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10混凝土路面设计
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CAD版)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道路分类与分级第二节
计算行车速度第三节
设计车辆第四节
道路建筑限界第五节
设计年限第六节
道路抗震设防第三章道路通行能力第一节
设计小时交通量第二节
道路通行能力第三节
人行地道的通行能力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机动车车道与路面宽度第四节
第五节
路侧带宽度及人行道铺装结构第六节
第七节
路肩第八节
交通标线第三节
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第四节
防护设施第五节汽车停靠站第十六章地下管线地上杆线
第一节地下管线
第二节地上杆线附录一路基土的符号组合规则
附录二膨胀土与红粘土分类
附录三土的统一分类法与原路基土分类法的对应关系附录四土质路基临界高度
附录五路基上分类简易鉴别法
附录六本规范采用的计量单位
附录七本规范用词说明
设计车道上日标准轴载的轴数
级压强
或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为横缝间距为不设拉杆的纵缝间距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的当量回弹模量
其路表的计算回弹模量
或
方向温度翘曲应力方向温度翘曲应力方向温度翘曲应力
方向
方向温度应力系数
本规范采用的代号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目
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一般规定
路基边坡第八节路基疏干与加固稳定措施第九章
柔性路面设计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结构组合设计第四节
第五节旧路面补强厚度计算第六节路面防滑第十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第一节
设计原则与规定第二节
设计标准及参数第三节
结构组合设计第四节
混凝土板厚度设计第五节温度翘曲应力验算与接缝设计第六节板的局部补强及其他处理第十一章
混凝土路面铺设技术规范
混凝土路面铺设技术规范一、前言混凝土路面是城市交通建设中常见的路面类型,其具有耐久性、承载能力强、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路面铺设的技术规范,以保证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
二、材料准备1.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材料应符合GB/T 50107-2010《混凝土用水泥》、GB/T 50164-2018《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GB/T 14684-2011《混凝土用石英砂》等标准,并进行质量检测。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2.钢筋钢筋应符合GB/T 1499.2-2018《混凝土用钢筋》标准,并进行质量检测。
钢筋的截面形状、直径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基层处理材料基层处理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质量检测。
常用的基层处理材料有砂石、碎石、水泥砂浆等。
三、施工前准备1.施工前必须对道路基础进行检查,确保基础稳定、平整、无裂缝、无松动和无积水。
2.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确保场地平整、无杂物。
3.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现场勘测,确定路面标高和边线位置。
4.制定施工方案,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浇筑顺序、施工时间等。
四、混凝土路面铺设技术规范1.基层处理基层应清理干净,确保表面平整,无松散物和油污等。
如基层不平整,应采用砂石调整或水泥砂浆找平。
2.钢筋布置钢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间距、直径、截面和长度等应符合标准要求。
钢筋的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应小于25mm。
3.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应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进行,避免下雨或温度过低或过高的情况。
混凝土浇筑应先从边线开始,逐渐向中心推进,避免混凝土塌落或产生裂缝。
4.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进行养护。
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天气条件确定。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天。
五、验收标准1.混凝土路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平整度、坡度、横坡、标高和边线位置等应符合规定。
2.混凝土路面表面应平整、无裂缝、无鼓包、无蜂窝、无剥落等缺陷。
3.混凝土路面强度和耐久性应符合设计要求,经过检测后方可交付使用。
水泥砼道路的施工方案设计
水泥砼道路的施工方案设计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1.确定施工地点和道路规划
2.进行必要的地质勘察和土壤测试
3.准备相关施工材料和设备
二、基底处理
1.清理施工区域,除去杂物和沉积物
2.进行平整化处理,填平坑洼和凹陷部分
3.进行必要的排水设计,确保道路排水畅通
4.铺设垫层,通常使用砂石或碎石作为垫层材料
三、砼材料准备
1.按照设计要求,准备所需的水泥、砂浆、骨料等材料
2.对水泥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施工标准
3.按照比例将水泥、骨料、砂浆等材料进行搅拌和混凝
四、施工工艺
1.进行道路模板的安装,确保道路形状和线路的准确性
2.将预制的砼料倒入道路模板内,利用振动器进行浇筑和压实
3.对砼材料进行充分的压实和振实,确保道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4.在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表面处理,如喷水、刷涂等,防止砼表面龟裂和开裂
五、养护保养
1.在道路砼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保养,覆盖防尘网等保护措施,防止外界污染和损害
2.定期进行养护,进行除尘、清洁和修补工作,保持道路的平整度和平滑度
3.协调车辆通行
六、交付使用
1.经过养护保养,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使用性,并进行质量检测
