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教案——0绪论、1消化吸收、2能量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3c515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b.png)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总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教学难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营养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讨论食物营养成分的作用及正确的饮食习惯。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食品营养学绪论的课件,包括基本概念、研究内容、食物营养成分等。
2. 案例材料:收集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讨论话题:制定小组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食品营养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 案例分析: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营养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观念,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观念。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让学生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烹饪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教学难点:食品加工、烹饪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演示法:展示食品加工、烹饪的过程,分析其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合理选择食物和烹饪方法,以保持营养成分。
九、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各类食物营养成分及作用的课件。
2. 演示材料:准备食品加工、烹饪的实物或视频材料。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a89bb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16.png)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总结第一章:食品与营养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食品与营养学的关系理解食品营养学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食品的定义与分类营养素的概述食品与营养学的相互关系1.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食品的基本特征能够列举主要的营养素及其功能能够解释食品与营养学之间的关系1.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食品与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食品与营养学的相互关系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品与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食品与营养学之间关系的理解第二章:营养学的基本原理2.1 课程介绍掌握营养学的基本原理理解营养学的科学基础学习营养学的应用领域2.2 教学内容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营养学的科学基础营养学的应用领域2.3 教学目标能够阐述营养学的基本原理能够了解营养学的科学基础能够掌握营养学的应用领域2.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学的应用领域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营养学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营养学的应用领域的认识第三章:食物中的营养素3.1 课程介绍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种类及其含量掌握食物中营养素的分布与作用学习食物中营养素的摄入与利用3.2 教学内容食物中的营养素分类及特点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与分布食物中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作用3.3 教学目标能够列举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及其特点能够理解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与分布能够掌握食物中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作用3.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食物中营养素的种类与特点实物观察法:观察食物样品,了解营养素的分布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素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素的摄入与利用的认识第四章: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4.1 课程介绍掌握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学习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理解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意义4.2 教学内容膳食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的应用与意义4.3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膳食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能够了解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能够理解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的应用与意义4.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与指标实践操作法:进行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评价实践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五章: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5.1 课程介绍理解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重要性掌握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基本原则学习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应用方法5.2 教学内容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与内容营养建议的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制定与实施5.3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重要性能够掌握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基本原则能够学习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应用方法5.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基本原则与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应用方法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应用方法的掌握第六章:食品安全与营养质量6.1 课程介绍理解食品安全与营养质量的重要性掌握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学习营养质量的评价方法6.2 教学内容食品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食品污染的类型与来源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与营养质量评价6.