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f5de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2.png)
06
课程总结与回顾
关键知识点总结
大道之行的概念
阐述了大道之行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强调天人合一、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
大道之行的历史背景
介绍了大道之行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 鸣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大道之行的基本原则
详细解释了大道之行所倡导的基本原则,如无为而治、自然之道、 和谐共处等,以及这些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模拟孔子与学生对话场景
角色分配
学生分别扮演孔子和其弟子,模 拟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场景,让学
生亲身感受儒家思想的内涵。
对话内容
对话内容围绕儒家的核心思想“ 仁爱”、“礼”、“中庸”等展 开,通过生动的对话形式展现儒
家思想的精髓。
互动环节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提问或发表看法,增加课堂互 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
下一步学习计划
拓展阅读相关文献
推荐学生阅读更多与大道之行相关的文献,如《论语》、《孟子》 等,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思想的理解。
思考与实践相结合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大道之行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思考如何在个 人行为和社会实践中体现这些原则。
探究当代价值与意义
鼓励学生探究大道之行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如何将其与现 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03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
儒家道德观在当代社会中的体现
儒家道德观的核心
01
儒家道德观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强调个人的道
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在当代社会中的体现
02
这些观念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如尊重他人、公平
正义、文明礼仪、智慧判断和诚信交往等。
《大道之行也》课件 (共32张PPT)
![《大道之行也》课件 (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8f1761916fc700abb68fce2.png)
导入新课
那个美丽富饶、祥和安乐、神秘难寻的“世 外桃源”大家还记得吧? • 谁都想过上这美好的生活!这只是世外桃源。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 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 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 现一个人类比较早的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 同去感受感受。 •
可分为三层
•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 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 结全文。
合作探究
•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 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 句,并作讲解。 •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 社会的理想的? •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谢 谢 !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施行 通“举”,选举
是
天下为公,
天下是大家共同拥有的,
培养
选贤与能,
选举有贤德的、有 才能的人(给大家 办事)
讲信修睦。
(人人)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
动词,以……为亲,奉养
动词,以……为子,抚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赡养 青壮年 为社会效力 幼年人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明确
•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 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 明确:(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 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 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 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 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 全社会的关爱。
那个美丽富饶、祥和安乐、神秘难寻的“世 外桃源”大家还记得吧? • 谁都想过上这美好的生活!这只是世外桃源。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 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 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 现一个人类比较早的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 同去感受感受。 •
可分为三层
•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 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 结全文。
合作探究
•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 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 句,并作讲解。 •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 社会的理想的? •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谢 谢 !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施行 通“举”,选举
是
天下为公,
天下是大家共同拥有的,
培养
选贤与能,
选举有贤德的、有 才能的人(给大家 办事)
讲信修睦。
(人人)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
动词,以……为亲,奉养
动词,以……为子,抚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赡养 青壮年 为社会效力 幼年人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明确
•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 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 明确:(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 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 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 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 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 全社会的关爱。
大道之行也.ppt优秀课件
![大道之行也.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02aca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7.png)
2、“大同”社会的 根本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 “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有分,女有归”
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 现了吗? 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 “大同”社会吗?
