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植物区系概况
地区性特色植物
6、天津市植物材料归类汇总 落叶大乔木 金丝垂柳:性状同垂柳,叶边色浅。 红花洋槐: 性状同洋槐,花红色。 黄花洋槐:同上,花黄色。 朝鲜槐:冠圆锥形,枝叶茂密,形似馒头状,生长快,重要的观赏树形的树种。生长适应性强,但苗圃 数量相对较少。 香椿:较耐水湿,生长速度中等,是良好的庭荫树及行道树。 皂角:喜光而稍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慢,树冠广阔,叶密荫浓。 黄金树:强阳性,株形优美,作庭荫树及行道树,在天津生长不好。 银杏:阳性树,喜适当湿润而又排水良好的深厚砂质壤土,不耐积水之地,较为耐旱,叶色三季变化, 是北方很重要的观叶树种。 白玉兰::花后叶,花白色,喜光,喜肥沃适当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弱酸性土壤,根肉质,怕水湿。 紫玉兰:先花后叶,花紫色,喜光,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怕水湿,在天津生长不是很好。 马褂木:叶马褂形,喜光,喜深厚肥沃、适湿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不耐移植,最宜植于安 静休闲区的草坪上。 火炬树:耐旱,耐盐缄,生长快,秋季叶色红艳,著名的秋色叶树种。 五角枫:生长速度中等,怕积水,树形优美,秋叶变红,很好的观叶树种。 蝴蝶槐:习性同国槐,叶形奇特,宛若千万支绿蝶栖止于树上,宜独植不宜多植。 桑树:耐水湿,枝叶茂盛,秋季叶色变黄,颇为美观,古人有房前屋后桑树和梓树的传统。 核桃:喜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怕水湿。树冠庞大雄伟,枝叶茂密,是 良好的庭荫树。
6、天津市植物材料归类汇总 落叶大乔木 (一)基础配置树种:该类树种适应性强,成活率非常高,生长良好,生长快速,可以短期内达到设计 效果,是设计中可以大量配置的树种。 法桐:大乔木,生长迅速,生长好,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种。 泡桐:强阳性,怕积水而较耐旱,生长迅速,花期4—5月,花大而美,宜做行道树、庭荫树。 毛白杨:大乔木,生长迅速,近两年在天津多处有行道树栽植 垂柳:小枝细长下垂,特耐水湿,植于河岸及湖池边最为理想,柔条依依拂水,别有风致。 馒头柳:分枝密,半圆状树冠,状如馒头,观赏效果较好,喜水湿,耐干旱,生长快。 白蜡:性强健,天津市树,但观赏性较差。 国槐:乡土树种,喜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不耐水湿,生长速度中等。 洋槐:乡土树种,高大乔木,生长迅速,抗风能力差,常做行道树。 合欢:天津乡土树种,性强健,生长迅速,树姿优美,叶形雅致,宜做庭荫树、行道树。 栾树:乡土树种,生长速度中等,枝叶茂密而秀丽,夏季开花,满树金黄,十分美丽。宜做庭荫树、行 道树。 千头椿:树体高大,观赏树形。,非常好的行道树。 臭椿:适应性强,不耐积水,树干通直而高大,叶大荫浓,叶及开时有微臭但不严重,是很好的庭荫树。 车梁木:喜光、耐旱、怕积水,枝叶茂密,白花可赏。 楝树:适应性较强,树形优美,叶形秀丽,春夏之交开淡紫色花朵,宜做庭荫树和行道树。 构树:华北地区的乡土树种,适应性强,树叶宽大,观赏性强。 柿子树:性强健,树形优美,果实渐变橙黄或橙红色,累累佳果悬于绿荫丛中,极为美观。 (二)搭配树种:该类树种适应性一般,成活率不高,生长一般,短期内对设计效果影响较大,该类树 种主要起到搭配颜色、丰富树种、丰富形态变化的作用,而且有些树种在苗圃数量较少,施工中不 宜寻找。在设计中需要控制数量,不能进行大量的配置。 梓树:树冠宽大,可做行道树、庭荫树,古人在房前屋后种植桑树、梓树。 杜仲:喜光,喜湿润、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过湿、过干的土上生长不良,杜仲树干端直,枝叶茂 盛,树形整齐优美。 青桐:喜光,不耐积水,树干端直,树皮光滑绿色,叶大而形美,生长较慢。
我国植物资源分地理分布规律
我国植物资源分地理分布规律讲述要点我国植物资源分区概况:东北区(重点)华北区(重点)华中区华南区西南(云贵高原)区(重点)西北区(重点)青藏高原(重点)根据我国气候、土壤和植物类型以及资源植物分布等特点,把我国资源植物分布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黄土高原、西北、云桂高原、青藏高原等八个区。
中国植物资源分区一、东北区范围: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气候:该区是我国最冷的地区,大部分属于寒温带和温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年降水量在350~700mm,海拔高度从松辽平原的120m到长白山白云峰为2 691m。
本区水湿条件较好,资源植物非常丰富,可分几种类型:(一)木材用植物本区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保存着大片森林。
据统计全区林地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0%,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3.7%,每年上调国家的木材占全国各地上调总量的72%,是我国最大的木材基地。
