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人物曾国藩
评价曾国潘
![评价曾国潘](https://img.taocdn.com/s3/m/5a2cad0ca6c30c2259019e39.png)
评论曾国藩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现在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他。
首先从他的文学思想才能讲起,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所著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由此可见,曾国潘也是一文学奇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末端里能有如此觉悟如此文采,实为难得。
在封建礼教如此严格的社会环境下,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他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
他的家教理论不同中国传统的关于教育后代的核心理念,反对孔孟朱子颜氏等著名家训所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学说,并付诸实施。
它对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应该用联系的观点看事物,联系曾国藩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环境,无论是它在文学上的或是政治上的成就,都实属不易,更是值得我们后代称赞的。
其次在军事方面,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
湘军将帅之廉勇,军纪之严格,有“天下无湘不成军”之说。
但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的观点来看待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我们需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作为清朝重臣,他镇压这场农民运动是为了保卫国家政权,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站在农民阶层的立场上来看,他阻挡了农民为反抗封建的运动进程,也是在阻挡了社会的进步,这是不被认可的。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我们不能完全肯定或是否定,只能站在当时的社会时代中来看待他们。
再次是从修身养性方面来看,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
评价历史人物曾国藩
![评价历史人物曾国藩](https://img.taocdn.com/s3/m/90e4091dba1aa8114431d946.png)
评价历史人物曾国藩姓名:潘野学号:201151576 院系:文学与传媒学院【摘要】曾国藩是晚清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作为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歼灭了太平军,挽救了清朝的危局。
作为清廷一品大员,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首领,他就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他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他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是中国文化的完整代表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他在政治、军事、文学、思想等领域颇有成就,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他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
【关键词】曾国藩;人物评价;太平天国【正文】一人物概述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
父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曾国藩幼从父学。
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学为秀才。
翌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同年中举人。
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作文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ff0be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a.png)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作文说起曾国藩,那可真是一位让我打心眼里佩服的人物。
以前啊,我对曾国藩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历史课本上那几句简单的介绍,觉得他不过就是个有点名气的古人罢了。
可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深入地去了解了他的生平,这一了解,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箱子,让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曾国藩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耕家庭,家里没什么显赫的背景,也不是大富大贵。
但他硬是靠着自己的一股韧劲儿,一步步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他小时候可不像那些天赋异禀的神童,读书对他来说那是相当费劲。
有个故事说,有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背书,一篇文章翻来覆去地读了好多遍,就是背不下来。
这时候,他家房梁上藏着一个小偷,本来想等他睡了好下手偷东西。
结果曾国藩一直在那背书,小偷在房梁上都听会了,他还没背下来。
最后小偷实在忍不住了,从房梁上跳下来,当着曾国藩的面把那篇文章流利地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在那目瞪口呆。
虽然天赋不算出众,但曾国藩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勤奋和坚持。
他知道自己不聪明,所以就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
每天早早起床读书,一直读到深夜,从不间断。
这种刻苦的精神,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后来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了官场。
在官场里,那也是步步艰辛。
当时的清朝官场,腐败成风,拉帮结派。
可曾国藩不愿意同流合污,他一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改变这种糟糕的局面。
这就免不了会得罪一些人,受到各种排挤和打压。
但他从来没有退缩过,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曾国藩组建湘军的时候,那也是困难重重。
没有军饷,他就到处去筹;没有经验,他就自己一点点摸索。
刚开始的时候,湘军打了不少败仗,曾国藩自己都差点跳江自杀。
但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战术。
终于,湘军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队伍,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汗马功劳。
除了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就,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也让我特别欣赏。
他特别注重自我修养,每天都会写日记反思自己的言行,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就立刻改正。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_描写作文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_描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122775c58fb770bf78a55e0.png)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下面是橙子跟大家分享的曾国藩生平事迹及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曾国藩的人物生平 1.组建湘军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
