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倾情整理】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全部)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 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的?
5、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
(1)能动地认识世界。 (2)能动地改造世界。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遵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6、怎样保持实事求是的品质:
答出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41页)
7、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
分歧之三 根本分歧
全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内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承认矛盾, 主张用 否认矛盾, 孤立 根本观点 联系的、发展的、 地、静止地、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片面地看问题
唯 物 辩 证 法
树立 创新 意识
普遍性
联 客观性 系 多样性
条件性
构
内
成
容
实质和核心 矛 盾
马克思 主义哲 学
是什么
考点5
考点6
为什么
考点7、8、9
唯物主义
划分
(分歧)
两个对子
唯心主义
考点10、11
产生 考点12
基本特征 考点13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考点14
基本观点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基本形态
哲学解决 什么问题
哲学的 变革
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意识
客观 普遍
世界的 物质性
要 求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 变;
质变
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
长或优柔寡断
知识结构
同一性 含义 方法论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唯 斗争性 关系 要求 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是
物 辩 证 法 实
矛盾的 事事有矛盾 方法论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事物发 普遍性 时时有矛盾 要求 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展的源
高中政治哲学框架图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本义: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核心:从必然到自由王国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含义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唯物主义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唯心主义哲学概论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不可知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从反映经济和政治一哲学与时代精神般反作用到产生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个别基本特征三个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从一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从属于三个特征统一于实践一脉相传,与时俱进到个别唯(物世辩界论证本唯原物)主义认(识对世论界认识马)克思辩(主义证世界哲法状学态)历历史观史唯物价值观主义物质①含义③与运动关系②原因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坚持一切从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动性的辨证关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认识总是发展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联系(是根辨引起本内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辨证关系证法矛盾的含义、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分析法两个动力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总实质与发展(是特征核心结果)普遍性、实质原因、状态、途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人生价值内涵人生价值实现途径。
中学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考纲知识点整理
中学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考纲知识点整理【知识结构】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辩证的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的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何为第一性有无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基本特征、发展) 可知论 不可知论 1、哲学与世界观2、哲学与具体科学唯物主义 生活智慧 与时代精神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划分的标准基本观点 基本形态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性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认识的无限性原理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 量、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原理 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1.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人们以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
(3)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A.哲学是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概括和升华,从而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 1 页 共 8 页《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1、产生-------社会实践2、根源-------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4、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5、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6、任务: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7、地位:哲学是一定和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自己所处时代精神的反映①区别:含义、形成、特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②联系:略①区别:含义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课本上”研究对象不同①区别: 揭示规律不同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提供指导不同:分别提供方法论指导和具体方法指导。
②联系:略 ①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②哲学反作用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产生基础:①阶级基础②自然科学基础③社会科学基础2、基本特征: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②时间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关于哲学 二、关于“三对关系” 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四、马义主义哲学 五、哲学的作用美好哲学的向导第 2 页 共 8 页a .唯物主义①第一性b .唯心主义 1、是什么?a .可知论②同一性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b .不可知论①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为什么?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始终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①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1、唯物主义②派别 1、 对世界本原的分歧①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本原 ②派别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本原。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精品文档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
只能是学问)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和哲学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二.产生: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根本) 2、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思考。
三.哲学的任务:真正(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①任务: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和功能②功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1、哲学与世界观:(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2)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和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方法论的关系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指导。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包括:学六.哲学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高中政治学习不能靠机械记忆,其中政治生活和哲学的知识记忆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生活知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1)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2)职权:“法定免督” 依法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4、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表审询案”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2)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5、区别“一府两院”与人民代表大会(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一府两院”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其中政府是行政机关,法院是审判机关,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及它的含义。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物的政治制度。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要点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知识整理
《生活与哲学》知识整理内部资料唯物辩证法联系观部分重要原理内容方法论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含义1.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
2.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陷入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
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关系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1.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2.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1.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成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结果。
2.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和要素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和要素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1+1>2)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部分发展(含义、普遍性、原因、实质、状态、趋势)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结构、知识点
高中政治问答题总结《生活与哲学》【教材结构】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4、5课:(辩证)唯物论/物质观/辩证的唯物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6课:认识论/实践观辩证唯物主义马哲7课:联系观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8课: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辩证法9课:矛盾观10课:辩证否定观11课:社会历史观/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2课:人生价值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⑴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大切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发挥意识的指导作用,树立正确意识。
小切口: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意识,重视精神力量。
②人能能动的认识世界,发挥认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反之阻碍。
④意识对改造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2.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⑴大切口:⑵小切口: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④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4.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客观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时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6.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7.8.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小切口)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⑴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固有的规律性。
政治必修四知识清单《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并不是搞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电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区别①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2)态度: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之是哲学家的事情。
(1)区别:①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
②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联系: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具体知识:①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②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③思维科学知识: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2)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表