民
族
、
民
生
——
、
孙 中
民 权
山
共 产 主 义
马 克 思
——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描绘你心目中的理 想社会,不少于200字。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 句的是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指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 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 ”。
4、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 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四、探究性思维训练
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 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什么
相似的地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 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 的生活风貌。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大道之行也ppt
![大道之行也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cb63bc65ce0508763213b8.png)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因此 造反 害人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兴起 这 是
Company Logo
大道之行也
天 下 为 公 1、人人都能得到关爱 天 下 无 恶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大同社会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道和大同有什么关系?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可以理解为治 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理想社会。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 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 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Company Logo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施行
与(jǔ),通“举”, 选举
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民所共有的。
选贤与能,
把品德高尚的人, 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讲信修睦。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气氛)。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因此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 育自己的子女。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LOGO
大道之行也
——《礼记》 花园中心校:高老师
Company Logo
作品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编纂,主要 内容是辑录秦汉以前的一些礼仪论著。 “四书五经”: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
Company Logo
朗读课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 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同。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23f03d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0.png)
2.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1.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人们的学习,有的失误在贪多上,有的失误在过少上,有的失 误在轻视上,有的失误在停步不前上。
(强调要因材施教)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句式特点:多用整句(包括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对偶和排比),造成整齐、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气势。
还有: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 理解大意 积累文言词语
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培养。
信修睦。
同“举”。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 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信用, 培养和睦气氛。
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矜( ɡuān )
讲信修睦( mù )
男有分( fèn )
朗读课文
同“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同“鳏”
职分、职守
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
厌恶
厌恶
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wù)其不出于
1.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人们的学习,有的失误在贪多上,有的失误在过少上,有的失 误在轻视上,有的失误在停步不前上。
(强调要因材施教)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句式特点:多用整句(包括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对偶和排比),造成整齐、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气势。
还有: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 理解大意 积累文言词语
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培养。
信修睦。
同“举”。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 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信用, 培养和睦气氛。
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矜( ɡuān )
讲信修睦( mù )
男有分( fèn )
朗读课文
同“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同“鳏”
职分、职守
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
厌恶
厌恶
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wù)其不出于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优秀课件(42张)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优秀课件(42张)](https://img.taocdn.com/s3/m/03278d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2.png)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优秀课件(42张)
PPT大纲:《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导入:简述礼记的背景和意义,引出主题:大道之行也。
什么是大道?
定义
大道是什么?它是一种指引 人们行为的准则,代表着道 德、正义和智慧的终极境界。
本质特征
大道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它 包括普遍性、和谐性和完整 性,深刻影响着个体和社会。
大道的修炼方法
道德修养
培养高尚的品德,遵守道德规 范,关注他人的福祉。
人际关系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他 人,与人为善。
日常生活
从小事做起,注重生活细节, 培养良好的习惯。
大道的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义
对个人的意义 对社会的意义 对未来的意义
大道的实践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积极 的形象,并带来内心的宁静。
大道的实践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减少冲突 和不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只有通过大道的实践,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 更幸福的未来。
总结
大道之行的重要性千万不可忽视,它是我们追求卓越和完美的引路人。下一步行动计划:践行大道,不断提升 自己。
结束语
感谢听众的耐心聆听。本次课件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的重要性和方法。希望能对您 有所启发。
重要性和价值
为什么大道如此重要?它能 够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实 现自我修养和社会和谐。
大道的行走方式
1
原则
大道行走的原则是什么?它包括诚信、恩爱、正直、坚韧等,是人们修行的基石。
2
路径
大道行走的路径是什么?它涵盖了道德准则、职业操守、家庭关系、社会互动等 方方面面。
3
方法和技巧
如何行走大道?我们可以通过反思、自律、倾听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步入大道。
PPT大纲:《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导入:简述礼记的背景和意义,引出主题:大道之行也。
什么是大道?
定义
大道是什么?它是一种指引 人们行为的准则,代表着道 德、正义和智慧的终极境界。
本质特征
大道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它 包括普遍性、和谐性和完整 性,深刻影响着个体和社会。
大道的修炼方法
道德修养
培养高尚的品德,遵守道德规 范,关注他人的福祉。
人际关系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他 人,与人为善。
日常生活
从小事做起,注重生活细节, 培养良好的习惯。
大道的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义
对个人的意义 对社会的意义 对未来的意义
大道的实践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积极 的形象,并带来内心的宁静。
大道的实践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减少冲突 和不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只有通过大道的实践,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 更幸福的未来。
总结
大道之行的重要性千万不可忽视,它是我们追求卓越和完美的引路人。下一步行动计划:践行大道,不断提升 自己。
结束语
感谢听众的耐心聆听。本次课件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的重要性和方法。希望能对您 有所启发。
重要性和价值
为什么大道如此重要?它能 够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实 现自我修养和社会和谐。
大道的行走方式
1
原则
大道行走的原则是什么?它包括诚信、恩爱、正直、坚韧等,是人们修行的基石。
2
路径
大道行走的路径是什么?它涵盖了道德准则、职业操守、家庭关系、社会互动等 方方面面。
3
方法和技巧
如何行走大道?我们可以通过反思、自律、倾听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步入大道。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3张PPT)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5acc4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a.png)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 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 谓大同。
