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半截蜡烛-教学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6半截蜡烛-教学课件
主备人:
华映兰执教者:
叶虹课题 6.半截蜡烛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二战时期的资料,ppt 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 3 月月 6 日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品味课文一三折的情节。
1 / 17
4.初步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品味课文一波三折。
教学过程一备批注一、导入新课: 1.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 年间,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世界性侵略战争。
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二十亿以上的人口卷入了这场空前规模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和中、英、法、美、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军的胜利而结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记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的一件事。
(出示图片了解课文背景) 2.读课题质疑。
提示:
注意蜡烛的书写。
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补充:
读了课文《半截蜡烛》,你知道了什么?课件播放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施暴的画面,配上画面,加上收集来的资料解说,使学生置身情境,初步感受德军的残暴。
---------------------------------------------------------------最新资料推荐------------------------------------------------------ 3.教师质疑:
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并出示要求: ①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②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读完课文后,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概括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世界大战期间,一天晚上,三名德国军官突然闯入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母女三人与敌人巧妙周旋,斗智斗勇,最终保住了半截蜡烛里的绝密情报。
2.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①第一组:
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引导学生音译人名朗读时要注意连贯;提问:
谁发现了这 3 个人的关系?出示第一自然段,以此了解:
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②第二组:
烛芯厨房楼梯学生朗读,提示芯是前鼻音。
3 / 17
③第三组:
秘密绝密绝妙找出一对近义词:
秘密、绝密;增加机密,比较近义词的差别:
国家文件的密级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级。
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保密期一般 10 年绝妙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保密期一般 20 年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保密期一般 30 年朗读词语,体会不同程度。
出示句子填空: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读,出示停顿符再后一起朗读句子。
)这个绝妙的主意妙哪里?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
④第四组:
危机熄灭厄运理解危机:
困苦的遭遇;课文中是指什么危机?找找相关的强调:
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
正音:
芯:
---------------------------------------------------------------最新资料推荐------------------------------------------------------ xīn 厨:
ch 嘛:
ma 提醒字形:
截:
着重帮助学生练好贯穿整个字的斜钩。
句子。
出示: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3.讨论:
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用上大屏幕上的词语连起来说说故事的有关内容。
4.生默读课文,简述故事。
(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情)三、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过渡:
围绕藏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完成小练习。
出示:
将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按照课文的记叙顺序正确排列,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序号。
5 / 17
()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
()全家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正当她(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绝密情报保住了。
()杰奎琳巧妙恳求拿一盏灯上楼,少校同意。
()一个中尉点燃蜡烛,伯诺德夫人取来油灯,吹熄蜡烛。
()中尉重新点燃蜡烛,大儿子杰克想端走蜡烛,没有成功。
()蜡烛摇曳,伯诺德夫人预感危机即将到来。
2.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起因:
1-2 自然段发展:
3 自然段高潮:
4-5 自然段结局:
6-7 自然段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简述课文内容,理清文脉,概括段意,为积累语言文字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随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 3.教师小结:这真是一场没有硝烟而要极为紧张激烈的战斗,我们的心情也随着这蜡烛的点燃、吹熄而变化着。
4.释疑同学们你现在知道课文为什么要以半截蜡烛为题吗?学生交流。
---------------------------------------------------------------最新资料推荐------------------------------------------------------ 5.总结:
课文以半截蜡烛为线索,描绘了一场虽然没有硝烟但异常紧张而又激烈的战斗。
文章字数不多,但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尤其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得非常成功,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体会。
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半截蜡烛来写的。
半截蜡烛有多长呢?是啊,就在这样短的半截蜡烛中,竟还有一段是插着金属管的,这样一来,这半截蜡烛可燃烧的时间就更短了呀!故事就是围绕着这样的半截蜡烛展开的!这半截蜡烛是一个关键,它关系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课文情节就是围绕这半截蜡烛来展开的。
因此,用半截蜡烛作题目一下子就把焦点展示给了读者,很吸引人。
作 1.抄写词语。
业设计业设计 2.朗读课文,找找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写写你的朗读体会。
3.完成《硬笔习字册》。
板书设计 6 半截蜡烛板书设计6 半截蜡烛起因:
1-2 自然段发展:
7 / 17
3 自然段高潮:
4-5 自然段结局:
6-7 自然段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
因此我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
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
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
第二课时 3 月月 6 日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过程一备批注一、复习导入播放幻灯片1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引读课题。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故事发生在──引读时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家三口,他们分别是──,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为了情报安全,伯诺德夫人曾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引读第二小节最后两句话。
3.可是,一天晚上,这绝妙的主意却经受了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想一想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试完成填空出示:
当()时,伯诺德夫人(怎么做)(结果怎样)当()时,大儿子杰克(怎么做)(结果怎样)当()时,小女儿杰奎琳(怎么做)(结果怎样)对这半截蜡烛的理解需要由浅入深,逐步到全面、深刻起来,从而充分感知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二、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引语:
故事一波三折(画上连接线),扣人心弦:
虽然没有炮火硝烟,却危机重重,险象环生。
9 / 17
假如让你颁发勋章的话,你将颁发给谁?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组交流。
3.集体讨论:
你想把这枚勋章颁发给谁呢?①颁发给伯诺德夫人。
理由 1:
因为是她起头保护秘密的,也是她想出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内的。
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板书:
机智勇敢出示:
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学生交流,朗读体会。
师引,伯诺德夫人的机智还表现在?随交流出示: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理由:
在这危险的时刻,伯诺德夫人依然从容镇定。
---------------------------------------------------------------最新资料推荐------------------------------------------------------ 师:
老师这里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读伯诺德夫人说的话来回答。
a.伯诺德夫人要请德军看还是听?