大兴安岭以耐寒针叶林为主,主要的有兴安落叶松(Larix gemelinii)、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长白山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主要树种为红松(Pinus koraiensis)(图6-8) 、云杉(Picea koraiensis)、冷杉(Abies nephrolepis)、华山松(图6-7)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二)药用植物本区药用植物约有500余种,我国道地药材“关药”多产于本区:如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细辛(Asarum helerotropoides var. mandshuricum)、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木通(A. mandshuriensis)、野罂粟(Papaxer nudicaule)、芍药(Paeonia lactiflora)、西伯利亚小檗(Berberis sibirica)、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黄芪(首屈一指的补气要药)(Astragqlus membranaceus)、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人参(Panax ginseng)、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huricum)、杜香(Ledum palustre)、兴安薄荷(Mentha dahurica)、大叶龙胆(Gentiana macrophylla)、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等。
华北地区植物
对土壤要求不严。忌低洼积水。 • 识别特征 灌木,高1-2米。小枝褐色或灰
褐色,光滑,老枝灰色,皮不剥落。 • 园林用途 花大色白4月,庭园观赏,山坡地
水土保持树种。
地锦 Parthenocisus tricuspidata
六道木 Abelia dielsii
• 忍冬科 六道木属 • 习性 耐半阴,耐寒,耐旱,生长快,耐修剪 ,
喜温暖、湿润气候,亦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 萌芽力、萌蘖力均强。在空旷地、溪边、疏林或 岩石缝中均能生长。 • 识别特征 花粉红色,7~9月花开不断 , 幼枝带 红褐色。被倒生刚毛。花冠白色至淡红色,裂片4。 果微弯,疏被刺毛。花期5月,果期8-9月 • 园林用途 丛植、花篱,六道木枝叶婉垂,树姿 婆娑,花美丽,萼裂片特异。可丛植于草地边、 建筑物旁,或列植于路旁作为花篱。叶、花可入 药。还可以用作地被,花境。
• 葡萄科 爬山虎属 • 生长习性地锦性喜阴湿环境,不怕强光辐射,耐寒、耐旱、
耐贫瘠,耐修剪,对土地要求不严,但怕积水;在土地肥 沃的地方生长尤其旺盛。
• 识别特征 落叶木质攀援大藤本。枝条粗壮;卷须短,多 分枝,枝端 有吸盘。
• 园林用途 地锦主要用于园林和城市垂直绿化,若使其攀 缘附于岩石或墙壁上,则可增添无限生机。枝繁叶茂,炎 夏苍翠欲滴,覆满墙壁;入秋,红叶斑烂,夺目十里。因 此植于住宅、办公楼、宿舍的墙壁,围墙以及园林中建筑 物附近均宜。如使矮小平房建筑攀附地锦,则浓荫如盖, 不仅美观,且为室内带来不少爽意。
• 园林用途 麻叶绣球植株丛生成半圆形,开花白 色一片,十分雅致,可丛植于池畔、路旁或林缘, 也可列植为花篱。
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我国中药资源省区分布简述(华北篇)-知识普及
我国中药资源省区分布简述(华北篇)-知识普及我国中药资源省区分布简述(华北篇)●曹海禄(整理)华北暖温带区本区包括辽东、山东、黄淮海平原、辽河下游平原、西部的黄土高原和北部的冀北山地,区内中药资源丰富,品种多,产量大,平原广阔,药材生产潜力大、生产水平高,有药用植物1 500多种,药用动物500多种,矿物类30多种。
本区的华北平原包括海河、黄河、淮河等河流共同堆积成的大平原和辽河平原,是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和家种药材的主产地,大面积栽培的药材有:地黄、金银花、怀牛膝、连翘、薯蓣、白芍等。
本区的植物类药有昆布、海带、金银花、蔓荆子、瓜蒌、香附、北沙参、黄芪、麻黄、防风、黄芩、淫羊藿、仙鹤草、玉竹、黄精、柴胡、地榆、党参、远志等。
动物类有阿胶、牛黄、全蝎、刺猬皮、土蟞虫、斑蝥、五灵脂、牡蛎、海马等。
省区简述河北野生药材:以北部山区和西部山区较多,蕴藏量最大的是承德,占全省32%,其次是张家口占24%,秦皇岛市占13%,保定占12%。
栽培药材:集中在中部和南部丘陵平原,其中保定年产量占全省的40%。
该地区的安国县不仅是传统的药材集散地,也是传统的药材栽培区。
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等地区的年产量也各在10%以上。
大宗品种:产量较大的品种有板蓝根、黄芪、菊花、北沙参、丹参、白芷、山药、紫菀、天花粉、枸杞子、黄芩、酸枣仁、知母、柴胡、全蝎和土鳖虫等。
山西野生药材:地处黄土高原,有山区和盆地,分布差异不大明显。
野生蕴藏量较多的有临汾(16%)、忻州(15%)、吕梁(13%)、大同(11%),晋中和长治市,分别约占10%。
栽培药材:南部主要栽培地黄、山药等大宗品种;北部则以栽培黄芪等为主。
产量较大的有运城(30%)、忻州(16%)、临汾(12%)、大同(11%)及长治市(10%)。
大宗药材:有党参、黄芪、款冬花、连翘、柴胡、黄芩、远志、知母、酸枣仁、麻黄、甘草、鹿茸及龙骨等。
山东野生药材:以中部丘陵区较多,蕴藏量较大的有临沂(27%)、烟台市(25%)和淄博市(18%)。
常用园林植物介绍(华北篇)
【生长特点】
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 带季风区
【景观形式及用途】
•行道树多采用雄性,树形整齐对称, 生长势向上。 •可用于园林绿化、行道、公路、田 间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栽培树种。 •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 柏、槐、银杏)。
【生长特点】
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 不强;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 灰性土壤,耐旱,怕涝。萌芽性强, 生长较慢,寿命长。
【景观形式及用途】
果
丛生,枝繁叶茂,色艳而穗繁,如火 如荼,令人精神振奋
忍冬(金银木)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忍冬科忍冬属
