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分析1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现代仪器分析简介

第十四章现代仪器分析简介

第三节 色谱法
一、色谱法发展简史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按形状分为柱色 谱法,毛细管色谱法,平板色谱法;按材料 分为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 谱法,凝胶色谱法,生物亲和色谱法 色谱柱 (packed column) 流动相(mobile phase):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SFC)
火焰法: CL 2Sb S 2Sb A C
石墨 炉法: mL CL V
第二节 荧光分析法
一、概述
荧光(fluorescence):当物质分子吸收光子能量
而被激发,然后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 级返回到基态能级时所发射出的光 荧光分析法(fluorometry) :通过测定分子所发 射荧光的特征和强度,对物质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的方法 分子荧光分析法(molecular fluorometry) :物 质在可见-紫外光区激发并发射的荧光
第十四章 现代仪器分析简介
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了解原子吸收光 谱仪的基本构造,熟悉标准曲线法及标准加 入法、熟悉灵敏度和检出限的计算方法。 。 2.熟悉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荧光效 率等概念,掌握荧光光谱的特点、影响物质 发光的因素及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的关系, 了解荧光光谱仪的基本构造,熟悉标准曲线 法及比例法。 3.了解色谱分离理论、色谱仪的基本构造、进行 物质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的基本原理。
二、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示意图
高效液相色谱示意图
响应值与时 间的关系的 色谱图

2023年现代仪器分析考试知识点总结

2023年现代仪器分析考试知识点总结

《现代仪器分析》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填空易考知识点1.仪器分析旳分类: 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 色谱分析, 其他仪器分析。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构成: 光源, 单色器, 样品室接受检测放大系统, 显示屏或记录器。

常用检测器:光电池, 光电管, 光电倍增管, 光电二极管3.吸取曲线旳特性值及整个吸取曲线旳形状是定性鉴别旳重要根据。

4.定量分析旳措施: 原则对照法, 原则曲线法。

5.原则曲线: 配置一系列不一样浓度旳原则溶液, 以被测组分旳空白溶液作参比, 测定溶液旳原则系列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 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吸光度, 浓度关系曲线。

6.原子吸取分光光度法旳特点: (长处)敏捷度高, 测量精度好, 选择性好, 需样量少, 操作简便, 分析速度快, 应用广泛。

(缺陷)由于分析不一样旳元素需配置该元素旳元素灯, 因此多元素旳同步测定尚有困难;测定难熔元素, 和稀土及非金属元素还不能令人满意。

7.在一定条件下, 被测元素基态原子蒸汽旳峰值吸取与试液中待测元素旳浓度成正比, 固可通过峰值吸取来定量分析。

8.原子化器种类:火焰原子化器, 石墨炉原子化器, 低温原子化器。

9.原子吸取分光光度计构成: 空心阴极灯, 原子化系统, 光学系统, 检测与记录系统。

10.离子选择性电极旳类型: (1)PH玻璃膜电极(2)氟离子选择性电极(3)流动载体膜电极(4)气敏电极。

11.电位分析措施:直接电位法(直接比较法, 原则曲线法, 原则加入法)电位滴定法。

12.分离度定义: 相邻两色谱峰保留时间旳差值与两峰基线宽度和之间旳比值13.气象色谱仪构成:载气系统, 进样系统, 分离系统, 检测系统, 信号记录或微机数据处理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

14.监测器分类: 浓度型检测器(热导池检测器)质量型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15.基态:原子一般处在稳定旳最低能量状态即基态激发:当原子受到外界电能, 光能或者热能等激发源旳激发时, 原子核外层电子便跃迁到较高旳能级上而处在激发态旳过程叫激发。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课件》1.绪论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课件》1.绪论

3
色谱分析方法:是基于物质在两相(流动相 和固定相)分配比不同,当两相做相对运动 时,由于各组分k差异,当他们随流动相流 动时,流动速度不同,经过一段时间后,而 达到分离(如纸色谱和薄层色谱)。

4
其他分析方法: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化 学分析法等。
Table1. 仪器 分析方法的分

