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心得体会一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机缘巧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结识了刘艳,寒暄过后得知我们竟然是师范的校友。
相较于她在教学上的建树,感觉我自己就像个小白,辗转回到数学课堂,才发现需要学习的太多了,误打误撞地加入到刘老师的工作坊团队,坊中老师们对数学教学的痴迷和他们超强的学习能力深深地感染了我。
假期里,在刘艳老师的推荐下我拜读了肖培东的《教育的美好姿态》,打动我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文字,还有他一语中的的精妙观点。
肖培东老师以一位语文人的眼光欣赏周遭的世界,他的眼中、他的笔下虫子轻舞飞扬,小草呓语萌芽,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正如所说,你的心中有什么,你看见的就是什么。
内心美好,眼中的一切便美好。
他说“别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求我,因为除了教师这个角色,我还有其他身份。
爱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智。
休憩之后的奔流更有力量,调整之后的步伐更为坚实。
”是啊,当我被拖着病体工作时的自己感动时,不曾想过这样的做法是否有效率可言。
嘶哑的喉咙唱不出动听的歌曲。
孩子在课堂上读着你的“唇语”,吃力地揣摩着大意,懵懂之下是该感叹老师的无私奉献,还是质疑此刻的迷惑不解?这样的牺牲大可不必。
奉献教育,不是短暂的生命消耗,而是该有长久的动力支持。
《教育的美好姿态》是培东老师关于语文的随笔,而又不仅仅是写语文。
关于课堂,他说“别总用’别出心裁’去对抗教学规律,也别总用’取舍’去应付我们的质疑。
”反观自己的课堂,“别出心裁”“取舍”多少次成了自己搪塞自己的借口,抑或是应付别人委婉的质疑。
殊不知这背后是自己教学能力的匮乏,对教学知识的一知半解。
你怎样,你的课堂便怎样。
我默默地告诉自己,真正“走进”教参、教案,用心研磨,潜心教育,打造出自己的、有灵魂的课堂。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教育的美好姿态》让我在疲于奔命的生活中驻足反思、修正,指引着我追求更美好的教育姿态。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心得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心得《教育的美好姿态》是一本深入探讨教育问题的著作,作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对教育界有价值的观点和思考。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美好姿态,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是为了培养和塑造个体。
作者在书中提到“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点燃的火种,让每个个体发光发热”。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成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个体,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的量化结果。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和特长,教育应该帮助他们发掘和发展这些潜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第二,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在书中指出,现代教育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而不是纯粹为了考试而服务的。
学生需要有时间和空间去锻炼身体、发展兴趣、培养情感和社交能力。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的公民。
第三,教育应该是一个积极的过程。
教育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趣的,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这是因为教育没有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所致。
作者在书中提到,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构建和发现中去。
教育过程应该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育者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去探索、提问,并且提供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第四,教育应该是家校合作的过程。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孩子。
作者提到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原则,例如家庭应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要与孩子保持沟通和交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要等。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心得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心得《教育的美好姿态》是一本描绘现代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著作,通过对教育的探讨和思考,作者呈现了一种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的教育美好姿态。
读完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核心。
