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研究进展与实验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放射自显影术
在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 主要是能量低、射程短、电离作用强的射线 如3H,14C,32P,35S,125I等或其它化合物 。例如将125I注入体内可观察碘在甲状腺内 的碘化部位及过程;又如把3H标记的胸腺嘧 啶苷或氨基酸注入体内,可以研究细胞内 DNA合成及蛋白质合成及其代谢过程。还 可对标本中银颗粒数目进行定量分析;也可 用液体闪烁计数器对细胞或匀浆的放射强度 进行定量研究。
放射自显影术
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应用:
放射自显影的切片还可再用染料染色, 这样便可在显微镜下对标记上放射性的化合 物进行定位或相对定量测定。 这种技术与电 镜样品处理,则为电镜放射自显影术(electron microscope autoradiography)。
来自百度文库
5
放射自显影术
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应用: 由于有机大分子均含有碳、氢原子, 故实验室一般常选用14C和3H标记。14C和 3H均为弱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长,14C为 5730年,3H为12.5年。一般常用3H胸腺嘧啶 脱氧核苷(3H-TDR)来显示DNA,用3H 尿嘧啶核苷(3H-UDR)显示RNA;用3H 氨基酸研究蛋白质,研究多糖则用3H甘露 糖、3H岩藻糖等。
7
放射自显影术
放射自显影技术的优点: 定位精确,灵敏度高,分辨率好,能 保存相当长时间;操作简便,无需复杂设 备;可供定量研究和双同位素示踪;将形 态、机能和代谢的研究统一起来;研究某 些大分子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8
放射自显影 原位杂交 PCR 流式细胞技术 组织芯片
诊断细胞学技术
病理学研究进展与实验技术
之
病理技术新进展简介
1
放射自显影 原位杂交 PCR 流式细胞技术 组织芯片
诊断细胞学技术
图像分析技术与网络技术 其他技术
2
放射自显影术
放射自显影技术的概念:
放射自显影技术(autoradiograph)是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 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 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 种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术用于研究 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 与代谢径路,包括定位、排出以及合成、 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
12
原位杂交
为显示特定的核酸序列必须具备3个重要 条件:组织、细胞或染色体的固定、具有能 与特定片段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即探针)、有与 探针结合的标记物。
13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的实践应用: 原位杂交技术可在原位研究和检测细胞 合成某种多肽或蛋白质的基因表达,进一步从 分子水平来探讨细胞的功能表达及其调节机制。 随着相继建立的生物素和地高辛等非放射性标 记技术,并结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显示技术, 使原位杂交技术迅速推广应用于基础理论研究 和临床诊断。如在肝炎病毒,出血热病毒,人 乳头瘤病毒,结核菌等检测中该法被迅速推广 应用。由于其存在的不足,国外用微波加热技 术进行改良,在节省杂交时间和蛋白酶K方面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4
11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的基本原理: 两条核苷酸单链片段,在适宜的条件下, 能通过氢键结合,形成DNA-DNA、DNARNA或 RNA-RNA 双键分子,应用已知碱基 序列并具有标记物的(有放射性同位素,如 3H、35S、32P、荧光素生物素、地高辛等非放 射性物质)RNA或DNA片段作为核酸探针,与 组织切片或细胞内的待测核酸互补配对,结 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通过标记物的显 示(例如放射自显影等方法),在光镜或电 镜下观察目的mRNA或DNA的存在与定位。
图像分析技术与网络技术 其他技术
9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的概念: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 用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和组织切片中的核 酸进行杂交并对其进行检测的方法。即使用 DNA或者RNA探针来检测与其互补的另一条 链在细菌或其他真核细胞中的位置。分细胞 原位杂交和组织切片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技术是在研究DNA分子复制原 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分子生物学、组 织化学及细胞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技 术。