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能够解释食品污染的类型与来源能够掌握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与营养质量评价的方法6.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与知识实验演示法:展示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实际操作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七章:食物选择与营养平衡7.1 课程介绍理解食物选择与营养平衡的重要性掌握食物选择的原则学习营养平衡的实现方法7.2 教学内容食物选择的原则与策略营养平衡的定义与重要性营养平衡的实现方法与建议7.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食物选择的原则与策略能够解释营养平衡的定义与重要性能够学习营养平衡的实现方法与建议7.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食物选择的原则与知识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食物选择与营养平衡的关系7.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物选择与营养平衡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营养平衡的实现方法的认识第八章: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8.1 课程介绍理解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的特点掌握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方法学习特殊人群的营养干预策略8.2 教学内容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概述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方法与原则特殊人群的营养干预策略与实例8.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的特点能够解释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方法与原则能够学习特殊人群的营养干预策略与实例8.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的基本概念与知识案例分析法:分析特殊人群的营养干预实例8.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特殊人群的营养干预策略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九章: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9.1 课程介绍理解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性掌握慢性疾病的营养风险因素学习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方法9.2 教学内容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概述慢性疾病的营养风险因素与机制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方法与原则9.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性能够解释慢性疾病的营养风险因素与机制能够学习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方法与原则9.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的基本概念与知识案例分析法:分析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实例9.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方法的掌握第十章:营养教育与营养干预10.1 课程介绍理解营养教育与营养干预的重要性掌握营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学习营养干预的策略与应用10.2 教学内容营养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营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营养干预的策略与应用10.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营养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能够解释营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能够学习营养干预的策略与应用10.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营养教育的定义与知识实践操作法:进行营养教育与营养干预的实际操作10.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营养教育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营养干预的策略与应用的掌握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食品与营养学的基本概念、营养学的科学基础、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生理功能与作用、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以及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
食品营养学教案--绪论及消化与吸收
![食品营养学教案--绪论及消化与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9f62b23cf12d2af90242e6ca.png)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案专业级班食品营养学课程名称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系教研室Yingli教师室主任审核签字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食品营养学(第二版)起止章节页码绪论P ~P ~讲授题目计划用学时1.绪论学时教学要求掌握内容1.营养、合理营养、营养素等基本概念;熟悉内容1.食品营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与其它学科的关系2.食品、营养素及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内容1.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发展历程及未来任务2.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1.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包括加工)2.食品营养学简介(包括概念、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教学进程第一节课绪论(步骤)第二节课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提问3.课堂讨论参考资料1.《生物化学》2.《生理学》3.《人类营养学》4.《营养学报》作业1.什么是合理营养?2.食品、营养素及人体健康的关系?课后小结第页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案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食品营养学起止章节页码第二章P ~讲授题目计划用学时消化与吸收学时教学要求掌握内容1.消化、吸收的概念熟悉内容1.人体消化、吸收的器官了解内容1.各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的机制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1.各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的机制教学进程第一节课消化(步骤)第二节课吸收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学)2.课堂提问[M]参考资料1.《生物化学》[M]2.《生理学》[M]3.《人类营养学》[ J]4.《中国微生态杂志》作业1.什么是消化、吸收?2.简述小分子营养素的吸收机制?课后小结第页。
