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解读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37卷10期朱琳等当代建筑景现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4753
图1园林式博物馆
№.1The瑚删孵岫ofUmoscapestyte
建筑设计是一门立体的艺术,他之所以具有承载文化的功用在于其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关乎精神,精神寄身于材料、造型、艺术形式,东西方文化只有在形式材料的重新组合中才能实现创新。

简单套用现代图型模式和新的建筑材料,认为这样就现代化、民族化了,是不了解建筑形式与材料精神属性关系的缘故。

目前许多城市远看非常现代,稍近观察则感觉苍白空洞,既无西方现代建筑的内涵也无中国文化的意韵,只有材料的豪华、造型色彩的虚妄。

毫无疑问,文化与设计形式结合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现代化民族化的根本问题,而苏州博物馆新馆在这方面已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2.1造型苏州博物馆新馆外观呈几何形,极具现代特征,但精妙之处在于从新馆任意房间的窗户向外看都会发现新馆坡度与远处及更远处的苏州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几乎不差分毫,这使得人们首先从图形构成认同达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何体构成的坡顶隐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正方形不断的繁衍和重构,西方古希腊罗马神庙的三角体立方体的构成、哥特式夸张的i角形、立体主义极简主义艺术的冷峻理性与苏州传统建筑潜在的三角形、围墙线形的运动以及建筑的方形空间交织在一起,西中有中,苏中有西,东西方的图形自然转换,简洁、抽象、有力度,不知不觉之中完成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新馆整个运用轻型钢架和混凝土构筑墙体,黑白相间的中国元素颜色与现代冷峻的建筑材料再加上随处可见晶莹剔透的玻璃天棚。

空间封闭而又通透,折射出禅宗文化、道教文化的深层信息,参观者尽管在犹如在超级魔方的现代气息中穿行,却仍然被东方园林强大的传统文明牵引着,确立起建筑景观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造型、空间等中西元索有机的结合,图形构成的巧妙转换,现代空间中国园林意境的营造是苏博新馆成功实现传统与现代转换的关键(图2)。

2.2色彩色彩总是首先进入人们的视线,色彩比形式更能表现空间的情趣。

正常状态下,人在观赏建筑时,最先引起视觉反应的就是色彩悼1。

中国传统空间美学十分讲究以景叙情,情景交融,色彩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往往有自己固有的基本色调,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具有“道法自然”的宇宙观,苏州青白相间的地域色调体现了这种精神特质,黑白灰延续千年已成为苏州城的文化色。


图2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I.ig.2Perfectcombinationoftraditionandmodernity
聿铭先生意识到这一点,采取了与设计其他城市标志性建筑物不同的手法,保留了苏州温和、清淡、俊秀的黑自基调。

为了与周围民居环境协调,博物馆尽管用的全是现代新材料,但外墙与内墙都以纯净的白色作为主基调,仅仅在空间转折处用灰色的线条来勾勒外形,同时,深灰色石材的屋面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色彩肌理相融合,新瓶老酒,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

把建筑和室内空间的色彩归纳为黑白灰几种色彩,是贝聿铭对于苏州传统文化的深刻诠释。

如同创作一件绘画作品,设计师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文化的理解以及对空间心理的把握融会贯通,最终抽象出最合适的色彩,这是一种继承传统的本质方式,把握住了原始的韵味和精神内涵。

2.3新材料、新技术“新材料,新技术固然重要,但对建筑艺术设计来说,更为重要的则是找到与民族精神相表里的材料特质,使建筑具有独特的形式与风格H】。

”在新馆设计中,贝聿铭通过研究中国文化和苏州建筑设计,大量运用了新技术、新材料设计手法,使这座建筑既有传统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又处处散发着古雅现代的气息。

苏州传统建筑为木质梁架结构,贝聿铭在新馆设计中采用了钢化结构,再用优质木材为钢结构镶边、包装,不仅可确保整座建筑不变形不蛀蚀,更重要的是保留了传统文化信息,使建筑从根本上与环境取得深层的联系。

建筑色彩采用苏州传统民居建筑的黑、白、灰色,固守传统苏州粉墙黛瓦的建筑形象,但在屋面材料的运用上,则以现代材料花岗岩取代青瓦,这种产自内蒙古和山西一带俗称“中国黑”的花岗岩质地坚硬,不易开裂,避免了传统青瓦在寒冷天气下易开裂,需定期更换的不足。

这种“棱形”的瓦虽然是新馆设计的小细节,却使他向“为中国发展一套自己的建筑语言”理想迈进了实在的一步。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能够让你体会到光线的重要意义(图3),贝聿铭再一次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

建筑的中庭借鉴传统“老虎天窗”的做法,但窗户开在了屋顶中间部位,屋顶形成一个折角,光影交错,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

走廊由透过天顶造成的线状光书写着,如同走在了古老的竹帘下,传统符号在光线中简洁地演绎着现代的气息。

新材料新技术如果仅仅做为材料使用不融进精神元素,
就不具有新的含义,苏州博物馆新馆材料的运用,对当前设万方数据
4754安徽农业科学2009垒
图3光影艺术的魅力
Fig.3Glamouroflightandshadowart
计界一味追求豪华,试图以新材料代替艺术创造的做法无疑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