缺点:
(1)费时:实验步骤较多,周期长; (2)成本高:蛋白酶K需要量大,所以成本较高。
16
几种原位杂交技术:
原位杂交
1、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技术是20世纪80 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原位杂交技术。 它主要是利用物种之间DNA同源性的差 异,用另一物种的基因组DNA以适当的 浓度作封阻,在靶染色体上进行原位杂 交。GISH技术最初应用于动物方面的 研究。
10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的发展简史: 1969年美国耶鲁大学的Gall等首先用爪蟾 核糖体基因探针与其卵母细胞杂交,将该基因 进行定位; 1970年Buongiorno Nardelli和Amaldi等相 继利用同位素标记核酸探针进行了细胞或组织 的基因定位,从而创造了原位杂交技术。 此后,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 、质粒和噬菌体DNA的构建成功,为原位杂 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
3
放射自显影术
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原理:
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如14C和3H)或放射 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导入生物体内(注入 动物体内或加入培养基中),间隔一定时间 取材,制成标本(如切片或涂片),在暗室中 涂上液体原子核乳胶(卤化银乳胶),置暗 处经一定时间的放射性曝光,组织中的放射 性即可使乳胶感光。数日后再经显影、定影 处理,或经染色后光镜观察,在放射性同位 素或其标记物存在的部位,溴化银被还原成 黑色的微细银颗粒,即可得知标本中标记物 的准确位置和数量。 4
原位杂交
经研究表明,微波加热的原位杂交 可以取代普通原位杂交而用于石蜡标本 的基因表达检测。目前在国内已逐步开 展荧光标记原位杂交技术,能在荧光显 微镜下更加简便,清晰地观察结果。
15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高特异性及灵敏性: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识 别及结合的特点,决定了荧光原位杂交的高度特异性, 同时使检测的结果具有很高的灵感度;原位杂交技术 因其高度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而日益受到许多科研工作 者的欢迎,并广泛应用到基因定位、性别鉴定和基因 图谱的构建等研究领域。 (2)结果直观:其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直接观测。
放射自显影术
在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 主要是能量低、射程短、电离作用强的射线 如3H,14C,32P,35S,125I等或其它化合物 。例如将125I注入体内可观察碘在甲状腺内 的碘化部位及过程;又如把3H标记的胸腺嘧 啶苷或氨基酸注入体内,可以研究细胞内 DNA合成及蛋白质合成及其代谢过程。还 可对标本中银颗粒数目进行定量分析;也可 用液体闪烁计数器对细胞或匀浆的放射强度 进行定量研究。
放射自显影术
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应用:
放射自显影的切片还可再用染料染色, 这样便可在显微镜下对标记上放射性的化合 物进行定位或相对定量测定。 这种技术与电 镜样品处理,则为电镜放射自显影术(electron microscope autoradiography)。
来自百度文库
5
放射自显影术
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应用: 由于有机大分子均含有碳、氢原子, 故实验室一般常选用14C和3H标记。14C和 3H均为弱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长,14C为 5730年,3H为12.5年。一般常用3H胸腺嘧啶 脱氧核苷(3H-TDR)来显示DNA,用3H 尿嘧啶核苷(3H-UDR)显示RNA;用3H 氨基酸研究蛋白质,研究多糖则用3H甘露 糖、3H岩藻糖等。
7
放射自显影术
放射自显影技术的优点: 定位精确,灵敏度高,分辨率好,能 保存相当长时间;操作简便,无需复杂设 备;可供定量研究和双同位素示踪;将形 态、机能和代谢的研究统一起来;研究某 些大分子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8
放射自显影 原位杂交 PCR 流式细胞技术 组织芯片
诊断细胞学技术
病理学研究进展与实验技术
之
病理技术新进展简介
1
放射自显影 原位杂交 PCR 流式细胞技术 组织芯片
诊断细胞学技术
图像分析技术与网络技术 其他技术
2
放射自显影术
放射自显影技术的概念:
放射自显影技术(autoradiograph)是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 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 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 种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术用于研究 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 与代谢径路,包括定位、排出以及合成、 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