第一章食品营养学绪论
![第一章食品营养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afee9e9b9f3f90f77c61b3f.png)
3.营养(Nutrition)
营养定义:原义为“谋求养生”; 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 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 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 的过程。
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 被人体吸收后供给热量,是同等量蛋白质或碳 水化物供能量的2倍;
脂肪是人体内能量供应的重要的贮备形式;
脂肪还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体表脂肪可隔热保温,减少体热散失,支持、 保护体内各种脏器,以及关节等不受损伤。
营养价值:食品的营养价值通常是指 在特定食品中的营养素及其质和量的 关系。
六大营养素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营养是供给人类用于修补旧组织、增生新 组织、产生能量和维持生理活动所需要的 合理食物。
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 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 质和水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前三者 在体内代谢后产生能量,故又称产能营养 素。
了解食品营养学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
第一章 食品营养学绪论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2.了解营养学发展简史与新进展 3.初步了解我国宏观的营养工作和居民
的营养状况
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1、营养学(Nutrition)
营养学定义: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 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即研究人体健康规其改善措 施的科学。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食品营养学发展概况、消化系 统概况、能量与能量单位、各类营养素的食 物来源、营养与疾病等教学内容;理解食品 的消化与吸收、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膳 食指南与膳食平衡宝塔、营养强化与保健食 品等教学内容;掌握各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 、食品加工对各类营养素的影响等知识。
食品营养学教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4a012b9ec3d5bbfc0a7438.png)
内容:第一章绪论教课目标:经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及基本观点教课,使学生懂得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掌握食品营养学一些基本观点。
指引学生正确对待一些生活中的营养误区,从食品营养下手防治慢性病。
教课要点、难点:食品营养学的几个重要观点,包含贯串营养学的参照摄入量等的观点等。
教课方法:解说法联合议论法发问法教课过程:本章(共两课时)的讲堂教课实行过程共分七步。
第一步:导入:介绍国内外食品营养学的历史与现状,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下手引起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兴趣。
第二步:解说观点:包含贯串营养学的重要观点:营养、营养素、营养学、营养价值、营养密度、营养标签、营养学评论。
第三步:叙述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内容。
第四步:叙述学习营养学的重要意义及其与其余学科的联系。
第五步:议论学习食品营养学应当注意哪些问题,自己食品营养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第六步::部署课后作业:你以为你的饮食构造有什么问题?怎样成立优秀的饮食习惯。
教课后记:学生比较喜爱营养学的知识内容: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汲取教课目标:1、经过教课,让学生认识食品与人体内的消化方式及消化过程2、认识人体对营养素的汲取3、认识培养优秀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教课要点、难点:1、消化与汲取的观点2、怎样培养优秀的饮食习惯3、影响消化汲取的要素教课方法:解说法联合发问法、议论法教课过程:第一步:请学生回答上堂课提出的问题,从怎样成立优秀的饮食习惯下手,切入正题消化汲取。
机体的营养与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正常的胃肠功能,解说食品营养素消化汲取的重要性,进而要修业生注意优秀的饮食习惯的成立。
第二步:介绍消化汲取系统概略。
第三步:详尽解说食品在人体内的消化方式、消化过程。
第四步:解说人体对营养素的汲取。
第五步:解说影响食品消化和营养素汲取的要素,要修业生注意消化汲取系统的健康,联系实质,科学饮食。
第六步:议论学习本章学习应当侧重注意哪些问题,从消化汲取角度谈自己应当怎样合理安排饮食。
食品营养教案-2食物的消化吸收
![食品营养教案-2食物的消化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7801b080cc22bcd126ff0cff.png)
课堂教案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内肽酶,水解蛋白质;其他酶类——水解相应的物质4、胆汁(1)成分:金黄色或橘棕色有苦味的浓稠液体。
不含消化酶。
①水分、有机物及无机物,组成复杂;②无机物——钠、钾、钙、碳酸氢盐等;③有机物——胆盐、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和黏蛋白等;④胆盐是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是胆汁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
⑤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胆红素和胆绿素。
(2)作用:①胆盐可激活胰脂肪酶;②作为乳化剂,乳化脂肪;③与脂肪的分解产物结合,促进脂肪的吸收;④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⑤胆盐可直接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胆盐的利胆作用;⑥是体内胆固醇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
5、小肠液(1)性质:粘稠的弱碱性液体,pH约为7.6;(2)成分:水分、无机盐(碳酸氢盐)、消化酶(氨基肽酶、α-糊精酶、麦芽糖酶、乳糖酶、蔗糖酶、磷酸酶等)及肠激酶和粘蛋白。
(3)作用: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稀释消化产物,降低肠内容物渗透压,有利于小肠内水分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从而促进蛋白质消化。
6、大肠液(1)成分:分泌少量碱性液体,pH8.3-8.4 ,主成分为黏液蛋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
(2)作用:细菌所含的酶能使食物残渣与植物纤维素分解。
对糖类和脂肪进行发酵式分解,蛋白质进行腐败式分解。
大肠内细菌还能合成少量 Vk 和某些 VB 族(叶酸, 生物素)其中一部分可被人体吸收,对机体的营养和凝血有一定生理意义。
基本无消化作用;润滑粪便,保护肠粘膜免受机械损伤。
四、吸收(一)吸收的部位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十二指肠和空肠)里进行,小肠粘膜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是维持正常的吸收机制的必要条件。
人的小肠长约4m,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肠粘膜具有环状皱褶并拥有大量绒毛及微绒毛。
绒毛为小肠粘膜的微小突出结构,长度为0.5~1.5mm,密度约10~40个/mm2,绒毛上再分布微绒毛,其中分布有微血管、乳糜管(淋巴管)和神经。
第二节食物消化和营养摄取教案
![第二节食物消化和营养摄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353b9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1.png)
