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浅谈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现代社会审美教育形成了较高的需求,美是人们生活的需要,而审美则是实现美的需求的思想与行为。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内容,为学生创造更为有益的学习环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全方位的审美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课外阅读、文学鉴赏、文艺欣赏、课文朗读等多种方式来建立学生全方位的审美意识。
如何将这些内容结合起来,以巧妙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里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让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丰富多彩的文化经典名著、诗歌歌赋、古代民谣和民间故事等。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经典的文艺作品,如歌剧、音乐会和话剧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学生要学会分辨美和丑、好与坏,增强对诗意和美感的认识。
二、专业的美学知识培训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增加美学知识的培训,将美学理论的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美学知识包括美的基本特征、美的内涵外延、审美情感的产生和呈现等方面,这些美学知识的掌握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文学艺术作品,进而提升其文学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讲解、举例等方式来进行学生的美学知识培训。
三、多元文化教学多元文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涵盖多元的文化元素,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影视作品等。
多元文化教学可以有效地给予学生更多的审美经验,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寻找美的感觉,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分享不同文化的历史、传统、艺术特点等有重要的作用。
四、艺术素养培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懂得欣赏、欣赏美。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书画、琴棋书画、诗歌朗诵和演讲等艺术活动来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
五、实践与实验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实践和实验,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找到并加强自己的审美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语文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注重德育和智育,却忽略了美育。
本文从历史上回顾美育的存在和发展,并从语文的本质出发,阐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健康的美感和高尚的情操,使我们的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知识和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只看重德育和智育,而对语文课中的美育,却相对地忽略了,本人认为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偏差,无疑会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
实际上,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这是由语文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目的以及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应越来越受到语文界的重视。
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历史的回顾审美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它以培养人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为出发点,其直观的形象性和强烈的体验性特别适合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规律,这是审美教育独特的魅力所在,能使青少年获得审美体验的愉悦,并因此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受到教育。
比之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灌输,外在规范的经验形式,审美教育不仅不会引起学生的腻烦心理,而且可以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审美教育是一种以精神愉悦为特征,以潜移默化为方式,以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如德审美教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现代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美育的作用是其他诸育所无法代替的。
因为统一完整的教育过程,应当体现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互相渗透,互相交织,从而使其相得益彰。
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文学重视不够,六朝及隋唐时期尚能重视文学教学,但宋代以后,因科举不考赋而考四书,明代科举考八股文,举子不必有文学才能,文学教育就不再受重视了。
到了近代,在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中体西用的思想的影响下,语文教学更是把封建主义的圣道伦纪,典章文物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当代语文教育不可能不受其影响,所以说,对美学教学重视不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意识的教育,是由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审美意识是主体根据美的规律、美的体验、美的要求去把握世界的心理功能,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以及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和投身实践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美育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境界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教益的过程。
