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湖泊水体综合整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湖泊水体综合整治

我国南方地区城市景观水体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景观水体的保护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福州西湖历经千百年岁月,逐渐演变成福州市的主要风景区和游览胜地。西湖(含左海,下同)汇水面积达7平方公里,湖面总面积40.8公顷。近年来,省、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持续开展西湖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西湖水体感官指标良好,多数水质指标优于地表水W类标准。省、市政府高度关注西湖环境问题,福州市政府把西湖整治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实施截污、生态补水、生态修复工程、强化管理,持续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实现西湖水体城市景观和防洪排涝功能,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W类水质标准。

1福州西湖水体环境基本特征

1.1福州西湖环境特征

西湖的东北—北—西至西南为屏山、五凤、金牛等诸山环绕,东面和

南面连接市区,汇水面积达7平方公里。西湖、左海公园水面(参见图1),清淤后水深1.5〜2米(平均水深1.7米)。湖面总面积40.8 公顷(西湖28.45公顷,左海11.82公顷,芳沁河0.53公顷),总库容约70万立方米。湖水流向为由北至南,其中南端出口处建闸门调节水位,直通白马河。近年来,省、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持续开展西湖的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1999〜2001年,以大腹山生态引水工程启用,到2001年西湖清淤、截污、引水等大规模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标志着西湖进入继1986年综合整治之后的新一轮整治阶段。经过综合整治,西湖水体交换能力明显提升,水质也得到显著改善。近年来,西湖水质相对稳定,总体保持在68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平,2004、2005年仅总氮年均值超过V 类标准,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媒体的高度重视。2008年根据市政府相关会议纪要精神,开展西湖综合整治,提出了“一年内西湖、左海的水质要进一步改善提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一级”的整治目标。即用

一年的时间,西湖周边污染源的污水接管率达到80%,西湖主要水体水

质指标在现在V类水的基础上提升一级,达到W类水标准要求。

1.2西湖水质现状

福州西湖位于中心城区西北部,北接铜盘河、屏西河,西连梅峰河,

南通白马河,周围有屏山、五凤山、大腹山和金牛山等诸山环绕。按照《福建省水环境监测技术规定》,福州市环境监测站每年均定期对西湖水质进行系统监测。

2001年西湖进行整治后,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浓度明显降低;当年各

项监测指标年均值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质标准,其中

部分指标接近或达到W类标准,湖水的色、味等感官性状指标也较为良好,水质改善显著。2002〜2006年,西湖湖水感官性状指标良好,多数水质指标相对稳定,保持在地表水W-V类水平,仅个别指标如总氮呈缓慢上升趋势。2004年3月、2005年3月监测总氮浓度超过V类标准,造成当年西湖总氮年均值超标,导致西湖水质评为劣V类。跟踪监测表明,2005年下半年后,西湖水体中总氮浓度有所降低,基本保持在

1.8mg/L左右,符合V类标准要求。根据2006-2007年对西湖的全面监测结果表明:除总氮、总磷、粪大肠菌群等3项指标处于地表水V类水平外,其余指标均达到地表水W类水标准要求。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代表指标为叶绿素a、总磷、总氮、透明度、COD等)进行综合评价,目前西湖水质总体上为中营养化水平。

1.3西湖水体总氮、总磷水质指标分析

总氮(总磷)是有机氮(磷)和无机氮(磷)化物的总称,该指标反

映水体含氮(磷)营养物质的含量。这一指标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针对湖、库水质首次引入的评价因子,作为水体营养水准的特征指标,表征湖、库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水准。判定水体是否发生富营养化,通常还得综合评价水体、底泥中总磷、总氮、有机物和相关微量元素指标以及气温、光照等环境条件,特别还要考虑水体的流动性。对于非湖、库类或水动力条件较好的河流水体水质,不评价总氮(磷)指

标。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湖、库总氮(磷)规定的限值较严(分别为2mg/L、0.2mg/L), 一般城市湖泊水体的总氮(磷)较难达标。如《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北京昆明湖、南京玄武湖和杭州西湖、武汉东湖、济南大明湖等名湖均因总氮超标,水质类别评为V类甚至劣V类。

福州西湖是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的城市内湖,影响水质变化的因素很复杂。造成西湖总氮(总磷)水平较高(见图2、图3)乃至超过V类标准的因素是:①从西湖上游来水中输入的氮。西湖的新鲜来水除降雨外,主要由大腹山泵站从闽江间断性取水补给,目前闽江原厝段水体中总氮浓度约在1.3〜1.5mg/L,背景水平较高;西湖上游流域面积达7平方公里,初期雨水(初次阵雨、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带来的地表垃圾、泥土等富含总氮类污染物;西湖上游屏西河、铜盘河、梅峰河截污不彻底,每日有近万吨的污水间接排入西湖,其中,仅铜盘河沿岸就有68个污染源,每天约直排6000吨污水入河,也是造成西湖水体总氮升高的原因之一。

②西湖景区面源污染不可忽视。如西湖公园景区内的点源,包括景区管理处、公厕、垃圾转运站等约3000 吨/日污水,污水已经采取埋地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但总氮指标还不能达到要求排入西湖。③引水工程在运行中有时候停水一段时间后再冲,在引水沿线河道积存的生活污水,携带入西湖后形成高浓度污染带,造成局部区域水质超标。④西湖引入闽江水中泥沙等悬浮物含量高,正常有30吨/日干污泥带入西湖(洪水季节,闽江水中悬浮物含量更高),其次,西湖汇水区7平方公里的初期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带入的泥沙及路面垃圾等污染物也富含沉淀物、悬浮物,特别是台风的暴雨,夹带的大量泥沙造成西湖北区水体的淤积。

总氮和总磷两项污染指标控制是福州西湖水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也是技术瓶颈所在。特别是全面截污之后,面源污染依然存有,本文主要探讨环保清淤、生态补水、循环流动、陆域净化、土地消纳、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技术实际应用于西湖综合整治的可行性。

2福州西湖景观水体整治的目标

整治总目标:通过实施截污、生态补水、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水体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