然而,现代教育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功利化、应试教育、知识传输等。
而《教育的美好姿态》通过对教育目标、方法、评价的重新思考和诠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育的本质是全面发展人的潜能和个性。
作者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情商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育者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独立发现和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这种全面发展人的潜能和个性的教育观念,使我对教育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其次,书中强调了教育者要以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待学生。
作者认为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像倾听者一样倾听学生的声音和需求,与他们进行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发展自己。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种以尊重和关爱为基础的教育态度,使我对教育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再次,书中强调了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作者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
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同时,教育者还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追求,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发现自己的热爱和目标,为自己的将来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决策。
这种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的教育观念,使我对教育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教育要弘扬人文精神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篇一读一本优秀的书,我们能遇见美丽的灵魂。
把生命凝结在语言文字中,能够遇见最好的自己。
这,肖培东老师做到了。
人,因思想而伟大。
一个人,真正能做到“群体穿越〞,抵达这个美好的世界,那得要拥有我们所不拥有的才情和孤独。
于此,生命的精彩只能交给时间,毋须追逐,一切自然而然了。
肖培东老师所著的新书《教育的美好姿态》能够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语文教育界的大事情。
在众语成文的当下,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蔚为大观。
而能够“浅浅地教语文〞,坚守语文的本真,真正站在学生和语言文字的起点来灵动地教语文,让语文美好绽放,这,恐怕,我们要一辈子的修行。
《教育的美好姿态》这本新书与2023年1月出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一道,成为肖老师语文人生的最好礼物。
语文,只有对其爱得深沉,才能参悟其中的奥秘,也才能融进自己的生命里。
没有语文的走遍千山万水,没有一堂堂课的铺陈,没有苦心孤诣地反思,没有无数个不眠之夜,怎么可能有教育的美好姿态?浅浅地教语文,教的不仅是语文,更是让我们找寻到了不知何时何地失去的青春吟唱。
原始的,纯洁的,真诚的,重拾我们教育的和语文的初心。
任生命一天天的流逝,那永不改变的却是“一颗不近黄昏的心〞。
3月6日下午,当我得知肖老师的专著《教育的美好姿态》能在原创图书的微店购置后,时不我待,二话不说,找到网址,点击翻开,赫然在目的便是封面印有七个大字的书名——教育的美好姿态。
这书名竖行排版,方方正正,简简单单。
即使看看书名,就能让人想象得到肖老师是一位有生命情怀的语文人。
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人心急躁,为名为利,人们走得太快,太远,忘记了生命最本来的样子。
真的能够静下心来,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思考什么是语文,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并能用心写成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让我们所有人都为之感动,这,需要有怎样“真实,灵动,大气,细腻〞的灵魂。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心得汇编五篇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心得汇编五篇【篇一】禁不住那份仰慕之情,买来了《教育的美好姿态》一书。
一读起,竟舍不得放下。
即使有时放下了书籍,心却还在那里周游。
就像那时读昭君的一路修行系列。
自己也觉得奇怪,怎么会对素未谋面的人如此痴迷,如此眷恋。
后来越来越明白,原来他们的文字里有一个潜藏的自己。
他们的课,他们的文,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境界,他们的智慧,都在诱惑着每一个向往美好教育的人。
一.教育的美好姿态在他清醒的反思里肖特早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典范,但他总是在给自己鸡蛋里挑骨头,哪怕是课堂上的一句话,一个瞬间不妥当,哪怕是在别人眼里已经无可挑剔的完美,他总保持安静的清醒。
他会为自己偶尔的抢占话语权而自责,他会为自己没有充分的引导学生而静思,他亦会为自己没有灵性的评语而愧疚,他更会为语文教学中的教育乱象而焦虑……安静,是他的常态。
也许正是静带给了他无与伦比的力量,衍生出不同于常人的教育智慧。
二.教育的美好姿态在他耐心的等待中公开课上,很多老师唯避学困生而不及,而肖特往往会把目光落到角落里内向自卑的孩子,即使可能有艰难的对话,甚至可能会没有对话,他却从不放弃。
