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
教案模板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草虫的村落9篇
![教案模板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草虫的村落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8a94d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b.png)
教案模板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草虫的村落9篇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草虫的村落 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掌握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
2、初读课文,标记你不懂的地方,思考哪些段落是写草虫村落的?3、出示新词。
(指名读,领读,指名读,重点读,齐读)静谧寒暄洞穴斑斓亲戚僻静勤勉亲吻音韵小巷边缘俏丽投机灌木烘烤熙熙攘攘庞然大物意味深长行色匆匆4、接读课文,哪些段落是写草虫村落的?(3—9段)5、在草虫村落看到了什么?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的?默读课文,然后交流。
段3-4:游侠归来;段5:大街小巷的场景;段6:音乐演出;段7—8:劳动生活;段9:省略内容。
6、小结:作者追随着一只迷路的甲虫,来到了草虫的村落。
然后运用文字,为我们展现了草虫村落的各种生活场景,我们都被本文中精彩的描写所吸引,也追随着作者的文字“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你觉得作者所以写得这样引人入胜,秘诀是什么?(板书:细致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呢?你发现了吗?多次,仔细,长时间,全身心投入。
(关键词:又;躺;一个下午;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把我的心灵唤回来;)6、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完成板书。
重点研读第2自然段内容、作用。
把本文分成三部分。
7、对照板书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
作者先用“在无限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来总起全文,然后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为我们展示了草虫村落奇异的场景,最后以抒发感受来结束全文,表达了对草虫村落、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8、从3-6自然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大声朗读,课后抄写并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总起(1)概述(2)奇异游历游侠归来(3—4)大街小巷(5)详写音乐演出(6)细致观察劳动生活(7—8) (9)抒发感受(10—1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文本特点。
体会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写法。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关联词的用法湘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关联词的用法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ce56b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8.png)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互相评价,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找出自身的不足,给出建设性意见。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关联词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关联词用法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问题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关联词的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通过问题导向,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关联词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关联词,提高表达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给予鼓励和关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如公园里的孩子们玩耍。引导学生观察场景中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注意他们是如何用语言连接各个活动环节的。
3.各组准备好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分享,让学生倾听其他组的段落,并给出评价和建议。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关联词及其用法,让学生复述并列、递进、转折等关联词的作用。
2.强调关联词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注意在写作中运用关联词,使句子和段落更加连贯。
3.提醒学生关联词的使用要恰当,避免过度使用或错误使用,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编写一个段落,运用至少两种关联词,使段落内容丰富、连贯。
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02bbc7bb4cf7ec4afed030.png)
1.读碑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深沉而丰富的情感。
2、引导学生解读更多的“丰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何了解?2、看课件,谈谈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最初感受。
二、了解内容1、问题设置:围绕“读碑”这个题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主要内容。
3、汇报交流。
①读准生字的音,辨别字形。
②理解词语。
③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信息,如:人物、时间、地点、中心事件。
三、理清思路。
1、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在读碑过程中,“我”内心的感受有什么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2、自主探究,在文中圈点、批注。
3、交流汇报。
4、指名小结“我”读碑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
5、同桌讨论总结理清思路的方法。
四、质疑问难学生自读,提出问题。
五、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生字词。
2、口述“我”读碑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
二、品读课文1、学生自读,思考:①“我”第一次读碑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你有什么体会?②去南泥湾时“我”又是怎样读碑的?你又有什么体会?③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吗?“我”又是怎样解读的?④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说说你的感悟。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汇报。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①反复强调“细细地”,突出“我”读碑时,回顾了每一段历史,领会了烈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②排比、反复的运用③几个反问句,接着“站不下的”反复强调,刻画“我”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产生新的认识。
4、激情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语文教案)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教案)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f67ef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1.png)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摸瓜〞和“送瓜〞时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一起看看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送查阅!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摸瓜〞和“送瓜〞时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阅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做错事要勇于主动成认错误。
4.收集身边的小故事,从故事中感悟道理。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悟道理。
2.能结合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小事谈感受。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读说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吃西瓜吗谈一谈吃西瓜的感受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西瓜的文章。
2.板书课题——摸瓜。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变化1.读课文,体会小伙伴想出方法摸瓜时的快乐心情。
2.默读“摸瓜〞局部,画出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当时的心情。
3.为什么送瓜体会情感变化。
四、扩展延伸,练习说话1.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如果换作你,你会怎么做说一说。
五、作业1.认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准备摸瓜摸瓜摸瓜经过乡情淳朴往回送瓜人情浓郁请我们吃瓜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2、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内容之中,体会的情感。
教学准备:查找萧红的资料,以及呼兰河传的原文。
