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制度
东西方教育制度比较研究

东西方教育制度比较研究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事业,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人类全面发展的能力。
多年来,全球各国都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东西方教育制度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主要从多角度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两者的不同之处,以及可供借鉴之处。
1. 教育方向东西方教育制度在教育方向上存在很大差异。
西方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资源融入教育内容之中,并不断强调学校教育和社区学习互动的重要性。
而东方教育制度则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对课本知识的考查和记忆占据了其中重要的位置。
学生在这种教育制度下的表现,主要被评判为“优秀”或“不及格”等级。
东方教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授知识,而师生之间的互动则相对较少。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同也是东西方教育制度的一大分别点。
西方教育制度强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只是学生的导师,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们被鼓励参加讨论或者是小组互动,借此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而东方教育制度则是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师将学生分为文化程度相当的批次,教授相应的课程,重视学生的课本作业和考核,计较学生成绩的高低,而不是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
3.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也是著名的东西方教育制度差异。
西方教育制度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创新能力。
在引进新课程时,西方教育部门也会邀请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参与。
而东方教育制度注重的是教师的学术背景和传授课本知识的能力,评价标准更偏向于教育学位资历、教授经历等方面。
4. 教育体制教育体制是衡量两种教育制度不同之处的一个重要方面。
西方教育体制以自由市场为驱动力,大学/高中/小学等教育机构的自主经营能力极强。
学校都会着眼于招生量、盈利以及其他外部支持。
因此,西方教育体制下,教育机构的竞争关系既激烈又鲜明。
东方教育体系则更加由政府出资,教育机构受到更坚定的政治控制。
国家培养的英才经常被视为国家的未来,这在各个层面上为政府的投资和保护提供了动力,减少了校友捐赠和各种捐款的重要性。
第2节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教育制度的演变

第2节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教育制度的
演变
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经历了古代和近代的演变。
这些制度的发
展受到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
古代教育制度的演变: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公民。
在希腊城邦,教育注重体育、音乐、数学、绘画等方面的培养,以形成全面发展
的人才。
在罗马帝国,教育注重政治和军事的培养,以巩固统治。
中世纪,教育由教会主导。
修道院和大学成为知识的中心,宗
教教育占据主导地位。
普通人的教育普遍落后。
近代教育制度的演变:
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教育逐渐从教会控制中解放出来。
知识
的普及和人文主义的影响使得教育更加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
的思想。
名校和普及教育逐渐兴起。
工业革命时期,教育的需求增加。
政府开始重视教育的普及,建立公共教育系统。
强调实用技能的培养,为工业化做准备。
20世纪,教育更加注重社会平等和个人能力的发展。
教育改革推动了普及教育的发展,加强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需求。
总结起来,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教育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从培养公民到个人全面发展的转变,从教会主导到政府主导的转变,从注重实用技能到注重个人能力发展的转变。
这些演变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的需求。
西方近现代的教育制度

一、英国近现代的教育制度
㈠ 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初等教育的领导权仍由国教会掌握, 一些宗教团体为宣传教义,兴办“慈善学校’’,收纳贫家子弟,
向他们灌输宗教教义及进行宗教道德教育,也教授一些初步的读写
算知识,并教女童一些缝纫知识等。1763年,一些宗教界人士又 兴办“星期日学校”(SundaySch001),亦称主日学校,利用星
在高等教育方面,
这一时期英国仍以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为中心,大学的
教学内容仍以古典文科和宗教神学为主。 17 世纪末、 18 世纪初,由于培根的唯物主义哲学和牛顿 的物理学理论对大学教学内容的改变所起的推动作用,一 些自然科学知识开始走进大学课堂。
㈡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
1.英国教育体制的发展。
教会控制教育是英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1806年国会开始讨论国民教育国家化的问题,1853年国会又决定 每年从国库中拨款两万英镑作为对初等学校的建筑补助金,但仍交 由宗教团体“贫民教育促进会”和“英国及海外学校协会”全权负 责。 1839年,英国政府才设置“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直接掌管经费 的分配。1856年又改组为“教育局”,最终于1899年废教育局,设 “教育署”,把对初等和中等教育的领导权集中起来,从此初步完 成了教育领导体制的国家化进程。
3.初等教育。 英国的初等教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幼儿学校和初级学校。
幼儿学校招收五至七岁的儿童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扩大儿童的认
知领域、发展智力、锻炼体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教学主要 在开放教室中进行,采用开放式的非正规教学方法,以便于开发儿 童的潜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初级学校招收七至十一岁儿童,教育目 的在于发展儿童的基本才能,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培养其理想、
第十章 西方的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

第十章西方的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一、古希腊罗马的教育思想(一)古希腊的教育思想1、体现古希腊教育思想的两种典型模式:(1)斯巴达的教育(2)雅典的教育2、古希腊重要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认为美德的本质就是知识,美德来自教育.在教学上采用所谓“知识助产术”。
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把后“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列为学校的必修课程,扩大了教学内容。
他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把教育和社会、国家的问题联系起来,把培养执政者(哲学家)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其次是卫国者,再其次是劳动者。
提出了一个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学校制度。
重视学前教育。
(3)亚理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总结了古希腊的教育经验,探讨了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认为人的身心由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所构成,这三种灵魂的发展要依靠教育3、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启示(二)古罗马的教育思想古罗马的教育思想也受到希腊人的很大影响,认为道德品质与人格的培养是教育关键的一环,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为国家和民族效力的人才。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教育的目标应当培养雄辩家,雄辩家应该拥有各种重要的知识和掌握全部自由艺术。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雄辩术原理》在继承西塞罗雄辩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深化,并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了教育过程,并密切注意初等教育的大教育家。