第二节食物消化和营养摄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消化过程和营养摄取的基本概念;2. 掌握食物消化的主要过程和相关器官;3. 了解人体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和摄取方法;4. 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和良好的营养摄取惯。
二、教学内容2.1 食物消化过程1. 摄取和摄入2. 粉碎和混合3. 消化和吸收2.2 食物消化器官1. 口腔2. 食道3. 胃4. 肠道2.3 营养物质的需求和摄取方法1. 碳水化合物- 需求:提供能量- 摄取方法:主要来自谷类、米类、面类、蔬菜、水果等2. 蛋白质- 需求:促进生长和修复组织- 摄取方法:主要来自肉类、鱼类、蛋类、奶类等3. 脂肪- 需求:提供能量和维持机体功能- 摄取方法:主要来自植物油、动物脂肪等4. 维生素和矿物质- 需求:维持生理功能和健康- 摄取方法:主要来自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食物消化过程和营养摄取的基本知识;2. 图片展示:使用图片和图表展示食物消化器官和营养物质的需求;3. 示范:示范正确的进食方法和健康的饮食惯;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和营养摄取方法。
四、教学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课后向学生提问,检查他们对食物消化和营养摄取的理解;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健康饮食计划。
五、教学资源1. 幻灯片:包含食物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需求的幻灯片;2. 图片:展示食物消化器官和不同食物的图片;3. 讲义:课堂讲解所用的教材讲义。
六、教学扩展1.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食物消化相关的实验;2. 参观活动:安排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或健康食品展览;3. 项目展示:组织学生设计并展示自己的健康饮食项目。
七、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食物消化过程和营养摄取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学会了设计一份健康饮食计划。
同时,通过讨论和参观等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得到提高。
食品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77f1b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01.png)
第八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王其梅主编营养配餐与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一、教学内容
第4章微量营养素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矿物质的概念
(2)了解矿物质的缺乏、生物利用率和食品加工的影响
(3)熟悉食品中重要的矿物质
(4)熟悉维生素概述
2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膳食纤维、食物中常见功能因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营养配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膳食纤维对人体的生理意义;
()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
()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2
()膳食纤维对人体的生理意义;
()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
()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掌握能量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熟悉碳水化合物的功能,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
()掌握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与食物来源
()了解脂类的组成及其特征,脂类的功能
()掌握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
()熟悉水在人体中的含量及分布,水的生理功能,人体内水的平衡
()了解健康饮水的五大法则
2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能量、碳水化合物、脂类、脂肪酸和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营养配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为改善学生的营养水平,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增进学生体质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
1.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
2.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第章食物中其他功能成分
【讲授】膳食纤维的分类、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参考摄入量与膳食来源;食物中的常见的营养成分及重要的功能因子。
食品营养学教案绪论消化吸收能量
![食品营养学教案绪论消化吸收能量](https://img.taocdn.com/s3/m/ccd9330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1d.png)
食品营养学教案——绪论:消化吸收与能量一、教学目标1. 理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2. 掌握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3. 了解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过程4. 理解能量的来源及转化二、教学内容1. 营养学的基本概念解释营养学的定义,介绍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详细介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3. 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过程讲解营养素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重点介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吸收机制。
4. 能量的来源及转化解释能量的来源,讲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的能量转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过程以及能量的来源及转化。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营养学的实际应用。
分组讨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能量转化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相关教学材料2. 食物模型或食物图片3. 营养学相关案例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营养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详细讲解营养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分别介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强调其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4. 讲解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过程详细讲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营养素如何被人体吸收利用。
5. 讲解能量的来源及转化解释能量的来源,讲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的能量转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能量的代谢过程。
6.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营养学的实际应用。
