
3.夹板与肢体之间,特别是骨突、重要神经、血管处及皮肤反折处用棉垫、布料保护,防止擦伤、压伤。
4.固定肢体末端外露,如发现指(趾)苍白、表紫、发凉、疼痛或麻木时,提示循环障碍,应作检查,放松固定,调整松紧。
常用材料选择:
常用材料可用绷带,棉垫,木夹板等,如无理想的材料,应就地取材,如树枝、竹竿、、木板、纸板、书报、雨伞等。近年有用塑料充气材料做固定夹板,既轻便又可折叠,易携带。用时充气,固定可靠,有弹性不损伤皮肤组织,又便于X 线检查及搬运,值得推广使用。
四、伤员的搬运转送
伤员通过初步处理后,应尽早搬运转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处理,转送前应及时与转送点联系,以便及早做好治疗抢救工作,免致交接混乱,使病员得到及时得当的治疗。整个过程要求轻巧、敏捷、安全、有效。要减轻痛苦减轻损伤。1.担架搬运法:担架时搬运病人最常用的工具,对路途较长,病情较重的病人最为合适。抬病人上担架前应做好止血、包扎、固定。移动病人时应注意受伤部位的保护,要注意托好病人的头、肩、背、腰、臀及下肢。做到平稳托起,轻轻放下,如有输液、输氧及导管应保护及维持好。搬运时病人头部应向后足部向前,这样可以随时观察病人的变化,不管是平地搬运还是上下楼梯、过桥,均要求平稳前进并使病人保持水平状态。
2.徒手搬运法:现场无担架及代用品,病人病情较轻,路途较短或现场条件不允许久等可用徒手搬运。可采用扶持、保持、背负,或双人平托,椅托等方式搬运病人。
3.拖拉搬运法:在战场上或危险地带,病人病情危重,条件不允许久等,可用大衣、雨衣、大单等把病人放于其上,用托拉法转移病人到安全的地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