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按照美学规律将审美意识渗透其中,指导学生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具体说,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教育的基本能力,是审美素质的核心。
审美感知力的获得,主要是听和看,让学生亲身领会到生活中的美。
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对内在情感的体验、认识和积累往往是通过感官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把握完成的。
1、引导“美读”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读书有喜欢唱读的习惯,不明其义,读书不得法,效果也不会好,为了指导学生正确读书,叶圣陶先生提出了“美读”的要求。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婉转处还他个婉转,诸如此类。
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叶老的这段话,是语文教学中关于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经验总结。
教师进行“美读”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美读”训练,是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主要方法,教师“美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抽象的文字变为真实的情感,调动学生听觉和思维,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浮现于学生眼前。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美读”练习,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面感知课文的内容,能与作者心灵相通,进而悟出课文的美来。
浅谈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在《 手》 这篇课文 中, 在《 落花生》 教学 中, 我都告诉学生不能光
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 的审美情 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 凭外表来辨析美丑 , 而要深入 到事物的实质 中, 去发现它的内涵美 ,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 文教学 的重要 内容 ,不应把它们 当作外在的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美 丑观 。 附加任务。应该 注重熏 陶感染 , 潜移默化 , 把这些 内容贯穿于 日常
结合课文中的描写使学生感受到钢琴曲由轻柔到激越的过程, 使
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另外 , 在一些古诗教学 中, 因为古诗很 注重诗
画中有诗 , 这样就可 以进行美术的审美教育 。 对假恶 丑的鞭挞 ; 既有表现 自然风 光的美 , 也 有表 现建筑 园林 的 中有画 , 四、 其他 审美教育在语文课中也有体现 美; 不仅有诉诸情感 的形象 , 也有理性 的论证 , 或表现 为艺术美或
表现为理性美。 所以, 我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这些审美教育。 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践 , 我总结了如下几种审美教育 。
一
如, 《 未来的房屋》 中的科学技术美 , 还有散文的语言美, 小说
中的人物美 , 以及文章的结构美 等。 总之 , 语文教育与审美 教育是密切相连的 , 我们在教学 中为 了
法美等 。我这里只从语文课 中的美学知识浅谈它们 的关系 。
“ 黑 的” 英 姿潇洒 ; 鸟形美 : 大的魁伟 , 小 的玲珑 ; 鸟姿美 : 鸟儿左顾
右盼地叫 , 精神抖擞地飞 , 刚健有力地扑 , 无不给人以美 的享受 。 所 以在教学 中, 我紧紧围绕课文进行 自然美 的教育 , 培养 学生从小爱 观察美 、 爱发现美 的习惯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 热爱 自然 、 热 爱祖 国 的情感 。 三、 在语文课文中实际上也 包含 了音乐、 美术等艺术美 为 了提 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全 面发展 , 我们 可以在语文教学 中渗透音乐 、 美术美的教育。如 , 《 月光 曲》 这篇课 文中就渗 透了音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包含着众多美的因素。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挖掘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文章,寻求美、感觉美和体验美,从而提高其整体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品味语言,感知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有的朴素、有的华丽、有的婉约、有的豪放,尽显风流。
语文教师要根据文本中独特的语言风格,将学生带入作品寄寓的美好情感中去,从而唤醒他们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提高其对于美的感受力。
如语文殿堂不仅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的阿里风光;有“碧绿碧绿的,绿的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醉”的漓江秀水;有“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的草园景致;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奇观;还有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满架蔷薇一院香”的盛夏,“山山黄叶飞”的深秋,“万径人踪灭”的隆冬……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鞠躬尽瘁的周总理;严谨治学的藤野先生;穷困迂腐的孔乙己;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这些文学形象,无论是景物还是人物,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因生动而富有个性的语言塑造,无不引发学生的赞美或憎恨,从而在内心深处积淀起高尚的审美情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远,“西北望,射天狼”的雄浑,“无言独上西楼”的哀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让人读起来荡气回肠。
鲁迅的犀利,欧·亨利的幽默,冰心的细腻,苏东坡、毛泽东的大气……无论是哪位作家的哪一种语言风格,都能给学生带来审美的愉悦与享受,无不陶冶着学生的性情,改造着他们的灵魂。
二、披文入境,体味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作者写文章时,胸中必有一个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联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联结内容摘要: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新编的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发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注重审美情操、品格情操的熏陶与培养。