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一)中世纪西欧的教育模式中世纪西欧的教育是封建社会的教育。
影响它的突出思想是神学思想和世俗封建主观念,与此对应的两种教育,即僧侣教育和骑士教育,构成了中世纪教育的主体内容。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育发端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波及尼德兰(约当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法国、英国等国家。
其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维多里诺、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法国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拉伯雷、蒙田、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等。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有哪些范文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有哪些范文西方教育管理制度是指西方各国在教育领域中建立起的一套规范性、科学性的管理体系。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范围很广泛,包括从教育的组织机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培训与评价、学生招募与选拔、学校评估与排名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教育组织机构西方教育管理制度中,教育组织机构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西方国家,教育组织机构划分为不同层级,通常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学校三个层级组成。
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政策和标准,地方政府负责具体执行这些政策并监督学校的工作,学校则负责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
这种分层管理的方式,能够确保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地方的灵活性。
二、课程设置西方国家的教育管理制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程设置非常重要。
西方国家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核心科目和选修科目两部分。
核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社会学和体育等,这些科目是必须学习的。
而选修科目则是供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的,如音乐、美术、戏剧、计算机等。
这种课程设置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三、教学方式西方国家在教学方式上非常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鼓励采用小组讨论、项目研究、实地考察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西方教育管理制度还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教师培训与评价西方国家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和评价工作。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中,教师培训包括教育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实习工作和继续教育等方面。
同时,教师还需要定期接受教学质量的评估,以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
这种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制度,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学生招募与选拔西方国家的教育管理制度中,学生招募与选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西方国家通常采用多元化的选拔方式,包括成绩评估、面试、个人陈述、推荐信等。
西方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西方学校教育制度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变革。
以下是一些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发展趋势:一、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加强近年来,西方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这种趋势旨在为儿童提供更全面、连贯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年限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目前,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这一趋势有助于提高全民素质,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传统上,普通教育以升学为目标,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
二战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渐走向相互渗透。
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趋势日益明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教育路径。
四、高等教育多样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单一大学教育模式逐步发生变化。
在形式、内容、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等方面,高等教育呈现多样化趋势。
这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
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淡化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西方学校教育制度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不再以获得文凭为目的,而是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
这有助于提高社会教育的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西方学校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七、教育公平与个性化教育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西方学校教育制度在资源配置、课程设置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优质教育。
同时,教育制度也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总之,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普及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高等教育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教育公平与个性化教育等方面。
论中国与西方教育制度比较

论中国与西方教育制度比较一、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不同国家之间,尤其是中西方国家之间,教育制度的差异较大。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探讨中国与西方教育制度的比较。
二、教育目标中国与西方教育制度的教育目标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强调孝顺、劳动、纪律等传统文化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
而西方国家的教育目标则更加强调个人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化教育,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