【形态特点】
•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 •长可达9米,中空,多分枝,幼枝密 生短柔毛。 •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 •夏季开花,成对生于叶腋。 •浆果球形,熟时黑色。
【生长区域】
原产于我国东北南部、华北及秦岭
植株全貌图片
【生长特点】
喜阳,耐半阴,但在光线稍差或密度 过大时部分叶片会返绿。耐寒,但不 畏炎热高温,耐修剪
花
【景观形式及用途】
园林常用与常绿树种作块面色彩布置, 可用来布置花坛、花镜,是园林绿化 中色块组合的重要树种。
果
女贞Ligustrum×vicaryi
植株全貌图片
【生长特点】
喜光,耐寒,忌水涝,忌空气过湿, 较耐干旱,对土质和水分要求不高, 最适生于肥沃、疏松又排水良好的沙 质壤土。
花
【景观形式及用途】
•花朵红粉相间,叶子嫩绿可爱,果 实鲜美诱人。 •最宜植于水滨及小庭一隅。 •丛生树姿最美。 •八棱海棠卫变种,价格较西府海棠 低,开白花
华北落叶松
扦插床的准备: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的地方做床。床可为平床或半地上床,床宽1 米或1.1米,深20厘米,床边用砖砌齐,然后铺基质,浇透底水。扦插前7天,用0.3%的高锰酸钾或5%的福尔马林 溶液进行基质消毒。插床上方用木杆架棚,棚高2米,南低北高,棚宽视做床多少而定。棚上铺苇帘,东、西、南 三面挂草帘,不使阳光直射插床为宜。
华北落叶松生长快,材质优良,用途大,对不良气候的抵抗力较强,并有保土、防风的效能,可作分布区内 以及黄河流域高山地区及辽河上游高山地区的森林更新和荒山造林树种。
华北落叶松树形高大雄伟,株形俏丽挺拔,叶簇状如金钱,尤其秋霜过后,树叶全变为金黄色,可与南方金 钱松相媲美,雌球花在授粉时呈现出鲜艳的红色、紫红色或红绿色,鲜艳的颜色一直可以保持到球果成熟前,因 此具有非常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华北落叶松不但树姿优美,而且季相变化丰富,在风景林的设计中,可与一些常 绿针叶树(如油松等和落叶的秋色叶树成片配置,秋季时可以展现出美丽的宜人风景。也可在公园里孤植或与其它 常绿针、阔叶树配置,以供游人观赏。
移植密度:华北落叶松生长较快,生长期较长,移植密度应稀些。国家标准要求:高床育苗每平方米100125株,高垅育苗每米长40株。
移植方法:一般采用沟植。先用机具按照行距开沟,沟深要大于根系长度,沟壁垂直,再按株距将苗摆在沟 内,提苗、覆土、压实。移植深度要求比原土印深1-2厘米。要求:分级移植,防止分化;保护好苗木,防止风 吹日晒、苗木失水、活力降低;栽植整齐、横竖成行;不窝根、不露根、根系舒展;移植后床面平坦,步道灌水 通畅。
扦插方法及插后管理:在扦插前,床面要浇透底水。插前先用硬枝按株行距5×6厘米扎成3厘米深的小孔, 把已浸好的插条插入孔内,按实,随扦插随喷雾。每床插完后,立即用竹片或小细杆搭设60厘米高的拱棚。棚内 温度控制在22-27℃,最高不超过30℃,湿度一般保持在85-95%,透光度为30-40%。
中国自然地理华北地区
3、春旱多风沙
华北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为400—750毫米,具有夏湿冬 春干旱的特征,尤以春旱为突出。春季降水只占年降水 量的10—15%。春季气温升高很快,而这时降水甚少, 旱情往往延续到6月中旬。华北地区不仅春季降水量小 而且无雨时间长。往往冬季少雨雪,入春以后气温升高 很快,风力大增,蒸发加强,更加深了旱情的发展。
夏季气温高,与亚热带不相上下,温暖期较长,降水与温暖 期同季,利于喜温作物生长。冬季较长且气温低,年平均气温一 般在8—14°;7月全区气温大多超过24℃,渭河谷地、华北平原 南部气温可达28℃。渭河谷地受焚风影响,夏季气温很高,西安 极端最高气温曽有过45.2℃的记录。
华北地区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偏低,1月平均气温 0—10℃。较同纬度各地区低。0℃以下的低温日数,华北平原、 山东半岛历时约三个月,淮北平原约半个月,而黄土高原、冀北 山地长达三个半月。地面冻结层厚度较薄。
黄土堆积的总厚度在地域上有明显的变化,陇东、陕北、晋西是 黄土分布的中心区。除黄河峡谷两岸地带黄土厚度为60—70米以外, 黄土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子午岭西侧的董志塬和东侧的洛川源,出 现两个最大厚度中心,分别达到200米和180米,六盘山以西,吕梁山 以东,渭河北山以南的地区,黄土总厚度减为50—100米。 黄土颗粒成分,从整体看有很大的均一性,以细粉沙为主,次为粗粉 沙。黄土的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粘土含量则由西北向东 南增加。
华北地区
小组成员:
中国的地理植被带
中国的地理植被带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植被。
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中国的地理植被分布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本文将对中国的地理植被带进行介绍。
一、北方草原带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主要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这个地区夏季短暂而湿润,冬季则干燥而寒冷。
北方草原带植被以草原为主导,覆盖范围广阔。
这里土地肥沃,适宜放牧和农耕。
主要植被有针叶林、草原草地等。
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主要包括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
这个地区四季明显,气温适宜,降雨均匀分布。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植被以落叶阔叶树木为主,树种丰富多样。
