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标准成本法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准成本制度的前提和关键是()。
A标准成本的制定 B成本差异的计算 C成本差异的分析 D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2.标准成本制度的重点是()。
A标准成本的制定 B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C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D成本控制
3.以资源无浪费、设备无故障、产出无废品、工时都有效的假设前提为依据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
4.在经济形势变化无常的情况下,是为适合的标准成本是()。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
5.标准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进行的控制。
A产品预算阶段 B产品入库阶段 C产品销售阶段 D产品生产阶段
6.在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企业中,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不包括()标准成本。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 C变动制造费用 D固定制造费用
7.下列情况中,需要对基本标准成本进行修订的是()。
A重要的原材料价格发生重大变化B工作方法改变引起的效率变化
C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D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
8.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是()。
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
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 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9.下列关于制定正常标准成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不包括购进材料发生的检验成本
B直接人工标准工时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不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停工工时
C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它可以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以是正常的工资率
D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以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同时以机器工时作为固定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
10.成本差异是指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下,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之间的差额。
A计划成本 B历史成本 C标准成本 D预算成本
11.计算数量差异要以()为基础。
A标准价格 B实际价格 C标准成本 D实际成本
12.本月生产甲产品8000件,实际耗用A材料32000公斤,其实际价格为每公斤40元。
该产品A材料的用量标准为3公斤,标准价格为45 元,其直接材料用量差异为()元。
A 360000
B 320000
C 200000
D -160000
1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是指单位()耗用量脱离单位标准人工工时耗用量所产生的差异。
A实际人工工时 B定额人工工时 C预算人工工时 D正常人工工时
14.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支出与按实际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相乘得的预算数之间的差额
是()。
A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耗费差异) B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C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D变动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15.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为()。
A开支差异(耗费差异、预算差异) B效率差异C闲置能量差异 D能量差异16.在两差异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可以分解为()。
A价格差异和产量差异B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C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D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17.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可以进一步分为()。
A能力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下同)和开支差异 B能力差异和效率差异
C开支差异和效率差异 D开支差异和能量差异
18.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A预算金额 B历史金额 C标准金额D计划金额
19.下列变动成本差异中,无法从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找出产生原因的是()。
A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B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C直接材料价格差异D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20.通常应对不利的材料价格差异负责的部门是()。
A质量控制部门 B采购部门 C工程设计部门 D生产部门
21.某公司月成本考核例会上,各部门经理正在讨论、认定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责任部门。
根据你的判断,该责任部门应是()。
A生产部门B销售部门C供应部门D管理部门
22.由于生产安排不当,计划错误,调度失误等造成的损失,应由()负责。
A财务部门 B劳动部门 C生产部门 D采购部门
23.递延法是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末产成品和本期已销售产品。
A定额成本B标准成本C实际成本 D计划成本
24.直接处理法下,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只反映()。
A实际成本B标准成本C预算成本 D计划成本
25.标准成本法是()的方法。
A成本核算B成本控制C成本分析D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相结合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不同,所采取的标准有()。
A正常标准成本 B最佳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D一般标准成本 E理想标准成本2.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内容包括()。
A标准成本的执行B标准成本的制定 C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D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E成本差异的分类
3.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制定的标准成本。
A现实的耗用水平 B正常的价格 C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
D现实的价格 E正常的耗用水平
4.在确定直接人工正常标准成本时,标准工时包括()。
A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 B必要的工间休息 C调整设备时间
D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 E因意外故障发生的停工修理时间
5.下列标准成本差异中,通常应由生产部门负责的有()。
A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B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C直接人工的工资率差异
D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E变动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差异
6.可以套用“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模式的成本项目是()。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变动制造费用D固定制造费用 E期间费用7.在材料成本差异分析中,()。