过程的实践责任在于教师:即采用何种方法去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此,本人认为:教育中必须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结,注重“音乐美、图画美、意境美、品格美”的熏陶与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感受音乐美,增强语感和想像力。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通过音律与节奏创作了音乐艺术。
这种来自视、听高级感官而产生的美感对学生来说能获得一种精神愉悦和情感满足。
巧妙地运用音节艺术能激发学生的想像,使情感,思维及个性心理活跃起来,产生出一种既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
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儿歌、散文、绕口令中的韵律美,节奏美让人余音绕梁,回味幽长。
1、把握语句的节奏,培养良好的语感。
节奏,又叫节拍,它是由音节的组合,诗句的停顿决定的。
掌握好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所显示出来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速,字里行间的回环往复,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
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点拨、启迪学生把握轻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缓、紧张的节奏,把学生引入一个千姿百态的意境,富有节奏的朗读,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情感和情性的熏陶。
如我在指导朗读《荷花》中的一段话:白荷花/在这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有的/花瓣全都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第一句话总起句,句首的“白荷花”起提示作用,指导读重音,二至四句起始“有的”读时稍加停顿;第二句描述有的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语调轻松,语音稍低;第三句写有的花瓣全都开了,“全都”读重音,语调稍高,语速稍快,展现荷花怒放的气势;最后一句语音稍低,稍重,好似花骨朵积蓄力量,就要竞相开放。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刘庆云内容摘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陶冶高尚的情操,是德育的必要补充;同时能开拓学生的智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潜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寓审美教育于教学之中。
本文就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及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审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引起语文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可见,美育是语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它运用教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在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让学生来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形成健康高尚的品质,从而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更具特点,更有实效。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必要的。
同时,通过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美学的角度看,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所选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语言艺术的瑰宝,是从长期文化发展史中筛选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们文质兼美,文情并茂,为历代人们所传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而且语文教学活动富有美的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极有利于美语的施行。
根据自己半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我总结出了关于审美教育的几种方法和途径,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必须要在渗透上下功夫,将美育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去。
用审美的观点,从分析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入手,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社会美,挖掘科学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在美的氛围里入境、品情、悟理。
在吸收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
一、展示教师美,诱发审美情感。
创造美的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审美教育的前提。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为美育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有魅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指让学生学习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更是通过文字、语言本身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欣赏文字的艺术之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情节展开等对语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可以如何表达情感、塑造形象以及传递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培养情感体验美育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不仅仅是要阐释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作品的感染力,深刻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语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生活感悟,通过美育的引导和解读,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增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美育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3. 培养创新思维美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创造,并且将新的观点和想法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从课文选择入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首先要从对课文的选择入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精心策划课文内容,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通过合理的课文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
