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的理想国自序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事实上,我们也确实不宜将名著当作不言自明、天然正确的免检产品。名著自然往往是“好”的作品,但是作品的“好”除了永恒性,也会有其时代性和阶层性。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作品,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也会遭遇许多现代人难以接受的价值观念,那些对于古人来说是“爽点”的内容,反会使现代读者产生不适之感,令人“不爽”。即便是现代文学经典,也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如钱锺书的《围城》,被网友吐槽为“抖机灵”“刻薄”乃至“男性沙文主义和厌女”,这样的评价并非毫无道理,甚至可以弥补权威阐释之不足,其缺失不过是立论有失偏颇而已。所以我们不必完全拒绝对名著的指摘,只是在做判断的时候要保持整体感和分寸感,不去简单地完全抹煞其好处。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前文先说“思想”后说“创造”,③②说的是“思想”,④①是说“创造”,再根据句式一致的特点,③④与②①分为两组,应该先说③④后说②①,呼应前文语序。排除ABD。
故选C。
二、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网文时代,我们怎样读名著?
王晴飞
“怎样读名著”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源于最近网络的一个热点话题“名著避雷帖”,即以看网络文学的方式来看名著,看出种种坏处,做出标签化的论断,提醒同好“慎入”。
2023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
1.按要求填空。
(1)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_,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
(3)荀子《劝学》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借日常所见之动物从反面设喻来说明用心专一的重要。

九年级下学期学业调研试题 试题

九年级下学期学业调研试题 试题

苍南县龙港镇第二中学2021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学业调研试题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审核人:众闪壹;春壹阑;各厅……日期:2022年二月八日。

一、语文知识积累1.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021年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

曹文轩发表的小说类书jí________就有45本之多,其中享有声yù________的?草房子?和?青铜葵花?等深受孩子喜欢。

该奖评委会在给曹文轩的获奖词中这样写道:“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shù________立了孩子们面对困难生活挑战的典范,yíng________得了儿童读者广泛的喜欢。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杜牧?泊秦淮?)(2)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3)________,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4)古人在诗词中常流露一腔愁绪。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抒发了愁之多,李清照?武陵春?的“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愁之重。

(5)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这充分表达了杜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6)HY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校园里汉字学习的热潮,这种景象可谓“________,________〞。

(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空)3.解释以下句子的加下划线的词。

(1)腰白玉之环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3)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 (4)小大之狱________4.以下语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会天大雨,道不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C.无案牍之劳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是金陵人,客此/太守与客来饮于此5.名著阅读。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专题一 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专题一  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后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考点/考向 年份
具体设问
10.文章第④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的两个
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用典有何好处?
11.第⑩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之后的若干诗句,而并未
引用杜甫在草堂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若在此处
答案 2023河南(《老兵和军马》9题探究老兵得到的“重要得多的东西”
开放 有哪些)、安徽(《中国地图》8题探究文章标题意蕴)等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命题趋势·新考法分析
综合性
考点 综合 读写
2023浙江金华(《瓜子和灯花》9题与字音结合)等 2023广东省卷(《桂圆》21题写推荐语)、浙江温州[《鲲鹏记》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一)选材分析
年份 篇目 作者 出处 阅读量 主题
《成都
感物
2022 桂湖 肖复兴
1124字
三湖》
抒怀
书笺
《唐朝的
生活
2021
夏坚勇
1319字
小祭
驿站》
感悟
成都的
《蓉城
人性
2020
何满子
1243字
卖水人
忆往》
光辉
巴山
感物
2019
钱歌川 — 1292字
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鉴赏散 理解及
10.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 文语言 赏析 2018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10年 (10年
→溯源教材(八上《列夫·托尔斯泰》教参“问题探究”) 7考) 7考)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寅格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

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

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

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

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

”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

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

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

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

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盖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拜遇黄石公等就颜具艺术想象的意味。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答案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答案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尝试着去重新激活那个被层层叠叠的知识及社会生活沉淀物所掩盖起来的知觉的世界时,我们常常诉诸绘画,因为绘画会径直将我们重新放回被知觉的世界。