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科学发现;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三统一(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学前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意识的内容(反映什么)是客观的,形式(怎么反映)是主观的(因人而异,受立场、知识结构、世界观等影响)。注意: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是什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各自观点)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方向;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片面、孤立、静止,否认内因的根本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现时代的思想智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与认识论)
知识点
补充
哲学的物质概念
什么是哲学上的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是可知的、运动的、无限的。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这是概括,具体的体育运动、思维、物理化学生物运动都是哲学运动的表现形式,不能等同。
高中政 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它引导我们思考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哲学知识,下面就为大家进行总结。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零散的,而哲学则是将这些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哲学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的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免费 倾情整理】_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意识”相关文档)共10张
世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普遍性表现
互制和相互作用 P54 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之间、整个世界
界
是 普
第遍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客观性含义 联系客观性表现
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对我们 的要求
七联
课
系 的
唯
物
辩
证
P55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握要
联系的多样性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哲学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哲 学;
一定形态的哲学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
政治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 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正确地反映
牢牢地把握 正确地总结概括
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
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社 会 变 革
其次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 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 美好的未来;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对我们的 要求
注意分析事和把握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P56
事从 物事 切物 忌固 主有
观的
随联
原因与结果的联系(因果联系)
意系 性中
把
法 的 用 坚持整体与 联联 系 系 部分的统一 观的
整体与部分
的辩证关系
原 :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P57 理 : 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要求 :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P58
自中维的然国科 特学色基社础会主—能义三理大动论发地体现认系与自识然世科界学的其他巨意大识进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物意思唯理实哲奥秘质识维物现学:是 对 和 主 理 与本改存义论经整意 识 的 作 用原造在的与济体的客的三实、与,观关种践政部能意世系基创治分动识界问本新的又地是具题形与关是派有,态发系改相生指贯展互造的导穿联世,作于系界先用哲密有学不物发可质展分后的的意有始世意终识界识(对,决是物定改只质各造决种有定哲客尚意学观识的未。基世认本界性识具质的和有事方指向物)导,作而用没有不可正错认确误的的识意意的识识事……物促阻进碍作作用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 握 规 律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原理方法论:不能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或只承认绝对运 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什么是规律? 生活与哲学模块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联系。规律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原理内容:规律的含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它既是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 律又是普遍的。 原理方法论:要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哲学的产生
生活处处有哲学
生活 实践
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根源于对实践的追 问和世界的思考
生活与实践的观点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 观点
第 一 课 美 好 生 活 的 向 导
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哲学的作用
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关系; 正确看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指导
两者辩证关系:
原理要求:……精髓……哲学基础……理论依据
P72
坚持两点论与 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对具体问 题作具体分析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要求:统筹兼顾,抓重点中心关键 P72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要求: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P73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要求:坚持矛盾分析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 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 物 主 义 和 唯 心 主 义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共分四个专题)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是派生的,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 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将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践统 为一 基于 础实
生活与哲学模块
中国化的 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自 然 界 的 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物质性原理)
第 四 课 探 究 世 界 的 本 质
世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什 么 是 物 质?
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与活的灵魂)
为什么要坚持?—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它体现了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P74
树 立 创 新 意 第 识 十 是 课 唯 物 创 辩 新 证 意 法 的 识 要 与 求 社魂创 会 新 进 是 步 民 族 进 步 的 灵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的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实质上是扬弃
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
实践的特点
实践 的 形式
客观物质性 生产实践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家 P42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P4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与认识的辩 证关系(原理1)
(实践决定认识)
世 界 是 永 恒 发 展 的 用 发 展 的 观 点 看 问 题
自然界是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注意区分变化 与发展的关系
发展的实质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理解新事物与
旧事物的区分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为什么?新--旧
事物发展前途 是光明的,道 路是曲折的
唯一的实在……
生活与哲学模块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
主宰……
哲学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 的哲学; 一定形态的哲学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 的经济和政治
正确地反映 牢牢地把握 正确地总结概括
第 三 课 时 代 精 神 的 精 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 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世 界 是 普 遍 联 系 的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制和相互作用 P54
联系普遍性表现 联系客观性含义 联系客观性表现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之间、整个世界
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哲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什么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这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划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出可知 论和不可知论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阶 级 基 础—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条件 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与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
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哲学史上的
伟大的变革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基本特征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事物不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 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P68
原理内容: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要求:承认、分析、揭露并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普遍 性与特殊性
尊重书本知识
辩证否定观
与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做到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尊重权威 立足实践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 实现理论与实践 创新与发展
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事物发展前途是 光明的,道路是 曲折的原理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 P65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 是曲折的、迂回的 P65
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既要对未来充满信 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量变与质变含义P65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 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使事物在新的量变的基础上 开始新的量变。 要重要量的积累
做好量变的 准备,促进 事物的质变
量变与质变的 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坚持适度原则 注意防微杜渐
第 九 课 唯 物 辩 证 法 的 实 质 与 核 心
矛 盾 是 事 物 发 展 的 源 泉 与 动 力
矛盾含义 矛盾两个 基本属性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 物质器官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 映 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性、创造性、选择性 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 件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 的,物质决定意识
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 识 的 作 用 能动地改造世界
世界是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 物 正确的意识…促进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意识…阻碍作用 意识对人体心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对我们 的要求
主系要 观中从 随把事 意握物 性事固 物有 切的 忌联
联系的多样性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对我们 的要求
注意分析事和把 握事物存在和发 展的各种条件P56
P55
原因与结果的联系(因果联系)
用 联 系 的 观 点 看 问 题
坚持整体与
整体与部分
原 :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P57 理 : 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
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社 会 变 革 的 先 导
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 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 的思想; 其次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 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再次体现在它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 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真理与谬误 真理是客观的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的阻碍作用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则是谬误。
在 实 践 中 追 求 和 发 展 真 理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任凭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同 一 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两方面含义:矛盾的双方相互依
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双方相 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P68
斗 争 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的属性。它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趋势 两者关系: 两者相互区别,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两者相互联系,同一以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 奋进 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 丧失斗志
物质与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