1.4.仪器的主 要性能指标
03
2000年版
北京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教程. 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7年版
04
金钦汉,任玉林,孙长青,仪器分析.吉林大学 出版社。
1.2 仪器分析 和化学分析的
关系
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可 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类。
化学分析:侧重于依据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来进行分 析测定。
仪器分析:借助于一些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 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如光学、电学参数 等)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测定。
精密度 (Precisi on):测量 数据间相互 接近的程
灵敏度 (Sensitiv ity) :区 别具有微小 差异浓度
检出限 (Detecti on limit): 指能以适当 的置信
选择性 (Selecti vity):分 析方法的选 择性是指
度,通常用相对标准偏 差(RSD%)来量度。
分析物能力的量度。
度被检出的组分的最 小量或最小浓度 ,与 仪器的噪
声相关。
该方法不受干扰的程度。
1.5、仪器分析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1、优点是:
a. 灵敏度高; b. 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简便而快速; c. 选择性好,适应与复杂物质的分析; d. 取样量少,可用于无损分析; e. 用途广、能适应各种分析要求。

[VIP专享]现代仪器分析检测技术1

[VIP专享]现代仪器分析检测技术1
蛋白质的离子交换层析是根据蛋白质与离 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结合。蛋白质溶液进入 离子交换柱后,通过静电引力可逆地结合在 离子交换树脂上。使蛋白质从离子交换树脂 洗脱常用办法是加大反荷离子的浓度。不同 蛋白质与树脂的亲和力各不相同,可用逐渐 增加洗脱液中 NaCl 浓度的方法将其逐一洗
88.8918÷.12990.÷1=4214÷3922=.0034=1÷15251371=8.535.78208÷.0232173c0*0÷1=m920.30392.2c=1÷203m=2÷1202.52=3535=42314)c*5232m40341*.31252=3.*1.153.5*03134.2*920522..104455=+21*3*50202.2.0285.4850.13*50+5c8*125*12m0.2+050.+0*014.852*0051000+0+/038.T+0÷+=55*+1011+010+91÷0145405*00010200+5+0+080+40*04+***115.103910*-%*C%6(+÷*M==5M÷5)0*3*0(31÷3110**5*+*÷414.m2371e=%7)8n08%.=s8.5=77.93cc60.mc*m4*m13,101w9.9o.k24mc-.cem5nm2csp2665m*9..03-4.50c60*5.pc3m85,9cm0.5g.i50mr0l-.p.s85p/6c50bc.0om7m.yp.cs6pc5m+;c0m..m7.ckm; 1+1k+12+1+k2234=1c+m1++4+4+2

《现代仪器分析》课件

《现代仪器分析》课件
《现代仪器分析》PPT课 件
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前沿的科学技术,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对样品 进行分析和测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课程简介
介绍《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包括仪器使用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巧和数据分析方法。
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
1 仪器选择
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选 择适合的仪器,如质谱 仪、色谱仪等。
环境样品测试
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分析和 检测,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
药物分析
对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分 析和评估,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和可靠性。
结论与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 践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和 化学原理,理解分析手 段和方法。
3 仪器操作
学习正确使用和操作仪 器,保证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质谱技术
通过质谱设备,对样品中的 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 科学等领域。
光谱技术
利用不同波长的光与物质相 互作用的特性进行分析,如 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
数据分析与处理
1
数据获取
通过仪器获得样品分析的原始数据,包括光谱图、质谱图等。
2
数据处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信号提取和数据变换等处理,以获得有用的信息。
3
数据解释
根据分析结果和相关背景知识,对数据进行解释和评估。
案例分析
化学分析
通过现代仪器对化学反应和反 应产物进行分析,帮助解决实 际问题。
色谱技术
通过分离样品中的化合物, 达到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目的, 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现代仪器分析-研究生

现代仪器分析-研究生
总结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和低检测限等特点。
详细描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于原子能级跃迁的原理,通过测量特定元素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程度,实现对元 素含量的定量分析。该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等领域,可有效检测重金属、 微量元素等物质。
原子荧光光谱法及应用
促进科学研究
在化学、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 领域,现代仪器分析为科学研究提供 了强有力的支撑。
现代仪器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仪器分析经历 了多次技术革新,如光谱、色谱、质谱等技术的发展。
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现代仪器分析将朝 着更高精度、更高灵敏度、更自动化和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多技术联用和微型化也将成为现代仪器分析的重要 发展方向。
质谱分析原理
总结词
质谱分析是利用电磁场将物质离子化,根据 离子的质荷比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质谱分析通过将样品离子化后,根据离子的 质荷比进行分离,然后测量离子的质量和强 度,推断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信息。该方法在 药物研发、环境监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3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 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应用
特点
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 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能够满足各种 复杂样品和痕量组分的分析需求。
现代仪器分析的重要性
解决复杂样品分析难题
保障人类健康与安全
现代仪器分析能够解决传统分析方法 难以处理的复杂样品,如生物样品、 环境样品等。
在食品安全、药品检测、环境保护等 领域,现代仪器分析为保障人类健康 与安全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手段。