b.哪盏灯亮些?
c.这盏灯怎么样?读后问:
从伯诺德夫人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伯诺德夫人想法设法要转移德军的注意力)师:
尽管事情危在旦夕(在急忙下加点),但是伯诺德夫人却不动声色(轻轻下加点)。
让我们再读好这段话。
②把勋章颁发给杰克。
理由:
想到利用蜡烛搬柴火,想转移情报。
课件出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
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追问:
当时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你们感受到什么?朗读:
这燃烧的蜡烛就是生命,就是情报。
11 / 17
就在这么危急的时刻,杰克的表现是(引读)评:
多么镇定,多么从容,在那样危机的情况下,想出这个办法非常不容易。
引导:
除了这里,你还从哪里看出杰克的镇定?课件出示: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等待着。
讨论:
他为什么一定要把柴搬回来呢?朗读体会。
③把勋章颁给杰奎琳。
理由:
是她想到用睡觉来转移情报的办法,并且成功了。
课件出示: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读着这段文字,哪些词映入你的眼帘?生交流对娇声、镇定的理解。
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象:
她在最后一刻拯救的是什么? 4.讨论:
到底该颁发给谁呢?提示:
---------------------------------------------------------------最新资料推荐------------------------------------------------------ 应该颁发给伯诺德夫人,因为杰克和杰奎琳是在伯诺德夫人做了榜样之后,才会跟着做的;应该颁给杰克,因为他很勇敢而且镇定应该颁给他们全家,因为是他们合作保证了情报的安全。
三、围绕蜡烛这条主线,感知文章写作特色。
1.课文以半截蜡烛为题,是因为这半截蜡烛是文章的叙事主线,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蜡烛的句子。
2.随交流出示: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了半截蜡烛内,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
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杰克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
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13 / 17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杰奎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1.说话是娇声的语气语调 2.是商量的口吻说 3.对最有话语权的少校说 4.少校家恰好也有个这么大的女儿。
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关注这些点蓝的字,自己读读,从中体会出什么?(围绕蜡烛,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板书:
情节一波三折,富有戏剧性。
师:
这半截蜡烛可以说是文章的小道具,可作者运用自如,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用来做标题,而且用来贯穿全文,绾联情节,从半截蜡烛中映现人物品格,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真可谓:
小道具发挥大作用。
3.本文还有一大写作特色是注重心理描写,展示人物性格。
迅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来证实。
例:
德军从杰克手中夺回烛台,厄运即将来临,但他依然从容搬回一捆木柴,默默坐待危机爆发。
---------------------------------------------------------------最新资料推荐------------------------------------------------------ (既是紧张的,又不慌乱。
)伯诺德夫人的心更是提到嗓子眼她似乎感到(何等紧张)而小女儿杰奎琳用娇声请求,镇定地把(从娇声镇定可以体会到杰奎琳非常丰富的心理。
)四、总结拓展 1.总结:
伯诺德夫人的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很镇定地与德军周旋呢?板书:
镇定、勇敢、机智、热爱祖国 2.如果老师请你们当小导演,把这个故事搬上荧屏,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应该是什么?为什么?师:
特写镜头不一样,但突出的都是紧张的气氛,这样就能更好地衬托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从容镇定、机智勇敢。
升华主题:
一家三口在危机面前,能如此镇定,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应变能力,真是让人叹服。
一个人,当他把自己的生命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候,他就能做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他就能视死如归,他也就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聪明才智。
出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辟趋之。
(林则徐)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
15 / 17
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阿托尔斯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作业设作业设1 完成《补充习题》。
2 完成《练习与测试》。
3 小组合作,把《半截蜡烛》的故事演一演。
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伯诺德夫人 6 半截蜡烛(拯救)杰克镇定、勇敢、机智杰奎琳热爱祖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围绕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是怎样做的这个问题来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重点词语品味伯诺德夫人一家的聪明、机智及面对敌人时的镇定自若,领悟这半截蜡烛牵动着情报站的安危,关系到这一家三口的安危。
曾学习过海门市实验小学周益民老师该课的教学设计,他选取了学生关注的一个对话切入点:
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潜隐的两种观点被有效激活,引发了认知冲突,这就促使对话牢牢生长于学生内心的需要。
我尝试在课堂运用了这一环节,效果不错。
这种对话表现出鲜明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
---------------------------------------------------------------最新资料推荐------------------------------------------------------ 学生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
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动着对话的不断深入。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
教学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此时读者那悬到嗓子眼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峰回路转,化险为夷,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侥幸躲过一劫。
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他们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如释重负,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此时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会想些什么,并想象一下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进行说话练习,并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当时的场合进行合理的想象。
17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