乱贼:作乱害人 作:兴起 大同:古人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译文: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 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 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 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 )不会发生,于是(家家户户)都从外面带上 门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 社会的特征,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 生活的期待。
文本特色
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本文先对“大同”社会进行了纲领性说明。接着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人人都 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最后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大同”社会的未来图景,表达了对“大同”社会 的美好期待。全文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详细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读清字音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寡孤独( guān )
文意梳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 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与:同“举” 修:培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
积累文言词语
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同“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
妻)
一词多义
➢1.独 ➢故人不独亲其亲 只是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子
➢ 2.为 ➢ 天下为公 读wéi,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 不必为己 读wèi,为了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31张PPT)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1f30bb4b73f242336c5ff0.png)
第二层:分说
1 .人人都能得到社会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讲求诚信、崇尚和 睦使社会稳定
“大同”社会
第三层:结语——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 闭
总之:大同社会是一个平等自由、安定富 足的太平盛世。
主旨归纳: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 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 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社会理想的向 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追求。
不同: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只不过是厌恶世 间黑暗和战争之乱,采取的一种消极的避 世态度,是脱离了社会的一种形式。 而孔子的大同思想却是通过对人的一种教 化,让人人之间相互友爱、人人以天下 人为自己的亲人,人们恪守道德品格,不 贪不厌,所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者 是也。可见,这是一种积极的做法,希望 用实行大道来改造社会以达到天下为公的 “大同”社会。
出自本文的成语:
天下为公:
选贤举能: 。
老有所养:
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课堂小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 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 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 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 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 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 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 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有分”就是 有安定的职业,能安心的工作;“有归”男女婚配及时,有 和乐的家庭。
“货恶…… 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心;“力恶…… 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的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 能竭尽全力去工作,工作者并快乐。
全文结构:
第一层 :总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ppt课件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623e265727a5e9856a6142.png)
托马斯· 莫尔 孙中山
---------
伏尔泰﹑罗梭
---
“自由﹑民主﹑平等”
“适彼乐土” “共产主义”
《诗经》 -----------马克思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大同社会
* * *
人人受社会关爱 人人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杰出人物的选择
• • • • • 孙中山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共产党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天下为公,
天下是属于人民共有的 (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
把有贤德的、有才 能的人选举出来 (给大家办事)
讲信修睦。
(人人)讲求诚信, 崇尚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因此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 育自己的子女。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同“鳏”, 老而无妻的 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人 归宿 职业、职分 抚养
动词, 以……为亲
动词, 以……为子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 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 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 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Company Logo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因此 造反 害人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兴起 这 是
孙中山向往的理想社会:
“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 所。” “国家为人民共有,政治为人民共管,利益为人 民共享。”
中国和谐社会
“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障, ------ 使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业。 ------ 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系,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 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十六大报告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307e0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7.png)
类似主题作品推荐阅读
《桃花源记》
推荐阅读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该篇描写了一个理想的社会 景象,与《大道之行也》有相似的主题。
《岳阳楼记》
推荐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该篇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表 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社会抱负。
《爱莲说》
推荐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该篇以莲为喻,阐述了作者的高 洁品格和人生追求。
关键语句解读及赏析
0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即天下万物都应该为公
共所有,人们应该共同享有天下的财富和资源。
02 03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这句话强调了选拔贤能人才和保持诚信和谐的重要性。只有选拔出真正 有才能的人,并且保持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 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树立 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 观。
授课内容与安排
讲解正文
深入解读《大道之行也》原文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归纳总结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学习成果 ,布置课后作业。
导入新课
介绍课程背景及学习目标,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析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中 理想社会的构想及其现实意义 。
主题思想
本文主张天下为公,人人 为社会所用,诚信和谐, 安居乐业,友好相处,社 会稳定,天下太平。
历史地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 古代社会、政治、伦理等 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及意义
知识目标
了解《大道之行也》的背 景、主题思想及其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阐述 的理想社会构想,理解其 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意义。
《大道之行也》课件
![《大道之行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e9092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7.png)
副标题: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课件封面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主题 背景图片选择:选用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如古代建筑、山水等 标题字体和颜色:选择易读、美观的字体,搭配与主题相符的颜色 副标题字体和颜色:与标题保持一致,突出副标题的重要性
图片:古代思想家或相关场景
图片内容:选择一张古代思想家的图片,如孔子、老子、庄子等,或相关场景,如古代书院、 哲学辩论等
探讨如何将这些思想应用到现代社会中,实现其现实意 义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大道之行也提倡天下为公,人人平等,可以引导现代社会追求公平正义, 减少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大道之行也强调和谐相处,尊重自然,可以引导现代社会注重环境保护、 社会和谐,推动可持续发展。
培养公民意识:大道之行也提倡公民责任和义务,可以引导现代社会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大道之行也》 PPT课件
,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课件封面
课件目录
引言
背景介绍
原文解读
思想内涵
现实意义
添加章节标题
课件封面
标题:《大道之行也》
标题:《大道之行 也》
课件封面:图片背 景为古代建筑或山 水,体现古代文化 氛围
标题字体:楷书或 行书,字体大小适 中,突出标题