在塞尚、布拉克及毕加索那里,我们会以不同的方式遭遇到这样一些物件:柠檬、曼陀铃、葡萄、烟盒……它们止住我们的目光,拷问我们的目光,这些我们“惯熟的”物件,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向我们的目光透露着它们的秘密本质以及它们的物性形式本身。

如此,绘画将我们带回到对物本身的观看。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认识到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

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

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其他的桌子。

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是无关紧要的,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

一旦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

绘画的意义全部在于画布之外,全部在画作所意指的东西那里,就在画作的主题那里。

实际上,所有有价值的画作都正是在和这一看法的斗争中形成的,并且至少百年以来所有的画家都在非常有意识地和这种看法作着斗争。

【语文】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解析版)

【语文】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

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

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

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

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

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

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

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祝福》)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

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

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

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中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

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成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竞周容以为度。

(屈原《_______》)(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赤壁赋》)(3)草木在传统文化中除指向审美功能外,还有《论语》中孔子论《诗》提到“______”的功用。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在数字交换条件下,商品是以数据、图片、文字、用户评价等数字化信息所构筑的“虚幻形式”展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产生虚拟性。

①为此很可能会出现利益驱动下的数字操控和数字偏离②但同时又独立于真实的商品③这个“虚幻形式”源于真实的商品④是其数字化映射⑤并成为交换过程的决策依据A.③⑤④②① B.⑤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⑤② D.②④①③⑤(2)班级排演以“对抗世俗”为主题的《红楼梦》经典片断,以下人物与情节不适合这个主题的一项是()。

(3分)A.林黛玉读西厢B.尤三姐自刎C.袭人改嫁D.鸳鸯拒婚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AI写的诗是“诗”吗?这个问题类似于问,机器人是人吗?或者稍微退一步,机器人有自我意识吗?这个提问已经跨出了传统文学的边界,涉及对“人”的重新认知和界定。

如果我们暂时搁置这种类似于“天问”的提问,从一个相对“保守”一点的角度来看待小冰①写诗这一“事件”,即使是在纯粹诗学的范畴内,这依然构成了一个迫切、甚至是对整个诗歌史的提问。

②对于小冰的诗歌写作,即使出于商业化和资本化目的的微软公司设计师,也会“弱弱”地承认其“模仿”的属性,更不用提恪守传统知识型的读者和研究者了,我目前看到的有限的几篇文章,几乎都在指责小冰的写作是一种“仿写”,是一种“物”的游戏,而非一种属“人”的创造。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

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

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道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古松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极平常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

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

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

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

“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

我们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

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

小孩子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捉,他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了意义。

草木的理想国自序阅读答案

草木的理想国自序阅读答案

草木的理想国自序阅读答案①我是一个爱植物的人。

爱植物,自然就会更爱它们开放的花朵—这种自然演化的一个美丽奇迹。

植物最初出现在地球上时,是没有花的。

直到一亿多年前,那些进化造就的新植物才突然放出了花朵。

虽然,对于植物本身来讲,花是因繁殖的需要产生的传播策略。

但人从有最初的文明以来,就在赞叹花朵匪夷所思的结构,描摹花朵如有神助的设色,提炼或模仿令人心醉的花香。

②是的,我就对观察和记录植物上瘾已经好些年了。

有朋友善提醒过我,不要玩物丧志,但我倒自得其乐,要往植物王国里继续深入。

文字记录不过瘾了,又添置了相机,学习摄影,为植物们的美丽身姿立此存照。

这么做有个缘故,我曾对记者说过,我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

这句话写到了报纸上,有人认为是狂妄的话,我却认为这是谦逊的话。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人走在不同的道上,对世事的理解已可以如此南辕北辙,如此相互抵牾。