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
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
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1 / 17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先后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大战太平军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1f1e80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74.png)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曾国藩生平事迹及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曾国藩的人物生平1.组建湘军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
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
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
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先后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大战太平军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的评价问题
![曾国藩的评价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ca64ffba0d4a7302763a28.png)
曾国藩的评价问题关于曾国藩在太平天国中和洋务运动中的功过是非是非问题,在史学界一直是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生们关注的问题。
1、曾国藩的简要情况介绍1811-1872,号涤生,谥号文正。
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
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
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2、后人对他的评价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百年来,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
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
”梁启超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
评价曾国藩
![评价曾国藩](https://img.taocdn.com/s3/m/5fda6bef910ef12d2af9e76f.png)
评价曾国藩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
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是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
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
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是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
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是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
对曾国藩整体评价
![对曾国藩整体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802a54a2cc58bd63186bdfe.png)
对曾国藩整体评价一,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有的论者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
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了。
曾国藩确实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这次提交大会的许多论文都涉及这一点。
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
对于“三纲五常”的评论,论者之间是有分歧的。
有的论者视“三纲五常”为糟粕,甚至认为它是最不适应时代,最称糟粕者,有的论者则有异议,认为既然对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为什么对这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三纲五常就不能一分为二呢?能否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全是糟粕呢?只有非核心部分里才有一些精华呢?显然,不能如是说,如果这样说,岂不是从全体上否认了传统文化吗?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把忠、孝、悌、仁、义、礼、智、信视为糟粕,或不讲,或不提倡,并没有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害。
有的论者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为了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有的论者则说,曾国藩维护的首先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是它的糟粕。
二,曾国藩与太平天国曾国藩有近20年与太平军长期作战,打败太平天国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
对他的评价不能不与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相关联。
有些论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历史的罪人,刽子手。
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但有些论者的看法则有所不同,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无论是文化观念决定一切的观点或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观点,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与片面性。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72e86d96c85ec3a87c2c5f1.png)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对于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可能了解的人没多少,毕竟他处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清王朝的衰落时期,与此同时,在封建王朝的腐败堕落时期当代人民只能记得清王朝的腐朽,没人了解这些官员的功勋业绩。
曾国藩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且是之后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曾国藩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第一完人,平天下之言,对于晚清而言可能是正确的,毕竟他拯救了晚晴,打败了太平天国。
让苟延残喘的清王朝在此之后又得以统治中原一段时间,保住了大清江山。
世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
![世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https://img.taocdn.com/s3/m/043cdd740b1c59eef8c7b42d.png)
世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有人称他是“中兴勋臣冠”有人骂他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卖国贼”也有人说他“褒之则为圣像,贬之则为元凶”。