他有足够的底气唤醒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启发孩子,有足够的温和等待孩子。
在漫长的时间里,他赢得了孩子丢却已久的自信,他看到了孩子眼睛里的光芒,他做到了一位师者的儒雅和良善,他更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童心。
在他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慈悲,什么叫教育。
那就是不仅仅为分数而“战”,更要为那些不会为老师赢得荣誉和利益的孩子而“站”,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天,每个孩子都该有应得的尊严。
“教师站上讲台,就不要奢望所有的成长都是一副姿态。
”他是这样想的,亦是这样做的。
三.教育的美好姿态在他“浅浅”的教学设计里浅浅的教语文,看似浅,实则深。
没有花里胡哨的语文活动,没有绚烂多彩的光电课件,没有风靡全国的小组合作,只有轻轻地说,慢慢地导。
问题不多,话语不多,环节不多,拓展不多,多的是师生间的对话,多的是适时的评价。
读《教育的美好姿态》有感
读《教育的美好姿态》有感李晓丽以美好姿态对待教育------读有感教育的美好姿态,我经常思考。
何为教育的姿态?是教学方法?亦或是教学态度呢?读完《教育的美好姿态》这本书,对教育的姿态有了新的理解,新的参悟。
姿态是样子的意思,教育的姿态就是教育所应有的样子,的模样,它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作为一名高中老师,我也应该有对待教育的美好姿态。
我理解的教育的美好姿态,就是把自己教成一个学生,把自己教回到课堂,把自己教回到童年。
也就是希望自己拥有一颗阅读世界的心,一颗描绘生命的心,一颗思考天地万物和自我的心,一颗学习和进取的心.教师职业的任务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为这一点,教师自己就必须是真正善于学习的人。
因为只有教师知道如何去学,学生才有可能跟随他学习。
所以言传身教是最科学最本真的教学。
要回到你的原点,不但是教学回到原点,你的理想,你的思考,有的时候都要回到一个最初的原点,去重新设计,去重新理解。
因为教育的工作很容易走向倦怠,走向平庸,如果你想让自己永远拥有一种教学的激情、教学的动力和智慧,永远不断地开掘出教学的潜能和创造力,你就要保持最美的教育姿态,把自己教成一个学生.教师的美好姿态是阅读的姿态。
把自己教成一个学生,要像学生一样爱读书,勤于读书。
任何老师应该是这个社会当中最爱读书、最会读书的人。
我们一直都说教师是读书人,是读书先生。
读书对教师的精神成长非常重要。
老师,如果不读书,我们就不可能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教育理论和开阔的视野。
我记得于漪老师说过一句话:“教师就应该是读书人,是文化人,书读到什么程度身上就会有怎样的气质,工作就会有怎样的气象。
”我们老师是读书人,读书应该是陪伴热一辈子的事情。
所以要让学生爱上阅读,老师就要自觉的把阅读变成生活的方式,变成找回生命灵魂的一种呼吸。
思考是教育的美好姿态。
我很喜欢看罗丹的雕塑-----思想者。
他手托下巴,低头苦苦思索,仿佛就在与这个天地对话,也好像在拷问自己的灵魂。
语文教师《教育的姿态》读后心得体会五篇
语文教师《教育的姿态》读后心得体会五篇【篇一】《教育的美好姿态》不仅仅是一个语文人在谈语文谈教育,它更是美好的心灵絮语。
散落散见于书中的是一个个美好的自然意象:秋天的落叶,悠悠的流水,夏日的鸣蝉,铺满大地的野草,洁白的雪,悠长的巷……从文章的题目便可见一斑:《请给春天一点时间》《喊向月亮的声音》《杂草的语文之旅》《每一片雪,都是一片灵动的思绪》《穿越群体,你却不是孤岛》……颗颗珍珠串成了美丽的项链,道道河水流成了诗意的生活:我看着小鸟在空中轻捷的划过痕迹,我看着小草在土地的呓语声中悄悄萌芽,所有小虫子都和我一起轻舞飞扬,我就把春天留在我的眼睛里。
雪花倏忽钻进我的衣领,我会伸出手,接过下一朵花瓣一样的晶莹,等待空中下一个柔软的飘落,把足迹留在雪白的大地上。
诗意的生活不是空中楼阁,有哲思,更有语文:走进山水,山水给你语文的灵感;融入森林,花树给你教学的指引;看落叶,金黄的脉络里有语文的气息;读天空,广阔无垠中自有一个课堂。
你把父亲的脊梁看成诗歌,你把母亲的白发写成散文,你用爱向大地致敬,你用敬畏向蚂蚁叩首。
语文教学的感觉,不是每天匍匐在大部头书籍里就能找到的。
一个行走于滚滚红尘却不染世俗之气,汪洋恣肆地将自然融入生活融入工作的人,怎能不是拥有一颗童心的大爱之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刻,我想起了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切。
【篇二】一、前言《我的教育信条》,作者是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学习教育学的人,对于杜威都不会陌生,我们惊叹于他的“儿童中心主义”的主张,更欣赏他对于美国当时教育实际的“突破性”思考,正因为有了杜威的教育观点,我们认识教育本身才有了不同的角度和看法。
读《我的教育信条》第一章,我就发现了杜威这样一种教育的姿态:“我相信!”“我相信”,这完全是一种纯主观的、仅是可能性的言说。
它不代表绝对权威,不是绝对真理,只是一家之言。
可是,这句话同样也凸显了“我”,是我的所思。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教育的美好姿态》是一本由著名教育家陈启峰所写的书籍,他在这本书中讨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话题,包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何让学生有自信心、如何加强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塑造等等。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见解、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真实的案例,将其作为了一种启示,旨在为读者提供实用的教育指导和帮助。
在阅读《教育的美好姿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为学生奠定一个全面发展的基础,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温暖的陪伴。
书中提到了许多成功教育案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位老师在教育一位自闭症患者时的经历。
