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课活动设计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一课活动设计案

中华文明之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二)

单元学习主题

浩瀚历史长河群星璀璨,博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诸子智慧,史籍风范,文明之光闪耀古今。爱民望治、推仁讲礼,儒家治世理想薪传久远;因应自然、顺势而为,道家处世姿态滋养心灵;鉴古知来,师古资今,历史观念思想启迪后世。

本单元选取的3篇诸子散文和2篇史传作品,凝结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体察与思考。诸子散文以说理为宗,阅读时要关注不同流派的核心理念,梳理论事说理的思路风格,探究儒道思想的现代价值。史传作品以记事为本,阅读时要把握叙事技巧、品味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质疑反思,培养理性思辨的能力。

神通经典,意会圣贤。让我们一起回望历史,探寻前人足迹,守护精神家园,在畅读文化经典中深化认识,在传承精神血脉中走向未来。

单元任务解读

【必备知识】

1.掌握《论语》《孟子》《庄子》《左传》《史记》的常识。

2.积累重要的实词和文言句式。

3.诵读高考必备篇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关键能力】

1.听说能力:欣赏谈话艺术、论辩手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能力:理清行文思路,提升古代散文的阅读能力。

3.写作能力:学习如何阐述观点,提升逻辑思维的严谨性。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多种论证手段、人物描写手段以及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儒道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看法,思考其思想的深层意蕴,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辨性阅读和探究。

3.审美鉴赏与创造:围绕“古典的回声”,鉴赏古代先贤谈话和论辩的艺术,设定情境,开展辩论赛等活动。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儒家的礼治思想、民本思想和道家的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认识其深层次内涵与文化价值,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化之光”。

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

【素养目标】

1.反复诵读,扫除文言障碍,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解孔子、孟子、庄子的思想主张、社会理想,学习多种论证手法,发展提升思维能力。

3.鉴赏三篇文章的艺术特色,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4.理解儒家和道家治国和处世思想,领会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感受先贤智慧,传承文化经典。

█学习任务一:聚焦重点——梳理词义用法,了解文言现象

情境任务

本课的三篇文言文,是两千多年前的诸子之文代表作,时代较为久远,而文言文本身具有的特殊语言现象、用语习惯成为我们阅读和学习的障碍。学习文言文,掌握必备的文言知识并做好梳理是关键的第一步。诵读三篇文章,梳理文中重点文言知识,掌握文中通假字、实词、虚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扫除阅读障碍。

活动1:用知识卡片的方法整理文言知识是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填写下面的知识卡片,整

活动2:在疏理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十道题目(答案本组自留),每题10分,总分值100分。然后将各小组制定的试题编号,由各组长抽签决定本组将作答哪组试题(抽到本组制定的题目再次抽签),由组员轮流作答,出题组对作答结果赋分。参考题目示例:

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折枝之类也(判断句)

B.技经肯綮之未尝(定语后置)

C.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结构后置)

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省略句)

█学习任务二:通文达意—一理顺结构思路,洞悉观点思

情境任务

抢答题环节:依据三篇课文文本内容填写下列表格,由老师组织此环节并赋分。必答与抢答环节结束,分数最高组获胜。

活动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谈话,全文结构清晰,分为“问志——述志——评志”三部分。诵读本文疏通文意,填写下表,理解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明确孔子的态度评价。尽量用原文词句回答。

活动2:《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场问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诵读全文,填写下表,思考孟子是如何一步步说服齐宣王,阐发他的政治主

“王道”和“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而孟子的仁政王道学说,在当时现实中却行不通。

活动3:依据《庖丁解牛》文本,填写下面的表格,梳理本文内容层次。

【附录】问题设计

【问题1】庖丁的解牛经历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这种经历揭示了怎样的生存哲理?【问题2】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3】课文先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再写得“道”的原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问题4】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问题1】(1)分为四个阶段:

①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

②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③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④目无全牛—“切中肯綮”“游刃有余”

(2)生存哲理:只有经过了长期的专注做一件事,洞悉事物的内在规律,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获得精湛的技艺。

【问题2】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话中可以得知。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所见无非牛者”)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问题3】先写解牛场面,后写原因,有两方面的好处

①先写解牛的精彩表演,容易吸引读者,给人深刻印象,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②便于读者由表及里,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更深刻地领会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这不仅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而且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问题4】庖丁所好的“道”和文惠君所说的“道”(实质上也是庄周所讲的“道”)所指不一样,但在后者看来,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道家用此来宜扬的人生哲学带有颓废消极影响,理所当然为今人所抛弃。今人则从故事本身所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