《现代仪器分析》教案

《现代仪器分析》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现代仪器分析》适用课程:分析化学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1. 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

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4. 红外光谱分析法。

5. 质谱分析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仪器操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仪器分析方法应用的理解。

3. 实验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实验仪器和设备。

3.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现代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展示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总结现代仪器分析的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教学目标:1. 了解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原理。

2. 掌握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原理。

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展示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实验仪器和设备。

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展示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应用。

4.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总结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原理。

一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一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H数目=15432128=2 不合理 分子式为C8H10OS
37
例:化合物的质谱图如下,推导其分子式
设: 分子离子峰:72, 72–58=14 ? 73, 73–58 = 15 合理 (1.9/37) 100 = 1.1x+0.37z, z=1, x=5, y=73–14–60= –1 ? z=1, x=4, y=73–14–48=11 合理
25
离子化的方法
电子轰击电离 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 EI 化学离子化 Chemical Ionization, CI
场电离,场解吸 Field Ionization FD, Field Desorption FD
快原子轰击 Fast Atom Bombardment, FAB
29
抽真空
保温层
单电荷或多 电荷离子
傅立叶变换质谱计
Fourier Transform –Mass Spectrometer, FT-MS
傅立叶变换质谱计应该是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
振质谱计,是受 FT-NMR 的启迪。利用不同 m/z 的
离子, 在磁场B的作用下,各自产生不同的回旋
频率。若施加一射频场,使其频率等于某一 m/z离
FAB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软电离技术,适用于难汽 化,极性强的大分子。样品用基质调节后黏附在靶
物上。
常用的基质有甘油,硫代甘油, 3- 硝基苄醇, 三乙醇胺等。
注意: FAB 质谱图中会出现基质分子产生的相
应的峰及基质分子与样品分子的结合峰。 例 如 : 3- 硝 基 苄 醇 作 为 基 质 时 , 会 出 现 m/z 154(MH),136(MH–H2O), 289(MMH–H2O) 的峰。

现代仪器分析

现代仪器分析

现代仪器分析具有 准确 灵敏 快速 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常用来测定含量很低的微痕量组分,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1 什么事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他们有什么不同点?化学分析时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金星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而现代仪器分析则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为基础,并借助于比较复杂或特殊的现代仪器,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

2 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检出限 精密度 准确度 选择性 标准曲线 灵敏度3 样品的制备: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的过程,称为样品的制备。

制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分析样品的均匀和确保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第二章 光分析法导论光的特征:E=h ν=hc σ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波长越长能量越低,反之越低越高透射率T=I/I 0,吸光度A=lg1//T ,朗波比尔定律A=kcL 物质的吸光度与吸收样品的浓度c及厚度L 的成绩呈正比,这就是光的吸收定律,也称郎律,k 比例系数,与介质的性质 温度 入射光的波长有关,c 单位mol/L ,L 单位cm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1原子发射光谱法(AES)是根据待测物质的气态原子或离子受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光谱的波长及其强度来测定物质中元素组成和含量的分析方法。

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1)可多元素同时检测(2)分析速度快(3)选择性好(4)检出限较低(5)准确度较高(6)ICP 性能优越(7)缺点非金属元素不能检测或灵敏度低。

3光源的作用:提供能量使样品蒸发, 形成气态原子, 并进一步使气态原子激发而产生光辐射。

4等离子体: 一般是指电离度大于0.1%,阴、阳离子浓度相等,电荷为零的,可以导电的混合气体。

5激发源的作用是为试样蒸发、原子化、和激发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从而产生发射光谱,它的性能影响着谱线的数目和强度。