言罪者说:曾国藩效忠的清王朝,代表着封建贵族和地主阶级的没落势力,并在外国侵略势力面前一再屈服求和,其大方向是反动的,性质是非正义的。
言功者说:曾国藩打败了太平天国,避免了中国历史倒退到神权政治的黑暗时期。
我们的观点:1.如果说,两个政权,清王朝与太平天国都是封建政权,我们则可以认为消灭哪一个都是一样的。
巩固哪一个也都是一样的。
2.太平天国既然已经转化为封建政权,甚至还加上神权统治,我们就不必因它源于农民,就予以特殊同情。
3.这样一个标榜空想的平均主义的封建主义加神权主义的专制腐败政权,如果统一了中国,难道能比腐败的清王朝好吗?4.正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完成了中国重新统一与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所以其历史功过是不言自明的。
我们的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它的历史局限性也不容质疑:政治:建立起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专制统治,延续着专制统治的黑暗。
因此太平天国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下。
社会: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经济:以分散的小生产力为经济基础,未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文化: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梦想以虚幻的力量代替自身努力;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外交: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洋务运动:●筹设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安庆内军械所●与李鸿章共同创办了江南制作总局●筹划中国海军建设,促进海防●派幼童到美国留学,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近代化●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船造炮”者是他●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智器之器”者是他●第一个提出“官督商办”者是他●第一个造出轮船者是他●第一个上奏促成容阙实现派遣留学生计划的,还是他。
我们的观点:◆洋务运动虽然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且以失败告终,但其主流是中国人强国御辱的活动,是中国工业、教育近代化的开端,因此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621a71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1.png)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誉为“近代中国的实用主义者”的代表人物。
他生于清朝嘉庆14年(1809年),逝于光绪17年(1891年),享年83岁。
曾国藩其一生不仅立下了卓越的军功,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启蒙之师。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以“理学家国”为出发点,主张以儒学为基础,以孔子为楷模,旨在重振儒家道德与文化来振兴国家。
他认为,将儒家经典加以应用于政治实践,不仅是自我修养的必要途径,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
曾国藩主張文韜武略两手抓,既以步兵為主,又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军事理念,對清廷的西夷政策不置可否,富有实际性的军事思想深受清廷公家所推崇。
曾国藩从他19岁娶妻开始,就一直践行“家国同构”“家国合一”哲学思想,始终把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兴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以自己家庭成员的进步与整体社会的发展寄托热情。
在“仕途”往生意中不断变换中被传为佳话。
曾国藩的世家背景,强烈的教育观,保守的婚姻制度,家族地位的维护,使得他有着深刻的家庭情感和家族荣誉感,幸福,是在关注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的。
曾国藩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
他主张以“为民之务”的目标来进行各项改革,并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
他唯一的儿子早逝,为弥补这一代、空缺,便在家乡挑选名门正后辈的少年用家庭借贷拉拢为自己的养子做参工。
曾国藩这种方式获得人才,开创大批有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助都尉府(地方行政官府)调节门第等级矛盾,使官员不再因世家地位成分相对而引发阶级斗争。
曾国藩也是清朝的功臣。
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曾国藩被派往湖南省担任官职,他通过有组织和有计划地组织人民参军、招募城市居民、制造枪炮、建造堡垒等方式,成功地挫败了太平天国的攻势,并迅速恢复了受创的湖南经济。
此外,他还提出了“提高民众的稾庄权”,以保障农民利益,根据乡试榜首任用官员等等现实改革后遗症开展了大规模的湘绅的改革。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b34fc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d.png)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曾国藩(1811年-1875年)是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是史书记载极为丰富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历史评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曾国藩在军事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
他在军事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才能和军事智慧。
他领导的湘军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以严密的组织、精确的计划和灵活的战术战胜了敌人,取得了多次重要的战略胜利。
他在实战经验中总结出的军事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中国现代化军队,对于中国近代军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曾国藩在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主政湖南、湖北期间,通过措施加强了地方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
他注重选拔人才,进行官员考试,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他还提出“以理服人”的治理理念,通过理性讲述和说服来实现统治的目的。
其政治手法非常灵活多样,取法于西方和中国传统,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得到了可观的成效。
他对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启示和影响也被后来的政治家所吸收和借鉴。
第三,曾国藩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致力于教育制度和提高教育质量。
他创建了“士官学堂”,培养了一大批精通军事科学的人才。
同时,他还创建了讲学堂,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对于中国的近代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人才和提升国家整体素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历史评价中,曾国藩的政治手段和思想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他过于强调权威和集权,对于民主制度和平等原则的认同较低。
他在军事上的严厉措施和镇压手段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此外,他对于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中,采取了一系列以屠杀为主的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的历史评价受到了负面影响。