2.通知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确认道路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3.在验收通过后,将道路交付给相应的部门或用户使用
总结:水泥砼道路的施工方案设计要考虑到施工前准备工作、基底处理、砼材料准备、施工工艺、养护保养和交付使用等环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确保道路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同时,还需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人员,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原国家城建总局(80)城发科字第20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CJJ 37—90,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
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1991年3月4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设计。
街坊内部道路与县镇道路不属本规范范围。
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
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范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达到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
城市与卫星城等规划区以外的进出口道路可参照本规范与公路等有关规范选用适当标准进行设计。
进出口道路以外部分应按公路等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下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道路设计。
应按交通量大小、交通特性、主要构筑物的技术要求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矛盾,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避免造成反复开挖修复的浪费。
在道路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的建设投资、运输效益与养护费用等关系,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不宜单纯为节约建设投资而不适当地采用技术指标中的低限值。
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一、前言混凝土路面因其耐久性、可靠性、平整度等特点,是公路、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常用的路面材料。
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是确保混凝土路面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将从路面设计、混凝土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路面设计1. 路面类型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要求,混凝土路面可分为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机场道面、港口码头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路面应根据其使用要求进行综合设计,包括路面厚度、抗冻性、耐久性等指标。
2. 路面厚度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应根据设计车速、荷载和路面类型等因素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路面厚度应在20cm以上,普通公路路面厚度应在18cm以上,城市道路路面厚度应在15cm以上,机场道面路面厚度应在35cm以上。
3. 路面材料混凝土路面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水泥、骨料、矿粉、外加剂等。
在选材时应综合考虑材料的强度、耐久性、施工性等因素,保证路面质量。
4. 路面施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路面基底应平整、坚实,且表面应无松散物质。
(2) 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浇注前试块,检测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3)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均匀浇注、连续浇注的工艺,保证混凝土质量。
(4) 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开裂或表面龟裂。
三、混凝土材料1.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用的水泥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水泥的品种应根据路面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进行选择,不同品种的水泥在强度、耐久性、早期强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2. 骨料混凝土路面的骨料一般采用天然石料或人造骨料,其种类、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骨料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其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等因素。
3. 矿粉矿粉是一种细粉状物料,可用于混凝土中替代部分水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矿粉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应控制其掺量,避免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4. 外加剂外加剂是混凝土中的一种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告诉你每一步骤以及相应的规范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告诉你每一步骤以及相应的规范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在公路、城市道路和停车场等地广泛使用。