虽然这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差,但他的老师从不放弃他,总是耐心地帮助他,最终他竟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运算方法。
这个案例让我明白了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整个人生轨迹。
在我的阅读体验中,尤其是在那些涉及到激发创造力和自信的内容中,我发现书中提供的许多创新思路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例如,用轻作业的方式降低学生们的压力,或者用游戏式的方式教授知识,让学生更愿意学习。
同时,我也认为这些思路还可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创造出更好的教育方法和指导。
正如陈启峰所写的那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我们的下一代比我们更优秀。
”读完《教育的美好姿态》后,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每一个人的教育历程都非常重要,每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在我的观点中,教育的美好姿态应该是多元化的。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学术成绩的提高,更应该强调学生性格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育应该是积极、自由、开放的,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去发掘自己的闪光点。
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角,老师应该是引导者和调节者。
最后,教育还应该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启示,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和成长的滋润。
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视角,让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了教育这个领域。
教育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路上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这本书提供的案例和思路都可以让我们更深入的探寻美好教育的路径。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心得体会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心得体会《教育的姿态》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一」如果语文课上成这样,我想孩子们会喜欢的。
如果语文课上成这样,我想老师们幸福感会爆棚的。
肖培东老师在《教育的美好姿态》这本书的“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悟的心”这一章节中,诗意地向我们阐述了语文课也可以如此美。
曾几何时,谈语文色变,孩子们不喜欢上语文课,就连语文老师自己都怀疑自己所上语文课的价值。
其实啊,是他们自己都没有爱上语文,又如何教出爱语文的学生呢。
语文值得我们爱吗?必须的。
当然,前提是你是爱生活的人,因为语文即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这句话放在语文教育上,再贴切不过了。
我们在语文中解读生活,我们在生活中升华语文。
语文里有清香麦草,语文里也有皎洁月光。
用一颗诗心来生活,更要用一颗诗心带领孩子们走进文字的王国里。
这样的语文,很美!帕克·帕尔默曾说过: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学要求最终是来自于教师内心的呼唤。
简单一点说,文本应该先在教师身上发生化学反应,然后才能真正在学生那里产生效应。
老师首先要让文字打动自己,然后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字。
与其说一堂课是面向学生的,不若说教师也在每一节节语文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如此看来,迈进课堂前,我们得好好地钻研文本,要相信每一个文字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自己激活了文字的血肉,才能把一个个教学镜头镶嵌在学生的生命记忆里。
好的语文课标准,众说纷纭,其实是很多时候我们忘却了本。
首先是每种文体的本。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有各的特色,我们在感叹学生作文四不像的同时,殊不知是我们的文体教学也陷入了四不像。
教学技巧高高凌驾于文字语言的本色之上,这样的语文课,想美太难。
其次,问题设计之本。
大道至简,这四个字,我很喜欢。
一堂课就该有它简洁凝练的主问题,而小处,则是在那一个个跳动的文字里去探寻通向文章灵魂的密码。
最后,问题如何设计,是关键。
《教育的美好姿态》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最新
《教育的美好姿态》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最新你把父亲的脊梁看成诗歌,你把母亲的白发写成散文,你用爱向大地致敬,你用敬畏向蚂蚁叩首。
语文教学的感觉,不是每天匍匐在大部头书籍里就能找到的。
一起来看看《教育的美好姿态》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最新,欢迎查阅!《教育的美好姿态》观后感学习心得1从第一次在新浪博客上拜读肖培东老师的文章到现在,一晃五年多了。
虽未见其人,也未闻其声,但心中对他的崇拜之情不曾削减。
对于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教师来说,能身临其境地聆听肖老师的讲课也许只是此生的奢望,幸好有网络,可以让我足不出户也能目睹大师的风采,感受榜样的力量。
这不,从肖老师的博客中得之他的新作《教育的美好姿态》,与大家见面了,我知道这个假期的我注定是充实而快乐的。