6 ICP 炬的组成:ICP 高频发生器+ 炬管+ 供气系统+样品引入系统 原理:利用等离子体放电产生高温激发光源7 ICP 激发源的分析性能: 1)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2)适用于液体分析,样品用量少;3)由于不用电极,样品污染小;4)氩气背景干扰少,信噪比高,适合于低含量元素的定量分析;5)缺点:消耗氩气量较大,费用较高8光谱定性分析:定性依据:元素不同→电子结构不同→光谱不同→特征光谱9什么是元素的分析线、最后线、灵敏线?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最后线:浓度逐渐减小,谱线强度减小,最后消失的谱线;灵敏线:最易激发的能级所产生的谱线,每种元素都有一条或几条谱线最强的线,即灵敏线。

现代仪器分析-仪器分析

现代仪器分析-仪器分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智能的分析。
02
仪器分析的分类
光学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利用原子对特定光的吸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 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
利用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 析的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通过测量原子或离子在电场或磁场中发出的 光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红外光谱法
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的方 法。
电化学分析法
能源与资源利用
对工业生产中的能源和资源利用进行监测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04
仪器分析的未来发展
高通量和高灵敏度仪器分析技术
高通量仪器分析技术
通过并行处理和自动化技术,提高分析速度和效率,适用于大规模样本检测和 筛选。
高灵敏度仪器分析技术
利用高灵敏度检测器,降低检测限,提高对微量和痕量成分的检测能力。
薄层色谱法
将固定相涂布在薄板上,通过 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析的方法 。
凝胶色谱法
利用凝胶作为固定相的色谱分 析方法。
质谱分析法
01
02
03
有机质谱法
利用电离源将有机分子电 离成离子,然后通过质谱 仪测量离子的质量-电荷比 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同位素质谱法
利用同位素作为标记物, 通过测量标记物的丰度来 进行分析的方法。
仪器分析的重要性
为科学研究提供准确数据
仪器分析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精确的实 验数据,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物质性 质和变化规律。
保障人类健康与安全
促进工业生产与发展
仪器分析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 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仪器分析在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 的应用,保障了人类健康与安全。

现代仪器分析第一章 概述

现代仪器分析第一章 概述
兴奋剂检测
生活:水质分析,食品安全检验,临床化验
1/18/2020
docin/sundae_meng
16:18:05
现代仪器分析讲稿
概述
1.1.2 分析化学发展的三次巨大变革 • 20世纪初,四大平衡理论使一门技术成为理论 • 40-60年代,仪器分析 • 70年代末,发展到分析科学阶段,成为一门综合性
现代仪器分析讲稿
概述
现代仪器分析 第一章 概述
1.1 分析化学基本概况 1.2 本课程主要内容 1.3 仪器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1.4 分析数据的统计规律
1/18/2020
docin/sundae_meng
16:18:05
现代仪器分析讲稿
概述
1.1 分析化学基本概况
1.1.1 任务与作用——定义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
1.514.655-11.5.705 1.63 1.62 1.760 1.65 1.68 01..06667 1.69 1.70
1.517.750-11.6.6035 1.67 1.70 1.7107 1.63 1.57 01..15899 1.62 1.60
1.610.553-11.6.5365 1.58 1.60 1.5282 1.59 1.61 01..26424 1.55 1.52
电库伏 气液
位仑安 相相
法法法 色色
谱谱
法 docin/sundae_meng

热质 分谱 析等

16:18:05
现代仪器分析讲稿
概述
化学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是互为补充的, 而且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
仪器分析方法是当前主流 微量样品,快速批处理,高灵敏度,自动化
色谱类分离分析方法最普及实用,有效 待分析样品的复杂性

《现代仪器分析》模拟试卷一

《现代仪器分析》模拟试卷一

《现代仪器分析》模拟试卷⼀《现代仪器分析》模拟试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概念解释(10分,每题2分)1. 参⽐电极2. ⽣⾊团3. 摩尔吸光系数4. 分配⽐5. “酸差”⼆、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离⼦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时间是指参⽐和指⽰电极接触试液直到电极电位与稳定电极电位相差()所⽤的时间。

A. mVB. mVC. 3 mVD. 4 mV2.在电动势的测定中盐桥的主要作⽤是()。

A. 减⼩液体的接界电势B. 增加液体的接界电势C. 减⼩液体的不对称电势D. 增加液体的不对称电势3.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其突出优点是()。

A. 可以扩⼤波长的应⽤范围B. 可以采⽤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C.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D.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产⽣的误差4.若在⼀个1m 长的⾊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0.68,若要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m) ⾄少应为()。