以《雾在哪里》为例,浅谈语文课审美教育
以《雾在哪里》为例,浅谈语文课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是人的精神需求,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使学生在获得文本知识的同时,受到正确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审美素养和审美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情趣,是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各种各样的美充分展示其间。
就拿二年级上册来说,《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凸显了思辨之美;《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弘扬了品德之美。
同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雾在哪里》,既有童话的纯真之美又具自然之美。
怎样借助文本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和能力?1.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走进美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奇心强,无意识注意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语文课的导入环节应创设有意思的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对文本和儿童的理解,这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出来?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
低年级学生都爱猜谜语,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表现欲。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很快就七嘴八舌地猜出了谜底——雾。
随之,我借助多媒体像学生展示了晨雾,薄雾,浓雾等图片,雾气笼罩的风景图,在文本与儿童的生活经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唤起了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个朦胧而优美的境界中。
在学习生字“雾”的基础上,抛出“你们还知道哪些雨字头的字”,引导学由一个字的学习拓展到一类字的识记:“霜”、“雷”、“霞”、“雪”,不仅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还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偏旁的汉字一般与同一类事物有关的特点,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余满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可见新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这富有情感的学科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一、以情感人,理寓情中情感是审美的主要标志,离开了情感,审美就不可能实现。
语文教材里的文学作品是依据美的规则再现生活的,是用一个个美的形象打动人的情感,使之渐渐地忘记自身所在,完全沉浸到所创造得艺术世界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获得审美愉悦的满足。
再通过欣赏自己的思考,由情感上升到理智,从而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和道德教育,逐步掌握辨别是非,判断美丑的道德标准。
所以说,情感是美育的核心,有人把审美教育称为情感教育,不是没有道理的。
语文教师要使学生与作品间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就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感优势,拨动学生的情弦,去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用了四个直觉形象(“飞鸟绝”、“人踪灭”、“孤舟”、“独钓”)创造出一幅静态美的图画,通过画面能直觉地感知的内心世界:孤独寂寞。
再联系他的经历,则能进一步理解其实是把政治上的失落感,借助于画面而和盘托出,在讲读这首诗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就能使他们受到心灵的熏陶。
二、通过作品赏析,把握美的本质在当今经济社会大潮中,由于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青少年往往以丑为美,追求虚荣,自私自利,讲究吃喝玩乐。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审美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审美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这是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罗丹有句名言:“美到处都有。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
我们语文教师正是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发现美”的人。
一、教师首先是美的载体“摒弃浮华,静心读书”,读书,是最好的美容师,它能让我们变美。
倘若教师不读书,必然缺乏文化积淀和底蕴,穷其终生,也只能是一个教书匠。
把有限的时间和生命用到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当中,拒绝肤浅、远离平庸,这才是一个教师,一个作为读书人的教师应该做到的。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而且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
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
从而使我们的人格显得更加美丽。
《老师的腰围》中,胖胖的数学老师,在有那么多的听课领导及老师的前提下,能够微笑着让学生用三角板去量她的腰围,还有小女孩用小手去量,最后居然有学生提出让老师解下腰带,量腰带,聪明的孩子们出乎我们的意料,老师越来越灿烂的笑容更出乎我们的意料。
所以,作者感叹:胖胖的老师并不漂亮,但她的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课。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当我们的学生不再以某某明星为粉丝,而是以老师为典范时,那是因为学生把我们当做了美的化身。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二、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人们的共识。