副标题:如有需要 ,可添加副标题, 如“儒家经典选读 ”等
推进民主政治:《大道之行也》中的“天下为公”思想,对现代社会推进民主政治具有重要 的借鉴意义。
培养公民意识:《大道之行也》中的“选贤与能”思想,对现代社会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 民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倡导公平正义:《大道之行也》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对现代社会倡导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公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620c19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b.png)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对偶精严,平仄相对,简洁凝练。 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 3.男有分,女有归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 4.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具有对偶和铺排的特点。
当堂训练
沉醉在语文里
文中的“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概括主题
沉醉在语文里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 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了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链接中考
沉醉在语文里
(2024 ·四川成都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 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蔽,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 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 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师生互动
里
沉醉 在语 文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
大道之行也
时代的政治制度。
是 。指品德高尚。 指才干出众。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
用作动词,以……为亲。用作动词,以……为子。同“举”,推举。 培养和睦气氛。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父 母。 老而无夫。子女。
能够善终。
C.甲文写了太守与人民共同出游的快乐,没有体现“为人诚信”的内容;故选C。
职分,职守。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同“鳏”,老而无妻。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当堂训练
沉醉在语文里
文中的“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概括主题
沉醉在语文里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 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了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链接中考
沉醉在语文里
(2024 ·四川成都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 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蔽,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 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 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师生互动
里
沉醉 在语 文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
大道之行也
时代的政治制度。
是 。指品德高尚。 指才干出众。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
用作动词,以……为亲。用作动词,以……为子。同“举”,推举。 培养和睦气氛。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父 母。 老而无夫。子女。
能够善终。
C.甲文写了太守与人民共同出游的快乐,没有体现“为人诚信”的内容;故选C。
职分,职守。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同“鳏”,老而无妻。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28aaa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c.png)
原文: 大道①之行也,天下为公②。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④。
注释: ①〔大道〕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②〔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③〔选贤与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 出众。与,同“举”。 ④〔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
AB翻译
A以前,孔子有次作为礼宾参加蜡祭。祭事结束后,他到城门观台上游览,不禁感叹起来。 B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几位英明人物在位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但那时的情景古书上还记载了一些。
字
你能正确读出标红的字词吗?
词
正
jǔ
mù
zhǎng guān
音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
fèn 男有分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诗
注意读准字音,读对停顿
文
跟
读
任 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务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探 ②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 究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b“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 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 “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作业:看视频学手语舞
A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②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③。言偃④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 B“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⑤,丘未之逮⑥也,而有志焉。”
注释:①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②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③意思是鲁国已 经丧失了古礼。④即子游,孔子的学生。⑤夏、商、周三代的英贤。⑥因出生晚,未能赶上。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7e560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e.png)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 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课文是《礼记·礼 运》开头部分中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 番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天下为公( wéi )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guān ) 男有分( fèn ) 货恶(wù )
2、朗读,感知文意
3、全班齐读,读准停顿:读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
讨论:你如何理解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 见解一: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
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尽管这 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 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 和追求的目标,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 富。
见解二: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根据当 时的社会现实构想出来的。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 搞阴谋、盗窃财物、造反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 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 的和平、安定的社会,这当中折射出当时现实社会 的真实情形:社会纷乱,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 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文中的“大同”社会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有何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孔子是一个心性特别高洁,志
向特别幽远,内心情怀特别丰富的 人。一天,他参加完鲁国年终的祭 祀,有感于鲁国的现状发出了感叹: “唉,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 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没 有赶上,但是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于是就有了文中这番对理想中的大 同社会的描绘。
作家作品简 介
• 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 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 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 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 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 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 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 《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 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 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 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 读之书。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使老年人有人赡养,青壮年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
同“鳏”,老而无妻的人Fra bibliotek幼而无父的人
残疾人
矜、 寡、 孤、 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夫的人
老而无子的人
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职业、职分 归宿
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 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 有和乐的家庭。
22.《大道之行 也》
导入新课
• 那个美丽富饶、祥和安乐、神秘难寻的“世 外桃源”大家还记得吧?