A. 0.5B. 2C. 5D. 95.⽓-液⾊谱法,其分离原理是()。

A. 吸附平衡B. 分配平衡C. 离⼦交换平衡D. 渗透平衡6.吸光度读数在()范围内,测量较准确。

A. 0~1B. 0.2~0.8C. 0~0.8D. 0.2~1.57.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拿⽐⾊⽫时⽤⼿捏住⽐⾊⽫的⽑⾯,切勿触及透光⾯B. ⽐⾊⽫外壁的液体要⽤细⽽软的吸⽔纸吸⼲,不能⽤⼒擦拭,以保护透光⾯C. 在测定⼀系列溶液的吸光度时,按从稀到浓的顺序进⾏以减⼩误差D. 被测液要倒满⽐⾊⽫,以保证光路完全通过溶液8.摩尔吸光系数与吸光系数的转换关系()。

A. a=M?εB. ε=M?aC. a=M/εD. A=M?ε9.直流极谱法中使⽤的两⽀电极,其性质为()A. 都是去极化电极B. 都是极化电极C. 滴汞电极为极化电极,饱和⽢汞电极为去极化电极10.玻璃膜电极能测定溶液pH是因为()。

《现代仪器分析》教案

《现代仪器分析》教案

《现代仪器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2)掌握常见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质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

(3)学会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仪器分析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对现代仪器分析仪器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仪器分析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1)现代仪器分析的定义(2)现代仪器分析的特点(3)现代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2. 常见现代仪器分析方法(1)原子吸收光谱仪(2)原子荧光光谱仪(3)质谱仪(4)X射线荧光光谱仪3. 仪器分析方法的选用原则(1)分析目的(2)样品特性(3)仪器性能和实验条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以及常见仪器分析方法。

2. 实验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案例分析法: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书:现代仪器分析相关教材和参考书。

2. 实验仪器和设备: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质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制作相关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考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素养。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进程1. 课时安排:共40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0课时,实验操作10课时,案例分析10课时。

2. 教学安排:(1)第1-10课时: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讲解。

(2)第11-20课时:实验操作,包括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质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仪器的操作练习。

现代仪器分析概述

现代仪器分析概述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 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分析信号与被分析物质组成的内在 关系和规律,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形态和结构分析的一 类测定方法。由于这类方法通常需要使用较特殊的分析仪器, 故习惯上称为“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相比,仪器分析具有 用样量少、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的显著特点, 常用来测定相对含量较低的微量、痕量组分,是分析化学的主 要发展方向。特别是新的仪器分析方法不断出现,其应用也日 益广泛,从而使仪器分析在分析化学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并 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支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学科的相互渗透, 仪器分析中新方法、新技术将会不断出现,它必将为 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更好的与自然和睦相处做 出更大贡献。
电子天平
GC1690J气 相 色 谱 仪
可对沸点399℃以下有机物、无机物及气体进行常量、微量甚至痕 量分析。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化肥、制药、电力、食品、发酵、 环保和冶金等领域。
现代仪器分析
Instrumental analysis
第一章 绪 论 Introduction
1.1 分析化学中的仪器分析
分析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物质 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生命科学、 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对分析化学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随着智能化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 术、等离子体技术、流动注射技术、生物芯片及传感器技术 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分析化学在方法和实验技术方面都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分析理论上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 互交叉、有机融合;在分析技术上趋于各种技术扬长避短、 相互联用、优化组合;在分析手段上更趋向灵敏、快速、准 确、简便和自动化。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案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案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 格式可编辑
《现代仪器分析》教案
第二讲
周 次 第二讲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二、朗伯-比尔定律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理论课(√);实验课(); 实习() 授课方式 板书() ;多媒体() ;板书+多媒体 (√) 教学时数 2
章节名称
课程类型
教学采用板书,以讲解课程内容为主,适当采用提问及引导讨论等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并加深对各知识点的印象。
教材:仪器分析(面向 21 世纪教材),朱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 3 版 辅助资料:
教材及教 学辅助资 料
(1)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教学组,北京大学出版社 (2)仪器分析, 武汉大学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仪器分析,赵藻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仪器分析,方惠群,于俊生,史坚,科学出版社,2002.
教学采用板书,以讲解课程内容为主,适当采用提问及引导讨论等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并加深对各知识点的印象。
教材:仪器分析(面向 21 世纪教材),朱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 3 版 辅助资料:
教材及教 学辅助资 料
(1)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教学组,北京大学出版社 (2)仪器分析, 武汉大学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仪器分析,赵藻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仪器分析,方惠群,于俊生,史坚,科学出版社,2002.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提问 (讨论) 作业
教学手段 与 方法
教学采用板书,以讲解课程内容为主,适当采用提问及引导讨论等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并加深对各知识点的印象。