肖培东,浙江省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永嘉县上塘中学副校长,先后在永嘉县桥头镇中学、永嘉中学、永嘉第十一中学任教。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温州市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首届名师模范班主任,教育硕士,中语会课堂优化策略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分会理事,“国培计划”教育讲座专家,浙江省首批“名师名校长”导师资源库人选,《语文学习》杂志“镜头”栏目主持人。
光这些头衔,就足以让人佩服,也可以看出肖老师是一位实实在在搞语文的研究型教师专家。
肖老师的博客访问总量40多万人次,关注人气三万多,如此受欢迎,肖老师那超卓的魅力何在?细读《教育的美好姿态》,你就会感知:不外乎他的真实与才华。
《教育的美好姿态》是肖培东老师的教育随笔集。
他对课堂、教研、听课、育儿中遇到的各种教育问题进行反思、剖析,引导教师、学生、家长等体味教育的美好和人生的真谛。
文笔清新,感情细腻,娓娓道来,充分体现了一位具有人文情怀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美好追求。
书中还告诉我们语文老师: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语文,就是让学生习得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表达的乐趣。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有感五篇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有感五篇【篇一】窗外不时有鸟儿啁啾声,高楼林立间,于我,不啻于一种安静的欢喜。
身子略有不适,谨遵医嘱,于是,这个周末,便在家里,难得的清闲下来。
捧读新购的《教育的美好姿态》一书,这是语文名师肖培东的教学感悟。
深深折服在他的字里行间,那娓娓道来的一节又一节语文课,在我面前,仿若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有对春天安静的等待,有悠长悠长的声音在行走的雨巷,有对梅西式灵感的寻找,有改变河流走向的阅读……似乎第一次才发现语文的美丽。
我开始不再用职业化的角度去审视语文。
孔庆东老师说:"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
"肖培东老师说:"可以是一首歌,是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可以是一件艺术品,是梵高的《向日葵》;可以是断臂的维纳斯,可以是高山的倾诉,可以是依水的沉思,可以是易中天的讲坛,可以是祖母的白发真情……有宽广的文化视野,更有对文化的深细感知和体认。
"原来,语文的世界竟然是如此的博大辽阔,语文的视野竟然是如此的深邃繁茂,语文的内涵竟然是如此的丰厚广远。
而这样的语文,教我如何不依恋?原来语文可以如此美丽。
原来教育随笔也可以流淌美丽的诗行。
我的心屡次被惊艳到,肖老师的珠玉文章,让我用朝圣的心态阅读都不为过。
一节作文课,在肖老师的沉思中,变成了令人迷恋的安静课堂; 面对所谓的学困生,肖老师悄悄告诉我们:请给春天一点时间; 接受了一节有挑战的公开课,肖老师睿智地写道: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忘初心……甚至于一个家长的短信,都可以成为生发教育感悟与哲思的源泉,然后就有了一篇读来如沐春风养眼怡心的美文。
忽然悟了:如果一位教师能够以这样的文笔去记录,以这样的心态去反思,身列名师不远矣。
原来语文是我们美丽的世界。
世间万物,又莫不是美丽的语文。
在安静的夜里,一个人,守着钟表的滴答声,读完了这本书。
却不忍释卷。
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浅薄如斯,为什么自己的课堂苍白无力。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爱是教育的四月天还记得泰戈尔曾经在他的诗中说过:“有爱的事物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我们手中这盛满了酒的酒杯”。
无意间,我发现了一本书名叫《教育的美好姿态》,优雅朴素的封面让我情不自禁的翻开了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陷入了许久的沉思之中。
感觉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读过一本能够让我产生如此心灵震撼的书了。
《教育的美好姿态》与其他的书不同,他没有专注于描写大人的世界,那些关于阶级,关于地位,关于金钱势力。
这本书更加注重对孩子最纯洁的情感的体现,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唤醒了我自己内心那个善良有爱的自己。
以一个优秀教育者的态度让我们重返儿童时代。
回想起那些小时候与同伴之间最真挚的感情。
这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了教育在面对受教育者应有的态度,虽然整本书都没有华丽的词藻来刻意彰显作者的文采。
但是读到某些地方却让人忍不住感叹。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一边浮现着书中那些精彩的教育片段,另一方面,却还有另外一个声音告诉我这个世界上发生过的那些堪称教育失败的事件,这本书对我们教育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具有启示意义的书籍。
一、教育的意义(1)从个人角度来看:教育作为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少年的发展中教育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身上肩负着培育好民族未来的重要使命,教育并不只是单单教他们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每个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个时候却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心安理得地拿着父母用血汗换来的钱去挥霍潇洒但却转头埋怨父母不够光鲜亮丽。
