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县域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县域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杨敬;张平;林杰;倪荣;居斌;吴思静;叶火杰;朱晨曦
【摘要】County-level informatization is the lowest floor in health information framework and the most immediate platform to serve public and improve health management.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healthcare reform. In Zhejiang Province, county-leve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 rapidly, and meanwhile facing problems in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resources sharing and investment mechanism. It need to implement planning and standard, realize data interflow and resources sharing, enhance data analysis and give play to decision aid effect, in order to facilitate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informatization.%县域卫生信息化是卫生信息架构最基础的部分,是服务群众健康和改进卫生管理最直接的环节,是医疗卫生改革最重要的技术支撑。
浙江省县域卫生信息化快速发展,同时面临组织机构、规划设计、资源共享和投入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深化县域卫生信息化发展,需落实规划和标准、实现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增强数据分析和发挥决策辅助作用。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
【年(卷),期】2015(000)003
【总页数】3页(P27-29)
【关键词】县域卫生信息化;卫生管理;卫生改革
【作者】杨敬;张平;林杰;倪荣;居斌;吴思静;叶火杰;朱晨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Author’s address:Zhejiang provinci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ttee, No.216, Qingchun Road, Hangzhou, 310006, Zhejiang Province, PRC
2 012年3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个地市有序推进,全省目前共有64个县(市、区)建立了县级平台。
基于省市县三级平台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基层卫生、医疗保障、综合监管等业务应用不断完善。
县域卫生信息化作为体系结构的基础工程、数据采集的基本入口和服务功能的关键出口,是卫生信息化体系中最基础的架构,成为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取得了长足进步和较好成效,初步实现了“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卫生得好评”的良好局面。
1.1 用建并举,建设和应用更加紧密衔接
在“国家数字卫生”、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改信息化试点”和国家发改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等项目推动下,县域卫生信息化快速推进。
全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6%,应用率逐年提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
建设率和应用率均达到67%,基本做到即建即用;远程诊疗系统覆盖省内110家二级医院和50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1.2 内外兼蓄,管理与服务功能协同发展
迈入管理与服务协同发展的轨道,开发服务居民健康的信息系统。
杭州市推出智慧医疗结算服务,开展“边诊疗边付费”、“诊间结算、床边结算”,平均每诊疗人次减少付费排队时间20分钟。
绍兴市以社保卡为基础推行“一卡通”,医生可便捷调阅患者以往就诊记录,提高就诊效率和诊疗质量。
余姚市、三门县等地建立区
域病理、放射、检验、心电、影像等共享系统,促进区域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
这些举措正在改变传统诊疗模式,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1.3 纵横共融,互通共享体系初现雏形
全省34%的县(市、区)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改善“信息烟囱、孤岛”
林立状况。
鄞州区于2011年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实时源头采集和互通共享。
新昌县利用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
电子病历互通共享,医务人员可在工作终端调阅患者个人健康档案及既往处方、诊断、检验报告、出院小结、病案首页等诊疗信息。
通过平台开通重复检验检查用药、慢性病患者管理的智能提醒服务,减轻患者和责任医生负担。
1.4 点面结合,整体推进速度不断加快
全省县级医院100%建立HIS,51%的县(市、区)开展着眼于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互通共享的区域HIS应用;全省区域检验应用率达到41%,区域影像系统
应用率达到37%,区域心电应用率达到20%;所有县(市、区)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层公共卫生单位基本实现业务管理信息化,新农合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和统筹区域内实时结报。
对照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县域卫生信息化仍然任重道远,“纵强横弱、点强面弱、建强用弱、内强外弱”的局面有待进一步改变。
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组织机构不健全,基层卫生信息化力量薄弱
全省90个县(市、区)中仅有18个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内设专门的信息
化机构,所有在职信息化工作人员中仅有1/3为专职人员。
同时县级医院内部设
立信息化部门的不多,信息化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2.2 整体设计缺失,标准执行不到位
部分县(市、区)不够重视卫生信息化整体设计,缺乏全局规划和平台建设计划,甚至个别地方仍没有按照统一架构、标准和接口要求开发建设新系统。
2.3 “数字旧城”改造缓慢,共享瓶颈难以突破
原先起步早的地方信息系统改造成本高、开发商协调难度大,改造进度不理想,造成旧有“孤岛”无法联通,许多数据不能共享、业务未能协同。
2.4 建设投入渠道单一,市场合作机制不完善
卫生信息化单一依靠政府财政,多元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医院投入意愿不足。
一些直接面向群众,优化服务的信息化投入无法合理转化成本(比如远程医疗服务项目不在医疗服务价格手册中)等。
在发挥市场作用、选择IT企业以及与IT企业合作方面,缺乏长效、稳定、共赢机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卫生信息化持续发展。
3.1 以整体规划和标准执行为重点,加快县域卫生信息化体系建设
按照规划和标准建设新项目,对照规划和标准推进原有信息系统改造升级(见图1)。
3.1.1 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到2014年完善省平台架构,全部建成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推动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见图2)。
对于有条件的县市,尽快建立县域数据共享交换的枢纽。