正确的路面设计可以提高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确保道路的平稳和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的每一步骤以及相应的规范。
第一步:确定设计要求在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包括路面功能、交通量、设计速度、地形和气候条件等因素。
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合理的路面厚度。
第二步:确定路面结构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
路面结构一般包括基层、底基层、底面层和面层。
基层是用来承载荷载并分散荷载的层,底基层是用来增加整体稳定性和承载力的层,底面层是用来保证路面平整度和强度的层,面层是用来保护底部层和提供驾车舒适性的层。
第三步:确定路面厚度根据交通量、荷载和土质条件等因素,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厚度。
通常,路面厚度应根据所使用水泥的强度、设计速度和建设成本进行选择。
厚度的计算可以采用厚度设计软件或经验公式进行。
第四步:确定材料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和路面厚度,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材料配合比。
配合比应满足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要求。
一般情况下,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包括水灰比、水泥用量、砂石比例和添加剂使用等。
第五步:确定施工工艺根据路面结构和材料配合比,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包括挖掘、排水、基层处理、摊铺、压实和养护等步骤。
挖掘要求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排水要求保证路面排水畅通,基层处理包括平整化、加固和压实等。
摊铺时要保证均匀的厚度和完整的沥青面层,压实要使用合适的振动器进行。
第六步:确定养护措施以上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的每一步骤以及相应的规范。
正确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仅为基础指导信息,具体的设计和施工应根据当地的道路设计规范进行。
混凝土路面设计标准与施工规范
混凝土路面设计标准与施工规范一、前言混凝土路面是道路工程中常见的路面类型之一,具有耐久性、平整度高、易于维护等优点,因此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场所应用广泛。
本文将从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二、设计标准1. 路面长度和宽度混凝土路面的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一般来说,城市道路的宽度为9m~15m,高速公路的宽度为15m~45m,机场跑道的宽度为45m~60m。
此外,为了保证交通的流畅,路面的长度应尽量减少转弯,尽可能保持直线。
2. 路面纵坡和横坡路面的纵坡是指路面在前进方向上的坡度,横坡是指路面在横向上的坡度。
混凝土路面的纵坡应根据道路的类型和交通量进行设计,一般来说,城市道路的纵坡应小于5‰,高速公路的纵坡应小于3‰,机场跑道的纵坡应小于2‰。
横坡是为了排水而设置的,一般来说,城市道路的横坡应小于2‰,高速公路的横坡应小于1‰,机场跑道的横坡应小于0.5‰。
3. 路面厚度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应根据道路的类型、交通量和地质条件等进行设计,一般来说,城市道路的厚度为20cm~30cm,高速公路的厚度为30cm~40cm,机场跑道的厚度为40cm~50cm。
此外,路面的厚度应根据不同部位进行分别设计,例如路面中央和边缘的厚度可以不同。
4. 材料选择混凝土路面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一般来说,水泥的标号应不低于P.O 42.5,骨料应选择硬质、坚固、耐磨、抗压强度高的石料。
此外,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进行设计,例如高速公路和机场跑道的混凝土强度应较高,耐久性应较好。
三、施工规范1. 基础处理混凝土路面的基础处理是保证路面使用寿命的关键,一般来说,混凝土路面的基础应进行加固处理,例如采用碎石、沥青等材料进行加固。
此外,基础的平整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基础的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清理基础表面、铺设隔离膜、设置伸缩缝等。
城道路设计规范
1.1道路几何设计《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0.3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
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
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
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
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
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
最小净高见表2.4.1。
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图中r n——中间分华带施度so ।—中间分隔带宽度血).卬.——机动车车道宽度或机功车与非机劫在混合行驶的车t J道宽度也>)।印1—恻向净宽。
印.一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GO F疗.一非机动车道路路绦带宽度50.印.一机动车车打道安全带宽度Cm”申.一II划动华车行道宽度尔.——路恻带宽度而力W工 - 慢施带宽度(H。
।w t—人行道宽度(m).即一自行车道■人行道及比他非却U力车不行道的最小净高g. 人一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Sh।—顶角抹死宽度5〕.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 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
(代表年)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
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混凝土路面施工规范
