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未来三年的发展趋势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经历了一段黄金发展时期,存贷款规模高速增长,盈利能力大幅跃升,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但是,我国银行业已经处于黄金发展时期的拐点,未来3年内将开始进入到稳步发展期,存贷款整体高速发展将成往事,过高的资本消耗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银行将开始体现其竞争优势。

一、负债难度加大,信贷投放进入收缩期

(一)存款负债难度加大

2004-2010年存款增速和波动幅度都较大,整体增速保持在16-29%区间内;2011-2013年存款增速将会放缓,增速可能落在14.5-18.5%区间内,负债难度加大,存款立行理念或久别多年后在一些银行中重回管理层视野。一是2010年监管当局时隔多年后又重祭贷存比调控工具,接下来几年持续运用概率较大。目前,多家股份制银行都徘徊在监管当局设定的75%红线附近,制约了其放贷能力,因而,接下来各家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对存款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负债难度将会加大。二是接下来的两三年内,我国都将处于通胀压力下,紧缩货币将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取向,M2增速将由接近30%大幅回落至14-17%,由此,企业派生存款增速将显著回落。三是虽然在通胀压力下我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但加息幅度很难抹平实际上的负利率,加上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居民将会倾向于把财富转换为存款之外的其它形式,使储蓄存款负债难度进一步加大。从结构上看,企业存款占比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1],波动幅度缩窄,而储蓄存款占比也将继续延续其缓慢下降的趋势,具体见图1;企业存款定活比将保持稳定,而储蓄存款定活比与通胀的相关性更为明显,活期占比将有所提高。

图1 2004-2013年我国储蓄存款余额、增速及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二)信贷投放进入收缩期

近两年,我国信贷急速扩张,增速分别高达33%和20%,2011-2013年贷款增速将会显著放缓,增速可能落在14-17%区间内,具体如图2所示。这主要是因为:一是未来3年我国信贷政策调控将进入信贷收缩期。中国信贷政策体现了很强的逆经济周期性,如图3所示,以信贷增量/GDP增量来衡量,2000年以来,我国的信贷分为三个周期:2001-2003年为扩张周期;2004-2008年为收缩期;

2009-2010为扩张周期;2011-2013年将进入到信贷收缩期。二是随着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将会进入快速发展周期,比例会有所提高,从而挤压间接融资的空间。如图4所示,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占比呈现明显的互相挤压关系,2003-2007年当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发展相对较快时,银行信贷融资比例呈趋势性下降;2008-2010年当资本市场处于调整阶段时,银行信贷融资比例呈趋势性上升;接下来几年预计债券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银行信贷也将进入到缓慢增长阶段。三是在一系列自身内在约束下,银行信贷扩张也将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各家银行都进行了再融资,但多家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并未明显超出现有的监管要求;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大多徘徊在75%的监管红线附近;监管机构加大了对表外资产的监管,银行通过表外向企业的融资难以达到近两年水平;并且目前银行票据融资存量处于历史低位,通过压缩票据融资来“腾笼换鸟”空间已经十分狭小。

图2 2002-2013年我国信贷增速及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3 2000-2013年我国信贷扩张与收缩周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

图4 2002-2013年我国间接、直接融资额与占比

资料来源:CEIC。

信贷业务结构上,居民户贷款占比上升和企业、机构等非居民户贷款占比下降的趋势(如图5所示)将得到延续,但上升和下降的速度将放缓(如图2所示)。这主要是由于未来几年内,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投资增速下滑幅度有限,企业和机构等非居民户信贷增速下降也相对缓和;居民贷款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非常明显,未来1-2年在高房价压力下,房地产调控政策一直持续是大概率事件,但考虑到刚性需求以及短期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的可能快速增长,居民户信贷增速虽显著下降,但仍将高于非居民户信贷增速。信贷期限结构上,由于按揭贷款占比的继续提升,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的趋势[2]将会延续,但由于按揭贷款增速下降,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趋势也会有所钝化;票据融资占比在底部徘徊后可能反弹;短期贷款占比基本保持稳定态势(如图6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5 2007-2010年我国居民户与非居民户信贷占比

图6 2004-2010年我国中长期、短期信贷及票据占比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CEIC。

二、盈利能力微幅下降,盈利结构有望改善

(一)息差提升并不能带来盈利能力的明显提高

2004-2010年,我国银行业盈利整体增长较快,除去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其它年份净利润增速基本都保持在28%以上,2007年曾高达到60%。未来3年我国银行业依然是盈利比较稳定的行业之一,但行业增速难以达到2006-2008年的高增长水平,总体回落至12-20%区间。影响银行盈利水平变化的有息差水平、规模增长、非息收入、成本收入比和信贷成本等多种因子[3],在利息收入占主导的盈利模式下,规模和息差是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一方面,加息、存款活期化以及议价能力提高有利于息差提升,从而对盈利增长形成正向驱动。经验数据表明,息差的变化与利率周期完全一致,我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未来3年[4]利率预计至少继续提高125基点。信贷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净息差的提升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如图7所示,由于国家信贷调控以及银行定价能力的提升,2010年我国银行业定价水平已经恢复到了2007 年的水平,接下来这一趋势将得到延续。此外,通胀背景下,存款活期化倾向也会带来负债成本的降低。

图7 2004-2010年我国银行业定价水平

资料来源: CEIC。

另一方面,信贷规模以及信用成本也将对盈利增长形成负向驱动。2009-2010年,信贷规模增长是银行业绩快速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但如前所述,未来几年我国信贷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回归常态。更为重要的是,未来1-3年信用成本上升是大概率事件。一是未来通过拨备下降以实现对利润的反哺不再可能,而且银监会2.5%的动态拨备要求还会对利润形成负向冲击。由于不良率整体水平较低,中小银行在拨/贷比上面临的缺口普遍较大,一些银行拨/贷比只有 1.4%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