这里的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大豆、玉米等农作物。
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主要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
这个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潮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以常绿阔叶树木为主,树种多样且呈现茂盛繁荣的态势。
这里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等农作物。
四、西北干旱草原带位于中国的西部地区,主要包括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份。
这个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西北干旱草原带植被以草原为主,以耐旱和耐寒的植物为主要特点。
这里草原广袤,适宜放牧和畜牧业。
五、西南热带雨林带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
这个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
西南热带雨林带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这里的地形复杂,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发展,且适宜种植水果、蔬菜等农作物。
六、青藏高原草甸带位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主要包括西藏、青海等省份。
这个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短暂,冬季漫长。
青藏高原草甸带植被以高寒草甸和高山草甸为主,适宜藏羚羊、牦牛等野生动物的生存。
这里的土壤贫瘠,不适宜大规模农业种植。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理植被带分布广泛,每个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不同,因此形成了多样化的植被类型。
地理植被带的划分为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了依据,也为保护和维护中国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
中国自然地理:华北地区
2、黄土堆积及其影响
(1)黄土地貌发育具有特殊的过程
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已被分割成千沟万壑的丘陵沟壑区,称为黄土 梁峁丘陵沟壑区,其面积约占黄土总覆盖面积的9/10,梁峁分布区地 面非常破碎,丘陵顶部面积小,梁的面积很少超过2平方千米,峁的 面积一般仅0.25平方千米,顶部坡度3°—5°,或8°—10°,坡面 的坡度大到15°—35°,梁与峁在地域分布上无法划定其分带,大体 上,陇中梁多于峁的比例较大,那里较多出现具有大面的凹斜坡的长 梁。陕北与晋西梁多于部的比例较小,那里则以具有较大面积的凸斜 形坡的短梁居多。在延水关以北的黄河沿岸及其较大支流的下游,梁、 峁面积大致相等。 黄土高原受现代加速侵蚀,被切割的程度和速度十分惊人。从地面分 割度来看,陇东为24.86%到27.45%;丘陵沟壑区的陇中为24.60%到 25.49%;陕北为19.80%到42.66%;晋西为38.84%到43.70%。从沟 道密度来看,黄土丘陵沟壑区一般可达3.8—8.05km/km2。
夏季气温高,与亚热带不相上下,温暖期较长,降水与温暖 期同季,利于喜温作物生长。冬季较长且气温低,年平均气温一 般在8—14°;7月全区气温大多超过24℃,渭河谷地、华北平原 南部气温可达28℃。渭河谷地受焚风影响,夏季气温很高,西安 极端最高气温曽有过45.2℃的记录。
华北地区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偏低,1月平均气温 0—10℃。较同纬度各地区低。0℃以下的低温日数,华北平原、 山东半岛历时约三个月,淮北平原约半个月,而黄土高原、冀北 山地长达三个半月。地面冻结层厚度较薄。
中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
中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中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非常丰富,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从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
以下是对中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详细介绍:1. 北方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北方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包括寒温带和温带区域。
* 主要特点:寒温带的北方植物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如红松、云杉等;温带地区则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如榆树、槐树等。
2. 南方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南方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区域。
* 主要特点:南方植物以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如南方红豆、榕树、杜英等。