我的意思并不是自己能通晓这个世界。

我的意思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就要尽力去了解这个世界。

既然身处的这个自然界如此开阔敞亮,不试图以谦逊的姿态进入它,学习它,反倒是人的一种无知的狂妄。

③这个世界对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真的就是太过高耸。

我已经开始观测植物的时候,也仅局限于青藏高原,特别就是横断山区这一生物特别多样多样的区域。

直至2021年,旧病发作,一时间无法上高原了。

每天就在成都市区那些多植物的好去处穿梭。

这时腊梅也至了盛载的时节。

我看看那么馨香光亮的黄色花掉对外开放,忍不住拎了很久不必的相机,回去植物园,回去浣花溪,回去塔子山,回去望江楼,将它们一一拍摄下。

过了摄制的瘾还比较,回来又检索资料,过自学植物科学知识的瘾;还比较,再来过写植物花事的瘾。

这一来,身心都很惬意了。

④拍过腊梅,接着便大地回春,阴沉了一冬的成都渐渐天青云淡。

玉兰,海棠,梅,桃,杏,李次第开放,也就是古人所说春天的二十四番花信的接踵而至。

于是,我便起了心意,要把自己已经居住了十多年的这座城中的主要观赏植物,都拍过一遍,写上一遍。

安徽省合肥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西双版纳,中国唯一一块热带雨林。

这里特有的植物和生态环境,对于植物学者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典型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让西双版纳成为众多高校进行生物学专业野外实习的必选地点。

今天的西双版纳,很多雨林都变成了人工橡胶林。

雨林中的生活因此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

植物不仅仅为人类提供了可以果腹的食物、可以保暖的衣物,更是使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变快。

在我们去探索植物是如何让世界快速运转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植物让地球封冻的历史,植物对地球的影响并不仅仅是让物种变得更繁盛,植物也有可能按下地球生物圈的"暂停键"。

地球之所以有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还多亏了像二氧化碳这样的温室气体。

有了这些温室气体的保护,地球就像被装进了一个"玻璃房子"。

如果二氧化碳的浓度急剧降低,就像拆掉了温室顶棚上的玻璃板,让屋子外边的暴风雪闯进来。

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地球就该改名叫"雪球"了。

对现有的生物来说,这样的变化绝对是一场灭顶之灾。

在距今3.7亿~3.5亿年前的泥盆纪末期,出现了高达30米的陆生植物,它们强大的光合作用能力,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一路飙升到地球有史以来的最高值,而二氧化碳含量则跌至谷底。

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削弱了温室效应,加快了热量的散失,地球生命不得不在低温中煎熬。

与此同时,由于高大的陆生植物的活动,陆地上的岩石变得支离破碎,很多矿物质随着河水流入了海洋。

海洋中的藻类植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矿物营养,于是它们大量繁殖,死亡后沉入海底,相当于把更多的二氧化碳封存了起来,这就把地球保温层彻底破坏了。

结果,习惯了温暖生活的生物集体阵亡。

在这起大灭绝事件中,全球有3/4的物种都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是地球生命遭遇的一次重击、生物围的萧索持续了数千万年。

但这也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富氧的大气有助于动物的体型增大和新陈代谢加快,充足的氮磷元素为肌肉、骨骼和大脑的发育提供了原料。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微软小冰出版诗集给诸多领域带来新挑战,挑战之一就是将“作者是什么”的困惑再次带到文学理论面前,使之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

小冰在某种程度上似乎验证了结构/后结构主义理论:作者不过是一个现代神话,他/ 她只是一种功能性的存在。

在文学批评中,一劳永逸的思维懈怠就是将文学的意义、价值与作者的生平、感情、心理和趣味关联起来,这就不再需要思考文学的复杂性、多样性。

作者作为文本的过去,并非文学价值的根源所在。

我们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就能发现,《俄狄浦斯王》的价值、意义、美感并非根源于那个叫索福克勒斯的作者,也并非根源于作者和解释者所处的历史时代,而是源自作品自身结构、语言和各种辅助手法。

文学面向未来,那里作者已死,文本的意义犹在。

即使在面向现实的写作中,作者的意义也是可疑的。

巴尔扎克被誉为最伟大的小说家,而他只不过是历史的书记。

文学就是记录现实、摹写现实,文学的意义就是现实的意义,巴尔扎克越过了他自己,越过了作者,将文学的意义与现实勾连起来。

作为书记员的作者,也就只剩下诚恳、忠实的美德。

罗兰·巴特借助巴尔扎克的《萨拉辛》宣布作者已死,这显然并非随机的选择。

恰恰是巴尔扎克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家,而非那些前卫的现代与后现代作家证明了,“写作是中性、组合和间接的空间,我们的主体已经从中溜走;写作也是一个否定性的空间,那里以身体书写的确定身份开始,却又以所有身份的消失告终”。