已建好平台的县市,充分发挥信息整合共享作用。
3.1.2 加快以“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扩大电子病历应用覆盖面,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为
基础的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做到诊疗记录的数字化和医疗过程的自动化,并实现与区域平台的对接。
围绕医疗质量与安全、临床路径管理、成本效益核算、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和医药费用控制等内容,推进医院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
3.1.3 加快以“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
推进具有城乡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卫生绩效管理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终端全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计算机终端配置率达到100%,紧密型乡村卫生一体化的村卫生室计算机终端配置率达到100%,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电子处方、电子
医嘱、药品管理和绩效考核等系统的覆盖率和使用率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终端全部连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适应信息化工作方式,推广主动、连续、综合、高效的基层卫生服务新模式[4]。
3.2 以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为基础,拓展县域卫生信息化的服务范围
坚持按照浙江省信息化总体框架要求,达到“建一个系统,多一份共享”,实现更大范围内更加有效的服务应用。
适应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转变,开发以满足需方为导向、以保障健康为中心、以优化服务为根本的城乡居民健康服务信息系统。
3.2.1 推广建设区域医学共享中心。
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目标,以省市医院对口县级医院合作和县乡村卫生一体化为契机,通过建立远程心电、远程病理、区域HIS、区域影像、区域检验等区域化信息系统,构建以城市医院为支撑、以县(市、区)为单位、以县级龙头医院为骨干、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为载体的区域医疗诊断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基层群众。
3.2.2 推广建立基于信息支撑的分级诊疗和有序就医秩序。
重点推进县级医院和城乡社区卫生机构优先预约机制建设,将预约诊疗、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和健康“守门人”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渠道和范围,试点开展普通号预约、检验检查预约、住院预约和在线支付功能。
大力推广“诊间结算、床边结算”、“先诊疗后结算”等模式,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通过现代信息和金融手段,联接和优化院外、院间和院内服务,助推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和医院“一站式”服务的就医新秩序[5]。
3.2.3 推广具有医保、医疗和健康管理功能的居民健康“一卡通”工程。
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健康“一卡通”工作,建立具有统一介质对应每个人健康门户的“健康钥匙”,明确社保卡与居民健康卡合二为一。
目前,绍兴等地区已实现此项功能,其他地区将按照统一要求推进工作。
在完善全民医保体系、落实重大疾病保障、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
门的协商与合作。
3.3 以数据分析和决策辅助为依托,强化县域卫生信息化的管理功能
随着卫生信息化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基于信息支撑的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全系统的科学化管理体系建设。
3.3.1 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实时记录基层医疗机构和卫生人员完成各类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果等情况,实时生成绩效考核数据,减少人为考核弊端,提高评价考核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3.2 建立卫生行政部门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依托信息化平台,加强对行政审批、新农合基金、药械招标采购、重大项目建设、卫生财务和医疗卫生服务收费等的信息化监管,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公文和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强化卫生统计、分析、监测和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卫生规划、投入和监管职能,提升卫生行政效率和水平。
3.3.3 以强化保障和创新机制为手段,推动县域卫生信息化创新发展。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将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卫生信息化领导小组,积极争取政府和发改、财政、工信等部门的支持,切实加强规划和投入力度,重视信息化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企业和广大服务对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近期,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等指导意见,为县域卫生信息化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浙江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域,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行、便民惠民、合作共赢”的卫生信息化发展机制和模式,通过合作开发、联合建设、建设运营托管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和社会力量,拓展信息化多元投入渠道;支持通过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便民惠民依法挖掘信息价值、发展系统和数据增值
服务、开发信息化“自我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支持通过与互联网、移动、电信、有线电视网络和现代物流网络等的合作,推进“电子健康服务”等新型健康服务业,促进健康信息消费,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形式的健康服务需求,进而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智慧健康”发展道路,推动卫生信息化创新发展。
【相关文献】
[1] 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Z].2012-03-14.
[2] 王才有.“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研读[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 9(2):14-16.
[3] 陈坤. 全人全程健康管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19-30.
[4] 毛安,朱建光.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探议[J].软件,2013, 34(1):100-101.
[5]蒋志宇. 预约诊疗服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与社会, 2010,23(6):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