3. 西部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西部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新疆、青海等地,以高寒、高海拔地区为主。
* 主要特点:西部植物区系以高寒植被为主,包括高山草甸、高山沙漠等,植物适应严寒、高原等极端环境,如高山旗杆、冷杉等。
4. 草原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草原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新疆等地,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域。
* 主要特点:草原植物以禾草、灌木为主,适应干旱和寒冷的气候,如羊草、刺槐等。
5. 水域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水域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江河湖泊、海岸线等水域。
* 主要特点:水域植物包括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如芦苇、荷花、莲花等,适应水中生长的特殊环境。
6. 喜马拉雅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四川等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 主要特点: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以高山植被为主,包括高山草甸、高山灌丛等,植物种类多样,如红景天、岩蕨等。
中国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得益于其广泛的地理分布和复杂的生态系统。
各个区系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植被景观,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国的植物区系
中国的植物区系中国的植物区系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是世界上拥有种类最多的植物之一。
其植物资源和植物区系极其丰富和多样,与其广阔的地理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各种类型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的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布范围分别是华北区、东北区、黄河麦秸区、长江流域区、盆地区、亚洲热带区和高山区。
华北区是中国最重要的植物区域之一,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北等省份,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区域。
这个区域的植被主要由草原、林带和草甸组成,有着丰富的草本和灌木。
东北区由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组成,主要为森林和草原,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的植被类型相似。
东北区以樟子松、阔叶林为主,也有少量的针叶林。
黄河麦秸区包括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等省,主要是由草原、农田以及灌木丛组成,不适合树木生长。
该地区还有广大的荒漠和沙漠,其中以塔里木盆地的库木塔格沙漠和中国最大的千里荒漠——鄂尔多斯沙漠最著名。
长江流域区是分布于中国南部的大型植物区域,主要是由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森林和草原组成。
在该地区,森林类型包括花岗材林、板栗林、柿子树林等等。
而草地类型,则包括草丛草甸、芦苇草丛、浅水湖泊等。
这里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也是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集中的地区。
盆地区由新疆、东北和青海省等省份组成,包含沙漠、半沙漠和草原。
这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喀纳斯河谷等地区。
亚洲热带区分布在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是中国最重要和最广泛的热带区域,包含雨林、低地森林、河流和沼泽。
高山区是中国最美丽和最独特的植被区域之一。
这个区域遍布于中国的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等省份,主要由高山草甸、高山草原和森林组成。
其中森林类型主要有针阔混交林和云杉林等。
这里的植被都经过了严格的自然环境考验,使其达成了自然选择的最高境界。
总之,在这些不同的植被区域内,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植物物种繁盛生长,奇景纷呈,为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物质条件。
华北树种
华北或本土宜栽植物乔木华北落叶松分布:产于河北、山西;北京百花山、灵山及河北小五台山海拔2000--2500米,河北围场、承德、雾灵山等海拔1400--1800米,山西五台山、恒山海拔1800--2800米等高山地带。
此外,辽宁、内蒙、山东、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有引种栽培。
生长习性:强阳性树,性极耐寒。
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喜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