可是我们的孩子可曾记得,真是父母拼命赚钱支持,我们才有了当下美好的生活。
我认为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他却可以去选择他应该爱的人。
在我们中国的十几亿人口中从来不缺乏人才。
但缺乏的是那些重感恩,有教养,德才兼备的人。
《教育的美好姿态》有感五篇
《教育的美好姿态》有感五篇【篇一】安静的夜晚,难得的闲暇时光,坐在靠着窗户的桌子前面,手边放着刚刚阅读过放下的书,肖培东著的《教育的美好姿态》,阅读这本书,完全是因为我之前在关注的微信公众号里读到的一篇同名文章,由于自己是做老师的,而且文章是有关教育的,所以里面的颇具诗意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我,并且反复阅读了好几遍,有好几次都有想看这本书的冲动,于是就在网上搜索决心买下了这本书,心心念念已久,终于拥有的感觉真好!翻阅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大部分其实写的都是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文章,它虽与我所学和所教的专业不同,但作者对于课堂的教学和思考以及作者那横溢的文采和才华让我深深折服,每一篇诗意的文章叙写都蕴藏着作者对教育和学生深深地爱,我不忘初心里产生一种由衷的钦佩感,我也曾在心里想: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难道它就是平时上课就拎起课本教书下课就休息的重复的做着同样的事情吗?以至使自己渐渐的感觉到枯燥无聊而慢慢地学会抱怨?而今阅读这本书终有答案“教育应该是美好的,美好的上课姿态,美好的教学方式,美好的和学生们相处,美好的教会他们学会知识,美好的生活”,就如作者所言:“站上讲台,做学生的光,走出学校,就拥有自己的幸福!”书的封面上印写着我一直很喜欢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句话:“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它和那句我经常听到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应该是一样的:无论走的多远,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还记得儿时还正在上学的时候,曾无数次羡慕那站在三尺讲台上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的老师,那时在我的心里认为老师们是那么的学识渊博,知道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并且也总是能够把调皮的我们管教的服服帖帖,把我们的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于是,就在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一个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老师的梦想,像我的老师们一样教书育人,做学生们的光。
因此我不停止的上学,尽管上学时的成绩并不理想,但爸爸妈妈却从未在上学的这条路上阻止过我,自己也从没有想要放弃过上学读书,而现在,我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老师,像儿时多次心里憧憬的那样,认为教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认为自己可以把这个工作做好,可以教育好我所教的学生,但好像事总与愿违,我一直以来的美好憧憬,就在我工作后完全被颠覆,工作这两年来,在教学这条路上走的实在曲折,教学经验的不足,班级管理能力的欠缺和其他一些自身的原因,让所教的学生们的考试成绩一次次的不理想都让我倍受打击,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有了一次次的无奈和力不从心,这些虽都不是我所愿望的那种结果,但却真真实实地存在着,看着身边那些优秀的同事们,而自己在教学成长的这条路上却依然还有那么多的困扰,理想做一名优秀合格的好老师的目标,貌似离自己却总是有一段够不着距离。
5篇《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心得
5篇《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心得5 篇《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心得读了钱梦龙老师的《教师的价值》一书,不过瘾,在了解钱梦龙老师更多的资料时,看到钱老师的弟子、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的书《教育的美好姿态》。
于是,从一本书读到了另外一本书,从“师傅的书”读到“徒弟的书”,一脉相承,顺流而行,阅读之,欣赏之,学习之,也谓有趣。
起初是被书名的美好所吸引,为封底的一段文字所打动:“我们在钢筋水泥的教室里识字读文,春光在窗口等候,微风从走廊略过;我们在花草云湖的教室里读天读第地、读自己,小鸟飞进了我们的书本,小虫子爬成了我们的标点。
那随风送来的芳香、绚烂与牧歌,都是我们的篇章;那书声琅琅的唐诗宋词、小说散文,都被折成一只只纸船,在青春的吟唱中漂向远方 .”然后进入书籍,读到文字,这才开始了真正的吸引。
肖培东老师的文字恬淡,情真意切,透过文字,可以看到他对日常人事细致的观察与深深的体悟。
一堂《找春天》的作文课,给春天一点时间,是对课堂启发和唤醒等待的观察;两个“送掌声”的镜头,回放的是对“课堂失真”与如何真正尊重学生的省察;在经典散文《荷塘月色》的听课过程中,学生的漫不经心和麻木冷漠,刺痛着老师的心,不管是上课老师还是听课老师,心里都填满了沉重与酸楚。
在以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为载体的文学作品或大众文化产品构成了人们阅读、欣赏与品评的主要内容的今天,文学经典真的已经在青年学子的心目中淡出了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抵不过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为什么经典中需要细品慢嚼的淡淡的美、隐隐的忧,如此艰难地等待或是根本等不到活跃在时尚元素中的中学生去喜欢?当经典作品在我们的课堂上遭遇冷落的时候,去哪里静候纯真?当书写人性之美的文字被孩子们调侃、嘲讽的时候,又到哪去期待真诚?学生离经典越来越远,成为课堂上的看客,这是语文的伤痛,也是教育的伤痛。