我们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是经典。
例如《小巷深处》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讲述一位瞎眼的母亲收养一个弃婴,含辛茹苦养大女儿的故事。
歌颂了母亲对养女真挚、博大、隐忍的爱,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形象。
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为母亲而骄傲,写到“我”长大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深深悔悟结尾。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进行各种美的创造外,还要通过审美教育,实现自身的美化。
审美教育是指运用美学理论和美的现象,在审美关系中实施教育,以陶冶人的感情、启迪人的智慧,使人们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培养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
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和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师更要高度重视审美教育,通过美育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那么如何更好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呢?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点体会:一、积极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文学作品虽是语言艺术,但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的可感性。
荷塘月色的恬淡幽美、大好秋色的绚丽灿烂、南国花城的旖旎艳丽、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泰山雨景的迷蒙磅礴,无不显现出大自然的迷人姿容;祖国农村的美丽富饶、刘和珍、白求恩等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无不充满着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语文教学要抓住形象进行分析,进行感情熏陶;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展开作品描绘的形象,在作品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感知美、热爱美,从而激发其审美情趣。
如在《醉翁亭记》(初中语文第五册)中,欧阳修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滁州琅琊山的优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且幽香,佳期木秀而繁阴……”面对这变化的优美山色,学生们感到了轻柔和谐之美,所以审美愉悦不可穷尽。
中学课本中这样的美的形态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激发起审美情感因素,调动起审美想象,在课文间接表现的自然物的优美欣赏中,唤起并加强他们内心的审美愉悦。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和 高超 的 教学 技 巧 ,寓审 美 教育 于 教学 之中 。 从 美学 的角 度 看 ,语 文 是 一 门充 满 美 的魅 力 的学 科 ,
美 。 也 可 以 运 用 朗 读 , 使 学 生 的 审 美 感 知 的 指 向 隐 含 于 审 美 对 象 的 美 ,激 发 起 学 生 审 美 主 体 心 理 上 的 喜 、 怒 、 哀 、 乐 的 情 绪 反 应 ,让 学 生 体 会 到 审 美 的 音 乐 美 、 语 言 美 、 情
会 性 和 创 造 性 的 因素 ,极 有 利 于 美 语 的 施 行 。 通 过 语 文 课
对 于 感 情 激 越 的 诗 歌 ,文 辞 优 美 的 散 文 , 动 人 心 魄 的 小 说 , 条 分 缕 析 的 说 明 文 , 气 势 磅 礴 的 议 论 文 , 如 果 离 开 了美 的 欣 赏 ,放 弃 了审 美 教 育 ,只 盯 着 字 、 词 、 句 ,进
理 解 有 重 大 的 意 义 ,这 种 实 验 的 方 法 是 其 他 方 法 难 以 比 拟
理 论 上 学 习 了 指 令 的 格 式 , 功 能 后 , 中 职 学 生 大 多 数 单 片机 的 仿真 机 上 执 行 这 一 条指 令 ,再 去检 查 程 序 转移 到 只是 停 留在 死记 硬 背 的 阶段 上 ,对于 指 令 特 别 是 复 杂指 令
绪 。 如 果 教 师 无 视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审 美 要 求 , 把 文 章 原 有 的
学 论 的 直 观 性 原 则 , 运 用 这 一 原 则 能 减 少 理 解 抽 象 概 念 的 困 难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和 热 情 , 促 进 学 生 对 知 识 理 解 的 巩 固 。 例 如 传 送 指 令 M OV A, @R0,假 设 R0 0 =3 H, 片
浅谈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叶澜教授曾发出“ 让课堂焕发 出生命 的活力 ” 的大声疾呼 , 现代心 理 学研究也 表明 , 情感 对个体认识过 程具有组织或 瓦解作用 , 它能直
接 作用 于学生的课堂行为 , 并会微妙地影响和逐渐改变 和提高学生 的 学 习质 量。因此 , 堂教学中 , 在课 我首先从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人手 。 把 营造 良 的教学氛围当做教学的主要手段 。例如在记叙文教学 巾, 好 引
让学 生感 知 语言 的形 象美 、 内涵 美和 思想 美 。也 可以运用 朗读 , 使学生的 审美感知 的 指 向隐舍 于审美对 象的美 , 激发起 审美主 体 心 理上 的喜 、 、 、 怒 哀 乐的情 绪反 应 , 学 生 让
l结合教材 内容 , 、 设计参与式作业 新课标教材具有很强 的开放性 ,注意构
性差异 。巧妙地设置丰富多彩 的语文生活化
感受美 、 鉴赏美 、 创造美 的能力
这一 目标 ,就必须改革 旧的美 育模 式 ,将美育渗透 到语文教 学中 ,使语文教学 与美 育教育有 机统一 , 构
作业形式 , , 如 画一画 , 演一演 , 一辩 , 辩 读一 读, 课前查 阅资料 、 历史背景等 , 将过去单一
手段 。 引导 学生走 出学校 , 向社会 , 走 走进 生活, 激发 学生学语 文、 用语 文的兴趣 , 高学生语 提 文素养。 【 关键词 】生活化 ; ; ; : 作业 语文 素养
一
语文 学科 除 了工具 性外 , 还具 有思想性 、文学 性 、知识 性、 社会性 、 实践性等 特点 。这
极 开展语文 实践活动 , 为学生营造 良好的学
化的作业, 通过综合性的作业 活动, 使学生的 多元智 能都得到展示而得以发展 。作业还可
浅谈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相 同 习惯 的 学 生 .因 此 每 一 位 学 生 都 有 自 己 的 学 习
习惯 . 但并 不代 表他们 的学 习习惯就 是最 好 的 . 最 适 合 的 。作为教 师 , 要选 择合 适 的教学 方法 , 以 便 更 好
现 在 的 多 媒 体 教 学 . 能 够 很 好 的 起 到 激 发 学 生 兴 趣
高尔基 说 : “ 照天性 来讲 , 人 都是 艺术家 。 他 无 论 在什 么地方 , 总是希 望把 ‘ 美’ 带 到他 的生 活中 去 。”
青少年 充满对 生活 的热望 . 对 未 来 的 憧 憬 但 面 对 五
少 发现 。 ” 为人师 者 . 应 当 引导学 生 去发 现 美 . 创造 美。 语文教 师在讲 授课 文和指 导第二 课堂 的活动 中 . 应 该引 导学 生漫 步 文苑 . 吸 吮美 的 花蜜 。 涉 足艺 海 .