三、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教育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教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较强,而西方国家的教育内容则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内容更加开放多元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四、教育方式中国与西方教育制度的教育方式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中国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讲授为主,注重传统的集体教学,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性和学生的听从性,而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则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扶持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开放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五、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制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领域之一。
在中国教育制度中,教育评价主要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多方面的评价指标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而西方国家的教育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将学生的完成情况和作品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多元化评价和体验式教育,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六、结语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维系和发展的重要条款,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标尺。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在目标、内容、方式、评价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出各自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特点,对于我们进行学习和借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瑞典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

瑞典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
瑞典的中小学教育以自由选择和平等教育为基础,任何家长都有权利选择子女就读的学校,而学校也必须接纳所有学生并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在管理制度上,瑞典的中小学教育采
用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瑞典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的教育标准和评估体系。
学校必须依据国
家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标准进行教学活动,并且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定期评估。
这样一来,教育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评估结果来监督和引导学校的教学活动,保证教育的质
量和效率。
其次,瑞典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还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政府会依据学生的
数量和学校的需求来分配经费,确保每个学校都能获得足够的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
此外,政府还鼓励学校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和合作,以便更好地利用教育资源。
另外,瑞典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还注重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他
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
因此,政府会不断加大对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的
投入,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总的来说,瑞典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是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它充分保障了学生的教育
权利,同时也着力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建立教育标准和评估体系、合理分配教育
资源、提升教师素质等措施,瑞典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典范之一。
古代西方学校教育制度

古代西方学校教育制度在古代的西方世界,教育一直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事情。
古希腊和罗马是主要的教育中心,其教育制度和方法在世界教育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的教育制度古希腊的教育制度主要由私人导师和公共教育组成。
家庭教育是最早的教育形式之一,父亲或家庭雇佣的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和素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私人导师变得更加普遍,富裕的家庭雇佣了专门的老师来教授孩子们古希腊的文化、哲学、音乐和运动。
公共教育在古希腊时期被视为一种政治手段,主要是培养优秀的军队和政治家。
在7岁至14岁的阶段,男孩接受基本的阅读、写作和算术教育;从14岁至18岁,他们将接受更深入的哲学和政治教育。
这种公共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强调身体锻炼,许多课程都是运动或竞技比赛。
古罗马的教育制度古罗马的教育制度受到古希腊的影响。
家庭教育仍然是基础,富裕阶层雇佣私人导师来为其子女提供更深入的知识。
公共教育在罗马帝国时期变得更加重要,政府设立了学校来教授阅读、写作和算术等基本技能。
这些学校被设计为帮助孩子们获得成为有效公民所需的基本技能。
古罗马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文学阶段和修辞阶段。
文学阶段主要关注语法、文学和历史,而修辞阶段与公共演讲和辩论有关。
学校环境一般比较严格,惩罚也比较严厉。
教育被视为一种纪律化的过程,旨在培养公民品格和忠诚。
综合思考尽管古希腊和罗马的教育制度存在一些不同,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强调基本的素质和品格培养。
教育被认为是发展成熟的人所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适合公共生活的社会能力和知识。
在古代西方,公共教育受到政府的支持,旨在推动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的发展。
尽管古代教育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同,但古代的文化、哲学和价值观对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大的影响。
教育在塑造个人和社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持续改进和发展,并将其融入当代社会的现实需求之中。
西方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西方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近代以来,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影响最为
深远的教育模式之一。
这一制度的起源可追溯到16世纪初年,当
时欧洲的改革运动在文化和思想方面引起了重大变化,教育也成
为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学校教育制
度逐渐成为了现代教育制度的鼻祖之一,其主要特点包括统一课程、分级管理、科学评估等方面。
首先,西方学校教育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其统一的课程设置。
在
这一课程框架下,不同年级的学生都需要学习相同的知识点和技能。
这种模式相较于之前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了学科间的协调
与整合,避免了学生在不同学阶时因为学习的不同而造成的混乱。
其次,西方学校教育制度采用了分级管理机制,通过学生的年
龄或能力的大小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年级,在不同的年级中进
行教育。
这种分级机制除了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平等,还能
够帮助学校管理和教学的组织。
最后,西方学校的教育制度注重科学评估,在每个学期结束时,通过考试、测试等方式测评学生的学习成果,根据评估结果为学