现代仪器分析 第一章 第二章 光分析导论

现代仪器分析 第一章 第二章 光分析导论

在线分析
原位分析 实时分析 活体分析 接口 分离技术 仪器和计算机 联用技术 教育 定性 传感器 固定化
分析化学 主要发展趋势
表面分析 大分子表征 化学图象 无损分析 单细胞分析 单分子单聚集体分析
其它科技领域
第一章 绪论
2. 仪器分析的应用领域
社会:体育(兴奋剂)、生活产品质量(食品添加剂、农 药残留量)、环境质量(污染实时检测)、法庭化学 (DNA技术,物证) 化学:新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分子层次上的分析方法; 生命科学:DNA测序;活体检测; 环境科学:环境监测;污染物分析; 材料科学:新材料,结构与性能; 药物: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与结构,构效关系研究; 外层空间探索:微型、高效、自动、智能化仪器研制。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根据分析所需试样用量,分析化学分为:
常量、半微量、微量、超微量分析
根据分析方法所用手段分类,分析化学分为: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第一章 绪论
酸碱 定量分析 光化学分析
配位 沉淀 氧化还原
电化学分析
基础发展 化学 分析 仪器 分析 色谱分析 质谱分析
定性分析 常量分析
分析化学
1. 2 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X射线荧光与X射线衍射分析
光(波)谱 分析法
分子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分析 红外分子吸收光谱法 激光拉曼光谱法 分子荧光与磷光光谱法 核磁共振与顺磁共振波谱法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俄歇电子能谱
其它波谱法
第一章 绪论
2. 电化学分析法
以物质的电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一类分析方法。如电位、电 流、电导、电量等电化学性质。
• • • • • • • • • • • • •

现代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

现代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

现代仪器分析绪论:1仪器分析定义:现代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为基础,借助比较复杂或特殊的现代仪器,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的特点:灵敏度高,试样用量少;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用途广泛,能适应各种分析要求;相对误差较大。

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3仪器分析包括:光分析法;分离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分析仪器联用技术;质谱法。

4光分析:光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的光学性质(如光的发射、吸收、散射、折射、衍射、偏振等)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5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拉曼光谱法;红外光谱法。

6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7电化学分析法包括: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极谱与伏安分析法;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8分离分析法:利用物质中各组分间的溶解能力、亲和能力、吸附和解吸能力、渗透能力、迁移速率等性能的差异,先分离后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分离分析法包括: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薄层色谱法。

9质谱法:质谱法是将待测物质置于离子源中电离形成带电离子,让离子加速并通过磁场或电场后,离子将按质荷比(m/z)大小分离,形成质谱图。

依据质谱线的位置和质谱线的相对强度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质谱法。

10联用分析技术:已成为当前仪器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

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分离方法(如色谱法)和检测方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质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等)的结合,汇集了各自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完成试样的分析任务。

气相色谱—质谱法(GC —MS)、气相色谱—质谱法—质谱法(GC—MS—MS)、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对称振动:Pn=6/7(自然光) Pp=3/4(偏振光),……. 退偏比Pn越接近于零,产生的拉曼光越接近完全偏振光, 分子的振动含有对称振动成分越多;退偏比Pn越接近6/7,Pp 越接近3/4,则分子的振动含有非对称振动成分越多。
四氯化碳(CCl4)的拉曼偏振光谱举例:
拉曼位移(cm-1)
459 314/218 退偏比 0.007 0.75 振动方式 对称伸缩振动 非对称的伸缩振动
0
r