分组讨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能量转化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8.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收集团队讨论的反馈意见,解答学生的疑问。
初中食品营养学的教案模板
![初中食品营养学的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8d6359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05.png)
课程名称:食品营养学授课年级:初中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食物中主要营养素的种类、功能及食物来源。
3. 培养学生合理搭配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 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认识。
教学重点:1. 食物中主要营养素的种类和功能。
2. 合理膳食的原则和食物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1. 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2. 如何根据个人需求调整膳食结构。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食品样本、营养标签、食物搭配图等。
2. 学生准备:收集家庭中常见的食品样本,了解其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食品营养学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二、讲授新课1. 食物中主要营养素:- 蛋白质:讲解蛋白质的种类、功能及食物来源,如肉类、鱼类、豆制品等。
- 脂肪:讲解脂肪的种类、功能及食物来源,如植物油、坚果、动物脂肪等。
- 碳水化合物:讲解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功能及食物来源,如谷物、薯类、蔬菜等。
- 维生素:讲解维生素的种类、功能及食物来源,如水果、蔬菜、动物肝脏等。
- 无机盐:讲解无机盐的种类、功能及食物来源,如钙、铁、锌等。
2. 合理膳食的原则:- 营养均衡:讲解如何根据食物中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做到营养均衡。
- 适量摄入:讲解不同年龄段、性别、体力活动水平的人群所需营养素的摄入量。
- 多样化:讲解如何通过食物多样化,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收集的食品样本,分析其营养成分,并尝试设计一份合理的膳食食谱。
2.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食物中主要营养素、合理膳食的原则等内容。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课1.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讲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以及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食品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fc182b58fb770bf78a55c4.png)
《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教案张忠、史碧波(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食品教研室)绪论(2学时)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吨。
我们喜爱食物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自然,每个人都想知道食物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健康的。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让你知道哪种食物对你有益,你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食物,安排一日三餐,设计食谱。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有助于你增进健康,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吃的合适,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饮食充满负罪感。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1、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t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
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1)人类(基础)营养学(human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2)临床(医学)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对疾病有辅助疗效,促进身体康复。
(3)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营养学研究目的:是根据机体在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体内新陈代谢的需要,科学确定机体营养素的需要量,制定合理地利用营养素的组织原则,指导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膳食营养上保证人体的需要。
2、营养(nutrition):是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定义:原义为“谋求养生”;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营养的核心:是“合理”,就是“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完整版)食品营养学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食品营养学毕业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30f3572b160b4e767fcf8f.png)
一、教学引导(复习回顾):5分钟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1、
2、
3、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二、思考题(作业):
(1)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
(2)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有什么不同?
(3)试根据某一类人群的营养需要特点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
(4)常见的婴幼儿营养缺乏病有哪些?在开发设计婴幼儿食品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过程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结合教学大纲介绍《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应该掌握的理论与实践重点。首先介绍我国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史;根据统计资料及数据说明国内外居民营养膳食的发展状况及营养配餐的重要性;重点掌握营养学的有关概念;结合实际情况讲述营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5分钟)
启发式讲解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5分钟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用故事引入维生素的发现史,然后分类阐述维生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最后讲述食品加工对维生素的影响。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1、
2、
3、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二、思考题(作业):
(1)总结各种维生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及食物来源?
(2)加热、清洗与整理、辐射及贮存对维生素的影响?