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反馈和辅导。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方向。
不过,尽管西方学校教育制度在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和争议。
例如,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容易出现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而忽略了对学科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
总之,西方学校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然而我们仍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以满足当下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简答题

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简答题摘要:一、双轨制1.定义2.代表国家3.特点二、单轨制1.定义2.代表国家3.特点三、分支制1.定义2.代表国家3.特点正文: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主要包括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制。
这三种制度各具特点,分别适应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需求。
一、双轨制双轨制是一种将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的学制,分别称之为学术轨和职业轨。
该制度起源于19 世纪的欧洲,英国是典型的代表国家。
双轨制的特点是将学术性和职业性进行区分,学术轨注重学术研究,学生可以升入高等教育阶段;职业轨则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职场。
双轨制旨在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路径,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二、单轨制单轨制是一种将学校统一为一个轨道的学制,特点是学生在同一所学校接受连续的、相同水平的教育。
美国是单轨制的代表国家。
单轨制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在一个学校内完成所有的学业,减少了因转学或升学而产生的适应困难。
同时,单轨制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相同水平的教育。
三、分支制分支制是一种在义务教育阶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科方向,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的教育制度。
德国是分支制的代表国家。
分支制的特点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通识教育,进入中学阶段后,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学科方向。
这种制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包括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制。
这三种制度各有特点,分别适应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需求。
西方七国教育制度

美国美国教育管理是州或地方政府的责任,而非联邦政府。
不过,联邦政府教育部可以通过控制教育基金来施加一定程度的影响。
学生有法定义务在公立学校接受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通常,18岁才可以毕业,但是许多州允许16岁以上的学生离校。
除了上公立学校,家长也可以选择在家教育孩子,或送他们去教会或私立学校。
高中毕业后,学生们可以选择上公立或私立大学。
公立大学从联邦或州政府接受经费,也接受其他管道的资金,但大多数的学生在毕业后仍需偿还学生贷款。
私立大学的学费通常比公立大学还高。
许多学生会在入学大学和学院前进入职场或军队以赚取学费,美军和许多私人企业也会补贴职员的高等教育学费。
美国的大学也有着公立和私立之分,有四年和两年之分,有区域性和全国性之分,有专科学院和综合学院之分等等。
这些学校完全独立,与哪个政治、教派都没有关系,每个大学的日程表、教纲、教育宗旨,连发给各个教学员工的工资都不一样。
美国的平均教育水准极高,联合国的经济指数调查中将美国的教育水准列为世界第一。
目前有7,660万的美国人正在接受教育(从幼儿园直到大学都包括在内)。
美国的许多高等院校有非常高的竞争力。
在世界排名前500名大学中,美国占168所,前20名中,美国占17所。
全美有约3600所大学。
而最有名的有六所(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每次的全美或世界大学排名都能进前10名;超过80%的美国诺贝尔奖得主都曾在这六大名校之一学习或工作。
日本日本学校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其中小学到高中为12年义务教育。
2002年度教育经费为6兆5798亿日元,占预算总额的8.1%。
大学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
著名的国立综合大学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著名的私立大学有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日本大学等。
日本重视社会教育,函授、夜校、广播、电视教育等较普遍。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特点范文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特点范文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特点一、教育管制体制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育的机构设置与管理体制。
在西方国家,教育机构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种类型。
公立学校由政府直接管理,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预算,私立学校则是由私人、企业或宗教机构等自主设置和管理,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学费收入。
在公立学校中,政府通过设立教育部门或教育委员会来负责教育的管理和监督,其中教育部门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教育委员会则负责对地方范围内的教育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工作。
二、教育行政组织西方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教育行政组织的设置。
在许多西方国家里,教育行政组织通常由中央教育部门和地方教育部门组成。
中央教育部门负责制定国家教育政策和规划,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管理,监督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工作。
地方教育部门则负责在地方层面上负责教育工作,包括协调和支持地方各级教育机构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等。
三、教育资金来源与分配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教育资金的来源与分配。
在西方国家,教育经费主要是通过税收和政府预算来筹集,其中,教育经费的分配通常依据教育需求和公平原则。
政府根据学生的人数、学校的规模和教育资源配置情况来分配教育经费,并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管。
此外,西方国家还鼓励私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向教育领域捐助资金,并通过合理的政策和制度来促进其发展。
四、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建立健全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教育质量评估是通过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绩效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来改进教育工作的一种方式。
在西方国家,教育质量评估通常是通过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来进行,该机构独立于教育部门,负责对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评估和监督。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情况等方面。
评估结果通常被用来指导政府对教育机构的资源配置和教师培训等决策。
五、学生评价和选择性录取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学生评价和选择性录取。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特点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特点西方教育管理制度是指在西方国家中对教育体制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这些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在这些国家,教育管理制度具有一些共性特点,下面我们将就其特点做一些介绍。
