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赏析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赏析及答案
【篇一:诗词赏析训练题《望岳》】
>一、赏析《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而,时间是从至,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答案:远、近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
____ 。
答案: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答案:秀美、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
体解释。
首联是,颔联是,颈联是,尾联是。
答案: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答案: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
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蕴含的人生哲理:只
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答案: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
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答案:从山的北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比的刀
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答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
露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10、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1、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诗词赏析训练题《春望》
二、赏析《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的强烈思念。
答案:抵万金妻子儿女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答案: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应使人赏心悦目,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伤心。
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
3、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
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4、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答案: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uot;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
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7、《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
望的内容是:____,
____ ;望中所想的句子是:_____ ,。
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___ ;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
答案:伤感国事,怀念家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展示的画面,
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
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
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a )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三)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写作背景是“______之乱”,这是指_________和
_________两人发动的叛乱。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4.翻译句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
6.有人说唐军镇压“安史之乱”是正义的,老翁逃走是不爱国的表现。
你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理由。
7、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
你
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2.安史安禄山史思明 3.《新安吏》《潼关吏》
4.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隐约听到(有人)低声地哭。
5.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6.应从人民遭受苦难之深重的角度,体谅老翁的行为。
7. 略
【篇二:古诗文赏析带答案】
杜甫的《望岳》,按要求答题。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 而
_____,时间是从_____至_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远、近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
____。
(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秀美、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
体解释。
首联是_____,颔联是_______ ,颈联是______,尾联是
________ 。
(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整
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
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
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钟字用拟人
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
的喜爱。
)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从山的背面看来,
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
遮天蔽日的形象。
)
二、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寥寥
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作者选
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
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
2、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
是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
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
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两种说法
虽
然不同,但其内涵却能相通,一是触景生情,另一则是移情于物,
可见诗内涵之丰富。
3、《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___;
答案:感时伤事,念家悲亲。
4、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
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
评析。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
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
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
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
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
感情不断得到深化。
6、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
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
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
忧国思家的情怀。
三、阅读杜甫的《石壕吏》,按要求答题
1、《石壕吏》是一首____诗(体裁),以____为顺序。
中心人物
是____,事件是______。
2、《三吏》《三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正确译文是:_____
4、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
贫寒?
5.、总领全文的句子是什么?
6、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叙事时间先后老妇差役捉人,老妇应役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
别》《垂老别》3.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
出出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4.“三
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5、有吏夜捉人6略
四、阅读杜甫的《使至塞上》,按要求答题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
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
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
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
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
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
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与敌军作战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
事的关心。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
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
态景物,动静结合,使
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
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
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
消沉的艺术特色。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
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
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
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4、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
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
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
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
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
出使路途之远。
5、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使”
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
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4 b d d b
5.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
6.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
旷”“旷远”“辽阔”“广
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五、阅读杜甫的《归园田居》,按要求答题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颔联描写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却充实愉快。
c.带月荷锄、夕露沾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中,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的世俗的烦恼。
诗的最后两句表
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2、赏析“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案:
1、d
2、赏析。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六、阅读杜甫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答题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
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
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
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
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
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记叙。
地点、目的
2、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
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
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
的移动而逐渐远去)。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3、不同。
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
来写的。
“天镜”指的是月亮,“海
楼”指的是云彩。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
那飘荡在碧空的朵
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4、拟人的修辞手法。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
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
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
七、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按要求答题
(1)的情感。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
愁之绪。
(3)“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请联系全诗,说说作者心
中的“悲”有哪些方面呢?参考答案:(1)、夕阳迟欲暮时(2)、b(3)眼前风霜中的枯朽之木和沧桑之波,令作者触景伤情;回想
自己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动荡之忧;
韶华已逝,难图大事,老大伤悲的落寞。
【篇三:《望岳》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参天耸立,“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2.文学常识填空。
选自《杜少陵集》。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
唐代诗人,尊称“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现代主义诗人。
3.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对仗工整。
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答:①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②“钟”是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答: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才能俯视一切。
7.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答:①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
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②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③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8.理解性默写。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
如何?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
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选择题。
(1)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
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
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
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