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二元结构的特征及其成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相关配套制度供给严重失衡
我国的二元经济,不仅是历史造成的,而且是 在其特定的政治文化等制度下形成的。城乡制度 的具体差异,概括为14个方面:户籍制度、粮食 供给制度、副食品与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 就业制度、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劳动保护 制度、人才制度、兵役制度、婚姻制度、生育制 度。
• 二元意识与二元经济互动,形成恶性循环 我国经济的二元性,及两类劳动者群的划分,决 定了我国社会意识的二元性。尤其是传统经济部 门,与传统的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相当严重, 主要体现在:
• 市场机制和经济体制作用弱化,行政干预严重 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还较短,城乡分
割的市场也没有打破,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 和领域还较为有限。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家庭经 营的分散,与初步形成的大市场,难以有效对接, 更制约了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市场化调整, 成为制约农民收入提升的又一瓶颈,从而直接制 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 彻底取消现有的一切导致二元社会结构产生的各项规 章制度
• 从制度上改变工农产品定价的“剪刀差”倾向,加大 财政支农、金融支农的力度
•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农业剩余的转移载体作用 • 创建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土地流转制度 • 农村税费改革必须标本兼治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弥补城乡市场差异
• 传统经济体制,对二元经济形成具有重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和实 施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城乡分离的体制。在传统工 业化发展战略和城乡分离经济体制的作用下,中国二 元经济得以形成,而且,二元反差程度逐渐加深。二 元经济结构,在短时期内,有效地建立起了必需的工 业体系,但是,从长期来看,却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 果。缩小中国经济的二元性,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进 程,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统一市场体系发育不全,生产要素流动性差,城 乡市场差距大
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中,城市和农村市场体系和 市场载体差异较大,全国统一的有形市场建设还 没有完全形成。一是现有的消费品市场、农用生 产资料市场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零售市场大 多是露天的路边市场、河边市场、桥边市场、甚 至是有市无场;二是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 等要素市场发育严重滞后。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
• 就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 在我国,虽然人口增长速度小,但人口基数大, 劳动吸收本来就有很大缺口。同时,启动工业化 时,却没有同步启动人口城市化进程。一方面, 我国的工业化,是以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为主导, 就业弹性较低;另一方面,滞后的户籍管理制度 和城市劳工制度,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之上。这就 造成了我国就业结构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二元结构的特征及其成因
丁娟
主讲三个方面:
1、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 2、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 3、消除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战略选择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的 二元结构特征非常明显,即尚没有完全摆脱自给 自足影响的、依然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的农业经济, 与市场化程度高、运用现代生产方式组织的城市 经济并存及对立。
• 第二时期(1985—1995年) 我国经济体制继续朝着市场化方 向迈进,经济发展速度仍旧比较快,但与第一时期相比,改革 中诱发出来的问题也一一呈现,而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并不是 很大,经济结构的变化,呈现出整理态势。
• 最后一时期(1996年—至今) 经济结构出现逆转,经济结构 的二元性增强,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从1996年的0.40, 持续下降到0.30,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从1996年的 1.61,上升到2002年的1.69,即两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增 大,经济结构二元性增强。
•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构建了一种简单均一的 思想
• 2、家族意识强烈而浓重 • 3、中国人传统的“寡均”意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
• 赶超型发展战略,是二元经济形成的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迅速实现工业化。建国 以来,在工业化战略的推动下,现代工业在城市迅速 扩张。1952年~1970年,中国工业产值增加了6倍,而 农业产值只增加了2倍。这期间,工业使用的是先进 的设备和管理技术,因而成为中国经济中技术较为先 进、生产率水平较高的部门;而农业则主要使用人力 和畜力,并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的主要特征,因而成为 中国经济中技术落后、生产率水平较低的部门。由传 统经济发展战略引起的生产率水平的差异,导致了中 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 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
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工业就业的增 加,远远低于农业就业的减少,因此,劳动力的转移, 主要发生在农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之间,而我国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却存在着第三产业发展严 重不足的问题。
由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工业 化过程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使无法被工业 部门吸收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只能滞留在农业部门, 延缓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进程。
• 非农产业发展政策,扩大了二元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财政以及相关的信贷政策 的改革,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资源从农业部门 的净流出。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 表现出强烈的赶超愿望,希望通过加快经济步伐, 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消除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战略选择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供给机制,进行制度创新
我国的二元结构,主要特点是,我国存在“双 重二元结构”,即不仅存在以现代工业为代表的 现代部门与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之间的经济 二元结构,同时也存在着以城市社会为一元与农 村社会为一元的社会二元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变化的阶段划分
• 第一时期(1978—1984年)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济 增长快速,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改进较为明显,经济结构的二 元性逐渐降低。随着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与非农 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逐渐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