2.4传统造景手法的现代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在处理空间关系上有着极为丰富的语汇旧1。

在新馆的设计中随处可以看到这些熟悉的传统造景手法。

例如,地面一层“吴塔国宝”和北部的“吴中风雅”两个展厅相对,玻璃后分别种植不同科属的安吉竹和刚竹相对成景,统一而又不失变化。

富有禅意,此为传统对景的艺术手法;主庭院的水池仿佛一面镜子,他是空间意义上的“留白”,也是整个新馆的“空心”之处,因为是池,只可以观,而不可以入。

水中的倒影随人的走动而不时变化着,在南方时雨时霁的青色天空下,虚实相生、如梦如幻;窗是苏州园林中的“眼”,苏州园林的窗有多重功能。

采光只是一个方面,其实他还是借景时裁剪风景的取景框。

新馆中菱形,海棠形,六方式漏窗。

如同反复出现的旋律,参观者产生远景如画的错觉,体现“尺幅窗,无心画”的意境,是框景;又如实借处理:主庭院北部的“片石假山”借拙政园之自墙作画,以中国山水画章法布局,石材由黄色凋过渡到灰色调,颜色和肌理层层退晕,意境深远,与传统的堆石理水方式完全不同,堪称园林创新的一大亮点;隔景处理:传统园林讲究小桥流水,通过置桥来阻断一大一小两个水面,增加景深。

主庭院池中有直线曲线交叉形成的石桥通往水中亭,石桥曲折迤逦,起到“隔”的作用,使园景更觉深远。

2.5园林设计的新理念“新的建筑不能配老的园林,苏州园林是过去鼎盛时期的产物,现在无论怎么造都无法超越,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j。

”贝聿铭很好地实践了这种设计理念。

新馆的主庭院中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白.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运用西方现代设计中常用的点线面构成法,成形成组,结实有力,与整体建筑十分谐和,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散淡自然的造园法,但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现代而又传统。

上述山水园北墙与拙政园有一墙之隔的“片石假山”创作灵感来自于宋代米芾的山水画,借拙政园之白墙作画,用曲桥来进行隔断,仿佛假山是在水中渐渐浮出一般,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打造出山水画中“平远”的意境,是拙政园现代版的诠释。

这种
“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具有现代平面构成的山水景观,不仅是在传统基础上的一种尝试和创新,更是园林新的设计理念(图4)。

图4创意山水园
隐.4Creativityoflandscapegarden
在新馆文化传承创新语义的构思中,贝聿铭先生有一套独创的“插枝理论”——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两,接到老根上去,传统就活了。

于是便有了东部茶室内从忠王府嫁接的“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从而新馆的紫藤园便有了500年的文化血脉,延续了吴门文化的精神。

注重造园文化品性的例子还很多,如几杆修竹配以太湖石,清新雅致,是传统中国画四君子题材中竹石题材的立体表现。

植物配置上,选用了桂花、如皋松,柏树、安吉竹、羽毛槭等,姿态优美、线条柔和,都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人文精神的常用树种,与建筑刚柔相济,产生了现代园林的艺术美感。

新馆造景由传统园林造景精髓中提炼而出,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在当今的创造性延续,显示了传统园林设计的现代意义。

3结语
城市建筑设计关乎文化血脉的传承,没有自己文明的城市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中国城市建设、建筑景观设计发展到现在已到了不得不认真思考现代化与民族化关系的时候。

苏博新馆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更为中国建筑的传承与创新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几乎所有中国建筑师都在追慕两方的时代,贝聿铭追求的,是为中国发展一套自己的建筑语言。