读者、批评家只是在书本的符号交织物中寻找写作安放于其中又在其中被不断否定的意义。

作者作为文本意义的终极指定者,在书写的始发处就是存疑的。

回到文学的原始出发点,从来就不是回到作者动笔写下文本第一字符的时刻。

福柯在《作者是什么?》中恰如其分地举出了两个例证:马克思和弗洛伊德。

当我们借助马克思的理论分析文本时,我们回到了比作者更加久远、更加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当我们借助弗洛伊德的理论窥探文本的内在心理时,我们追述的是作者不能自我主宰的无意识童年。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散文阅读专题复习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散文阅读专题复习

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天府新区煎茶中学廖安惠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2.熟悉常考的几种题型3.掌握常考的赏析句子题型的答题方法或答题要点复习重点:熟悉常考的几种题型,掌握常考的赏析句子类题型的答题方法。

复习难点:将赏析句子类题型答题方法用于散文阅读中。

复习方法:先熟悉考点和常考的考题类型;然后根据答案互动探究答题方法或要点,老师点拨讲解并补充;最后将所学的答题方法运用于实践。

教学过程:一、学习引导1.导入2.出示复习目标二、具体复习过程(一)阅读2016中考语文《考试大纲》现代文阅读的考点要求1.理解含义2.筛选信息3.分析结构,把握思路4.归纳要点,概括中心5.概括观点6.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7.发表看法(二)探究成都市近几年中考散文常考的几种题型1、(2009成都)《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作者为什么以“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为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条作答。

(4分)2、(2014成都)《<草木的理想国>自序》在作者看来,观察和记录花木,除了能愉悦身心,还有哪些重要的意义?请分点简要概括。

(4分)3.(2013成都)《燕子》本文题目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4分)4、(2014成都)《<草木的理想国>自序》文章 ④两段中,作者对自己记录成都花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4分)5.(2013成都)《燕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划线的句子: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6.(2010成都)《怎么跌的有尊严》文章第2段画波浪线的语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灰蒙蒙的天,下着细雨。

已经连下了三天雨,望向窗外,浓浓的雾紧紧锁住了整个城市。

7.(2006)《父亲》文中对父亲的语言行动进行了多次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使父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湖南省长沙市2023年高三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3年高三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长沙市2023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把自己变成了断片了。

”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一大特征就是劳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在一个工业流水线中,每一个人只负责其中的一个工序,永远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人被死死地捆绑在机器的一个局部上。

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实际上是很不文明的,因为在这里,人不再是人,原本是完整的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变成了一个个断片,现代人本性的内在纽带断裂了。

人们的知、情、意被活活地割裂,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了“一代感觉迟钝的人”。

卡尔·马克思也认为“人(劳动者)除掉吃、喝、生殖乃至住和穿之类动物性功能之外,感觉不到自己自由活动,而在人性的功能方面,他也感觉不到自己和动物方面有任何差别。

动物性的东西变成了人性的东西,人性的东西变成了动物性的东西”。

有人可能会提出,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可以自动运转,劳动者的生活也改善了,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人类是不是就可以免除人性断片化的危险了呢?情况并非如此。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美国学者赫伯特·马尔库塞认为: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原子弹这些东西恰恰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统治成就的自然结果。

“人对人最有效征服和摧残恰恰发生在文明之巅,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仿佛可以使人类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

”这是马克思的弟子在20世纪向人类发出的新的警告。

为了克服人性的断片化,席勒提出了美学史上一个著名的论断:“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这里说的“游戏”,是指基于审美需要的审美活动,其中又以对文学艺术美的创造和鉴赏为主要内容。

他认定,从感觉的受动性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过渡,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审美这一中介。

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长沙市2024届模拟试卷(二)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由于互联网上的社区都是自愿形成的,在人们具有寻找头脑相似的伙伴的倾向的作用下,这些社区往往成为同质性的。