混凝土路面施工规范10 水泥混凝土面层10.1 原材料10.1.1 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等级的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其强度等级宜不低于32.5级。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含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并经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2 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
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 用于不同交通等级道路面层水泥的弯拉强度、抗压强度最小值应符合表10.1.1-1的规定。
表10.1.1-1 道路面层水泥的弯拉强度、抗压强度最小值道路等级特重交通重交通中、轻交通3 28 3 28 3 28 龄期(d)抗压强度25.5 57.5 22.0 52.5 16.0 42.5(MPa)弯拉强度4.5 7.5 4.0 7.0 3.5 6.5(MPa)4 水泥的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应符合表10.1.1-2的规定。
表10.1.1-2 各交通等级路面用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交通等级特重、重交通中、轻交通水泥性能铝酸三钙不宜,7.0% 不宜,9.0%铁铝酸三钙不宜,15.0% 不宜,12.0%游离氧化钙不得,1.0% 不得,1.5%氧化镁不得,5.0% 不得,6.0%三氧化硫不得,3.5% 不得,4.0%怀疑有碱活性集料碱含量 Na0,0.658K0?0.6% 时,?0.6%;无碱活性集22料时,?1.0%混合材种类不得掺窑灰、煤矸石、火山灰和粘土,有抗盐冻要求时不得掺石灰、石粉出磨时安定性雷氏夹或蒸煮法检验必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须合格标准稠度需水不宜,28% 不宜,30%量烧失量不得,3.0% 不得,5.0%2比表面积宜在300,450m/kg 细度(80μm) 筛余量?10%?1.5h 初凝时间?10h 终凝时间,28d干缩率不得,0.09% 不得,0.10%,2 ?3.6Kg/m耐磨性注:,示28d干缩率和耐磨性试验方法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道路硅酸盐水泥》GB 13693。
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规范
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规范一、前言混凝土路面是城市交通道路和公路上常见的路面类型,具有耐久性、抗压强度高、不易变形、平坦度好等特点。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规范,以保证混凝土路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路面设计1. 设计要求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1)承载力:路面承载力要满足车辆行驶和停放的要求,根据路面使用情况和设计速度确定路面承载力等级。
(2)平整度: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要满足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根据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确定平整度等级。
(3)耐久性:混凝土路面要求长期使用,需要具有一定的耐久性,根据使用环境和设计寿命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并采用耐久性好的材料。
(4)防滑性:路面的防滑性能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需要根据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确定路面防滑性等级,并采用防滑性能好的材料。
2. 设计参数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参数包括以下几方面:(1)路面厚度:根据设计速度、车辆荷载和使用寿命确定路面厚度,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厚度为200mm,高速公路厚度为300mm。
(2)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路面设计的重要参数,需要根据使用环境和设计寿命确定,一般情况下,采用C30-C50的混凝土配合比。
(3)材料:混凝土路面的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水和外加剂等,需要根据使用环境和设计寿命选择合适的材料。
3. 设计流程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设计要求和参数;(2)确定路面厚度和配合比;(3)确定材料种类和性能;(4)制定施工方案。
三、施工规范1. 施工前准备混凝土路面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几项准备工作:(1)现场勘测:根据设计图纸和路面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勘测,确定路面线型和标高。
(2)标志测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路面中心线和边线的位置,进行标志测量,确保路面线型符合设计要求。
(3)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路面基础土方开挖,确保基础平整、排水畅通。
(4)管线布置: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管线布置,确保管线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道路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而混凝土路面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一种路面类型,其设计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二、混凝土路面的特点混凝土路面相比于其他材料的路面具有以下特点:1. 耐久性好:混凝土路面寿命较长,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和磨损。
2. 质量稳定:混凝土路面质量稳定,不易变形,有利于车辆行驶。
3. 维护费用低:混凝土路面维护费用较低,减少了经济负担。
4. 对环境友好:混凝土路面不会污染环境,具有较好的环保性。
三、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1. 设计荷载混凝土路面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车辆荷载的大小,通常根据道路等级、车辆类型等因素确定设计荷载。
