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我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本文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测量,并探讨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从而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方法。
标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比较认同Diener(1984)提出的概念,即主观幸福感包括人们的情感反应、领域生活满意度以及对生活满意度的综合判断。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成分,其中,认知幸福感指生活满意度,而情感幸福感指积极情感体验和低水平的消极情感两个方面。主观幸福感有三个基本特点,即主观性,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评价者自身标准而非他人标准;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体验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整体性,是一种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2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1)幸福感指数量表。
Campbell(1976)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主要用于测试个体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该量表包括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两个部分。前者由8项组成,从不同角度叙述了情感的内涵;而后者只有一项。我国盖笑松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
(2)总体幸福感量表。
Fazio(1977)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用来评价个体对幸福的陈述。该量表共33项,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该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国内段建华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即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个体进行施测。
(3)情感平衡量表。
Bradburn(1969)编制的《情感平衡量表》包含10个项目,其中5项涉及积极情感,另5项涉及消极情感。根据个体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得分情况,就可以对其近期的情感状态做出判断,从而推测其主观幸福感状况。
(4)国际大学调查-主观幸福感量表。
Diener(1995)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共19项来反映个体的幸福感受程度。我国郑雪等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
(5))纽芬兰纪念大学量表。
Kozma和Stones编制的《纽芬兰纪念大学量表》,从两个方面全面把握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用六个因子进行评价: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焦虑。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
3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外部因素
①人口统计学变量。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龄、性别、地区、受教育程度等几个变量上。但相关的研究结论出现争议,研究者比较认同的结论有两个,即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总体生活满意度联系不显著,两者之间最高呈中等程度的相关;不同性别、年龄的青少年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差异不显著。但也有研究表明,在主观幸福感及其主要维度——生活满意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②家庭环境。
城市的大学生,其生活的环境较好,家庭收入水平较高,见多识广,适应性较强等优越的条件会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优越感,自信心较强,从而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而农村的大学生,不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家庭收入等方面与城市的大学生相比欠佳,从而使他们产生一定的自卑感,适应性较弱,在学校会出现更多的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较低。
③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大多數研究认为经济状况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其认为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方面的享受,更高的权利与地位等,从而产生更高的自信心,主观幸福感就越高。有些研究发现,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间并不一直呈现正相关关系,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当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就小了。
④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得到承认的重要体现。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社会支持会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得到好的社会支持会增加主观幸福感,而不好的社会支持则会降低社会幸福感。
(2)内部因素
①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内部因素。有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外向性与积极情感、满意度有关,神经质与消极情感有关。
②自尊。
自尊是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的对自我积极情感的体验。有研究表明,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间呈正相关关系。高自尊的人对自己持有肯定的评价,乐观自信,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去解决消极的事件,而低自尊的人对自己持有消极的评价,缺乏自信。但自尊与主观幸福感间呈正相关不具有普遍性,在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国家中,高自尊感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幸福感。
③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进行的判断和估计,国内余鹏等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间呈显著正相关。
④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或解释的过程。个体的归因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张雯、郑日昌研究表明,大学生不同的归因倾向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是一定的,且影响范围也是一定的。
4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
(1)正确归因。把消极的归因方式转变为积极的归因方式,积极的归因方式是将行为的成功归为内部可控因素,将行为的失败归为外部不可控的因素。
(2)提高自我价值感。肯定自己并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去解决消极的事件。不断自我反省、纠正错误的思想观点。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可以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吴明霞. 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
[2]段建华. 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