• 谁都想过上这美好的生活!这只是世外桃源。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 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 给我们呈现一个人类比较早的理想社会,不 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憎恶 扔
不一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能力,力量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
发生
造反 害人
兴起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施行
天下是大家共同拥有的,
通“举”,选举
选贤与能,
选举有贤德的、有 才能的人(给大家 办事)
培养
讲信修睦。
(人人)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动词,以……为亲,奉养 动词,以……为子,抚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老年人
赡养 青壮年 为社会效力 幼年人 成长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音频朗读, 2、 学生齐读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词语积累(音): 与( jǔ通“举” )
睦( mù )
矜( guān 通“鳏” )
分( fèn )
恶( wù )
二、词语积累:
通假字:
与:通“举”,推荐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自主学习 ——掌握文意
• 1.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 2.有疑问的地方可以进行讨论
大道之行也 是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
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 句,并作讲解。 •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 社会的理想的? •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探究展示
•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明确: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文章思路
•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 可以分为几层?
可分为三层
•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总结全文。
合作探究
大门
这 是 理想社会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大同”社 会。
译文:
•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
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 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 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 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 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 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 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 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 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 明确:
•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 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 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 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 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 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明确: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 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 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 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作家作品简 介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 28日―公元前479年4月 11日) 子姓,孔氏, 名丘,字仲尼 ,春秋 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 东曲阜),祖籍宋国栗 邑(今河南夏邑)。孔 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 家、教育家,他开创了 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 仁、义、礼、智、信,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作家作品简 介
向特别幽远,内心情怀特别丰富的 人。一天,他参加完鲁国年终的祭 祀,有感于鲁国的现状发出了感叹: “唉,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 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没 有赶上,但是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于是就有了文中这番对理想中的大 同社会的描绘。
作家作品简 介
• 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 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 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 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 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 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 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 《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 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 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 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 读之书。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使老年人有人赡养,青壮年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
同“鳏”,老而无妻的人Fra bibliotek幼而无父的人
残疾人
矜、 寡、 孤、 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夫的人
老而无子的人
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职业、职分 归宿
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 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 有和乐的家庭。
22.《大道之行 也》
导入新课
• 那个美丽富饶、祥和安乐、神秘难寻的“世 外桃源”大家还记得吧?
• 谁都想过上这美好的生活!这只是世外桃源。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 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 给我们呈现一个人类比较早的理想社会,不 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憎恶 扔
不一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能力,力量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
发生
造反 害人
兴起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施行
天下是大家共同拥有的,
通“举”,选举
选贤与能,
选举有贤德的、有 才能的人(给大家 办事)
培养
讲信修睦。
(人人)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动词,以……为亲,奉养 动词,以……为子,抚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老年人
赡养 青壮年 为社会效力 幼年人 成长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音频朗读, 2、 学生齐读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词语积累(音): 与( jǔ通“举” )
睦( mù )
矜( guān 通“鳏” )
分( fèn )
恶( wù )
二、词语积累:
通假字:
与:通“举”,推荐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自主学习 ——掌握文意
• 1.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 2.有疑问的地方可以进行讨论
大道之行也 是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
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 句,并作讲解。 •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 社会的理想的? •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探究展示
•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明确: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文章思路
•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 可以分为几层?
可分为三层
•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总结全文。
合作探究
大门
这 是 理想社会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大同”社 会。
译文:
•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
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 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 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 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 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 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 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 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 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 明确:
•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 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 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 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 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 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明确: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 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 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 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作家作品简 介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 28日―公元前479年4月 11日) 子姓,孔氏, 名丘,字仲尼 ,春秋 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 东曲阜),祖籍宋国栗 邑(今河南夏邑)。孔 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 家、教育家,他开创了 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 仁、义、礼、智、信,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作家作品简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