综合来看,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曾国藩是好人还是坏人
![曾国藩是好人还是坏人](https://img.taocdn.com/s3/m/4d15a9d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4.png)
曾国藩是好人还是坏人范文一:曾国藩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一个让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
但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在我的很多阅读和研究中,曾国藩是一个有利益冲突的人,并非完全好人或者坏人。
首先,曾国藩的早期生涯非常光辉。
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示了超群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在军事领域的表现也很出色。
这些经历让他成为一个备受尊敬的人,也帮助他赢得了后来的成功。
然而,在他的政务生涯中,曾国藩更多的是在平衡各项利益。
他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他的家族和家庭,同时试图在清朝政府中争取更大的权力和地位。
他对于政策的执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经常取决于他的个人利益和政治偏好。
这些问题并不表明曾国藩企图欺骗和伤害他的同胞,但它表明了他在决策时具有复杂的动机和考虑。
在我看来,曾国藩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也绝不是一个完全糟糕的人。
写作重点:本文通过客观地分析曾国藩的人物形象,既展示了他的优点,也坦诚地纠正了他的缺点,这符合了写作的客观性原则。
用词分析:本文用了较少的修辞手法,更注重逻辑的清晰性和文字的简洁明了。
这种文风展示了作者的扼要表述和条理性的写作风格。
范文二:曾国藩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一个让人们众所周知的问题,但我认为答案比较复杂,我们需要在情境下理性地进行评估。
事实上,曾国藩是在一些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人。
他在南方的反叛势力中,包括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都表现出出色的军事才能。
此外,他精通文学、法律等多个学科领域,也使他成为一个十分杰出的人物。
然而,曾国藩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
作为一个官员,他经常不遵守法律,经常和其他人贿赂。
此外,他在广西剿灭少数民族暴动中,屠杀了大量的当地居民。
这些行为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严重的污点。
取决于从哪个角度去看,曾国藩可能会被看成是一个好人或者坏人。
在我看来,评估一个人的历史角色是非常主观的结果。
我们需要考虑当时的情境,历史背景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做出一个更加准确的结论。
写作重点:本文秉持了客观立场,透过展示曾国藩的优点和缺点并将它们纳入到相关背景和情境中,达到了评估他的人物形象的更全面和准确的目的。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介绍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介绍及人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5e5e47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b.png)
曾国藩趁机组建 了湘军,并亲自 领导了镇压起义
的行动
改革与洋务运动
改革与洋务运动
1
除了政治功绩,曾国藩还是一位改革者和洋务 运动的推动者
2
他认识到清朝的腐败和落后,主张学习西方技
术和文化,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和现代化措施
3
他重视军事、科技、工业等领域的发展,积极 推动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曾国藩是一位具有丰富思想和卓越 才能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力和贡献不仅仅局 限于政治和军事领域。他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发 展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和 影响
-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曾国藩的处世智慧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和军事 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他还 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 和处世智慧的人。他的家 书、日记和言行录等文献 中,记录了他对于人生、 处世、教育等方面的深刻
思考和见解
处世之道
处世之道
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
曾国藩也非常重视教育, 他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品德、 注重实践、贯通中西、倡 导自学"为核心
他还提倡贯通中西,认为 只有将中西文化融合才能 更好地培养人才
12
+
34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培养品德,即"以德为先",
同时注重实践,强调"知行 合一"
此外,他倡导自学,认为 只有具备自学能力的人才
能不断自我提升
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对于曾国藩的评价,除了前面提到的功绩和争 议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观点。有人认为曾国 藩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在镇压农民起义的同 时,也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和现代化改革,展现 出开明和进步的一面;但也有人认为他在维护 封建统治的同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曾国藩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曾国藩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https://img.taocdn.com/s3/m/76efdf5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e.png)
曾国藩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总体而言:功大于过!虽然按阶级立场或者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曾国藩是有过的,而且这个过很大,因为曾国藩在打倒太平天国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所以,曾国藩的过失或者罪责是延续了封建社会,延续了满族人主政的清朝。
但从国家利益而言,他是功不可没的大功臣;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强大了军事力量,影响了后来的知识分子;例外,曾国藩的文才也很出色,为后世留下了一笔财富;如果不是因为乱世,也许他会成为一个像鲁迅一样的文人让人永远记住;但他用他的方式为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影响了整个中国。
因此他的一生应该是功大于过。
史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历史人物曾国藩进行评价,自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但所有的评价最终都应归结到这样一个标准上来:研究对象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是否有利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他是否能向社会提供比前辈更多的东西。
立足于这个标准,正确评价曾国藩还应客观地解决三个问题。
其一,对金田起义的辩证评价;其二,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是创新思想的提出者还是实践者?其三,曾国藩在学术、道德、文章等方面的成就是否超越了前人?只有对以上三个关键性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将曾国藩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关于曾国藩的评价