拾取 美 的贝壳 。 语文教学 不仅是 一门科学 . 更 是 一 门 艺 术 。 通 过
也 就 逐 渐 提 高 了 ,学 习 也 变 得 事 半 功 倍 了 。除 此 之 外. 语 文中 的散文与 文 言文 的教学 是不相 同的 . 教 师 不 能 将 两 者 的 教 学 方 法 机 械 照 搬 . 相 反 是 要 灵 活 运 用, 根 据 学生 所 需 . 在课 堂 中标 新 立异 . 学 生 学 习 的
的作 用 . 且 充满 了趣味 性 . 让 学 生 在 一 开 始 就 能 保 持 对 语文 的积极性 。 当然 , 在 学 生 中 还 有 个 别 学 生对 语
文有足 够的兴趣 混 杂 的社会 万 花 筒 ,他们 感 到迷 惘 、 茫 然, 他们 在追 求美 , 寻 觅美 。法国 的罗丹 指出 : “ 美 是 到处 都 有的 , 对于 我 们 的眼 睛 , 不 是缺 少美 . 而 是 缺
浅谈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第一篇:浅谈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浅谈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通过多种途径向中小学生渗透审美教育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语文教材本身是美,语文课堂是情感课堂,学生都有获取美的愿望和需求。
美的效用主要表现在它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纯洁灵魂,培养人们高尚的品格。
充分调动学生联想、想象力,是美育实施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审美学生情感一、问题的提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一个人如果不爱美,那他就不可能真正地去爱生活,爱他周围的人,爱他的国家。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审美教育即是爱的教育。
人有爱美之心,表明人有求真向善之心。
人有求真向善之心,才会对大自然、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关切、热爱之情,激情永驻,志存高远;也才会孜孜以求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探索真理,追求事业,献身社会;也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他的生命才有价值。
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下一代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使其树立远大理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实施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而且也是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审美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激发学生爱美之心,让学生自觉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并且懂得怎样审美。
但近些年来,一些中小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方面出现了某些偏颇:学校全部工作倾向于应试教育,追求升学率,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审美和劳动生活技能两方面的教育,审美教育不能说没有抓,但起码是抓得不够目标明确,不够得力,成效不显著,喊在口头上、流于形式的居多。
基于此,笔者认为,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渗透审美教育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通过语文课实施审美教育的基本条件(一)语文教材本身是美马克思主义经典美学理论指出,美的本质就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审美能力指的是个体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鉴赏能力,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人文精神。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择。
因为作品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
要选择一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情感真挚的文学作品。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作品的选择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课文的解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课文的解读。
每篇课文都是一部小小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课文的精心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美。
教师可以从情感、意境、语言等方面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课文中的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注重文学鉴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学鉴赏。
通过课堂讲解、课外阅读和课内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可以从作者的用词、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和价值观。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
四、注重欣赏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欣赏活动。
可以通过朗诵比赛、文学作品展示、诗歌吟唱等形式,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这样可以让审美教育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方法,但最核心的还是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文学作品的精心选择,课文的精心解读,文学鉴赏的引导和欣赏活动的举办,以及情感的培养等多种途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审辨美的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文学写作实践,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只有加强审美教育,语文教学才会真正成为洋溢着美的活动。
【关键词】审美教育情感人物形象写作实践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简称美育。
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对美育的重要性作了论述。
他认为培养“完全人物”——体育、心育(智育、德育、美育)全面发展的人,必须重视并实施养育,因为“美育者一面使人的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城,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手段”。
蔡元培先生也精辟地指出:“养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乃是贯彻文道统一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做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审美教育本身是一种始终不脱离形象和感情的扣人心弦的教育,而语文教学就是以形象和感情见长。
语文教师除了讲授基础知识外,还要挖掘作品中所有具体美的因素,给学生以美的教育,让学生在怡情悦性中欣赏作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美德,让学生在这个富有艺术美的文学天地里任意驰骋,从而在心智等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同时,语文教师要把审美的武器交给学生,使他们有一个美丑判别的标准。