1. 分权管理西方国家的教育管理制度具有分权管理的特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教育管理中各司其职。
中央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和标准,监督和评估地方政府的教育工作,并通过拨款等方式进行支持。
而地方政府负责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包括学校建设、师资配备、教学质量监督等。
这种分权管理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各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管理和运作,使教育更能够符合当地需求。
2. 多元化办学西方国家的教育管理制度注重办学的多元化,包括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宗教学校等。
这些学校各自有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从而丰富了教育资源,满足了不同家庭和学生的需求。
此外,政府还通过学校选择和家长付费等方式,鼓励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引导学校竞争和进步,增加了学校的活力。
3. 学校自治在西方国家,学校有较大的自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制定和执行教育计划和管理规定。
学校管理团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教育管理政策,包括课程设置、招生政策、教师聘用等。
这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4. 教师专业发展西方国家的教育管理制度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与教育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此外,政府还通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5. 学生参与和权利保障西方国家的教育管理制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权利保障,包括学生自治、权利保障、权益保障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学生会和其他形式的组织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决策,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
同时,政府也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包括教育机会、健康和安全等。
6. 教育评估和质量监督西方国家的教育管理制度注重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估,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教育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
美国教育制度

美国教育制度1. 概述美国教育制度是世界上最为发达和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之一。
其基本构成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美国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2.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在美国被认为是教育体系的起点。
学前教育主要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
美国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包括社交技能、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可能存在的差异在于学前教育在不同地区可能提供的服务和质量有所不同。
3.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在美国通常从6岁开始,一直到16或18岁结束。
义务教育由州和地区政府负责管理和资助。
在美国,财政来源主要包括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收,福利基金和联邦政府的资助。
美国的义务教育分为小学(elementary school)和初中(middle school or junior high school)两个阶段。
小学通常为幼儿园至五年级,初中则为六年级至八年级。
4. 高中教育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延伸,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和专业化的教育。
高中通常分为九年级至十二年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深入学习。
高中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为他们在高等教育或就业市场中做好准备。
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通常需要修满一定数量和种类的课程,并参加各种测试和考试。
高中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升入大学,或者进入职业教育学院(vocational school)学习特定的职业技能。
5. 大学教育美国的大学教育享有世界声誉,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优秀学生。
美国大学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学术领域和专业选择,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领导潜力。
美国的大学教育分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个层次。
本科教育通常需要花费四年时间,学生可以选择修习自己感兴趣的主修学科,并在其他学科中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
研究生教育则是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提供更高级别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是什么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是什么西方教育管理制度作为一种组织性质的社会科学,包括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行政体制的建设、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
它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制度,制定教育行政、教师管理和教学管理的规范和相应的程序及手续,以管理学校生产事业,并通过制定、执行、监督和评估一系列管理制度,监督和促进学校合理运行和教育科研的提高。
教育管理制度是由教育法律、法规、制度、规章等组成的,它是确保教育事业和教育管理正常运行的关键,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制度优势。
本文将从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定义、功能、特点、发展趋势、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西方教育管理制度。
一、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定义西方教育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内部和学校与教育部门之间或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同时也指学校教育事业的管理规范和管理程序。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也包括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管理制度。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有法律法规保证,也有各种规章和流程,是管理学校的法定程序。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遵循“公开、公平、择优、质量”的原则,以规范学校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二、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功能1、制度规范功能。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确立了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则和流程,以规范学校管理活动,保证学校管理的合法性,保障学生权益,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准则。
2、决策和执行功能。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下的教育处方明确了学校内部管理活动的流程和步骤,指导学校实施这种处方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升教育水准。