![关于曾国藩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136d7050740be1e650e9a3a.png)
关于曾国藩的评价曾国藩以一介书生和一个穷翰林而一举成为晚清的一代名臣,靠的是扶助清朝镇压了太平军。
当时,太平天国革命军,在洪秀全、杨秀清领导下,于1851年1月11 日在金田村宣布起义后,队伍迅速扩大,乘机杀出广西,进入湖南,围攻长沙不下,转攻克岳州,水陆并进,1853年1月占领武汉三镇,号称水陆五十万人,沿江东下,声势浩大,清军丧胆,望风崩溃。
太平军连克九江、安庆、芜湖、太平,并于1853年3月19日攻克南京,改称天京定都,和清朝分庭抗礼,号称水陆一百万人。
面临上述情势,仅仅作为在籍守母丧的侍郎曾国藩,又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凭什么敢于站出来和太平军作对?因此,对团练大臣的差使,曾国藩迟迟不肯就任,后在教师唐鉴和诸友好的敦促鼓励下,才勉强墨绖出山。
到长沙办团练,白手起家,创办伊始,百事待举,加上地方又诸多掣时,颇不顺利。
逼迁衡州,苦练成军,水陆两营,不满两万。
兴冲冲地血祭出师,但初战不利,碰上太平军羊楼司和靖港两次硬钉子,被打得损兵折将,狼狈败逃,曾国藩痛不欲生,跳入湘江,企图一死了之。
后虽经侍卫抢救出水,但仍灰心丧气,无颜见家乡父老,再次准备自尽,后被左宗棠痛加指责提醒后,才重新振作起来。
塔齐布的湘潭捷报,成为曾国藩起死回生重振湘勇的一帖兴奋剂。
接着收复武昌,溯江东下,攻破田家镇江防,直逼九江,湘勇军威大振,曾国藩声名鹊起。
不料太平军调翼王石达开坐镇九江、安庆前线指挥,三次挫败了湘勇水陆两军,把曾国藩逼得困守南昌,一筹莫展。
正好又报父丧,曾国藩趁机暂时下台,回乡守制。
1858年秋,在曾国藩守制复出时,武昌和九江已先后被清军攻克,太平军因内哄争权,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被逼带十余万人马另立山头,杀向四川,太平军力量分崩离析,大大削弱,只剩下陈玉成、李秀成两支主力人马,加上洪秀全重用无能亲属,朝政紊乱,人心不齐,眼看太平军大势已去。
曾国藩抓住这一时机,在黄州府巴河镇召开湘军将领会议,定下进军皖中围攻安庆和援助浙闽并最后围攻天京的计划。
最新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最新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6a377c3cc7931b764ce15a9.png)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近代中国产生过不少矛盾人物。
曾国藩就是中国近代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具有多面性的人物。
他维护传统又越出了传统;他保守旧物同时却抉破了旧物。
作为“中兴名臣”之首,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代表;作为“自强新政”的始作俑者,他又不自愿地为西方以技术为先导的文化开了引接的门洞。
“世事别来一番新”。
这种富有历史内容的矛盾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儒学中人的忧患困惑及其艰难曲折的历史分化。
曾国藩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曾首开“私家军队”之先例;他亦是历史上少有的大誉大毁之人—肯定之言,谓之成就“震古烁今”;否定之言,则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大义”。
誉之而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曾国藩—最具争议的历史近代人物。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和泪、充满屈辱和悲愤的历史,同时又是一部在屈辱和悲愤中不断清醒、不断理智、不断抗争的历史。
而曾国藩在省视中西方文化、以及对湘军的组件和治理、外交、人生哲学、对子女的教育、诗文造诣、人才观七个方面对中国近代史、甚至现实的影响尤为深远。
一、对待中西方文化(1)曾国藩以理智的心态去审视中西方文化的优长劣短,以务实的学风去思考现实和未来。
他抛弃了“天朝上国”的盲目虚骄之情,把西方列强当做既可学习又须竞争的对手看待。
尽管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捍卫者,但他对传统文化并非一味盲从。
他不仅对一些前世前人的东西主张取舍,还主张对前世前人的东西进行变更和创新。
并且他还提出经世致用之学而经世之学是由传统文化转向近代文化的桥梁;正是具有经世思想的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率先接受、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而在对待西方技术文化方面,他把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思想从理论层面付诸实践,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达到了“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久之利”的认识水平。
(2)但是,尽管曾国藩提倡经世致用,但他的思想核心始终是保守的程朱理学的“义理”。
这“义理”的核心就是怎样做合乎正统规范的人,怎样维护现存秩序,怎样维护纲常礼教。
评价曾国藩的总结
![评价曾国藩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5a984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3.png)
评价曾国藩的总结引言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晚清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普遍认为是当时一位杰出的改革家和开明派,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近代化之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对于曾国藩的评价也各不相同,有人称赞他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有人批评他的一些政策限制了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对曾国藩进行评价和总结。
曾国藩的贡献政治改革曾国藩在政治改革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实施“变法”,认为通过改革制度和政治体制可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
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动废科举、倡导新学派思想、设立军政机构等,为当时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曾国藩非常重视国家的稳定和民生,他的政策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和经济稳定。
军事才能曾国藩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
他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领导湘军,成功击败了太平军。
曾国藩的战略军事能力和组织才能被广泛赞誉。
他在军事上的成功,不仅有效地应对了当时的军事挑战,也提升了他的声望,为他后来的改革和政治事业奠定了基础。
教育改革曾国藩非常重视教育改革。
他认识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曾国藩在各地建立了许多学堂、书院和教育机构,为人们提供教育机会,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华和良好品德的人才。
这些教育改革措施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曾国藩的缺点保守思想尽管曾国藩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有开明思想的人之一,但他仍然具有一定的保守思想。
他坚持传统的儒家思想,并对西方科学和知识持怀疑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保守思想限制了他的改革步伐,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农民利益曾国藩在一些政策上着重考虑了地主和官僚的利益,而忽视了农民的权益。
他的土地政策和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对农民的剥削程度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排斥异己思想曾国藩在文化思想方面并不开放,对于异己思想和观点抱有排斥的态度。
他限制了新学派思想的发展,并试图通过传统思想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曾国藩是个怎样的人
![曾国藩是个怎样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6e14014f1711cc7931b7163d.png)
