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治疗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两组术后各项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 6个月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昏迷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得分都高
基金项目:中山市卫生局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5A020098]
吉林医学 2019年 4月第 40卷第 4期
[关键词] LVIS密网支架;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小动脉瘤
脑部结构复杂,疾病种类颇多,是动脉瘤高发地。临床上 将瘤颈 >4mm、瘤体≤5mm或体颈比 <2的颅内动脉瘤定义 为“颅内宽颈小动脉瘤”[1],以往通常采取介入疗法,但是难度 较大,在应用支架辅助的前提下也会出现弹簧圈脱出、栓塞不 佳等不良事件[2]。本文为了分析 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 栓塞应用在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治疗中的效果,选取患者共计 50例,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14 统计学处理:文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 SPSS200软件
进行处理,采用率(%)、均数 ±标准差(x±s)表示,用 χ2、t检 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栓塞情况比较:观察组栓塞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栓塞情况比较[例(%)]
压住,根据动脉瘤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型号的三维弹簧圈,以缓 慢的速度置入动脉瘤中,经支架导管慢慢释放 LVIS支架,保 证支架将动脉瘤颈完全覆盖释放时对支架导管进行反复推 拉,促进支架张开完全,继续将弹簧圈推送,达到动脉瘤栓塞 满意为止,再将微导管撤出,支架完全释放。 为了预防脑血管痉挛,术后 2周应用尼莫地平,连续 6个 月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先双抗 3个月,再单抗 3个月。双抗疗 法:口服 75mg氯吡格雷和 100mg阿司匹林,1次 /d,单抗疗 法:口服 75mg氯吡格雷或 100mg阿司匹林,1次 /d。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本院 2015年 3月 1日 ~2018年 1月 1日
医治的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患者当中选出 50例,采用单双号分 组法将分成观察组 25例和对照组 25例。观察组男 14例,女 11例,年龄 42~78岁,平均(5618±520)岁;动脉瘤分布位 置:10例大脑前动脉,6例大脑中动脉,4例颈内动脉 -后交通 动脉,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其他位置;瘤体直径:12个 4~6mm,13个 6~15mm。对照组男 15例,女 10例,年龄 41 ~79岁,平均 (5625±513)岁;动 脉 瘤 分 布 位 置:11例 大 脑 前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5例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2例颈 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其他位置;瘤体直径:11个 4~6mm,14 个 6~15m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870·
吉林医学 2019年 4月第 40卷第 4期
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颅内宽颈小动脉瘤 治疗的效果观察
孙异春1,刘远来1,彭国俊2,张 明 文1,于 志 虎1,张 建 国1,零 达 尚1 (1中 山 市 小 榄 人 民 医 院 神 经 外 科,广 东 中 山 528415;2广东陆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陆河 516700)
[摘 要] 目的:分析 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应用在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用“单双号 分组法”将 50例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患者分成两组,每组 25例。对照组使用非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观察组使用 LVIS密 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比较两组栓塞情况、并发症以及各项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栓塞有效率(10000%)更 高,并发症发生率(400%)更低,术后 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64±012分)更低,昏迷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效果较好,可以 尽快恢复神经功能。
12 方 法:对 照 组 给 予 非 支 架 辅 助 介 入 栓 塞 术。 采 用
Seldinger’s法进行股动脉穿刺,完成全脑血管造影处理,用单 纯弹簧圈进行栓塞填塞,再实施脑血管造影检查,对动脉瘤栓 塞状况予以明确。观察组给予 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 塞术。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实施动脉瘤栓塞术,手术之前例行 完成 CTA检查,确诊是宽颈小动脉瘤的患者,提前 05h给予 300mg氯吡格雷服下,术中行支架辅助栓塞术之前静脉注射 5ml替罗非班,再以 8ml/h的速度维持剂量持续泵入,术后 24h停止。手术过程中合理应用肝素,起抗凝作用,将 6F导 引导管与双 Y阀连接,进行目标动脉造影。利用三维重建技 术对载瘤动脉的宽度、瘤颈以及动脉瘤的大小进行测量,作为 支架、弹簧圈大小型号选择的标准,确定适宜的工作角度。在 Traxcess14微导丝的指引下,在载瘤动脉远端位置置入 Head way21支架导管,再对 Headway17微导管进行蒸汽塑形处理, 经微导丝指引,置入动脉瘤。采取平行式栓塞法,先在瘤腔中 置入微导管,再将 LVIS密网支架进行半释放,微导管用支架
13 观察项 目:① 比 较 两 组 的 栓 塞 有 效 率[3]:致 密 性 填 塞
(栓塞有效):栓塞面积 >95%,动脉瘤无显影;部分显影:栓塞 面积超过 80%,但低于 95%,瘤颈或瘤体中出现少量对比剂; 瘤颈残留:栓塞面积 <80%,动脉瘤体显影明显。②统计两组 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③ 用改良 Rankin量表 (0~5 分)、GCS量表(0~15分)、Barthel指数(0~100分)[4]评估两 组患者术后 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程度以及日常 生活能力,前一项以低分为优势,后两项得分越高越好。
组别 例数 瘤颈残留 部分显影
对照组 25 2(800) 4(1600)
观察组 25 0(000) 0(000)
χ2 值
2083
4348
P值
0149
0037