第十章营养失调(2学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导(复习回顾):5分钟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用数字讲述我国居民目前的饮食营养状况及与饮食有关的营养缺乏病、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疾病,然后分别讲述它们发病的原因、机理及预防措施。
通过多媒体、图片、图表、数据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营养失调的状况,让学生来认识和理解不同营养的失调导致的健康问题及其在日常饮食中的预防措施。
食品营养学教案--0绪论、1消化吸收、2能量
![食品营养学教案--0绪论、1消化吸收、2能量](https://img.taocdn.com/s3/m/5b1d8668af45b307e87197ba.png)
1、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t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 门科学。
(1)人类(基础)营养学(human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 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DRIs 是在 RDA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1995 年 8 月,美国 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食物与营养委员会(FNB)发表了 DRI,代替 RDA。包括四个内容指标:
(1)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average requirements):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定的,
之营养需要”,分别与1952,1955,1962,1980,1981,1988年进行了六次修订。
6、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营养素的摄入量是指通过食物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量。为保证人民健康,各国都规定了营养素摄 入量,称推荐摄入量,我国的推荐摄入量是在需要量的基础上,参考国外经验制订的,称为膳食营养素 参考摄入量,我国现行的 DRIs 是中国营养学会 2000 年修订的。 Nhomakorabea4
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
《食品营养学》教案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9、有机食品(Organic Food)
有机食品定义: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有关规定定义: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 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的、由授权的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颁发给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 切食品称为有机食品。如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FOAM)认证的食品。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90d5e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6.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食物中的营养素种类、作用及食物来源。
3. 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提高健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食品营养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营养素的分类、作用及食物来源3. 平衡膳食的原则及应用4.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5. 科学饮食的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营养素的分类及食物来源、平衡膳食的原则。
2. 难点: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平衡膳食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营养素的分类及食物来源、平衡膳食的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品营养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营养素的分类及食物来源、平衡膳食的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查找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了解其营养价值,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授课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讲解营养素的食物来源时,尽量用生动、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强调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
六、教学内容1. 营养评估与监测的方法2. 营养与疾病的关系3. 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4. 营养与生长发育5. 营养与运动的关系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营养评估与监测的方法,营养与疾病的关系,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
2. 难点:营养与生长发育,营养与运动的关系。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营养评估与监测的方法,营养与疾病的关系,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
食品营养与健康授课教案奥分子(山轻工)
![食品营养与健康授课教案奥分子(山轻工)](https://img.taocdn.com/s3/m/2fe4d9f3ad51f01dc281f1a8.png)
教案2
教案3
教案4
四、食醋的特点及营养价值
1.醋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2.醋中的糖类物质也很多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3.醋中的有机酸含量较多,它主要含有醋酸,其次含有乳酸、丙酮酸、甲酸、苹果酸、柠檬酸等等。
五、葱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1.葱中含有相当量的维生素C,有舒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2.葱含有微量元素硒,并可降低胃液内的亚硝酸盐含量,对预防胃癌及多种癌症有一定作用。
3.葱含有具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油和辣素,能去除腥膻等油腻厚味菜肴中的异味,产生特殊香气,并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
4.葱还可起到发汗、祛痰、利尿作用,是治疗感冒的中药之一。
六、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1.营养价值
蒜头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磷、维生素B1(硫胺素>及尼克酸含量较高;蒜苗中的蛋白质、钾、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维生素B1、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C(抗坏血酸>及尼克酸含量较高;蒜薹中的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蒜黄中维生素B1及磷的含量在大宗蔬菜中是比较高的,并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
2.特殊功能:
广谱抗菌作用、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糖尿病、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
七、姜的特点及营养价值
1.降血脂
2.利胆作用
生姜中的姜酚,可预防和治疗胆囊炎、胆结石。
3.抑制肿瘤生长
生姜溶液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健。
4.消炎杀菌
生姜能止牙痛、具有消炎、镇痛、杀菌作用。
生姜还有某些抗生素的作用,尤其是对沙门氏菌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消炎作用。
教案4
教案5
教案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教案张忠、史碧波(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食品教研室)绪论(2学时)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吨。
我们喜爱食物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自然,每个人都想知道食物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健康的。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让你知道哪种食物对你有益,你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食物,安排一日三餐,设计食谱。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有助于你增进健康,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吃的合适,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饮食充满负罪感。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1、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t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