曾国藩是个怎样的人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他一生创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仕途顺畅,为了清王朝培养了不少的人才,其所留下的一些家书对后世更是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曾国藩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曾国藩,清朝晚期人,字伯涵,号涤生,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人,他从一介书生到进京赶考,进了进士之后又一直留在京城,短短十年时间,连续升职七次,年仅37岁就已经官至二品,这在清朝历史上也只是独一份的。
后来恰逢太平天国乱世,当时正是因母丧而在家的曾国藩趁势在家乡创建了湘军,并且作为统帅者,曾国藩带领湘军和其他的义军一起历尽艰苦的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挽大厦于将倾,救清朝于乱世,因为这巨大的功绩,被封为了一等勇毅侯,这是清朝以来第一个以文人封武侯的人。
后来又升职至一品大员。
曾国藩的一生为官平稳,可以说是实现了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国藩一生所处的年代,正是国家由盛转衰,动荡不安的年代,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豪杰”,正是这样的乱世造就了曾国藩的一生。
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努力,一度呈现出同治中兴的盛况,险些就力挽狂澜,将清朝从危机之中救回。
作为同治中兴的时期的主力,曾国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让曾国藩成为了近代最具影响力最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是怎么死的同治十一年二月,曾国藩在南京病逝,曾死后,朝廷给“文正”作为他的谥号,在处理完天津教会案后,曾国藩被民众所排斥,朝廷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让曾国藩回到两江总督的位置,似乎是命中注定般,曾国藩一生最光辉的时候就是和他的湘军,镇压太平军,现在暮年又把老夫派回到这里,朝廷是想让我安享晚年吗,真实造化弄人,想我曾国藩,好歹也是清朝忠臣,却也落得这个地步。
之后他又向朝廷上书,主张向西方派遣留学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向海外进军,四十名中国幼童前往美国,为洋务运动的推进做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式教学论文:
评价历史人物曾国藩
班级:勘查技术与工程11-3班
小组成员:学号:姓名:
01 3110104337 罗嘉庆
02 3110104330 熊彬彬
03 3110104320 庞春龙
04 3110104314 黄捷云
05 3110104303 黄兴盛
06 3110104301 叶涛
任课教师:韦湘燕
时间:2012年秋季学期
评价历史人物曾国藩
曾国藩可谓是众所周知的清末历史人物,他再清末年的历史舞台上饰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有人说他是叛国卖国的奸贼,也有人说他是一代忠良,评判历史人物应该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应该一棒子打死,于是我们只能说曾国藩是功过皆有,而在我的眼中曾国藩的功是大于他的过的。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
”
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
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
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
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
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
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在《曾国藩家书》中,处处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
他在致其弟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
”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
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
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
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曾国藩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
’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
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
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
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
”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
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
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
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曾国藩的另一作品《冰鉴》,世人更是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这本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在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中就有说到,“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
毛泽东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公”,就曾国藩个人来说他有高深的学问素养,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他的一定横无时无刻不再勤奋读书,他推崇儒学,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他的文学也透露着熠熠的光彩.曾国藩自知钝拙,但是他志向远大,意志顽强又勤奋好学。
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
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
他一生结交网络培育了一大批的人才,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在官场,他声卓著,治民有言,曾国藩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从他上走激怒咸丰帝就能充分表现出来,而
且再对一些外事的处理上他坚持民族正义的立场,忍辱负重,避免了新的战祸。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在文学、理学方面的造诣很深,在清代文坛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在治学、治家方面都有可垂范后世的贡献;在治军方面也取得了影响后人数代的成就。
连毛泽东也说:“独服曾文正”。
这些都为人所共知,不必多说。
总之,曾国藩从上奏咸丰帝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他镇压了太平天国,有功有过。
历史假他之手对南北两个封建政权进行了选择。
曾国藩发动了洋务运动,使中国历史运动与世界近代化运动合流。
中国历史由此走上一个新的阶段。
曾国藩在外事的处理上表现了能审时度势应付巨变的才能,他坚持民族正义立场,忍辱负重,力保和局,避免了新的战祸,使中国有一个喘息之机,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里进行“图强求富”的建设。
曾国藩创导近代化,推动历史发展,是他的进步方面。
曾国藩不主张借洋人助剿,力主遣散阿思本舰队,在处理天津教案期间,既主张力保和局,避免新的战祸,又能站在民族正
义立场,是他的爱国方面。
因此,曾国藩虽有一定的历史罪过,但其历史地位应划在近代进步和爱国人物之中,而且,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前六十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