致密性填塞(栓塞有效) 19(7600) 25(10000) 6818 0009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Leabharlann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昏迷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得分都高
基金项目:中山市卫生局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5A020098]
吉林医学 2019年 4月第 40卷第 4期
[关键词] LVIS密网支架;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小动脉瘤
脑部结构复杂,疾病种类颇多,是动脉瘤高发地。临床上 将瘤颈 >4mm、瘤体≤5mm或体颈比 <2的颅内动脉瘤定义 为“颅内宽颈小动脉瘤”[1],以往通常采取介入疗法,但是难度 较大,在应用支架辅助的前提下也会出现弹簧圈脱出、栓塞不 佳等不良事件[2]。本文为了分析 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 栓塞应用在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治疗中的效果,选取患者共计 50例,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14 统计学处理:文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 SPSS200软件
进行处理,采用率(%)、均数 ±标准差(x±s)表示,用 χ2、t检 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栓塞情况比较:观察组栓塞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栓塞情况比较[例(%)]
压住,根据动脉瘤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型号的三维弹簧圈,以缓 慢的速度置入动脉瘤中,经支架导管慢慢释放 LVIS支架,保 证支架将动脉瘤颈完全覆盖释放时对支架导管进行反复推 拉,促进支架张开完全,继续将弹簧圈推送,达到动脉瘤栓塞 满意为止,再将微导管撤出,支架完全释放。 为了预防脑血管痉挛,术后 2周应用尼莫地平,连续 6个 月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先双抗 3个月,再单抗 3个月。双抗疗 法:口服 75mg氯吡格雷和 100mg阿司匹林,1次 /d,单抗疗 法:口服 75mg氯吡格雷或 100mg阿司匹林,1次 /d。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本院 2015年 3月 1日 ~2018年 1月 1日
医治的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患者当中选出 50例,采用单双号分 组法将分成观察组 25例和对照组 25例。观察组男 14例,女 11例,年龄 42~78岁,平均(5618±520)岁;动脉瘤分布位 置:10例大脑前动脉,6例大脑中动脉,4例颈内动脉 -后交通 动脉,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其他位置;瘤体直径:12个 4~6mm,13个 6~15mm。对照组男 15例,女 10例,年龄 41 ~79岁,平均 (5625±513)岁;动 脉 瘤 分 布 位 置:11例 大 脑 前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5例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2例颈 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其他位置;瘤体直径:11个 4~6mm,14 个 6~15m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870·
吉林医学 2019年 4月第 40卷第 4期
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颅内宽颈小动脉瘤 治疗的效果观察
孙异春1,刘远来1,彭国俊2,张 明 文1,于 志 虎1,张 建 国1,零 达 尚1 (1中 山 市 小 榄 人 民 医 院 神 经 外 科,广 东 中 山 528415;2广东陆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陆河 516700)
[摘 要] 目的:分析 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应用在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用“单双号 分组法”将 50例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患者分成两组,每组 25例。对照组使用非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观察组使用 LVIS密 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比较两组栓塞情况、并发症以及各项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栓塞有效率(10000%)更 高,并发症发生率(400%)更低,术后 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64±012分)更低,昏迷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效果较好,可以 尽快恢复神经功能。
12 方 法:对 照 组 给 予 非 支 架 辅 助 介 入 栓 塞 术。 采 用
Seldinger’s法进行股动脉穿刺,完成全脑血管造影处理,用单 纯弹簧圈进行栓塞填塞,再实施脑血管造影检查,对动脉瘤栓 塞状况予以明确。观察组给予 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 塞术。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实施动脉瘤栓塞术,手术之前例行 完成 CTA检查,确诊是宽颈小动脉瘤的患者,提前 05h给予 300mg氯吡格雷服下,术中行支架辅助栓塞术之前静脉注射 5ml替罗非班,再以 8ml/h的速度维持剂量持续泵入,术后 24h停止。手术过程中合理应用肝素,起抗凝作用,将 6F导 引导管与双 Y阀连接,进行目标动脉造影。利用三维重建技 术对载瘤动脉的宽度、瘤颈以及动脉瘤的大小进行测量,作为 支架、弹簧圈大小型号选择的标准,确定适宜的工作角度。在 Traxcess14微导丝的指引下,在载瘤动脉远端位置置入 Head way21支架导管,再对 Headway17微导管进行蒸汽塑形处理, 经微导丝指引,置入动脉瘤。采取平行式栓塞法,先在瘤腔中 置入微导管,再将 LVIS密网支架进行半释放,微导管用支架
13 观察项 目:① 比 较 两 组 的 栓 塞 有 效 率[3]:致 密 性 填 塞
(栓塞有效):栓塞面积 >95%,动脉瘤无显影;部分显影:栓塞 面积超过 80%,但低于 95%,瘤颈或瘤体中出现少量对比剂; 瘤颈残留:栓塞面积 <80%,动脉瘤体显影明显。②统计两组 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③ 用改良 Rankin量表 (0~5 分)、GCS量表(0~15分)、Barthel指数(0~100分)[4]评估两 组患者术后 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程度以及日常 生活能力,前一项以低分为优势,后两项得分越高越好。
组别 例数 瘤颈残留 部分显影
对照组 25 2(800) 4(1600)
观察组 25 0(000) 0(000)
χ2 值
2083
4348
P值
0149
0037
致密性填塞(栓塞有效) 19(7600) 25(10000) 6818 0009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Leabharlann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