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012山东)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点P、Q分别位于 x=2 m、x=4 m处.从t=0时刻开始计时,当t= 15 s时质点Q刚好第4次到达波峰.
(1)求波速. (2) 写出质点 P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 不要求推导过 程 ).
【解析】(1)设简谐横波的波速为 v,波长为 λ,周期 为 T,由图象知,λ=4 m.由题意知 3 t=3T+ T ① 4 v= ② T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 v=1 m/s ③ (2)质点 P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y=0.2sin(0.5πt)m ④
1.(2011上海)两个相同的单摆静止于平衡位置,使 摆球分别以水平初速 v1 、 v2(v1>v2) 在竖直平面内做 小角度摆动,它们的频率与振幅分别为f1,f2和A1, A2,则( C ) A.f1>f2,A1=A2 C.f1=f2,A1>A2 B.f1<f2,A1=A2 D.f1=f2,A1<A2
*3.(2011浙江)关于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各种波均会发生偏振现象
B.用白光做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实验,均可看到彩 色条纹
C .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运动速度等于 声波的传播速度 D .已知地震波中的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此性 质可用于横波的预警 【解析】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偏振现象,故A错误;用白光 做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都可以观察到彩色条纹,故B正 确;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速度并不等于声 波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已知地震波的纵波波速大于横 波波速,此性质可用于横波的预警,故D正确.
l 可知,两单 g 摆的周期相同,故频率相同;单摆摆动过程中机械能 守恒,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在平衡位置时速度 大的动能大,故机械能大,则其摆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大,从而振幅大.所以答案选 C. 【解析】由单摆周期公式 T=2π
*2.一简谐振子沿 x 轴振动,平衡位 置在坐标原点.t=0 时刻振子的位移 x 4 =-0.1 m; t= s 时刻 x=0.1 m; t=4 s 3 时刻 x=0.1 m.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 能为( AD ) 8 A.0.1 m, s B.0.1 m,8 s 3 8 C.0.2 m, s D.0.2 m,8 s 3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5.(2012全国)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a)
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b)和图(c)分别是x轴上某 两处质点的振动图象.由此可知,这两质点平衡位 置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BD )
1 A. m 3 C.1 m
2 B. m 3 4 D. m 3
【解析】由题图(a)知,波长 λ=2 m,在 t=0 时刻, 题图 (b) 中的质点在波峰位置,题图 (c) 中的质点在 y = -0.05 m 处,且振动方向向下 (设为 B 位置,其坐标为 11 x= m).若题图 (b)中质点在题图 (c)中质点的左侧,则 6 11 1 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Δx=nλ+( - )m(n=0,1, 6 2 2,„)
λ
λ
1 2 为 2 m/s,选项 B 错误.从 t= s 到 t= s,M 从正的最 3 3 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振动, 速度逐渐增大, 动能逐渐增大, 选项 D 正确.
7.(2011山东)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波沿x轴传播, 实线为t1=0时的波形图,此时P质点向y轴负方向 运动,虚线为t2=0.01 s时的波形图.已知周期T> 0.01 s.
章末总结 提高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1.机械振动部分知识比较琐碎、概念较多,且振动
的规律与学生们熟知的直线运动规律存在很大差异, 应在理解概念和规律上多下功夫.重点是简谐运动 的四个过程,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位移、速度、 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单摆的振动及单摆的周期公式, 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本章有很多的计算题与单摆有 联系,应注意多做练习加以突破.周期性和对称性 是振动的特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可为解决振动问 题提供很大的帮助.在复习中应选取典型例题加以 训练.
6. (2012 四川)在 xOy 平面内有 一列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 波,波速为 2 m/s,振幅为 A.M、 N 是平衡位置相距 2 m 的两个质 点,如图所示.在 t=0 时,M 通 过其平衡位置沿 y 轴正方向运 动,N 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已知该波的周期 大于 1 s.则( D ) 3 A.该波的周期为 s 5 1 B.在 t= s 时,N 的速度一定为 2 m/s 3 C.从 t=0 到 t=1 s,M 向右移动了 2 m 1 2 D.从 t= s 到 t= s,M 的动能逐渐增大 3 3
4.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1) 波的衍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当障碍物或孔的尺 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还要小时,衍射现象非常明显, 若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衍射现象不 明显,不少学生把上述条件当成是有没有衍射现象 的条件,这种理解是不对的. (2) 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的点只是振幅大了,并非 任一时刻的位移都大,振动减弱的点只是振幅小了, 也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是零.当然对两列振幅相 等的波来说,振动最弱点的振幅为零,也就是不再 振动,位移始终为零,但这是特例.