它们由此被称作“兴趣社区”。

非常符合盖茨在《未来之路》中的描述:我们确信我们会利用信息高速公路独一无二的能力,找到同好者社区。

加入电子社区的人越多,社区对成员来说也就更有价值。

全球大多数滑雪爱好者都会成为滑雪电子社区的成员……当所有的人都从事与你相像的锻炼项目时,你自我意识的东西会减少。

在自我意识减少的同时,你也就掉进了互联网最具诱惑力的幻象之中:在特别营造的小天地之中得到虚假的保证,仿佛与自己的信念相抵触的事实全都不再存在。

这就是网络的“回声室效应”:信息或想法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得到加强。

所谓“回声室效应”,是指在一个网络空间里,如果你听到的都是对你意见的相类回响,你会认为自己的看法代表主流,从而扭曲你对一般共识的认识。

此一效应的存在常常同信息选择密切相关:个人总是倾向于接受协调性的信息而避免那些会带来不协调认知的信息。

如此回声室的存在会在一种特定的网络媒介当中对批判性对话造成重大障碍。

在线讨论的参加者会发现,讨论的结果并非开放性地吸收对话其他方的可取的观点,而常常只导向己方信念体系的进一步增强。

回声室效应也可能影响对网络上的大众的语言和文化变化的认知,因为个人仅创造、体验和漫游那些符合其世界观的虚拟空间。

网络杂志《沙龙》的专栏作家安德鲁·列奥纳德在回顾了自己被“回声室效应”痛苦误导的经历之后说:“让我不安的,不是在互联网上用谷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容易性,而是那种随时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心态的方便性。

2014四川成都中考《草木地理想国自序》阅读答案详解详解

2014四川成都中考《草木地理想国自序》阅读答案详解详解

2014四川成都中考《<草木的理想国>自序》阅读答案《<草木的理想国>自序》阅读答案阿来①我是一个爱植物的人。

爱植物,自然就会更爱它们开放的花朵—这种自然演化的一个美丽奇迹。

植物最初出现在地球上时,是没有花的。

直到一亿多年前,那些进化造就的新植物才突然放出了花朵。

虽然,对于植物本身来讲,花是因繁殖的需要产生的传播策略。

但人从有最初的文明以来,就在赞叹花朵匪夷所思的结构,描摹花朵如有神助的设色,提炼或模仿令人心醉的花香。

②是的,我就对观察和记录植物上瘾已经好些年了。

有朋友善提醒过我,不要玩物丧志,但我倒自得其乐,要往植物王国里继续深入。

文字记录不过瘾了,又添置了相机,学习摄影,为植物们的美丽身姿立此存照。

这么做有个缘故,我曾对记者说过,我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

这句话写到了报纸上,有人认为是狂妄的话,我却认为这是谦逊的话。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人走在不同的道上,对世事的理解已可以如此南辕北辙,如此相互抵牾。

我的意思并不是自己能通晓这个世界。

我的意思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就要尽力去了解这个世界。

既然身处的这个自然界如此开阔敞亮,不试图以谦逊的姿态进入它,学习它,反倒是人的一种无知的狂妄。

③这个世界对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真的是太过阔大。

我开始观察植物的时候,也仅局限于青藏高原,特别是横断山区这一生物特别丰富多样的区域。

直到2010年,旧病发作,一时间不能上高原了。

每天就在成都市区那些多植物的去处游走。

这时腊梅也到了盛放的时节。

我看那么馨香明亮的黄色花开放,禁不住带了很久不用的相机,去植物园,去浣花溪,去塔子山,去望江楼,将它们一一拍下。

过了拍摄的瘾还不够,回去又检索资料,过学习植物知识的瘾;还不够,再来过写植物花事的瘾。

这一来,身心都很愉悦了。

④拍过腊梅,接着便大地回春,阴沉了一冬的成都渐渐天青云淡。

玉兰,海棠,梅,桃,杏,李次第开放,也就是古人所说春天的二十四番花信的接踵而至。

2023年高考语文上学期9月模拟评估卷(二)(全国卷版)(解析版)

2023年高考语文上学期9月模拟评估卷(二)(全国卷版)(解析版)