肖老师大声疾呼——在这个阅读品质和感动情怀逐渐消逝的时代,具有穿越时空魅力的经典作品,是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有感五篇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有感五篇【篇1】窗外不时有鸟儿啁啾声,高楼林立间,于我,不啻于1种安静的欢乐。
身子略有不适,谨遵医嘱,因而,这个周末,便在家里,难得的清闲下来。
捧读新购的《教育的美好姿态》1书,这是语文名师肖培东的教学感悟。
深深折服在他的字里行间,那娓娓道来的1节又1节语文课,在我眼前,仿若显现了1幅幅美丽的画卷:有对春季安静的等待,有悠久悠久的声音在行走的雨巷,有对梅西式灵感的寻觅,有改变河流走向的浏览……仿佛第1次才发现语文的美丽。
我开始不再用职业化的角度去审视语文。
孔庆东老师说:”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
”肖培东老师说:”可以是1首歌,是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可以是1件艺术品,是梵高的《向日葵》;可以是断臂的维纳斯,可以是高山的倾诉,可以是依水的寻思,可以是易中天的讲坛,可以是祖母的白发真情……有宽阔的文化视野,更有对文化的深细感知和体认。
”原来,语文的世界居然是如此的博大辽阔,语文的视野居然是如此的深邃茂盛,语文的内涵居然是如此的丰富广远。
而这样的语文,教我如何不迷恋?原来语文可以如此美丽。
原来教育随笔也能够流淌美丽的诗行。
我的心多次被冷艳到,肖老师的珠玉文章,让我用朝圣的心态浏览都不为过。
1节作文课,在肖老师的寻思中,变成了使人迷恋的安静课堂; 面对所谓的学困生,肖老师悄悄告知我们:请给春季1点时间; 接受了1节有挑战的公然课,肖老师睿智地写道: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忘初心……乃至于1个家长的短信,都可以成为生发教育感悟与哲思的源泉,然后就有了1篇读来如沐春风养眼怡心的美文。
忽然悟了:如果1位教师能够以这样的文笔去记录,以这样的心态去反思,身列名师不远矣。
原来语文是我们美丽的世界。
世间万物,又莫不是美丽的语文。
在安静的夜里,1个人,守着钟表的滴答声,读完了这本书。
却不忍释卷。
我终究明白自己为何浅薄如此,为何自己的课堂苍白无力。
原来,我始终把语文和生活生生地分离了开来。
2024年《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心得(二篇)
2024年《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心得一、何谓“被铭记”。
被铭记并非教师恳求学生怜悯辛劳,或是哀求课堂的无奈。
相反,"被铭记"是教学的崇高愿景,是教育的理想,体现于教师通过具体教学策略和过程,展示个人教学特色和影响力,自然实现教育理想的进程。
"被铭记"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涯全心投入的自信与骄傲,非出于主观的刻意追求,而是客观的不期而至。
尽管我们如尘埃般微小,但各自独特,各自有其轨迹。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专注于教学,塑造有灵魂的课堂,即使时光荏苒,课堂仍能在岁月的角落留下鲜明的印记。
"被铭记"是教育理想与教学自信心的体现。
二、由谁来铭记。
学生是否愿意铭记。
在繁重的课程中,各科教师如过客般在学生记忆中匆匆而过,多数人最终都将淡出记忆。
如果我的课程充满灵魂,独特且符合学生的需求,即使他们各奔东西,我的课程仍可能被珍藏在记忆深处,如同冬日的老树枝,待到春暖花开时,仍能生发出新的生机。
三、如何“被铭记”。
难忘的课堂需要教师的严谨教学态度。
态度决定高度,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严谨的教学态度不仅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和家长对我们的期待。
无论是对课堂的尊重,还是对学生的关注,都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如同艺术家对待珍贵的艺术品般小心翼翼。
难忘的课堂需要独特的教学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学风格也因此各不相同。
通过学习、阅读、思考和实践,积累经验,岁月会塑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同一幅独一无二的画卷,等待被欣赏。
难忘的课堂需要教师的教育热情。
健康乐观、自信多才,健康的身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我们的步伐、我们的兴趣、我们的效率,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保持健康乐观的态度,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最生动的生命教育。
难忘的课堂需要坚定的教育理想。
理想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信念,即使面临挫折,也要坚守初心,追求理想。
在理想的指引下,我们的教育才能充满动力,充满梦想,充满对人文精神的热忱。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教师心得感悟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教师心得感悟最近读到了一篇名为《教育的美好姿态》的文章,讲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的见解和思考。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的美好姿态,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育不仅是教书育人,更是培养思想、品德、创造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而非仅仅关注他们的分数和成绩。
文章中提到的“三教”,即文化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品位的教育,恰恰就体现了这一点。
文化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道德的教育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品位的教育则从审美和品位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素养。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意识和追求,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也需要我们有美好的姿态。