3、监督和评估功能。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下的教育审核把由教育部或学校本身实施的教育师资培训和学生的教育评价,以保证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
4、资源调配功能。
教育管理制度对学校和社会之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5、诊断分析功能。
教育管理制度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和问题进行诊断分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指导。
三、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特点1、法律法规性。
西方教育制度的发展

西方教育制度的发展
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典型学制类型:
(1)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它们是两个平行的系列,既不相通也不相接,这样就剥夺了在国民教育学校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
所以双轨制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因为造成了阶级分化,只有贵族人才有机会上大学,而平民只能上职业性质的学校,同时压造成了脑体分离的现象。
(2)单轨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
而我国在壬戌学制的时候就开始仿照美国的六三三学制,这样就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因为每个人不分高低贵贱都可以上学。
(3)分支制:是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这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
而我国现行的学制就是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比如现在的大多数人都在接受普通教育,而有些人就
会上职业教育,这正是分支型学制给人们带来的多种选择。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

西方教育管理制度一、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起源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教育被视为培养公民品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受到了政府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古罗马时期,教育管理更加注重规范和标准,同时也开始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
在中世纪的西欧,国家和教会共同管理教育,教育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理念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转变。
传统教育管理以规范、纪律和等级为基础,强调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学生的纪律教育。
而现代教育管理则更加注重学校的经营管理、教育效果和质量评估,同时也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
三、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教育部门、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
教育部门负责制定教育政策、监督和指导学校的教学活动。
学校则是教育管理的实施主体,负责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教育管理机构则是教育管理的专业机构,负责教育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四、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特点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责任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程序规范、管理科学、科技支持、教师参与以及学生权益保障等。
五、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方教育管理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
未来,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强调教师的专业化和素质提升、注重学校的自主管理、强化学生参与和学习体验、加强教育质量评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升教育公平和包容性等。
对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启示西方教育管理制度在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是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管理思想对教育管理者提出了要求,包括要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要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要强调教师的专业素质等。
其次是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管理方法对我国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要注重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依托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强调教育质量评估和学生参与等。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管理制度的相关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
由于我国近现代的学制一直以西方为模版,所以我们先来看看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沿革。
总的来说,古代西方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近代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是人类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推动了人类制度化教育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
当前,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正处于一个剧烈的变革时期。
一、西方古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古希腊的学校教育制度
1、雅典的民主教育制度
①0-7岁接受家庭教育。
②7-12(13)岁上音乐学校。
③12(13)-15(16)岁上体育(体操)学校。
④15(16)-18岁上体育馆学习:学习投标枪、驾御战车、角力等在当时十分重要的知识,为学生成为一名军人做准备。
⑤18岁以后上埃夫比学校学习。
雅典民主教育制度的目的在于培养民主的公民,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发达的智力,健康的体魄,多方面的兴趣,身心和谐发展等。
女子在家里接受教育。
以私立学校为主,学生上学要交纳一定数量的费用,只有部分有钱家庭的子女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2、斯巴达的军事教育制度
①0岁以前就开始进行胎教:斯巴达非常重视胎教
②0-7岁接受学前(家庭)教育。
③7-18岁上国家设置的寄宿学校。
④18-30岁接受长期的军事训练。
斯巴达军事教育制度的特征:教育由国家办理,禁止私人办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骁勇善战的军人,与雅典的全面发展教育有很大差别;男女接受同样的教育,对以后女子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二)中世纪的西方教育制度
1、宗教教育
宗教教育主要由教会学校进行传授,学习神学知识,其目的在于培养僧侣,并向群众宣传教义。
2、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公元十一世纪,一些大的主教学校和修道院发展成为大学,是古代西方教育
史上的重大事件。
比较著名的有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
在学校组织上,中世纪大学分为两段(预备阶段和正式阶段)、四科。
预备阶段学习“七艺”,包括文学、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然后才能报考神学、医学和法学等科目,在入学年龄和学习年限上没有严格的规定,每科学习时间一般为5-7年。
中世纪大学是中世纪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成果,对于保存和整理古代文化遗产、进行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以及发展学术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3、行会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出现