A价格差异的大小是由价格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采购量高低所决定的
B价格差异的大小是由价格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标准用量高低所决定的
C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实际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标准价格高低所决定的
D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实际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价格高低所决定的
E价格差异的大小是由价格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消耗量高低所决定的
8.固定制造费用的“三差异是指()。
A效率差异 B耗用差异 C能力差异 D价格差异 E开支差异
9.下列关于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在考核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水平时以预算数作为标准,不管业务量增加或减少,只要实际数额超过预算即视为耗费过多
B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是生产能量与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之差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
C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生产能量是否被充分利用、已利用生产能量的工作效率
D固定制造费用的闲置能量差异计入存货成本不太合理,最好直接结转本期损益
E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是生产能量与实际产量实际工时之差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10.对成本差异进行期末处理的递延法是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
A期末固定资产B期末在产品C期末产成品 D本期已售产品E期末流动资产
三、判断题
1.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可以作为控制成本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
()
2.正常标准成本与现实标准成本不同的是,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而现实标准成本则可以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固定不变。
()
3.在经济形势变化无常的情况下,最为合适的标准成本是现实标准成本。
()
4.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变动不大的情况下,正常标准成本是一种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标准成本。
()
5.从具体数量上看,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
()
6.现行标准成本可以作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进行计价。
()
7.理想标准成本的主要用途是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
()
8.如果出现不利差异,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减少该不利差异。
()
9.材料成本脱离标准的差异、人工成本脱离标准的差异、制造费用脱离标准的差异,都可以分为“量差”和“价差”两部分。
()
10.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则不需要制定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也不需要进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而固定制造费用的控制则通过预算管理来进行。
()11.直接处理法是指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末产成品和本期已销售产品。
()
12.直接处理法可以避免期末繁杂的成本差异分配工作,同时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全部反映在本期的利润上,使利润指标能如实地反映本期生产经营工作和成本控制的全部成效,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
13.递延法下,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都是实际成本而不是标准成本。
()
14.标准成本法产生于机械化大生产的时代,其通常适用于大批量稳定生产的企业或产品。
()
15.标准成本法可以为企业的例外管理提供数据,可以简化存货的计价及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工作。
()
四、计算分析或综合题
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单位产品耗用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本月直接材料实际购进量是4000公斤,单价0.55元/公斤;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公斤。
要求:
(1)计算该企业生产甲产品所耗用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
(2)将差异总额进行分解。
2.某公司生产甲产品需使用一种直接材料A,本期生产甲产品1000件,耗用材料A9000千克,A材料的实际价格为200元/千克。
假设A材料计划价格为210元/千克。
单位甲产品标准用量为10公斤。
要求:
(1)计算A材料的价格差异;
(2)计算A材料的数量差异;
(3)计算A材料的成本差异;
(4)如果固定性制造费用的预算差异为+2000元,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为-580元,效率差异为+1000元,计算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耗费差异和总差异。
3.某企业五月份计划投产并完工A、B两种产品,数量分别为160件和180件,耗用甲材料的标准分别为8公斤/件和4公斤/件,材料标准单位成本为17元/公斤,五月份实际生产A、B两种产品的数量分别为150件和200件,实际耗用材料分别为2100公斤和840公斤,其实际成本总
共为33600元。
要求:
(1)根据产品所耗用的标准材料耗用量分配A、B产品应分摊的实际材料费用。
(2)计算A产品材料费用的标准单位成本和实际单位成本。
(3)计算分析A产品材料费用的成本差异。
4.B公司生产乙产品,乙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假定B公司实际生产乙产品10000件,实际耗用总工时25000小时,实际应付直接人工工资550000元。
要求:
(1)计算乙产品标准工资率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2)计算乙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5.甲企业C产品本月制造费用资料如下:
(1)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
(2)本月实际产量20件,实用人工工时950小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2375元,实际固定制造费用2850元。
(3)本月份预计产量为25件。
要求: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和效率差异
6.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24元/件(3小时/件×8元/小时)。
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31160元。
要求:(1)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
(2)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3)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差异;
(4)如果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总差异是2000元,生产能力利用差异是-1500元,效率差异是500元,计算固定性制造费用的预算差异
7.某灯饰制造厂有关固定制造费用的资料如下: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按正常生产能力12000小时计算,每机器小时费用预算为2元。
该厂生产A挂灯耗费的标准机器小时为2.5小时/台。
本月实际生产A挂灯4000台,共耗费9500机器小时。
本月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为21750元。
要求:用三因素法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8.某企业甲产品单位工时标准为2小时/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5元/小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为8元/小时。