2023年高考语文上学期9月模拟评估卷(二)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忠”文化自其在中华大地上萌芽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忠”相关联的忠信、忠义、忠言等词汇长期以来广为流传,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人们精神生活的境界。

“忠”文化酿造了传统文化中无私奉献、舍身成仁的高尚观念,在它的深刻影响下,中国古代出现了大批忠心为国、一心为民的仁人志士,这在当时对社会稳定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当今大力捍卫国家和平统一、维持社会稳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建设廉洁政治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须再次重视“忠”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忠”文化的社会价值,使“忠”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功用。

《说文解字》一书中对“忠”的释义为“敬也”。

段玉裁先生为《说文解字》所作注释中又将其展开,“忠,敬也。

敬者,肃也。

未有尽心而不敬者。

……尽心曰忠。

”由此可见,忠的本义是一种发自人的内心的恭谨敬重的感情。

同时回溯词源,“忠”又通“中”,取正直、不偏之意,这就使得“忠”带有了很强的原则性,而“忠”亦表示贯彻始终、坚定不移,这一层涵义又反映了“忠”具有的崇高性。

因此从词源字义上看,“忠”是全心全意待人处事的态度,是人对所认定的目标和事业的坚持与执着。

春秋时期是“忠”文化发展传播的关键阶段,在忠本源意义的基础上,古代圣贤智者又为它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具体的内容。

《孟子·梁惠王》中说:“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四川成都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7篇(2003—2019)

四川成都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7篇(2003—2019)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四川成都散文阅读7篇(2003—2019)巴山夜雨钱歌川①我对雨虽不特别爱好,也不怎样嫌恶。

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

②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

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而且整齐地排列着,似乎要把天空和大地缝织起来。

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③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

听雨最好是在夜里,没有市声混杂,你可以清晰地辨出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雨声。

池中之雨清彻,瓦上之雨沉重。

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

④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

唐代诗人大半都有写巴山夜雨的诗句,尤以李商隐的一绝最为脍炙人口。

他那一首诗,使得巴山夜雨更多了一重意义,令人联想到高贵的友情。

于是乎雨又可话了。

⑤说来奇怪,四川的雨,大都是夜里降落,天明又止。

我初到四川,住在城中,房子是瓦盖的,夜来雨洒庭前树,仿佛伴我夜读。

深夜人倦拋书睡去,梦中还在低吟“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之句。

早晨出门,路面已千,夜雨化成朝云横在山腰,遮断树身,构成绝好图画。

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⑥然而妤景不常,城中居不多时,我便被日本的炸弹逐到乡下。