设计荷载是混凝土路面设计的基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确定。
2. 路面厚度混凝土路面的厚度是混凝土路面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路面厚度需要考虑到设计荷载、地基条件、材料强度等因素。
路面厚度的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 路面坡度混凝土路面的坡度需要根据道路等级、路面使用情况、排水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路面坡度对于排水和车辆行驶安全均有重要影响。
4. 路面平整度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是指路面表面的水平度,对于车辆行驶和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有重要影响。
路面平整度需要根据道路等级、车辆类型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5. 路面材料混凝土路面的材料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冲击能力。
同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成本和环保性。
常用的混凝土路面材料有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6. 施工工艺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包括混凝土浇筑、压实、养护等环节。
同时需要注意施工现场的环境和安全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7. 路面维护混凝土路面的维护需要定期进行,包括路面清洗、维修、养护等。
合理的维护能够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四、混凝土路面设计实例以某市某道路为例,该道路设计荷载为20t,路面等级为一级公路,路面宽度为8m,设计车速为60km/h,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地基为砂质土。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主要涉及道路材料的选择、道路断面设计、道路标线和标志标线的设置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道路材料的选择:根据车流量、车辆类型和道路用途,选择合理的路面材料。
常见的道路材料包括混凝土、砂石路面、沥青路面等。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城市主干道,一般选择混凝土路面,可以提供较好的平稳度和耐久性。
而对于低交通量的次干道和小巷道,选择砂石路面即可。
2. 道路断面设计:根据道路的用途和交通流量,设计合理的道路断面。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的道路断面应包括车道、停车道、行人道和绿化带等。
车道的宽度应根据车流量确定,一般为3-4米,停车道的宽度根据停车需求确定,一般为2-2.5米,行人道的宽度至少为1.5米。
同时,在道路断面设计中还需考虑道路的坡度和排水设计,以确保道路的畅通和安全。
3. 道路标线和标志:合理设置道路标线和标志,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性。
在城市道路中应设置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斑马线等。
道路标线方面,应设置车道线、中心线、停车线等。
停车线应设置在交叉口前,以确保视线通畅,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此外,还可以设置导向箭头标线等,帮助司机行车导航。
4. 道路颜色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颜色,提高道路的可视性和交通安全性。
一般来说,道路的颜色应选择明亮、鲜艳的颜色,如黄色、白色等,以确保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能见度。
此外,还应根据道路的用途和流量选择不同颜色的标线,以便司机和行人辨别和遵守交通规则。
总之,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是为了提高道路的安全性、畅通性和美观性。
通过合理选择道路材料、设计道路断面、设置道路标线和标志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城镇道路的交通状况。
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城镇特点和交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的路面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路面材料选择:路面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道路的使用寿命、交通量、环境条件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的路面材料可以选用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等。
对于高强度交通区域,可以使用耐磨性能更好的材料。
2.路面结构设施:路面结构设施应包括路基、基层、面层等部分。
路基应采用合适的填土材料进行填筑,并进行压实,以确保路面的稳定性。
基层一般采用砂石材料,可以通过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进行铺设。
路面面层宜选用耐磨性好、抗滑性能好的材料,以保证行车安全。
3.路面平整度:道路的平整度对于行车安全和舒适度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可采用平整机进行修整。
平整度要求根据道路的使用情况来决定,一般高速公路的平整度要求较高,而市区道路可以适当放宽。
4.排水设施:城市道路需要设置排水设施,以保证雨水能够及时排走,避免积水造成交通事故。
排水设施包括雨水口、雨水沟、排水管等。
这些设施应设置在离道路边缘一定距离的位置,以免影响行车。
5.路面标线:城市道路的路面标线是指路面上的标线、标记,用于指示交通规则和引导行车。
路面标线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确保能够清晰、明确地指示行车方向和交通规则,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6. 绿化设施:城市道路的路面设计还应考虑绿化设施的布局。