12
原位杂交
为显示特定的核酸序列必须具备3个重要 条件:组织、细胞或染色体的固定、具有能 与特定片段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即探针)、有与 探针结合的标记物。
13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的实践应用: 原位杂交技术可在原位研究和检测细胞 合成某种多肽或蛋白质的基因表达,进一步从 分子水平来探讨细胞的功能表达及其调节机制。 随着相继建立的生物素和地高辛等非放射性标 记技术,并结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显示技术, 使原位杂交技术迅速推广应用于基础理论研究 和临床诊断。如在肝炎病毒,出血热病毒,人 乳头瘤病毒,结核菌等检测中该法被迅速推广 应用。由于其存在的不足,国外用微波加热技 术进行改良,在节省杂交时间和蛋白酶K方面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4
11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的基本原理: 两条核苷酸单链片段,在适宜的条件下, 能通过氢键结合,形成DNA-DNA、DNARNA或 RNA-RNA 双键分子,应用已知碱基 序列并具有标记物的(有放射性同位素,如 3H、35S、32P、荧光素生物素、地高辛等非放 射性物质)RNA或DNA片段作为核酸探针,与 组织切片或细胞内的待测核酸互补配对,结 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通过标记物的显 示(例如放射自显影等方法),在光镜或电 镜下观察目的mRNA或DNA的存在与定位。
图像分析技术与网络技术 其他技术
9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的概念: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 用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和组织切片中的核 酸进行杂交并对其进行检测的方法。即使用 DNA或者RNA探针来检测与其互补的另一条 链在细菌或其他真核细胞中的位置。分细胞 原位杂交和组织切片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技术是在研究DNA分子复制原 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分子生物学、组 织化学及细胞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技 术。
缺点:
(1)费时:实验步骤较多,周期长; (2)成本高:蛋白酶K需要量大,所以成本较高。
16
几种原位杂交技术:
原位杂交
1、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技术是20世纪80 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原位杂交技术。 它主要是利用物种之间DNA同源性的差 异,用另一物种的基因组DNA以适当的 浓度作封阻,在靶染色体上进行原位杂 交。GISH技术最初应用于动物方面的 研究。
10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的发展简史: 1969年美国耶鲁大学的Gall等首先用爪蟾 核糖体基因探针与其卵母细胞杂交,将该基因 进行定位; 1970年Buongiorno Nardelli和Amaldi等相 继利用同位素标记核酸探针进行了细胞或组织 的基因定位,从而创造了原位杂交技术。 此后,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 、质粒和噬菌体DNA的构建成功,为原位杂 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
3
放射自显影术
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原理:
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如14C和3H)或放射 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导入生物体内(注入 动物体内或加入培养基中),间隔一定时间 取材,制成标本(如切片或涂片),在暗室中 涂上液体原子核乳胶(卤化银乳胶),置暗 处经一定时间的放射性曝光,组织中的放射 性即可使乳胶感光。数日后再经显影、定影 处理,或经染色后光镜观察,在放射性同位 素或其标记物存在的部位,溴化银被还原成 黑色的微细银颗粒,即可得知标本中标记物 的准确位置和数量。 4
原位杂交
经研究表明,微波加热的原位杂交 可以取代普通原位杂交而用于石蜡标本 的基因表达检测。目前在国内已逐步开 展荧光标记原位杂交技术,能在荧光显 微镜下更加简便,清晰地观察结果。
15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高特异性及灵敏性: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识 别及结合的特点,决定了荧光原位杂交的高度特异性, 同时使检测的结果具有很高的灵感度;原位杂交技术 因其高度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而日益受到许多科研工作 者的欢迎,并广泛应用到基因定位、性别鉴定和基因 图谱的构建等研究领域。 (2)结果直观:其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直接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