0
r
的纯转动拉曼散射,产生纯转动拉曼光谱的条件是分子在转动时,在某一 固定方向上的极化率必须发生变化。
纯转动拉曼光谱的特点:
谱线位置紧靠激发线; 转动谱线间隔很小,很难分辨; 可以提供分子核间距、键角、分子对称性以及核的统计权重等重要信息。
四、振动—转动拉曼光谱
实际观察到的拉曼谱带是在振动拉曼谱带中含有转动精细结构的光谱
N1——分散相的折光指数
n0——介质的折光指数
λ——入射光的波长
从瑞利公式可以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1) 散射光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入射光波长越短,散射越强烈。 (2)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光率相差越大,散射越显著。 (3) 散射光强度与粒子浓度成正比。
第四章主要内容
ξ4-1 拉曼效应及其理论
3. 拉曼散射:对称地分布在瑞利散射光的两侧但其强度大大
弱于瑞利散射(约为10-6—10-9)的散射 ,低于入射光频率 的散射线称为斯托克斯线,高于入射光频率的散射线称为反 斯托克斯线。
4. 拉曼效应的历史渊源
1923年,德国的Smekal理论上预言了光的非弹 性散射,同期,印度物理学家Raman发现苯的散 射光谱是不连续的; 1926年,Raman在论文中并没有肯定这种散射是 非弹性的,以后的许多次实验最终证明了这种散射 的非弹性,他将这种效应称为“一种新辐射”; 1928年,Raman和Krishnan首先在液体苯中观察 到了这种散射效应。此后不久,俄国物理学家 Lardsberg和Mandelstam在石英中也发现了同样的 光散射现象,他们称之为“联合散射光谱”,同时,
假定入射光为自然光 : 入射光为偏振光:
6(r ) 2 Pn 45( ) 2 7(r ) 2
3(r ) 2 Pp 45( ) 2 4(r ) 2
极化率的各向同性部分引起极化率椭球大小的变化,各 向异性部分引起极化率椭球外形和取向的改变
两种极端情况: 全对称振动:P=0 其拉曼散射光为完全的偏振光
E E0 cos 20t0
(6) (7)
p E0 cos 20t0
如果将产生感应电偶极矩的分子视为各向同性,即α作为常数,感应电偶极 矩将发射频率为ν0的电磁辐射,它的频率和入射频率相同,这就是瑞利光散射。
但实际上分子是非各向同性的,极化率α是一个张量,那么所加电场在X、Y、
Z轴方向上产生的感应电偶极矩可以表示为:
脚注“0” ——导数在平衡位置时的取值 只考虑一个简正振动
Q
, (13)
0 ( ) 0 Q Q
简正振动频率与简正坐标的相互关系为:
Q Q0 cos(2 t )
Q0 为初始位置的简正坐标,由(7)和(8)式可得:
(14)
PX ( XX E0 X XY E0Y XZ E0Z ) cos 20t0
二、拉曼散射的理论
1.拉曼散射的经典理论
依据:以物质分子(散射体)当作为电介质,光波当作电磁场,当物 质分子受电场强度为E的电磁场作用时,会产生感应电偶极矩P P=P(1)+P(2)+P(3)+… P(1)=α·E P(2)=1/2β·E·E (1) (2) (3)
P(3)=1/6γ·E·E·E
(4)
h 0
E2
E1
E3
h 0
h nm
E2
E1
E4
E3
h 0
h 0
h nm
E2
E1
E4
与其它光谱的原理相同,拉曼散射的强度正比于初始态中的分 E3
子数。对于斯托克斯线来说,初始态
h 0 反斯托克斯线来说,它的初始态
h( nm )
总是占绝大多数,所以斯托克斯线强度远远高于反斯托克斯线 E2 h nm 强度。
瑞利散射公式
RQ IQr 2 I 9N 0V 2 n1 n0 2 ( 2 ) (1 cos2 Q ) 2 24 n1 2n0
2 2
Rθ——溶胶θ散射角处的瑞利比
R ——散射距离
Iθ——散射角为θ,散射距离为r时的散射光强度 I
——入射光强度
V
——质点的体积
N0——单位体积中散射质点数
处于基态的分子总是占绝大多数,所以斯托克斯线强度远 远高于反斯托克斯线强度。斯托克斯线与反斯托克斯线的 强度比可用这样一个式子表示:
I 反斯托克斯 / I 斯托克斯
(0 ) exp( h / kT ) 4 (0 )
4
(17)
三、转动拉曼光谱
分子转动时,极化率椭球也跟着转动,产生频率为
α是分子的极化率,数量单位在10-40cv-1m2,是二阶张量, β是分子的超极化率,数量单位在10-50cv-2m3,是三阶张量, γ是分子的二级超极化率,数量单位在10-61cv-3m4,是四阶张量。