正如1976年设计香山饭店时说的“我的真意是寻求中国现代建筑民族化的道路。

”苏博新馆是贝聿铭这种思路的进一步发展,是他将自己追求的理想推向完美的一次重要尝试,这无疑给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民族化现代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金磊,李.况中外建筑与文化[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沈福煦.建筑概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彼得·罗,关晟.承传与交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商福民贝聿铭与苏帅悄物馆[M].≥刊十【:占吴轩出版社.2007.
[5]孙瑞丰,吕静.建筑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王其钧.中国园林图解词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町.万方数据
当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解读贝聿铭先生
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
作者:朱琳, 宋磊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刊名:
安徽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37(10)
被引用次数:0次
1.金磊.李沉中外建筑与文化 2006
2.沈福煦建筑概论 2004
3.彼得·罗.关晟承传与交融 2004
4.高福民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2007
5.孙瑞丰.吕静建筑学基础 2006
6.王其钧中国园林图解词典 2007
1.期刊论文张晓非.Zhang Xiaofei清代皇家园林与苏州私家园林中小建筑的符号学比较-华中建筑2009,27(7)
清代皇家园林和苏州私家园林中的建筑风格有明显不同.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建筑符号包括能指与所指,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符号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符号均存在于古典园林之中.该文引入符号学的观点对两类园林中的小建筑如亭,墙进行比较,分析建筑符号中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差异,由此探讨园林与文化之间深层次的关系.
2.期刊论文张秋英.江崇科浅析古典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7)
古典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是建委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增加园林文化底蕴;2、增加园林形式美;3、增加园林色彩美与质地美;4、加深园林意境美;5、加强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3.期刊论文况平.廖怡如.吴涛.Kuang Ping.Liao Yi-ru.Wu Tao重庆市域现存传统园林、建筑和民居调查初报-
重庆建筑2003,""(5)
本文首次报告了重庆市域内传统园林及其构成要素,传统建筑和民居的初步调查及其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清代及以前的传统园林及其构成要素分布在重庆大多数区(市)县,时间以清代的为多,类型以寺庙和寺庙园林为主,且以建筑保存最好.文章最后就调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4.学位论文刘福伟现代园林休闲建筑设计初探2007
本论文初步探讨了现代园林休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现代园林休闲建筑是现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城市园林景观,以及满足人们对休闲空间的需求等方面起着显著的作用。

现阶段,随着人们对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视,园林休闲建筑的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设计园林休闲建筑,使其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更好地为园林景观服务,成为当今规划师和建筑师直接面临的问题。

本文以现代园林休闲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分类比较、归纳总结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现代园林休闲建筑进行分析和评价,结合建筑设计理论提出现代园林休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本文主要分三个章节。

第一章对现代园林休闲建筑相关概念、社会价值及发展历史进行了陈述,并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对现代园林休闲建筑进行了分类,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至第五章按园林休闲建筑分类,分别介绍了游憩性建筑、服务性建筑、文化娱乐类建筑以及园林建筑小品的功能特点,并结合实例提出各种园林休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第三章的内容,根据建筑设计理论,总结归纳现代园林休闲建筑设计的总体原则与一般方法,结合实际指出了设计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最后对现代园林休闲建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5.期刊论文黄海燕.李坤浅谈徽派建筑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创新启示-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4)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大国,古建筑艺术与古园林艺术是这文化长河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在城市人口膨胀的今天,人们面对外界的各种压力,已经身心疲惫,需要找寻一个舒适的人居环境来调节身心.本文以徽派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点为切入点,为现代建筑风格及园林设计做一些阐述及构想.
6.期刊论文舒畅.唐晓艳园林式景观酒店建筑及景观设计特点浅谈-人民长江2009,40(1)
园林式酒店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商务酒店的新型设计风格的酒店,它将酒店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塑造融合在一起,是当代世界酒店设计非常流行的一种风格.根据从化逸泉大酒店的设计实践,介绍了酒店的设计情况,重点阐述了园林式酒店设计的新理念及设计特点,提出了必须具备的适用条件,作为对园林式酒店设计理念的初步探讨.可供其它类似酒店设计时参考.
7.期刊论文杜蔼恒建筑符号学与中国传统园林-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问题一直是讨论热点,本文试图用建筑符号学的视觉去分析中国传统园林,并从中得到一些继承传统的启示.
8.期刊论文王春霞.WANG Chun-xia园林小品建筑在山地风景区中的设计-山西建筑2007,33(34)
以温州市景山森林公园为例,探讨山地风景区小品建筑的设计,指出在山地风景区园林小品建筑设计中,应从与自然景观协调统一的观念入手,以自然为指导思想,并加以人工的修饰,从而创造出适合人们旅游、休闲的山地风景区.
9.学位论文张晓非雄浑透淳朴 清幽见雅致——清代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中小建筑要素的符号学比较2001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园林是一个符号体系,园林中的亭、廊、桥.墙等小建筑都是符号.该论文分析了小建筑的历史沿革,并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南北方园林中的小建筑进行了比较.在符号学的语义学层面,小建筑符号的能指是建筑的外在形式,所指是建筑蕴涵的社会意识、美学意义等.能指与所指之间有三种实质性的关系.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作为两个符号体系,具有不同的所指,因而小建筑的能指也不同.在语构学层面,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深层结构,它经由一定的演化原则(即语法原则)转变成层结构(即园林空间、景观的实体形态).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深层结构是相同的,语法原则也基本相同.但受基地条件的影响,它们的表层结构不尽相同.现代景观设计中,小建筑的形式变了,但传统园林的语法原则仍值得借鉴.
10.期刊论文解读后的理性启迪--苏州园林的建筑、文化、艺术鉴赏-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5,""(3)
苏州作为我国园林城市的代表,在园林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在世界造园史上也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本文在分析苏州园林这枝建筑艺术奇葩在注重文化和艺术协调统一的前提下,认为园林本身是一种美,是感性的,然而,现实中园林的一切又是理性.我们要借鉴其中的现代意义,从中找到若干经验,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环境.
本文链接:/Periodical_ahnykx200910156.aspx
授权使用: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wfnjny),授权号:4423a2a8-8a1c-46c0-9fee-9e4700943c3f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