乡下田地多而房屋少,于是我出建筑费,在本地人的地上盖茅屋,约定住两年,就把房子送给地的主人,如果再住下去,我另出房租。

我知道这房子终将属于他人,不愿投资过多,能蔽风雨就不错了。

⑦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

第二年,愈漏愈不成样子了。

起初是一处漏,后来竟妤几处。

南边漏水,恰在床头,只妤把床北移,雨水跟着追来,最后追到床铺靠紧北窗,无法再退。

我既不能把床移到墙外,只好以困兽精神,作背水之战。

所有的武器,一把雨伞而已。

我把它撑在床头,像临到危险的鸵鸟,只要把头部遮住不受雨淋之苦便算满足。

⑧巴山多夜雨,室内少睛夭,又熬了一年。

我拱手把屋子送给那地的主人,满望他可以负责来修理。

草木精神阅读答案

草木精神阅读答案

草木精神阅读答案①草木,也是有灵魂的。

②草木的灵魂,带着一种素心。

它不选择土地,落在陕北的大地上,过了一个春天,它就占领了山头。

在陕北,顺着一条小路走下去,就像一次探险。

路边,草木群居在一起,挡住了去路。

你看,马茹子、狼眼刺拐还有酸枣,都具有一种尖锐的性格。

一路上,若与它们较劲,这受自于父母的发肤就会被刺画出形状不一的天符。

在这里,温和的树少,尖锐的树多——或许,干早的黄土高原上,只有坚韧的生命才能活下来,包括居民也一样。

③有人问,草木像一群被时光丢弃的婴儿,它们有精神吗?④草木的精神是一种善。

它们潜伏在山中,看似强势,郁郁葱葱,让一座山有了灵气;花枯叶落之后,剩下一地干柴,衍生出一缕缕炊烟。

⑤草木的精神是一种美。

正走着,一朵山丹丹花孤独地出现在黄土的断面上,这种红是一种昭示,也是一种草木遗落在人间的谜语,等待人去靠近它。

它就这样毫无节制、肆无忌惮地盛开,使得土黄的山沟像一个偌大的碗捧出一碗红,令人想起“金碗盛丹”四个字。

或许,山丹丹代表的是一群草木一样的人,他们在黄土地上过着一种隐忍的生活,偶尔怒放,于简中释放美好。

⑥古代的陕北,是一个听后让人颤栗的词。

如今,它和人间任何地方一样,不再羞涩,不再低人一等。

一座山,便带来了一座山的自足和逍遥。

在这里,草木葳蕤,鸟鸣清幽。

山里,藏着太多的长歌短调,虫吟声、鸟鸣声……当一座山被这些声音打开,它就不再怀才不遇,不再孤独终老。

⑦生命的意义,从草始,归于草。

一些草,注定一辈子无人问津,但它们依然遵循节气、遵循风水默默生长。

五谷,不过是草的一种,只是被祖先从草里鉴别出来,能填饱肚子,才以粮食的面目高于野草;还有些草,心怀高义,像珍宝一样被人小心翼翼地挖出来、晒干,送进中药店变成灵丹妙药。

说来渐愧,陕北的山林里,我只认识很少的草。

一同进山的伙伴引领我进入陕北草木的中药世界。

对于黄芩,我有些敌意,父亲一生见不得黄芩,因为它里面含着一种黄酮,父亲对它过敏。

远志是我喜欢的,一种草具有远大志向,长在深山,心忧天下,想用草木的善心去治愈柔弱的身体。

201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22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四川省成都市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 文本试卷分A 卷和B 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 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1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z ǎo )真绿,把终年贮.(zh 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B .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y ǎn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x ī)息。

C .日晕.(y ùn )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zh ēn g )兆。

D .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su ì)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n ín g )重不可逼视的光。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B .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竟天择的法则。

C .在环境急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至知的真正意义。

D .怒吼着,回漩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泄千里。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B .在乒乓球世锦赛中,李晓霞针对对手的特点,随机应变....,巧妙运用各种战术,赢得胜利。

C .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海阔难越,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定会登上理想之巅,到达梦想之岸。

D .四川爱乐交响乐团每月举办的免费音乐会,将音乐无与伦比....的美,带给了成都的广大市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木的理想国自序
阿来
①我是一个爱植物的人。

爱植物,自然就会更爱它们开放的花朵&mdash;这种自然演化的一个美丽奇迹。

植物最初出现在地球上时,是没有花的。

直到一亿多年前,那些进化造就的新植物才突然放出了花朵。

虽然,对于植物本身来讲,花是因繁殖的需要产生的传播策略。

但人从有最初的文明以来,就在赞叹花朵匪夷所思的结构,描摹花朵如有神助的设色,提炼或模仿令人心醉的花香。

②是的,我就对观察和记录植物上瘾已经好些年了。

有朋友善提醒过我,不要玩物丧志,但我倒自得其乐,要往植物王国里继续深入。

文字记录不过瘾了,又添置了相机,学习摄影,为植物们的美丽身姿立此存照。

这么做有个缘故,我曾对记者说过,我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

这句话写到了报纸上,有人认为是狂妄的话,我却认为这是谦逊的话。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人走在不同的道上,对世事的理解已可以如此南辕北辙,如此相互抵牾。