不考虑超极化率和二级超极化率的影响: 将(1)式改为
P=α·E
(5)
假设入射光为频率ν0的单色光
(16)
这个方程式右边的第一项包含入射光频率 ,它对应于瑞利散射,并确定 了瑞利散射的性质。这个方程式右边的第二项除了包含入射光频率 还包含有
0
和 0 的光频率,它们对于于振动拉曼频率,分别代
0 以外,
表斯托克斯线和反斯托克斯线,这一项实际上确定了拉曼散射的性质是一种
非弹性散射。
2.拉曼散射的量子理论
频率为 0的入射单色光是具有能量 h 0的光子,光子与物
E4
E3 质的分子碰撞产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在非弹性散射过 h( nm ) 程中,光子与物质之间有能量交换,光子的频率发生改变。
放出或者吸收的能量是分子的两定态之间的能量差,引入虚
h 0
h( nm )
PX=αXXEX+αXYEY+αXZEZ PY=αYXEX+αYYEY+αYZEZ PZ=αZXEX+αZYEY+αZZEZ
(8)
(9)
(10)
αXX等九个系数称为极化率张量分量,αXY的意义是沿Y轴 方向的单位电场强度EY在X轴方向所产生的极化率张量,其 他八个依此类推。
如考虑实对称的极化率张量分量,则 :
斯托克斯线 瑞利散射线 反斯托克斯线
为一振动激发态。基态分子 E2
h( ) E1为振动态基态,而对于
nm
E1
拉曼和瑞利散射的能级图
h 1 h 0 ( En Em )
对于瑞利散射线: 对于斯托克斯线:
对于反斯托克斯线:
En E m 0 h 0 h 1 1 0 En Em h nm 1 nm 1 nm En Em h nm
αXY=αYX, αXZ = αZX,αYZ=αZY
这六个极化率张量分量与坐标X、Y、Z可以组成一个椭球 方程:
αXXX2+αYYY2+αZZZ2+2αXYXY+2αXZXZ+2αYZYZ=1 (11)
极化率椭球的尺度决定于上述极化率张量分量的值,如果 分子在振动或转动时,六个极化率张量分量的任何一个发生 变化,那么产生拉曼光谱的条件就可以满足
利用三角公式化简可得:
PX ( 0 XX E0 X 0 XY E0Y 0 XZ E0 Z ) cos 20t0 Q0 XX XY XZ [( ) 0 E0 X ( ) 0 E0Y ( ) 0 E0 Z ] 2 Q Q Q [cos 2 ( 0 )t0 cos 2 ( 0 )t0 ]
E2 能级用来表示高于初始态对应于入射光量子能级的能级,以 h nm En 和 Em为分子的初始态和终态的能量, 0 和 1 分别为入
斯托克斯线 反斯托克斯线 瑞利散射线 射光和散射光的频率。光与物质作用时,会产生三种情况:
E1
拉曼和瑞利散射的能级图
E3
然后从 E3上发射出光子回到
终态E1上
六、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的比较
相同点: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都是产生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 不同点: A、红外光谱是吸收光谱,拉曼光谱是光散射光谱;
B、在分子振动或转动中,分子偶极矩发生变化才能产生红 外光谱,分子 极化率发生变化才能产生拉曼光谱。
选择定则:从量子观点看,两本征态之间的跃迁几率不为零的就是允许跃 迁。 在选择定则上,二者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条差别: A、相互排斥规则:凡是具有对称中心的分子,如果其红外是活性, 则其拉曼就是非活性的,反之,如果拉曼活性,则其红外就是非活性 的 B、相互允许规则:一般来说,没有对称中心的分子,其红外和拉曼都 是活性的 C、相互禁阻规则:少数分子的振动红外和拉曼都是非活性的
图: 入射光为自然光时退偏比的测量
Z
Z
O
Y P
2
O
P
1
2
1
(1:入射光; 2:散射光; O:样品; P:偏振器 ) (a)XY平面取向的偏振器 (b)YZ平面取向的偏振器
图: 入射光为偏振光时退偏比的测量
退偏比公式:
I P I //
A.入射光为平面偏振光:退偏比是偏振方向和入射光垂直的拉 曼散射光光强( I )与偏振方向和入射光平行的拉曼散射光光 强( I //)的比值。 B.入射光为自然光:偏振方向和入射光电矢量所构成的平面YZ 垂直的拉曼散射光光强( I )与偏振方向和YZ平面平行的拉曼 散射光光强( I // )的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