华山松分布: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四川、湖北、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阳性树,但幼苗略喜一定庇荫。
喜温和凉爽、湿润气候,自然分布区年平均气温多在15℃以下,年降水量600—15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0%。
耐寒力强,在其分布区北部,甚至可耐—3l℃的绝对低温。
不耐炎热,在高温季节长的地方生长不良。
喜排水良好,能适应多种土壤,最宜深厚、湿润、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
不耐盐碱土,耐瘠薄能力不如油松、白皮松白皮松松属生长习性:为喜光树种,耐瘠薄土壤及较干冷的气候;在气候温凉、土层深肥沃的钙质土和黄土上生长良好喜光、耐旱、耐干燥瘠薄、抗寒力强,是松类树种中能适应钙质黄土及轻度盐碱土壤的主要针叶树种。
在深厚肥沃、向阳温暖、排水良好之地生长最为茂盛。
对二氧化碳有较强的抗性。
白皮松一般多用播种繁殖。
土和黄土上生长良好。
赤松生长习性:性喜阳光,强阳性,耐寒,耐干旱,要求海岸气候,深根性,抗风力强.耐贫瘠土壤,抗病力较差,在松干蚧(Matsucoccus iaponicus)危害地区——辽东半岛,大面积死亡。
但也有毫未感病的抗松干蚧类型,并已引起当地技术人员的注意。
今后可以从抗病育种方面深入研究。
适应地区:华东及北部沿海地区、北亚热带落叶、长绿阔叶混交林区东部长白松(美人松)分布范围:长白松天然分布区很狭窄只见于吉林省安图县长白山北坡,海拔700-1600米的二道白河与三道白河沿岸的狭长地段,尚存小片纯林及散生林木。
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区系分析第一篇:植物区系分析植物区系分析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总和称为该地区的植物区系。
为什么此地是这样一些植物聚集,彼处又是另一些植物组成?它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汇合到一起的?这些地区之间(通过植物)有过哪些联系?这些问题要在了解植物种属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一定区域为单位进行分析研究。
它们虽然仅直接反映该区域环境特性的一个侧面,却常关联着整个地球表层自然环境演变。
(一)植物区系成分分析——以中国为例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可按它们的地理分布特征划分为若干地理成分。
凡是自然分布区大体一致,或现代分布中心相近的所有类群均能合并为一种地理成分。
前面列举的各种分布区类型都是不同地理成分划分的依据。
植物区系组成种类中,还可以根据各类群的起源地(起源中心)而划出若干发生成分。
例如前面提到的对生叶虎耳草和仙女木都是北极-高山式地理分布(成分),但前者起源于高山,第四纪冰期才向北极扩展,应属高山型发生成分,后者则属北极发生成分。
划分区系的发生成分需要研究各类群的分化进化和历史植物地理。
植物区系的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
一个地区内通常有一些较古老的和较年青的区系成分混合生长,但起源古老的不一定很早就在该地区出现,也可能是后来从其他地区移来。
确定历史成分要依靠古植物学资料和孢子花粉分析。
我国种子植物共有301科,2980属,24550种(连同蕨类可达27150种),它们的分布区类型十分复杂,根据吴征镒、王荷生(1983)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全世界分布的科在中国有47个,每科种类很多,生态类型丰富,因而适应性广,许多是发生上较年青的类型。
世界分布属在中国有108个,占全国属数的3.7%,大多分布在西南山区、西北干旱地区、淡水和沼泽地区。
这些世界分布类型很少反映当地的区系特点,在进行区系成分分析统计时常予以扣除不计。
1.热带分布或热带分布为主的科属我国约有一半的科即168科属于热带分布类型,包括1467属和8300多种(占种数1/3以上)。
中药资源-华北暖温带区
辽东、山东低山丘陵
• 木本药用植物有黄檗、照白杜鹃、迎红杜 鹃、杜松、细叶小檗、一叶萩等。林下分 布的药用植物有半夏、海州骨碎补、东北 天南星、毛穗藜芦、二苞黄精等。藤本药 用 植物有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穿龙 薯蓣、菝葜、栝楼等,山坡灌丛中及石砾 地分布有紫草、丹参、瞿麦、忍冬、角盘 兰、崖椒等。具亚热带亲缘的药用植物, 如 构树、三桠乌药、日本紫珠、海州常山、 刺楸、漆树、白檀、盾叶唐松草等也有分 布。
黄土高原代表药用植物
黄土高原代表药用植物
黄土高原代表药用植物
华北暖温带区域主要中药资源
资源 分区
地形 地势
气候
黄淮海 辽平原 及渤海 和黄海
西部为 山地; 辽东半 年降水 岛与山 量为: 东半岛 550为丘陵; 900其它地 1200mm 区为平 原
土壤
棕壤、 褐土; 平原为 潮土、 盐碱土 、砂礓 黑土
主要中药资源
祁药、怀药、淮药、 苏药、丹参、北沙参 等为主,海洋植物药 有海带、昆布等;
•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药用植物主要有侧柏、扁核木、地 榆、仙鹤草、山杏、皂荚、山楂、冬葵、北马兜铃、棉 团铁线莲、大黄、胡芦巴、苦参、沙棘、酸枣、枣、连 翘、秦艽、淫羊藿、蝙蝠葛、桔梗、党参、北苍术、款 冬、知母、半夏、地黄、甘遂、京大戟、忍冬、河朔荛 花、百蕊草、无梗五加、异叶败酱、黄刺玫、泡沙参、 龙葵和射干等。
全蝎、阿胶、牛黄 、蟾蜍、土鳖虫、蜈 蚣、桑螵蛸、五灵脂 、刺猬皮、石决明、 牡蛎、海螵蛸、海马 、海狗肾等
代赭石、滑石、硫 磺、浮石、石膏、芒 硝等。