合理的绿化设计可以改善城市道路的环境质量,提供舒适的行车环境,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的路面设计规范包括路面材料选择、路面结构设施、路面平整度、排水设施、路面标线和绿化设施。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性,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2008-1-22 16:06:21CJJ 37-90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施日期:1991年8月1日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17号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自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五日起施行,该规范中相应条文的规定同时废止。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年12月23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1]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原国家城建总局(80)城发科字第20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37—90,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
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一九九一年三月四日主要符号一、道路通行能力k——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N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veh/(h·m));Nbt——在tf时间段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自行车辆数(veh);Nda——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pcu/d);Ne——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N'e——折减后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Nel——设有专用左转车道时,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Ner——设有专用右转车道时,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Nelr——设有专用左转与专用右转车道时,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Nh——设计小时交通量(pcu/h);N1——专用左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Nle——本面进口道左转车的设计通过量(pcu/h);N’le——不折减本面各种直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的对面左转车数(pcu/h);Nm——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Np——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Np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veh/(h·m));Nr——专用右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Ns——一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Nsl——一条直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Nslr——一条直左右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Nsr——一条直右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ns——本面各种直行车道数;tc——信号周期(s);tf——连续车流通过观测断面的时间段(s);tg——信号周期内的绿灯时间(s);tgh——绿灯小时(h);ti——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s/pcu);tis——直行或右行车辆通过停止线的平均间隔时间(s/pcu);t1——变为绿灯后第一辆车启动并通过停止线的时间(s);αb——自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αc——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β1——左转车占本面进口道车辆的比例;β’1——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所占比例;βr——右转车占本面进口道车辆的比例;δ——主要方向交通量与断面交通量的比值;ψs——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ψw——交织长度修正系数。
路面设计规范
路面设计规范路面设计规范是指在建设道路时应遵循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原则,以保证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
下面是一份路面设计规范的简要说明,包括路面结构、道路标志和标线、交通安全设施、排水系统、绿化和景观等方面。
一、路面结构1. 道路基层应坚实平整,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路面材料应选用合适的沥青混合料或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水位。
3. 路面结构分为基层、底层、面层,应根据不同道路的使用要求和交通量进行设计和选择。
4. 路面施工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路面平整、无裂缝、无坑洼,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
二、道路标志和标线1. 道路标志应根据道路功能和交通要求进行设置,包括交通指示标志、交通警告标志、交通诱导标志等。
2. 道路标线应根据交通流量和车速确定,包括中心线、车道线、停车线、过街线等。
3. 道路标志和标线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置和维护,保持清晰、醒目。
三、交通安全设施1. 路口交通信号灯应设置在交通流量大或交通事故多发的路口,确保交通有序、安全。
2. 行人过街设施,如人行天桥、斑马线、行人隧道等应根据行人流量和道路功能进行设置。
3. 路边护栏和隔离带应设置在需要加强交通安全的路段,防止车辆偏离车道或发生碰撞。
4. 交通警示灯、交通指示牌等交通安全设施应设置在需要提示和警示的地方,保障交通安全。
四、排水系统1. 路面应设置路缘石和雨水口,确保道路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对路面和车辆造成影响。