本月预算产量为10000件,实际产量为12000件,实际工时为21600小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分别为110160元和250000元。
要求计算下列指标:(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4)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耗费)差异。
(5)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6)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9.某产品本月成本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本企业该产品正常生产能量为1000小时,制造费用均按人工工时分配。
(2)本月实际产量20件,实际耗用材料900千克,实际人工工时950小时。
(3)本月产品实际成本为17550元。
其中:直接材料9000元,直接人工3325元,变动制造费用2375元,固定制造费用2850元。
要求:(1)计算本月产品成本差异总额。
(2)将成本差异总额分解为9种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采用“三因素分析法”)。
10.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产品,实际投产8 000件,预算产量为10400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190000元,实际总工时为13000小时。
工时标准为1.5小时,标准费用分配率为12元。
要求:分别采用两差异分析法、三差异分析法计算甲产品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
11.某企业A产品7月份的投产和库存情况如下表示:
A产品需经两道工序加工,假设月初在产品中,第一道工序的在产品为100台,第二道工序的在产品也为100台;月末在产品中,第一道工序的在产品为25台,第二道工序的在产品也为25台。
两道工序单件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如下表所示:
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每公斤材料的标准成本为8元;每小时的标准工资为5元;每小时的标准制造费用为10元。
假设企业采用标准成本计算产品成本。
要求:
(1)本月在产品明细账如下表所示,按标准成本计算制度填写下列明细账。
(单位:元)
(2)本月购入材料80000公斤,材料的实际价格为每公斤8.5元,本月生产产品领用材料65000公斤,本月实际使用人工工时54000小时,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324000元。
要求计算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12.D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期末对材料价格差异采用“递延法”进行处理,将材料价格差异按照数量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对其他标准成本差异采用“直接处理法”进行处理。
7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公司生产能量为1000小时/月,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200元,具体如下:直接材料(6千克×26元/千克) 156元,直接人工(2小时×12元/小时) 24元,变动制造费用(2小时×6元/小时) 12元,固定制造费用(2小时×4元/小时) 8元。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费用陆续发生。
公司采用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月初、月末在产品的平均完工程度均为50%。
(3)月初在产品存货40件,本月投产470件,本月完工450件并转入产成品库;月初产成品存货60件,本月销售480件。
(4)本月耗用直接材料2850千克,实际成本79800元;使用直接人工950小时,支付工资1159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605元,固定制造费用3895元。
(5)月初在产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为420元,月初产成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为465元。
要求:
(1)计算7月末在产品存货的标准成本、产成品存货的标准成本。
(2)计算7月份的各项标准成本差异(其中固定制造费用按三因素分析法计算)。
(3)计算7月末结转标准成本差异后的在产品存货成本、产成品存货成本(提示:需要结转到存货成本的成本差异应分两步进行分配,首先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存货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在本月销售产品和期末产成品存货之间进行分配)。
13.E公司只产销一种甲产品,甲产品只消耗乙材料。
2010年第4季度按定期预算法编制2011年的企业预算,部分预算资料如下:
资料一:乙材料2011年年初的预计结存量为2000千克,各季度末乙材料的预计结存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每季度乙材料的购货款于当季支付40%,剩余60%于下一个季度支付;2011年年初的预计应付账款余额为80000元。
该公司2011年度乙材料的采购预算如下表所示:
注:表内“材料定额单耗”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材料数量;
全年乙材料计划单价不变;表内的“*”为省略的数值。
资料二:E 公司2011年第一季度实际生产甲产品3400件,耗用乙材料20400千克,乙材料的实际单价为9元/千克。
要求:
(1)确定E 公司乙材料采购预算表中用字母表示的项目数值(不需要列示计算过程)
(2)计算E 公司第一季度预计采购现金支出和第4季度末预计应付款金额。
(3)计算乙材料的单位标准成本。
(4)计算E 公司第一季度甲产品消耗乙材料的成本差异,价格差异与用量差异。
(5)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指出E 公司进一步降低甲产品消耗乙材料成本的主要措施。
14.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1)甲产品单位标准成本如表所示:
2)本月有关资料如下:
(1)本月购进材料二批,第一批8000公斤,每公斤2.2元;第二批购进材料13000公斤,每公斤2.6元。
本月生产甲产品领用20000公斤,先进先出法。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
(2)本月实际耗用4820工时,每工时的实际工资率为6.25元。
(3)本月实际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为25480元、变动制造费用为20700元。
(4)本月计划产量为1000件;本月实际投产980件,全部完工;本月销售950件,每件售价为180元。
本月无任何期初存货。
(5)月末采用直接处理法结转成本差异。
要求:
(1)计算各项成本差异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2)做出产品完工入库、取得销售收入、结转销售成本及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五、思考题
1.如何制定标准成本?简述标准成本法的优缺点
2.材料用量差异永远是生产主管的责任,你是否同意这句话?为什么?
3.产生人工成本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怎么办?
4.成本差异的种类有哪些?简述标准成本差异的局限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ABBDD DABCC AAACA DBACB ACBBD
二、多项选择题:ACE BCD BCE ABCD BDE ABC CE ACE ACD BCD
三、判断题:√×√√√√√××√××√√√
四、计算分析或综合题
1.(1)175 (2)价差125 量差50
2.(1)-90000(2)-210(3)-300000(4)420 2000 2420
3.(1)20160 13440 (2)标单136 实单13
4.4 (3)总差-240 价差-15540 量差15300
4.(1)20 400000 (2)总差150000 价差50000 量差异100000
5. -475 150 600 350 100
6.(1)-40 (2)1600 (3)-1640 (4)3000
7.总差1750 耗费差异-2250 能力差异5000 效率差异-1000
8.(1)10 (2)16 (3)-12000 (4)2160 (5)90000 (6)-32000
9.(1)450 (2)料价差900 料量差-900 工价差-475 工量差200
变价差- 475 变量差150 固耗费差异850 固效率差异100 固闲置能量差异100
10.能量差异43200 耗费差异2800 效率差异12000 能力利用差异31200 开支差异2 800 11.(1)
(2)料价差32500 料量差40000 工价差54000 工量差-10000
12.(1)10680 6000 (2)料价差5700 料量差780 工价差190 工量差360 变价差-95
变量差180 固耗费差异-105 固效率差异120 固闲置能量差异200 (3)11400 6345 13.(1)A17200 B71300 C1200 D15000 E69300 (2)140000 120600 (3)50
(4)总差13600 价差-20400 量差34000 (5)料超耗
14.(1)料价差-1200 料量差1000 工价差1205 工量差-480 变价差1420 变量差-320
固耗费差异480 固效率差异-400 固闲置能量差异900 (会计分录略)(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