教学过程:一、介绍,引出“花园〞。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36c82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7.png)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一张照片》的特别,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语言。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感受《一张照片》的特别,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作者描写人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主教案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录像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上一节习作练习课,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出示照片:思考:简单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二、看懂图意,梳理方法:1、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孩子衣着、神态、动作。
2、引导学生联系周围环境,想象当时发生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提示:用上积累的词语并结合录像进行想象。
3、梳理方法:同学们,看图作文的关键是看懂图意,而本次的看图作文属于叙事性的,那么看图时先要细致观察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再联系周围的环境去想象当时发生了什么?他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这样就将静止的画面写活了。
4、同学们,下面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同桌完整地将图意说一说。
5、再看照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6、根据看到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给文章拟个题目。
三、自由表达:1、这是一次叙事性的看图作文,写的时候要在开头交代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事件。
2、表达顺序:写时可以按照看图过程写,也可以编故事,按照轰炸前,轰炸时,轰炸后的顺序写。
3、强调习作要求:注意这次习作的要求就是从人物、环境两方面入手,把内容写具体。
4、写作文。
四、佳作欣赏:1、佳作欣赏。
2、其他同学借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改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文字表达能力。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礁盘4篇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礁盘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46515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a.png)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礁盘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礁盘精选4篇(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礁盘的定义和特点;了解礁盘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事物的形态和功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礁盘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礁盘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探索礁盘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放映一段礁盘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礁盘的概念和形态。
2. 探究活动(1)向学生展示真实的礁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礁盘的特点进行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明确礁盘的定义和特点。
3. 拓展应用(1)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礁盘景点,了解礁盘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和形态。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礁盘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做拖鞋底、做石头桌椅等。
4. 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结合教师的引导,总结并归纳礁盘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五、课堂练习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礁盘的读后感,并写出礁盘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真实的礁盘和参观实地景点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的应用探索,让学生了解到礁盘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学生的读后感的写作,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了巩固和回顾,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整节课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效果良好。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礁盘精选4篇(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碑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碑文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碑的特点和作用。
2. 掌握碑文的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4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b38d6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c.png)
2024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课文中词汇、语法和修辞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础语言知识。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文练习,表达清晰、连贯。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本阅读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尊重多样文化的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包括新出现的成语、典故等语言知识点。
课文的理解和分析,特别是长篇文章的主旨把握和深层含义挖掘。
写作技能的培养,包括构思、起草、修改等写作过程的指导。
教学难点对于复杂句型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辨识和运用。
学生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升。
写作中创新思维的激发和个性化表达的引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等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关于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巩固旧知,为新课做准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学生能够带着目标学习。
2. 课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朗读技巧。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通过例句和练习加深理解。
开展小组活动,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总结课文的主旨。
3. 语言点讲解针对课文中的新词汇、语法点进行详细讲解,并辅以例句说明用法。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点练习,如填空、选择、改写等,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语言规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 拓展阅读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草虫的村落》教案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草虫的村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1a57aa195f312b3169a586.png)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草虫的村落》教案篇一教学目的: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⑵学习作者如何细心观察大自然,领会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积攒自己喜爱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如何细心观察大自然,领会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⑴回忆单元导读:通过联想与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师:还记得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要求吗?【领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领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一生说,齐读。
⑵今天我们继续带着这两个学习要求来学习“草虫的村落”,板书课习题,读习题。
⑶读到“村落”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画面?(村落,主要指大的聚落或多个聚落形成的群体,常用作现代意义上的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
)一般是指人居住的群体,而这篇课文写的却是——草虫的村落。
知道什么是草虫吗?生交流。
师:草虫,泛指草木间的昆虫。
从标题就感到很新奇,读文章会给你带来更多惊奇。
⑷这篇文章的作者了解他吗?(郭枫)他是一位台湾作家,这篇文章也是一篇想象独特的散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首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课文【出示要求:1.生僻的词句多读几遍。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画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端好书,开始吧。
(一)学习词语第一组:应酬、亲戚、僻静、红鸠鸟、熙熙攘攘请2认读。