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1)人类(基础)营养学(human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2)临床(医学)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对疾病有辅助疗效,促进身体康复。
(3)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营养学研究目的:是根据机体在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体内新陈代谢的需要,科学确定机体营养素的需要量,制定合理地利用营养素的组织原则,指导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膳食营养上保证人体的需要。
2、营养(nutrition):是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定义:原义为“谋求养生”;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营养的核心:是“合理”,就是“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合理营养的意义: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进智力;促进优生;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健康长寿。
(1)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能向机体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保持人体健康。
(2)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疾病状态。
(3)营养价值(nutrional value):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4)营养标签:指在肉类、果蔬及其它各种加工食品上描述其热能及营养素含量的标志。
如美国FDA据每日RDA设计用于食品标签,以成年男子推荐的RDA 的营养素数量为标准。
营养报道必需遵循FDA规定的标签形式,包括:①每份食品的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②通常将蛋白质、7种V、矿物质列出美RDA的百分数(VA、C、B1、B2、PP、Ca、Fe);③可列出其它一些种营养素(不强求):VD、I、Cu、Na、胆固醇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等。
3、营养素(nutrients):人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满足劳动及工作的需要,必须每日从外界环境摄入必要的物质,除空气和水外,还要通过各种食物组成的膳食,获得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工作、劳动的需要,此种营养物质称为营养素,是保证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人体至少需要40多种营养素,包括:9种必需氨基酸,2种必需脂肪酸,14种维生素,6种大量元素,8种微量元素,1种糖类,水。
食物在体内经消化、吸收、代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益智健体、抗衰防病、益寿延年的综合过程称营养。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约有几十种,包括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
人们对于食物有其共同的、也是最基本的营养要求:(1)供给能量、维持体温,并满足生理活动和从事生活劳动的需要。
(2)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要的材料,并为制造体液、激素、免疫抗体等创造条件。
(3)保护器官机能、调节代谢反应,使机体各部分工作能协调地正常运行。
人体对营养的需要也是食物所具备的营养功能。
所以食物是合理营养的物质基础。
4、营养生理需要量(nutritional requirement):营养生理需要量:指能保持人体健康,达到应有的发育水平和能充分发挥效率地完成各项体力和脑力活动的、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必需量。
也称适宜需要量最低需要量:是指能维持机体生命健康,不出现营养性疾病所必需的营养素的量。
达到这种需要量时机体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但他们的组织内很少或没有此种营养素的储备饱和需要量:除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外,组织中还能储存一定的量,这种储存可以在必要时用来满足机体的基本需要以避免造成可察知的功能损害,但又不能出现毒性反应的量5、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在食物中各种已知的必需营养素的摄取水平,足够维持不同性别和年龄绝大部分人(98%)的健康。
是在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考虑了人群的安全率而制定的膳食中必须含有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
安全率包括人群中的个体差异、饮食习惯、应激状况下需要量的波动、食物生产、食物的消化率、烹调损失、各种食物因素和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并兼顾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实际问题。
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略高于营养生理需要量。
⏹RDA的提出⏹1936年由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简称国联)的营养委员会提出营养素供给量标准;⏹1941年美国科学院食物与营养委员会第一次提出RDA,并于1943年发表第一版;⏹1937年我国开始制订,1938年经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委员会通过并发表,“中国民众之最低限度之营养需要”,分别与1952,1955,1962,1980,1981,1988年进行了六次修订。
6、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营养素的摄入量是指通过食物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量。
为保证人民健康,各国都规定了营养素摄入量,称推荐摄入量,我国的推荐摄入量是在需要量的基础上,参考国外经验制订的,称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我国现行的DRIs是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修订的。
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1995年8月,美国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食物与营养委员会(FNB)发表了DRI,代替RDA。
包括四个内容指标:(1)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average requirements):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定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2)推荐摄入量(RNI,recommanded nutrient intakes)(RNA, recommneded,average reauirementa):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3)适宜摄入量(AI,adequate intakes):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AI来代替RNI。
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
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不致于引起不利健康的作用。
当摄入量超过UL进一步增加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
UL并不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
主要用途是针对营养素强化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日渐发展,指导安全消费。
7、健康(Health)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亚健康: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或称营养失调,是指由于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营养不良包括两种表现:即营养缺乏(nutritiondeficiency)和营养过剩(nutrition excess)。
8、绿色食品(Green Food)绿色食品定义:对“无污染”食品的一种形象的表述,特指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
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是由农业部发布的推荐性农业行业标准(NY/T),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9、有机食品(Organic Food)有机食品定义: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有关规定定义: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的、由授权的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颁发给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称为有机食品。
如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FOAM)认证的食品。
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