我的意思并不是自己能通晓这个世界。

我的意思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就要尽力去了解这个世界。

既然身处的这个自然界如此开阔敞亮,不试图以谦逊的姿态进入它,学习它,反倒是人的一种无知的狂妄。

③这个世界对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真的是太过阔大。

我开始观察植物的时候,也仅局限于青藏高原,特别是横断山区这一生物特别丰富多样的区域。

直到2010年,旧病发作,一时间不能上高原了。

每天就在成都市区那些多植物的去处游走。

这时腊梅也到了盛放的时节。

我看那么馨香明亮的黄色花开放,禁不住带了很久不用的相机,去植物园,去浣花溪,去塔子山,去望江楼,将它们一一拍下。

过了拍摄的瘾还不够,回去又检索资料,过学习植物知识的瘾;还不够,再来过写植物花事的瘾。

这一来,身心都很愉悦了。

④拍过腊梅,接着便大地回春,阴沉了一冬的成都渐渐天青云淡。

玉兰,海棠,梅,桃,杏,李次第开放,也就是古人所说春天的二十四番花信的接踵而至。

于是,我便起了心意,要把自己已经居住了十多年的这座城中的主要观赏植物,都拍过一遍,写上一遍。

计划一年中,就把成都繁盛的花事从春至秋写成一个系列。

⑤曾经读到过美国自然文学开创者之一,环保主义者先驱的缪尔的一段话:如果一个人不能爱置身其间的这块土地,那么,这个人关于爱国家之类的言辞也可能是空洞的,因而也是虚假的。

我在成都生活十多年了,常常听人说热爱成都的话。

但理由似乎都比较一致地集中于生活享受的层面。

我也爱这座城市,但我会想,还有没有别的稍离开一下物质层面的理由。

即便是就人的身体而言,似乎眼睛也该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感官。

而且,眼睛这个器官有个好处,看见美好的时候,让我们反省生活中何以还会有那么多的粗陋。

这可以引导我们稍稍向着高一点的层面。

帕慕克说过:我们一生当中至少要有一次反思,引领我们检视自己置身其中的环境。

⑥我觉得,自己写这组这座城市的花木记,多少也有点这样的意义在。

⑦因为,这不是纯粹科普意义上的观察与书写&mdash;虽然包含了一些植物学最基本的知识,
但稍一深入,就进入了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

杜甫、薛涛、杨升庵&&几乎所有与这个城市历史相关的文化名人,都留下了对这个城市花木的赞颂,所以,这些花木,其实与这座城市的历史紧密相关。

驯化、培育这些美丽的植物,是人改造美化环境的历史。

用文字记录这些草木,发掘每种花卉的美感,同时也是人在丰富自己的审美,并深化这些美感的一个历程。

在教育如此普及的今天,我们反倒缺乏美的教育。

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这种美的教育。

我想,写下这些文字,如果不能影响别人,至少也是写作者自己的一种自我教育。

(有删改)
1.在作者看来,观察和记录花木,除了能愉悦身心,还有哪些重要的意义?请分点简要概括。

(6分)
2.第②段中,作者说我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

这句话,为什么有人认为是狂妄的?为什么我认为是谦逊的?请简要回答。

(4分)
3.文章③④两段中,作者对自己记录成都花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4分)
4.借助花木来表达情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请以所学过的有关花木的诗文为例,谈谈对本文最后一段中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这种美的教育。

这一观点的认识。

(4分)
答案:
1.(6分)①让人进入和学习自然,获得对世界的理解;②引导人们反省生活中的粗陋,朝向更高的精神层面;③能丰富审美,深化美感,是一种美的教育。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语意相近即可。

2.(4分)①狂妄:对世事的理解已然不易,还想了解自然环境,自以为能通晓这个世界,这是狂妄的。

②谦逊:进入和学习自己置身的自然环境,尽力去了解世界,这是谦逊的姿态。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

语意相近即可。

3.(4分)①表现观察自然与了解环境的自得其乐,为下文对反省生活和美的教育的议论作铺垫。

②说明本书的写作缘起。

评分标准:每一点答到自得其乐,1分,答到铺垫,1分,答到铺垫的具体内容,1分。

第二点,1分。

共4分。

语意相近即可。

4.(4分)示例:汉乐府《长歌行》,借阳春中青青园中葵到秋天焜黄华叶衰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时光的易逝,以景寄情,既明白易懂,又发人深省,让人在鲜明的美感中体悟到珍惜光阴的道理。

评分标准:举例恰当,2分;能结合美的教育阐述恰当,2分。

共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