2. 雨水排放要考虑到降雨情况和道路使用特点,保证雨水能迅速排入排水系统,减少对道路的侵蚀。
五、绿化和景观1. 道路两侧应进行合理的绿化设计,选择适宜的植物,使道路景观美化。
2. 道路绿化要注重生态环保,选择耐旱、耐寒、抗污染的植物,减少养护难度。
3. 沿街建筑物的外立面应根据道路风貌和功能要求进行设计,注重形成统一的街景。
综上所述,路面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载 、高速而密集的汽车运输要求 ,已在
城 市 道路 中广 泛 采 用 。特 别 是 近 年来 旧
影响 ,为面层施工提供承载 面和方便 条
件 。 因此 ,如 果 基 层 出现 较 大 的 塑性 变
和交通增 长分析后 ,按 下式计算 :
为 临界荷 位 时 ,a= .3,以板 边 为临 .02
界 荷 位 时 ,a= .; 轴距 > .5 l38 1 m的双 后 3 轴 ,分 别 按 单 后 轴 计 。
混凝土面层及基层 的路 面结 构 ;在现状 道路改扩建时 ,基本采用在 原路 面上直 接加铺一层混凝土路面f 强层) 即补 。
空 , 导致 板 的 支 承 条 件 恶 化 ,从 而 增 加 板 内 的应 力 ;同 时 ,在 基 层 材 料 含 有 过
式 中 :N一 设 计 初 期 车 道 上 日标 准
轴载作用次数 ;
—
了利用好有 限的资金 ,确保工程质量 ,
笔者结合 多年工程 实践经验对城市道路
混 凝 土 路 面 结 构设 源自 进 行 了探 讨 。 载重 复作 用下 ,累计 变形f 即塑性 变形1 小。而单一的石灰土基层 因其受水 浸泡
后 易液 化 、变 软 ,因 此 ,无 机 结 合 料 稳 定类 基 层 是 混 凝 土 路 面 最 理 想 的基 层 类
() 2混凝 土 的抗 折疲劳 强度 盯l : 即
盯. 08 5 00 3o Ne =盯(.8 — .6 lg )
好 、 耐 久 性 及 养 护 费 用 少 ,能 适 应 重
路 面 基 层 的 设 置 除 了增 加 路 面 的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2016年版)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
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5 横断面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第10.1.1条本章适用于接缝处设传力杆、不设传力杆及设补强钢筋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以下简称混凝土路面)的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结构组合设计、混凝土板厚度设计、混凝土板平面尺寸设计、接缝构造和传力杆设计、局部补强钢筋与钢筋网设计等。
第10.1.2条混凝土板的厚度,按行车产生的荷载应力不超过水泥混凝土在设计年限末期的疲劳强度并验算温度翘曲应力后确定。
混凝土板长度的确定应使最大行车荷载应力和最大翘曲应力的迭加值不超过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
第10.1.3条行车荷载应力和温度翘曲应力均按弹性半无限地基上的弹性薄板理论,用有限元法计算。
各项计算可用电子计算机或本章所列计算公式及图表计算。
第二节设计标准及参数第10.2.1条混凝土路面设计以100kN轴载作为标准轴载。
其他各级轴载Pi的作用次数Ni应按式(10.2.1)换算为标准轴载Pk的作用次数Nc。
双后轴轴距大于1.35m时,分别按单后轴计。
轴载小于40kN的轴数可不计。
轴载大于或等于40kN时均应换算为标准轴载的轴数。
第10.2.2条混凝土路面的交通等级按设计初期设计车道的日标准轴载的轴数Nli分为四级。
交通等级及采用的设计年限见表10.2.2。
第10.2.3条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上标准轴载累计数N按下式计算。
当初期设计车道的日标准轴载的轴数Nli采用表10.2.2的数值时,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上标准轴载累计数N用式(10.2.3-1)计算。
第10.2.4条计算荷载应力按式(10.2.4)计算。
第10.2.5条在旧路上铺筑混凝土板时,旧路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ES应在最不利季节采用刚性承载板法实测确定。
当量回弹模量的计算方法见第9.5.3条。
计算回弹模量ECS按式(1 0.2.5-1)计算。
对于新建道路,按照现行的试验方法确定的土基回弹模量值En、基层材料回弹模量E1,并拟用的基层厚度h,查图10.2.5确定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ES。
基层为多层时,按柔性路面设计方法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ES。
第10.2.6条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以龄期28d的弯拉强度为准,其值不得低于表1 0.2.6-1的规定值。
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弹性模量EC宜采用实测值。
无实测值时,可按表10.2.6-2选用。
第10.2.7条水泥混凝土的弯拉疲劳强度按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上标准轴载的累计数N 确定,用式(10.2.7)计算。
第10.2.8条设计年限内混凝土板的最大温度梯度计算值Th(℃/cm)宜采用各城市实测值,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道路所在的公路自然区划与不同板厚,按表10.2.8选用。
第三节结构组合设计第10.3.1条混凝土路面下的土基应符合下列规定。
土基的回弹模量值应符合第8.1.2条规定。
埋设地下公用设施沟槽的回填土应与周围土的性质相同,并分层压实到符合第8.4.3条规定的压实度。
第10.3.2条对于膨胀土、粘质土、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松质土等土基,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加强排水措施,并根据情况加设垫层或对土基顶部土层采取换土、低剂量结合料稳定处理等措施。
在潮湿或过湿土基上应加设垫层。
垫层可采用结合料稳定土、炉渣或颗粒材料。
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潮湿路段的路面结构总厚度小于表10.3.2规定的最小厚度时,其差值应设垫层补足。
过湿路段按第八章的规定处理后,可按表10.3.2潮湿路段的要求设垫层。
垫层厚度应大于或等于15cm。
其宽度应比基层每侧各宽出25~35cm,或与路基同宽。
第10.3.3条混凝土板下的基层应平整、坚实、抗变形能力强、整体性好、透水性小和耐冲刷。
特重和重交通等级的道路应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工业废渣稳定类材料做基层。
中等和轻交通等级的道路亦可采用符合本条要求的其他材料做基层。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ES不得小于表10.3.3的规定值。