根据自然条件和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的 不同,该区又可分为4部分,即: 1、辽东、山东低山丘陵 2、华北平原 3、冀北山地 4、黄土高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温带森林草原区植物区系概况中国农业大学 张洪军编写该实习区域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半干旱-暖温带半湿润区,实习区域横跨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分区。
途径燕山山脉、太行山脉和阴山山脉,实习地点由西到东,分别在大同、阳原、坝上、北京、天津、秦皇岛等行政区划内,其植被-土壤的空间分异规律介绍如下:●华北植物区系位于甘肃武山以东秦岭—淮河—苏北盐城海滨,向北至固原—安塞—吴堡—管涔山—恒山—燕山—辽东半岛,包括太行山脉等华北山地、华北大平原和晋陕黄土高原。
●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沿海比较湿润。
●地带性植被主要是松、栎类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
●据最近研究统计,现有野生种子植物151 科、914 属,约3925 种(含460 变种,未包括秦岭)。
华北植物区系概况一、华北现代植物区系简介华北植物地区位于甘肃武山以东秦岭—淮河—苏北盐城海滨,向北至固原—安塞—吴堡—管涔山—恒山—燕山—辽东半岛,包括太行山脉等华北山地、华北大平原和晋陕黄土高原。
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沿海比较湿润,地带性植被主要是松、栎类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
据最近研究统计,现有野生种子植物151科、914属,约3925种(包含460变种,下同)(未包括秦岭)。
其中裸子植物5科11属32种,双子叶植物125科710属3104种,单子叶植物21科193属789种,约为全国同类科属种数的44%、29%和11.3%,居中国北方各植物地区之首。
平均每科含6属26种,包括不同进化程度的类群,其中菊科(388种)、禾本科(293种)、蔷薇科(276种)、莎草科(181种)、毛茛科(174种)、豆科(170种)、百合科(138种)、唇形科(129种)和伞形科(110种)9科最发达,各含100种以上,多是进步及较进步的草本或含草本科。
大多数科(92科)含10种以下,其中有20几科是单种、单属、单科,主要是古老及原始的类群,如麻黄科(Ephedraceae,1属,华北5种)、领春木科(Eupteleaceae)、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芍药科(Paeoniaceae)等。
木本科和草本科几乎同样发达,分别具有79科和72科,乔灌木主要是落叶型,有17科水生草本,组成各式各样的植物群落。
它们的地理成分是各种热带分布的59科,占56.2%(不包括世界分布科,下同),其中泛热带分布的46科,表明华北区系的热带渊源。
其次是各种温带分布39科,占37%,而为全国同类科属的过半数(52%),其中北温带分布29科,几乎包含所有温带木本科,是本地区森林的主要组成,如松科、杨柳科、壳斗科、桦木科、槭树科等等。
东亚分布5科(Cephalotaxaceae,Eupteleaceae,Actinidiaceae,Cercidiphyllaceae,Tetracentraceae)和中国特有的杜仲科。
另外,世界广布的46科,含599属约2690种,如前面指出含100种以上的诸大科等,在华北区系中也占重要地位。
植物属往往具有共同祖先和演化趋势,古植物资料也常常到“属”级,植物种则是区系存在的实体。
因此,它们对于探究区系的起源和演变更有意义。
华北种子植物914属的大小平均每属约4.3种,含40~91种的仅6属,即世界和北温带分布的苔草属(Carex,91种)、蒿属(Artemisia,70种)、柳属(Salix,60种)、蓼属(Polygonum,58种)、萎陵菜属(Potentila,44种)和堇菜属(Viola,43种),而含5种以下的有730多属。
其中单种属和只有2~5种的少种属共203属,它们代表植物属演化的两端,即演化终端只有少数残遗种的古老属和尚未充分分化的新属,主要是东亚及中国特有的85属。
全部属的地理成分与全国属的分布区类型比较,有15个类型20个变型,以温带性质属占显著优势,包含各种温带分布549属和东亚分布89属,合占66.8%(不包括世界广布属)。
前者为全国同类属71%,其中北温带分布251属,为全国同类属数83%。
热带性质属也占相当比例,共197属占24%,为全国同类13%,以泛热带成分最多,有105属。
其余是古地中海成分37属占4.5%,中国特有40属占4.9%,低于全国特有属水平(8.5%),其中华北特有仅12属,如文冠果(Xanthoceras)、蚂蚱腿子(Myripnois)、太行菊(Opisthopappus)、太行花属(Taihangia)等。
因此,现代华北区系主要是温带性质,且具有与热带的过渡性,特有性程度很低。
生活型中陆生草本很发达有645属,木本属也相当发达,乔灌木各约100属和藤本30属,另有水生草本37属。
华北3925种(含460变种)的地理成分以中国特有种最丰富,约1453种占37.6%,各种温带、东亚及古地中海分布种合占57.5%,各种热带分布种不到5%,且有2380多种(约占60%)归各种温带分布属,大部分种是草本(75%),总之,更具体表现华北区系的温带性质。
中国特有种可以再分为下面7个亚型:①华北特有613种(含183变种),占华北中国特有种数42%;②东北-华北分布90种(含40变种)占6.2%;③西北-华北分布33种占2.3%;④西南-西北-华北分布146种占10%;⑤西南-秦岭-华北分布216种占14.9%;⑥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南方)-华北分布256种占17.6%;⑦南方-华北或和台湾、海南间断分布99种占6.7%。
前4者都是温带性质,广布华北或主产华北北部,后3亚型含有一些亚热带或热带性质的种类,主产华北南部。
从西南至华北的(4,5,6亚型)共计618种占42.5%,大多是华北区系和植被的重要成员。
二、植物区系的来源(1)主要是本地早第三纪起源和演化发展的,有的发生于晚白垩纪,包括各种古老的木本科属,温带和亚热带成分,而今它们多为华北暖温带植被的优势植物和亚热带残遗植物,如臭椿、栾树、文冠果、糙叶树、异叶榕、连香树、竹叶椒、八角枫等。
