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第五章 科学课程与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科学启蒙教育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科学启蒙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世界
3、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的需要
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标P2—3) 1、对象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
生。
2、学生观问题。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3、学习方式问题。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第五章 科学课程与教材
1 第一节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 第二节 科学课程标准指导下现行版本的
实验教材分析
第一节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 标准共分5部分:
• 前言:简要说明标准产生的背景;科学素养的 内涵;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任务以及改革 的基本理念。
4、用图表示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阐述三者之 间的关系
第二节 科学课程标准指导下现行版 本的实验教材分析
一、实验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 1、统一科学概念(1)性质与功能(2)变化与
守恒(3)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4)演变与 平衡(5)系统、结构与平衡 2、科学统一过程与技能
4、知识体系:以结构框图的形式,给出了各个 目标领域知识展开的主要线索与相互关系。 原大纲只是以学科知识结构为线索,按教材 单元的顺序排列,割断了有些知识之间的相 互联系,对教学过程规定过死,抑制了教材 编写者在教材内容组织编排上的创造性,教 师也无法根据实际教学过程对教学内容做出 适当的取舍、综合或调整
8、案例运用 :
《标准》与原有教学大纲的又一个区别是大量 运用生动的案例。新的理念、新的目标、新 的操作除了叙述外,通过典型案例,不仅可 以帮助教师获得感性认识,理解这些新观念, 而且还能给教材编写者与教师以启示与借鉴, 启发他们通过模仿、改造到创新,共同参与 本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完善。
三、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与内 容
(二)体现了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精神。
(三)教材注重了时代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加强 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内容,注意了科学 与人文主义的结合 。
(三)教材注重了时代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加强 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内容,注意了科学 与人文主义的结合 。
(四)、在学生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科学 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方面,教材编写者们也 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3、HPS渗透在教材中(结合教材实例介绍) 加深对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理解;沟通科学
与人文;加深读科学本质的理解
4、选取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一英里宽,一 英寸深”转变为“一英里深,一英寸宽”。 知识难度变浅了,而探究活动加深了。
二、科学课程标准指导下实验教材的共同特征:
(一)突出“以转变。
6、教育评价 :《标准》强化了教育评价对教 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不仅给出了评价指标与 方法,而且通过实例,提供了教师可模仿学 习的样本,便于教师实现评价与教学过程的 结合,这也是原有教学大纲中没有的。
7、教学的方法
《标准》对如何设计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认识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如何运用现代 教育技术等等。这些建议为教师改革传统课 堂教学提供了操作点,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 的实现。
1、学科名称:自然--科学,反映了教学内容的扩 展。除科学知识外,还包括科学探究的方法 和过程。"及有关的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目标《小学自然教学大纲》着眼于获 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小学科 学课程标准》着眼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3、内容选择 :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符合 小学生生活经验,能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最新 面貌的知识,删去了部分难度较大和比较陈 旧的内容。
4、内容选择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 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5、课程资源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 性。
6、评价问题。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 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四、课程总目标
1、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2、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对与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培养
5、科学探究 :“自然”大纲虽然也对教师提出了要 关注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培养的建议,但因过 于简单、抽象,缺少可操作性,教师实际的教学过 程还是以教知识为主。《标准》十分强调以科学探 究为主组织教学,它不仅通过分目标、具体内容标 准与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和设计等形式增强了科学 探究的可操作性,而且明确告诉教师,科学素养是 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 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 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因此,科学探究活 动将成为《标准》实施的主要形式。
• 课程实施建议:
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 和开发以及教材编写建议,对课程实施中需 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
• 附录:界定《标准》具体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 词的含义,介绍科学课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 计,提供科学教学活动的部分案例。
二、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与传统小学自然 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
• 2、引领儿童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 • 3、帮助儿童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 4、使儿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 5、培养儿童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科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课程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科学启蒙课 程。在其他课程(如小学语文)中,也有科 学内容的涉及,但那些只是渗透、附带的, 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科学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 蒙课程。所谓“宗旨”,是指课程要达到的 主要目的。要把小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 的国民,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然而,早期的 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 定性的作用。
•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 方面的任务:
• 1、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对科 学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