岩石、砂砾路面或旧沥青路面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值高于表10.3.3规定数值时,可不加铺基层,但应设置整体性好的整平层,其最小厚度不得小于所用材料的施工最小厚度。
基层最小厚度应大于或等于15cm。
其宽度应比混凝土板每侧各宽出25~35cm。
第10.3.4条混凝土板表面应平整、耐磨,并且有一定粗糙度。
抗滑标准见第9.6.1条。
混凝土板的横断面宜采用等厚式,其厚度按应力计算确定。
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为18cm。
第四节混凝土板厚度设计第10.4.1条混凝土板设传力杆时,按图10.4.1-1计算混凝土板的最大应力;不设传力杆时,按图10.4.1-2计算混凝土板的最大应力。
最大应力σmax,根据初设板厚hc以及水泥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与基层顶面计算回弹模量之比值EC/ECS,按图示方法查得。
第五节混凝土板平面尺寸、温度翘曲应力验算与接缝设计第10.5.1条混凝土板应设置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接缝,将混凝土板分为矩形板。
相邻板的接缝应对齐,不得错缝。
在不得已情况出现错缝时,与接缝相对的板边应加设防裂钢筋。
见图10.5.1。
第10.5.2条混凝土板长度应通过验算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后确定,可采用4.5m~5.5m,最大应不超过6m。
板中点或纵缝边缘中点可能出现的一次最大行车计算荷载应力和温度翘曲应力的迭加值不得超过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强度fcm。
一次最大行车荷载的轴载,按交通等级选用表10.5.2规定值。
计算结果不满足式(10.5.2-1)要求时,应修改混凝土板的厚度与(或)长度,重新计算。
第10.5.3条混凝土板内的温度翘曲应力按下式计算:第10.5.4条混凝土板的纵缝必须与道路中线平行。
纵缝间距按车道宽度选用,可采用3.50m、3.75m,最大为4.0m。
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混凝土板的纵缝应采用加拉杆的企口缝或加拉杆的平缝;对于中等交通等级,混凝土板的纵缝宜采用加拉杆的平缝。
采用企口缝时必须加设拉杆。
纵缝构造见图10.5.4-1。
纵缝间距超过4m时,应在板中线上设纵向缩缝。
纵向缩缝宜采用设拉杆的假缝,其构造见图10.5.4-2。
第10.5.5条拉杆设在混凝土板厚中央,并与板缝垂直。
拉杆中部10cm范围内应涂防锈涂料。
拉杆的尺寸、根数及间距按以下公式计算确定。
第10.5.6条胀缝设置应根据混凝土板厚、施工温度、水泥混凝土骨料的膨胀性并结合当地经验确定。
夏季施工,混凝土板厚大于或等于20cm时,可不设胀缝;其他季节施工或采用膨胀性大的骨料时,宜段胀缝,其间距为100~200m。
混凝土板与桥梁或其他结构物、交叉口相接以及混凝土板厚度变化处,小半径平曲线、竖曲线处,均应设置胀缝。
与结构物或沥青路面相接时,在混凝土路面端部的二或三条横缝均应设胀缝。
隧道内部的混凝土路面不设胀缝,只在隧道洞口附近设胀缝。
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应采用滑动传力杆;对于中等交通等级,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宜采用滑动传力杆,其构造见图10.5.6-1。
不设传力杆时,其构造见图10.5.6-2。
紧靠结构物的胀缝无法设传力杆时,可采用加横向边缘钢筋(图10.5.6-3)或厚边式(图10.5. 6-4),并与结构物之间留出20~25mm的缝隙,按胀缝处理。
厚边式板边厚度hc+he应按不设传力杆时所需厚度确定。
第10.5.7条横向缩缝采用假缝。
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混凝土板的横向缩缝应设传力杆,其构造见图10.5.7-1。
对于中等交通等级,混凝土板的横向缩缝宜设传力杆。
不设传力杆的横向编缝构造见图10.5.7-2。
采用长间距的胀缝,且横向缩缝不设传力杆时,宜在邻近胀缝或自由端的三条缩缝内设传力杆。
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时,应每隔二或三条切缝设一条预塑缝。
第10.5.8条施工缝应位于横缝处。
混凝土路面设传力杆时,施工缝应按所在横缝系胀缝或缩缝而设置相同的传力杆,并采用相同的接缝构造。
混凝土路面不设传力杆时,施工缝构造见图10.5.8与图10.5.6-2。
第10.5.9条接缝处一组传力杆应传递的荷载Q的计算如下:按温度翘曲应力验算后确定的设传力杆混凝土板厚度及荷载在板中荷位产生的应力,在图10.4.1-2不设传力杆的混凝土板荷载应力计算图中查得轴载值QC。
100kN与QC之差为接缝处一组传力杆应传递的荷载Q(N)。
第10.5.10条胀缝传力杆为滑动传力杆。
传力杆应采用光面钢筋,设在混凝土板厚中央,并与板缝垂直,传力杆长的一半加5cm的范围内涂沥青或其他防锈涂料。
在涂沥青一侧的端部加套筒,内留空隙,填充泡沫塑料等弹性材料,见图10.5.6-1。
第10.5.11条传力杆的尺寸及间距按以下规定计算:一、单根传力杆的传荷能力胀缝处的滑动传力杆按式(10.5.11-1)与式(10.5.11-2)分别计算单根传力杆的传荷能力,取小值作为单根传力杆的计算传荷能力P。
缩继处按式(10.5.11-2)计算。
纵缝处拉杆亦应按式(10.5.11.2)进行验算。
不能满足传荷要求时,按照缩缝有关规定,调整拉杆的直径与间距。
二、一组传力杆的总传荷能力1、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板接缝处的影响范围为荷载两侧各1.8rc,rc为混凝土板的相对刚度半径,按式(10.5.11-3)计算。
2、以2×1.8rc范围内的传力杆为一组,共同向邻板传递荷载。
荷载中心处传力杆的传荷能力为100%;距荷载中心1.8rc处的传荷能力为0;位于上述两位置之间的传力杆的传荷能力按直线分配。
横缝传力杆的间距为30~50cm,最外侧一根传力杆到板的纵边的距离为10~15cm。
3、横缝处与纵缝处一组传力杆总传荷能力的计算荷载作用于一根传力杆之上,如图1 0.5.11-1时,4、一组传力杆的总传荷能力应大于或等于需传递的荷载Q。
在横缝或纵缝处用下式计算。
ΣPi≥Q(10.5.11.6)当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可调整传力杆或拉杆的间距或直径,重新计算,直至符合要求。
第10.5.12条按设传力杆确定混凝土板的厚度,而在板的自由边不能设置传力设施时,应设置边缘钢筋,自由板角上部应设角隅钢筋。
边缘钢筋为两根直径为14或16mm的钢筋,布置见图10.5.12-1。
角隅钢筋直径为10~1 4mm的钢筋,布置见图10.5.12-2。
边缘钢筋与角隅钢筋可用螺纹钢筋或光面钢筋。
第10.5.13条接缝处采用的封缝材料应有弹性、不透水、耐疲劳、耐老化及抗压入性能好,并能同水泥混凝土表面粘结牢固。
第10.5.14条交叉口范围内混凝土板分块时应注意以下各点:一、接缝应正交。
当非主要行车部位出现锐角时,板角处应加设补强钢筋网或角隅钢筋。
二、混凝土板分块不宜过小,最小边长应大于或等于1.5m。
与主要行车方向垂直的边长应小于或等于4.0m。
三、接缝应对齐,不得错缝。
当出现错缝时,应按第10.5.1条的规定处理。
四、胀缝应布置在交叉口缘石转弯的切点处。
第10.5.15条在有纵横向交通的广场上,宜采用正方形板块,接缝宜布置成两个方向均能传递荷载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