草本植物和水湿生植物主要发生于晚第三纪及以后。
(2)来源于我国西南和南方亚热带-热带地区。
许多研究证明横断山区是我国,乃至东亚和温带植物区系的发源地或发生中心,西南植物经过西北、秦岭、华中及华东不同途径扩展到华北,以至东北。
晚第三纪及第四纪是地质和气候动荡不稳的时期,尤其是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大幅度隆升和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更替,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植物的演化和迁移,西南和南方植物得以乘机而入。
一些亚热带成分主要分布于华北南部,如伏牛山、中条山、太行山南段及山东南部。
(3)来源于中亚-地中海区和欧亚草原,这是由于自新生代以来古地中海逐渐消失和亚洲内陆自西向东气候干旱化所引起的,加以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致使旱化加强和扩大,西部地中海区一中亚成分和欧亚草原成分侵入华北,并逐渐扩大它们的分布区,如甘草、白刺、盐爪爪、针茅和蒿属等一些种。
(4)来自东北亚、西伯利亚温-寒地区,白垩纪和早第三纪时东北是温暖气候,植物区系与华北相似,然至第四纪冰川时期,亚洲植物依次南移,甚至欧洲植物经过西伯利亚、东北和朝鲜迁入华北,如臭冷杉是东北亚的代表成分,分布到华北五台山、小五台山、雾灵山等地,红松主产东北、朝鲜、日本和西伯利亚,在华北东北部也有分布。
刘慎谔还认为西伯利亚的落叶松(Larix gmelinii Pilg.)经过大兴安岭进入华北,演变为今日的华北落叶松。
其他如香杨、辽杨、白皮柳和鹿蹄草属的一些种主要是东北亚-西伯利亚针叶林下的代表植物,在华北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和桦木林下也时有出现,它们可能是于冰川时期来自东北亚-西伯利亚。
一、山西植物区系山西是一个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地占40%,丘陵占40.3%,平川、盆地占19.7%,最高五台山,海拔3058m,最低垣曲黄河谷地,海拔185 米,其最大高差2800m,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 m以上。
山西处我国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南北狭长,气候类型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因偏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
按全国气候分类,以恒山为界,北属中温带气候亚带,以南属暖温带气候亚带。
按干湿度分类,大部分地区属半干旱气候,仅中高山区和晋东南地区属半湿润气候。
植被的空间分异规律如下:●水平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明显,水热条件差异大。
以恒山为界,由东南向西北形成了暖温带夏绿阔绿林和温带草原两个植被带。
●温带草原地带。
恒山以北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域,地带性的土壤为栗钙土,其相应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干草原,常见的植物群落类型为本氏针茅、百里香、隐子草、兴安胡枝子及冷蒿等组成的草原复合体,以旱生和旱中生草原植物区系成分的种类占优势。
农作物以春小麦、马铃薯、莜麦、胡麻等温寒作物为主,为一年一熟制。
●暖温带夏绿阔叶林地带。
恒山以南的广大地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域,地带性的土壤为褐土。
该地带由于南北水、热条件差异,又呈现出地域性及纬度地带性。
以温度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南北分布的差异,又分南北两个暖温带夏绿阔叶林亚地带。
●南暖温带夏绿阔叶林亚带。
包括中条山、太行山南部、运城、临汾盆地,地带性的土壤为碳酸盐褐土。
相应的植被是夏绿林和次生的落叶灌丛为主。
农业植被温热作物以中早熟棉、冬小麦、花生,可复播玉米,为一年两熟制。
●北暖温带夏绿阔叶林亚带。
包括恒山以南,南暖温带以北的省境中部广大地区,地带性的土壤为淡褐土。
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地带性针叶林及中生落叶灌丛为主,次为夏绿林。
农业植被暖温作物以玉米、谷子、高梁杂粮为主,两年三熟制。
●垂直分布规律:隆起的山地高原造成水热条件差异明显,东坡与北坡较湿冷,南坡与西坡为干燥、温暖,土壤类型繁多,坡向不同,植被类型也不同。
●北部寒冷,植被的垂直更替是:草原带(或灌丛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高中山针叶林带-亚高山灌丛或亚高山草甸带。
●南部温暖,植被的垂直更替是:灌丛(或草原)带-低中山针叶林带(或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亚高山草甸带。
二、坝上植物区系河北坝上地貌特征复杂,植被类型多种多样,既是森林—草原交错带,植被类型大致划分为7个:●落叶针叶林。
围场坝上的落叶针叶林主要为华北落叶松,分布于海拔1500—1900m地段。
其它还有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和樟子松。
●常绿针叶林。
主要树种为白(分布于北曼甸高台阶海拔1700—1800m区域)和油松(分布于接坝山区的大唤起、黄花沟、样板沟、得胜沟及第三乡等地,海拔1400—1700m),其间有少量阔叶树种及草本植物伴生。
●针阔叶混交林。
(1) 油松、蒙古栎混交林。
分布于大唤起、第三乡、阴河海拔1300—1600m地带,杂有白桦、华北五角槭等树种。
(2) 落叶松、桦木、柞木混交林。
分布于第三乡、阴河海拔1600m左右地带,伴生树种有紫椴、华北五角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