字音读得很准,有不理解的地方吗?生1问应酬:生:见面时说些天气冷暖的话。
师:是的,观察“暄”的偏旁,就是暖的意思。
见面说些天气冷暖、问候的话就叫——应酬。
生2问熙熙攘攘,生3解释: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是个好方法。
师:这2个词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文中却是形容——草虫。
生3:我没有见过红鸠鸟。
来,一起看一看。
第二组:街巷、静谧、烘烤、音韵、勤勉⑴一生读,注意到了红色的字了吗?这些字都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有哪些地方要给大家提个醒。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2efdb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0.png)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本教案包含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共计XX课。
本套
教案根据新课标和当前的教育形势,融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旨在培养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书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案主要内容
本教案主要分为三部分: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
学策略。
一、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并能熟练朗读;
2.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阅读惯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和教学策略
1.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 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文化素养。
2. 教学策略:
-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培养良好的研究惯;
- 提供多元化的研究资源,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 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结语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教学上的参考和帮助,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程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8804ed9ac8d376eeaeaa319d.png)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蔬
通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出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解子否
确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分课时电子教案。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草虫的村落湘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草虫的村落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f91b4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b.png)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草虫的村落》的学习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通过展示草虫村落的图片、视频,以及播放相关的自然声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自然环境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感官体验出发,去观察、去想象,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二)问题导向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草虫的村落湘教版
一、案例背景
《草虫的村落》是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美散文,描绘了作者在乡间小路上,偶然发现草虫村落的奇趣经历。本文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大自然中小生命的和谐共生。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本教学案例将围绕文章的主题思想、语言表达和创意写作等方面,设计一系列互动性强、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4.反思与评价,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案例中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有的放矢。
5.创意作业,激发创新意识
在本案例的作业小结环节,布置了富有创意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创新思考。这种作业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葡萄月令》教案三篇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葡萄月令》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e3c73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5.png)
【导语】《葡萄⽉令》是汪曾祺的⼀篇抒情⽂,介绍⼀年之中与葡萄的种植、培育、采摘、贮藏等有关的“知识”,从⼀⽉到⼗⼆⽉,像记流⽔账⼀般。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淳朴⾃然、闲适⾃在的语⾔。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法,明⽩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法进⾏选择和运⽤的道理。
教学设想: 本⽂是⼀篇⾮常别致的状物散⽂。
教学重点应该是状物,学习时要看⽂章按照⽉份写了葡萄种植和收获的各种知识,同时,由⽂及⼈,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教学时数:⼀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 ⽣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
很多时候,我们⼤多数⼈都处于⼀种平常甚⾄平淡的⽣活状态中。
有⼈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活的滋味。
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
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认识⼈,认识⼈⽣。
⼆、由状物散⽂的特点进⼊对⽂本的初步解读。
状物是⽂学作品特别是散⽂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类事物进⾏描写,使⼈对描写对象有⽐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
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章写作的中⼼,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1.通读全⽂,看⽂章围绕葡萄⼀共写了哪些⽅⾯?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上架、浇⽔、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窖。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杨柳湘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杨柳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25975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8.png)
4.写作指导,提升能力:结合杨柳的形象,给予学生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词汇,进行文学创作。同时,组织学生互评、互改,提高写作水平。
5.拓展延伸,传承文化: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关于杨柳的民间故事、诗词等,开展“杨柳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杨柳文化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前期系统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他们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词的欣赏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关于杨柳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对杨柳这一自然形象较为熟悉,但对其在文学作品中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了解相对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杨柳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自然与文学之间关联的思考。
4.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部分学生仍存在依赖心理,独立思考能力有待加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深刻内涵和独特价值的认识尚不足。本章节教学应结合杨柳这一文化符号,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学生在诗词朗读和欣赏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对诗词的韵律、节奏把握仍不够准确。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对诗词音韵美的感受力。
3.学生在写作方面,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和词汇进行表达,但写作思路和文学表现力尚需进一步提高。本章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丰富的词语和句式描绘杨柳,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4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04714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f.png)