4 【解析】在 t= s 和 t=4 s 两时刻振子的位移相同, 3 4 第一种情况是此时间差是周期的整数倍 4- =nT,当 n 3 8 4 =1 时 T= s.在 s(半个周期)内振子的位移由负的最大 3 3 变为正的最大,所以振幅是 0.1 m.A 正确. 4 第二种情况是此时间差不是周期的整数倍则 ( -0)+ 3 4 T (4- )=nT+ ,当 n=0 时 T=8 s,且由于 Δt2 是Δt1 的 3 2 二倍说明振幅是该位移的二倍为 0.2 m.如图,D 正确.
2.在波动问题中,深刻理解波的形成过程,前质点带 动后质点振动的关系是关键.波动中各质点都在平衡 位置附近做周期性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 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波动是全部质点联合起来 共同呈现的现象.只有把波的形成过程弄清楚了,才 能针对实际问题分析判断.
3.波动和振动都呈周期性,且图象完全相似,这正是 学生易于将两者混淆的原因所在.在复习中应注意分 清两者物理意义上的差别:振动讨论的是某一质点的 运动规律,而波动则是参与振动的一系列质点的“群 体效应”.振动图象是直观、形象地反映振动规律的 有用工具,在复习中应结合具体的振动模型的振动情 况加深对其物理意义的理解.而波动图象则直观、
(1)波沿x轴
正 (填“正”或“负”)方向传播. 100 m/s .
(2)波速为
【解析】(1)由同侧法可知此列波沿 x 轴的正方向传 播. 1 (2)由图像可知:λ=8 m t2-t1= T 8 再由:v= ,联立各式解得:v=100 m/s T
λ
8.(2012新课标)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t=0时 刻的波形如图(a)所示,x=0.30 m处的质点的振动 图线如图(b)所示,该质点在t=0时刻的运动方向沿y 轴 正向 (填“正向”或“负向” ).已知该波的 0.8 波长大于0.30 m,则该波的波长为_____m.
λ
4.(2011上海)两波源在水槽 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 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B)
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产生干涉
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产生干涉 C.a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D.a点的振动始终减弱 【解析】由波形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不同,而机 械波在同一介质中的波速相同,故两列波的频率不 同,不是相干波源,故不能产生干涉现象,B正确.
4 当 n=0 时,Δx= m 3
10 当 n=1 时,Δx= m 3 „ 若题图(b)中质点在题图(c)中质点的右侧,则 5 11 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Δ x′=nλ+ ( - )m(n 2 6 =0,1,2,„) 2 当 n=0 时,Δx′= m 3 8 当 n=0 时,Δx′= m 3 „ 综上所述,选项 B、D 正确.
【解析】根据题意,M、N 间的 基本波形如右图所示,则Δx=nλ 3 + λ (n= 0, 1,2, „),所以该 4 8 简谐横波的波长 λ= m(n= 4n+3 4 0, 1, 2, „). 根据 v= , 得简谐横波的周期 T= = v 4n+3 T 4 s(n=0,1,2,„).当 n=0 时,T= s;当 n=1 时,T 3 4 4 = s.又题设 T>1 s,所以该波的周期 T= s,选项 A 7 3 错误. 波的传播速度与质点的振动速度是两个不同的物理 1 量,当 t= s 时,N 在平衡位置,振动速度最大但不一定 3
元贝驾考 http://www.ybjx.net 元贝驾考2016科目一 科 目四 驾考宝典网 http://www.jkbdw.net/ 驾考宝典2016科目一 科目四
(3)振动步调一致的两相干波源产生的波的干涉中振 动最强(或最弱)点的个数可按如下的简易方法确定: 在波的传播范围内,找出Δ s 的最大值Δ smax 和最小 值Δ smin.若与两个值对应的点为振动最强点,则必满足 Δ smin≤nλ ≤Δ smax. Δ smin Δ smax 由此可解出振动最强点的个数 ≤n≤ λ λ 若与这两个值对应点为振动最弱的点,则必满足 λ Δ smin≤(2n+1)· ≤Δ smax. 2 由此可解出振动最弱点的个数 Δ smin 1 Δ smax 1 - ≤n≤ - 2 2 λ λ 如果Δ s 不是连续变化,中间有极值或间断点,需要 分段求.
形象地揭示了较为抽象的波动规律,在复习中,在 弄清其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应注意利用其特殊作用, 应能熟练地应用一些基本方法,如“微平移法”、 “振动步调比较法”(即“带动法”)等,用它们判断 图象上某一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等问 题.相对于振动图象,波动图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感 到难度更大一些,难就难在“静”(图象描述某一时 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动”(某一段时间后 图象沿传播方向平移)的联系上,这是复习中应首要 解决的问题.有关图象的问题,虽然高考年年有, 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真正把振动与波的关系搞清 了,真正理解两个图象的物理意义了,也就完全可 以适应高考了.在这一方面毋需做太多的练习,应 在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