从而转变学生的思想,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语文教师唯有具备以上起码的认识,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又该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识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一、通过启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美是连续情感的纽带。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总是以它的生动性和情感性引起人们情绪上的共鸣,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发表时间:2019-01-09T11:55:49.7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7期作者:刘琴琴
[导读]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点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学生德、智、体、劳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湾中学264309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点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学生德、智、体、劳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语文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它在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自始至终把审美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与教育,不断提高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它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自然带有审美性的特征。
这种审美性主要由作为审美对象、具有审美能力的教师表现出来,我认为,审美教育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
作为手段,是教师要以美的语言、美的形式在课堂上激发美,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在学生主动参与,情绪愉悦的同时掌握知识。
作为一种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增强美的发现、感受、欣赏和创造的能力。
在当前语文教学注重知识性和工具性,忽视和偏废学生对美的鉴赏和装在能力培养的情况下,把审美活动纳入语文的教学中,无疑会对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起到一种催化和促进作用,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的必由之路。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教育审美理想,才能自觉地去运用、去创造教学艺术,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较高的审美修养,也是教师的能力结构中所不可缺少的,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审美修养,才能更好地感受美并获得美的享受。
审美修养超高,他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就越深刻,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能力就越强。
教师的审美修养直接影响着教学艺术的创造。
优秀教师与低劣教师的重要差别,可能不在于他们知识的积累,而在于他们的审美修养。
优秀的教师由于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而且这种修养已成为职业素质的有机成分,深深渗透于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当中。
他们不光会运用娴熟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自觉地使教学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使教学提高到审美化的境界。
在教学中,他们会深入挖掘每篇课文中潜在的美,并尽力使这些美得到丰富和升华,让学生在美的沐浴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在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期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因素。
就初中语文而言,一至六册所精选的一些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都具有赏心悦目的审美价值,其整体结构、文体、意境、语言、人物形象等方面无不渗透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这就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文章本身所包含的哲理美、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语言美等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审美源泉。
如《背影》中的父与子的亲情美;《我的教师》中蔡老师的心灵美;《听潮》中潮起潮落的动态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十大浮雕的静态美;《孔乙己》中的悲剧美;《荷塘月色》中的意境美,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教师应当潜心钻研,从这一篇篇优美的作品中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素材,促使学生逐步完善、提高审美。
三、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外在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外在美主要指教师的教态美和教学表达的形式美。
所谓教态美,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仪表、动作、表情等方面的一种综合的美,他表现为衣着整齐美观,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态度亲切、庄重、热情、真诚等。
教学表达的形式美则表现在多方面,诸如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缓急有度、抑扬顿挫的语言美;张弛交错、疏密有致的节奏美;干净、整齐、清晰、和谐,书写漂亮而又规范的板书美等。
四、指导学生感知自然美,培养他们得审美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从书本上去发现美、感受美之外,还应该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领会体略自然美。
大自然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一直动人的乐曲,那青的山、绿的水、万紫千红的花草、五彩的云霞、鸣啭的百鸟、如萧如笛的山泉瀑布带给学生的是直接的美的感官享受。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亲身观察去领会自然界万物的形体、色彩、现调、空间等方面表现出的和谐、对称等美的活动形式,最终形成对这些形式的敏锐的选择能力。
如让学生观察荷塘,老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感受讲碧绿的荷叶给人的平静、稳定之感;粉红的荷花给人的淡雅、欢快之感;而叶与花的形态分布可以使人从它的整体结构中感受到疏与密、点与面、明与暗的和谐统一。
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对自然景物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并能赋予人的生命和感情,从而产生审美的体验。
一旦学生具备了这种审美能力,自然界的万物就会成为他们审美的对象,他们的感情也就会在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陶冶和升华。
这时再让他们以审美的态度去观赏荷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由荷花联想到春节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从而对它产生钦佩和敬慕之情,因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总之,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各个阶层的教育工作者,在各种教育环境和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不失时机地去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