2024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其含义。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概括文章主旨和要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讨论、提问等方式,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把握文章主旨和要点。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学风格。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和探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学生根据预习指导问题,自主探究课文内容,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3.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共同探究课文内容。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展示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的探究成果和心得体会,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观点的交流和碰撞。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语文活动5湘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语文活动5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b8f47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4.png)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描绘场景等方法,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其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成长。
例如,在教授《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父亲为什么要送儿子去车站?他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从儿子的角度,你能感受到父亲的爱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沉父爱。
(三)小组合作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品味语言表达的韵味。
2.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点,如词语解释、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学会与人交流、合作,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表达,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表达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还需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作文创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草原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述自己在草原上的经历,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02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
![202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ae9c2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5.png)
202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202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一〕《我的舞台》教学过程一、播放评剧导入,直奔主题1、导入:课件播放播放评剧选段《花为媒》〔课件1〕,导入课题。
2、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她就是评剧,是我国戏曲的一种,它流行于北京、天津、华北等地。
刚刚我们欣赏的就是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名曲选段《花为媒》。
3、有一位小女孩从娘胎里就被评剧深深吸引。
她就是新凤霞的女儿,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我的舞台》的作者吴霜。
4、板书课题、释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齐读课题,师问:课文中吴霜的舞台分别在哪些地方呢?你能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画出来吗?学生快速读课文,用笔画出吴霜的舞台。
2、根据学生答复板书:娘胎→床上→侧台→院子→客厅。
3、这么多的舞台都能看到吴霜的身影,说明“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三、小组学习,合作探究1、舞台终究对“我”有着怎样神奇的吸引力呢?让我们从吴霜的各个舞台中去感受吧!2、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的问题在你们小组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学习的风采吧。
出示问题:〔课件2〕a、你们最喜欢吴霜的哪个舞台?b、这个舞台中哪些句子表达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c、读一读、画一画这些句子,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质疑,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把握重点一〕娘胎“大闹天宫”。
〔体会幽默幽默的语言〕二〕床上惊魂1、手舞足蹈,憨态可掬。
〔身上围着一条大毛巾,摇摇摆晃走几步,两手上下左右比画着,嘴里还咿咿呀呀的乱唱。
〕2、从小喜欢表演。
〔爷爷、奶奶还有小花猫,都是我的观众。
“演出”中途,哪位观众要分开“剧场”都会引起我的不满。
〕3、赶猫下台,惊魂一刻。
〔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窜上了床。
我为赶下“台”,脚下没注意,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的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来。
〕三〕侧台学戏1、每场必到。
路途远,演出晚,都不怕,表达了一个孩子对戏剧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
2023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3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8ea2a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1.png)
2023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案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凡卡》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凄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凄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凄惨生活的?(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凄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许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请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知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熬煎;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请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依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凄惨遭受。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
凡卡在写信时有很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总序:1课题:1 读碑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写词语。
2、理解作者读碑的感受的变化过程,分析文章的基础思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什么样的了解?2、看彩图,谈谈你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最初感受。
二、了解内容1、问题设置:围绕“读碑”这个题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主要内容。
3、交流汇报。
(1)读准生字的音,辨别字形。
(2)理解词语。
瞻仰:恭敬地看。
上溯:往上推求或回想。
逶逶迤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缔造: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
(3)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理清思路1、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在读碑过程中,“我”内心的感受有什么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2、自主探究,在文中圈点、批注。
3、交流汇报。
4、指名小结“我”读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
5、三人小组讨论、总结理清思路的方法。
四、质疑问难五、课堂小结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总序:2课题:1 读碑课时目标:1、品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品味语言情味。
2、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品读课文1、学生自读,思考:(1)“我”第一次读碑的情景是怎样的?你有什么体会?(2)去南泥湾时“我”又是怎样读碑的?你又有什么体会?(3)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吗?“我”又是怎样解读的?(4)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说说你的感悟。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班内汇报。
3、班内汇报,教师点拨。
4、激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作业题。
五、板书设计总序:3课题:2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了解内容1`、问题设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内容。
3、自学交流汇报。
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刘邓大军的渡船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午夜刘邓大军渡过黄河。
三、质疑、讨论1、学生自读、思考:同学们在理清文章思路时,发现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2、交流自己的发现,畅谈感悟。