行会学校是非正规学校,跟随师傅学习生产知识和技能,为工商业培养人才。
城市学校是为城市发展,为贫困子弟开办的学校,属于初等教育性质。
4、骑士教育
为世俗的封建主培养随从的教育。
学习“七技”、诗歌等。
总之,西方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学校教育系统,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教育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广大的劳动人民被排斥在学校系统之外。
二、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及发展
(一)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
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酝酿于18世纪,确立于19世纪,发展于20世纪。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产物,其确立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对古代学制的合理继承和发展。
第二、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古代学制是政治和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要求劳动者接受更多的、系统的、实用的学校教育,以满足大生产的需要。
第三、劳动人民自觉斗争的结果。
劳动人民逐渐认识到,要取得斗争的胜利,保障自身利益,就必须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为争取教育权而进行的斗争,推动了现代学制的建立。
第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要求普及科技知识,从而使科技知识逐渐成为学校课程的核心。
(二)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过程
1、英国学制的发展过程
14世纪时英国产生了公学,性质是私立的,最初招收平民子弟入学,后改成招收上层社会的子弟,学习年限5-6年,主要学习学术性科目,后增加数学和自然科学。
公学与中世纪大学联系密切,成为大学的预备性学校。
17世纪一些宗教和慈善团体发起了慈善学校运动和星期日学校运动,兴办初等学校,招收劳动人民子弟,其办学质量比较差。
1807年,怀特?布雷向议会提交议案,建议用公款资助建立国民教育制度。
此后,要求用公款资助初等教育的呼声很高。
1833年,英国议会终于通过了一个2万英镑的拨款,支持各种初等学校。
1839年成立政府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管理公共教育,初等教育权从教会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
1870年国会通过初等
教育法案,建立公共的初等教育制度。
1880年开始实行5-10岁的义务教育。
1899年实行5-12岁的义务教育。
1894年成立了中等教育委员会,1895年提出了一个发展中等教育的报告。
1902年议会通过中等教育法案,规定由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1944年英国通过巴特勒教育法案,该法案对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产生的影响很大。
巴特勒教育法案明确提出:废除以往中小学互不连贯、相互重叠的学制,重新把教育系统划分为初等教育(5—11岁)、中等教育(11—18岁)和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三个阶段。
2、德国学制的发展过程
16世纪以前德国的学校主要是教会学校,教会控制着学校的领导权。
16世纪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重视初等教育,提出普及教育的主张,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出现了一批为平民子弟而设立的带有复式教学性质的学校,并为童工进行补习而创办的工业学校和主日学校(星期日学校)。
还设立了一批专供贵族子弟入学、培养封建王公官吏的古典文科中学、骑士学院和武士学院。
1708年出现了实科中学,此后这类中学大量出现,标志着现代学制的出现。
1763年普鲁士王国颁布《乡村学校规程》,普及了义务教育,将初等教育领导权从教会手中夺回;
19世纪初,洪堡领导的教育改革促使德国双轨制教育的初步形成。
3、美国学制的发展过程
美国在独立战争之前的教育是英国宗主国教育的翻版,由教会控制,有强烈的殖民色彩。
1751年富兰克林在费城办起了美国第一所具有预科性质的学校。
国家独立后,政府根据《独立宣言》的精神,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政策,各州创办了不少世俗性的学校。
19世纪初美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形成了初步的由各州管理的公立学校系统。
1821年在波士顿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公立中学,是一种新型中学,并形成了公立中学运动,之后公立学校迅速发展起来。
1863年在南北战争后,美国形成了第一个自己的学制系统,即“八四四学制”,各级学校之间相互衔接,属于单轨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青少年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各州先后将“八四四学制”改为“六三三学制”,从此“六三三学制”成为美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制度。
并对我国解放前的学制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几种主要类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形成了三种基本的现代学制:即单轨制、双轨制和分支型学制
1、双轨型学制
是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之一,主要存在于20世纪中叶之前的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和法国等。
这个学制把学校系统分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们受到比较高深的、完备的教育,以便成为生产管理、商业经营、科学研究和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人才,具有精英教育性质。
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学生读完初级小学之后,不允许进入文法中学或公学,只能进入高等小学或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成为适合生
产需要的工人。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劳动者接受更多的教育,于是双轨制逐渐消亡。
2、单轨型学制
单轨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最早出现。
该学制的特征就是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学,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
美国从20世纪初的“八四制”发展到后来的“六三三”,中小学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学者标榜这种学制是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有利于教育逐级普及。
但是它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并不是完全公平和公正的。
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单一的学校教育系统中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
单轨制掩盖了资产阶级教育的阶级性。
但单轨制相对于双轨制而言,是个历史的进步,至少取消了形式上的不平等,有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3、分支型学制
20世纪上半叶产生于原苏联。
该学制的特征是其特点是“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右(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是一种既有单轨型学制特色又有双轨型学制某些特色的新型学制。
前段(小学、初中)是单轨,后段是双轨。
二战后至今,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条基本特征:
第一,在学制改革的出发点上改变过多地考虑政治与意识形态要求的做法,转而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第二,更多地贯彻民主化的原则,保证每一个受教育者公平地分享学校教育资源;
第三,努力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妥善处理好普及与提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关系;
第四,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多层次、多类型、有弹性、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和终身化学习要求的学校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