文章运用了插叙手法,更体现了刘邓大军部署的精心,让我们感悟到刘邓的才能。
3、读课文,感悟。
五、布置作业1、拼读、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序:4课题:2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时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感悟刘邓的军事才能的领袖风范。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学生品读课文1、学生自读、思考: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体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3)班内交流汇报。
2、激情朗读,感悟刘邓部署的精心。
3、想想历史,看看今朝,我们想说些什么呢?(1)学生边读边思考。
(2)小组交流。
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总序:5课题:3 风雪重围课时目标:1、读通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感知英雄杨靖宇的精神品质。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三、检查自读情况1、听写字词,纠正读音,辨别字形。
2、理解词义。
3、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1、自读课文,思考:(1)杨靖宇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知的?(2)口述故事,理清思路。
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2、交流讨论。
3、班内交流汇报。
(1)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感悟英雄的精神品质。
(2)记人叙事的写法。
4、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感情朗读。
5、学习英雄的事迹后,你们想说些什么时候呢?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完成课后作业题。
总序:6课题:4 礁盘课时目标:1、学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本课的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
(2)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2、小组交流讨论。
3、班内交流讨论。
(1)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2)理解词语。
(3)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将士们在礁盘上借助大棚种出了蔬菜。
第二部分(第11~25自然段):将士们共享劳动成果。
第三部分(第26自然段)将军向“地图”行了一个军礼。
三、再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归纳疑难问题。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抄写本课生字,朗读课文。
总序:7课题:4 礁盘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将士们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品读课文1、读课文第1~10自然段,思考:小岛是一个怎样的岛?樵盘南边有秘密?菜地的土、菜种从哪儿来?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呢?2、读第11~25自然段,小组交流讨论:将军为什么时候变了“脸色”?将军看到了什么?队长说了什么?将军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战士们有什么行动?从这些情节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3、读第26自然段,思考:将军有什么举动?这一举动的含义是什么?4、选取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感情朗读。
三、情感升华1、感情朗读,体会将士们的爱岛之情,也表达对将士们的崇敬之情。
2、给驻守边关、海防前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完成课后作业题。
总序:8课题:口语交际课时目标: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要求。
2、交流、明确“口语交际”要求。
(1)评一评,两种说法谁有道理?(2)联系生活中、社会上的相关事例,谈谈对遵纪守法的认识。
二、讨论、交流1、小组交流,推举代表。
2、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两种说法,我们偏向第二种。
第一种是情感上有道理,第二种是法律上有道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引导学生对照自身行为,谈看法。
三、课堂小结通过口语交际,我们对遵纪守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法大于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总序:9课题:习作 1课时目标:1、指导、明确写作调查报告的要求。
2、确定主题,展开调查,获取写作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做调查,获取写作资料1、确定调查专题。
(1)“小学生最喜欢的……”如: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
(2)“小学生最不喜欢的……”如: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
2、确定调查对象。
(1)本校同学。
(2)本班同学。
3、设计问卷,调查。
4、回收问卷,整理相关内容,得出结论。
最喜欢或最不喜欢……有多少人,比例是多少。
5、从结论中谈自己的发现、感受。
三、指导写作调查报告1、调查报告的格式。
2、出示范文,引导习作。
总序:10课题:习作 1课时目标:1、写调查报告。
2、交流、修改、完善。
教学过程:一、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初稿二、交流习作初稿1、学生组织互读。
2、学生评议,推荐组内优秀者。
3、全班交流。
(1)由各组推荐的同学朗读习作。
(2)学生交流评议。
注意格式、内容。
(3)教师点评。
三、修改作文1、学生各自修改习作。
2、组内再次修改。
四、抄写习作1、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2、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总序:11课题:语文活动 1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积累古诗,了解作者。
2、引导学生回顾、积累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迹,举办“英烈故事会”。
3、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总结积累知识,归纳学习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万花筒1、出示“我会填”卡片。
(1)学生读卡片,填写。
(2)学生讲述英雄故事。
2、“我会学”(1)读提示,明白活动意图。
(2)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过程,写心得。
三、百宝箱1、出示诗句卡片。
2、学生读诗句。
3、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4、背诵诗句。
四、大舞台1、学生读“大舞台”提示,弄清活动要求。
2、分组准备。
3、活动开展。
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默写《英雄》。
总序:12课题:5 那桥,那河,那船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词语,积累词语。
2、感受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二、初读,读通顺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汇报。
3、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读出景1、读文章,想象画面,体会景美。
2、透过语言文字你看到了哪些美景?四、三读,读出情1、文章哪些地方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怎样读出这种情呢?2、学生合作探究。
3、交流汇报。
(1)“桥啊桥,你是多么沉稳....;你是多么坚.....,天翻地覆..,任风起云涌韧.,任流年似水..。
”..,是周庄的灵魂....。
桥,你是周庄的代表....,沧海桑田(2)带着感情,抑扬顿挫地朗读。
注意重读加点的词语,语调上扬。
4、齐读,感悟作者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总序:13课题:5 那桥,那河,那船课时目标:1、领悟文章的表现方法。
2、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识生字,听写词语。
2、思考:文章的内容是什么?二、研读与赏析1、作者走进古镇,那桥,那河,那船,感受到了古镇的奇丽景色,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合作探究,讨论明确:(1)抒情色彩很浓,描绘了一幅幅好吗诗如画的美景,描摹景物栩栩如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对古镇周庄由衷的赞叹之情。
(2)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清闲优美,杉、极有感染力。
(3)从作者对古镇的描写以及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讨论明确:要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我们的家乡、关注我们的大自然,倾注我们的爱心。
三、朗读课文,升华情感1、学生自由地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交流自己的感悟。
3、背诵喜欢的部分。
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完成任务课后作业题。
六、板书设计总序:14课题:6 搭石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
2、学习本课第1~3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二、学生自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辨别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1段1、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2、交流汇报。
四、学习第2~3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语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3、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4、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5、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6、指导感情朗读。
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总序:15课题:6 搭石课时目标:继续学习课文第4~10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