教师的话语、行动、言传身教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姿态,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榜样。
文章中提到的五个关键字,也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真、善、美、热、爱——真诚、善良、美好、热情、爱心,这些关键字代表了教育的精神内核和师德所应追求的素质,也是教育工作者最应该具备的品质。
如何在日常教育中体现这些关键字呢?首先,要真诚和善良待人,对每个学生都认真负责,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难,并尽力给予帮助和指导。
其次,要教育好学生,需要用心为他们规划课程,不断吸取新的教育思想,并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法和授课技巧。
最后,要在专业中追求卓越。
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关注最新的教育研究和发展,为自己的教学和专业素养提升不断努力。
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在教育工作中体现出真、善、美、热、爱的应有姿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好榜样。
综上所述,阅读《教育的美好姿态》一文,让我深感教育事业的神圣和重要,也坚定了我对于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应当具备的素养和品格的追求。
我会一直保持教育的热情和责任心,把美好的教育姿态贯彻于日常教育教学中,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心得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心得《教育的美好姿态》是一本以教育为主题的书籍,通过描绘一些优秀教育者的教育实践和故事,探讨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这本书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姿态,对教育产生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愿意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追求更高的美好姿态。
这本书通过讲述一些教育者的真实故事,展示了他们对教育的热情和执着。
他们以身作则,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
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他们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想素质。
他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才能,他们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发展,用心去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
阅读这些教育者的故事,让我思考到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看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被这些教育者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所感染。
我意识到教育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塑造。
教育不能把学生看作是一张白纸,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才可以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
这本书中的故事还让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和坚持。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一劳永逸的。
教育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教育者的不断探索和学习。
教育者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只有不断追求进步和改进,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成果。
这本书中的故事还让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和谐的过程,需要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教育不能只是单向的传授,而应该是教育者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和成长。
教育者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倾听他们的声音和意见。
教育者要给予学生自由和尊重,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心得体会一
禁不住那份仰慕之情,买来了《教育的美好姿态》一书。
一读起,竟舍不得放下。
即使有时放下了书籍,心却还在那里周游。
就像那时读昭君的一路修行系列。
自己也觉得奇怪,怎么会对素未谋面的人如此痴迷,如此眷恋。
后来越来越明白,原来他们的文字里有一个潜藏的自己。
他们的课,他们的文,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境界,他们的智慧,都在诱惑着每一个向往美好教育的人。
一.教育的美好姿态在他清醒的反思里
肖特早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典范,但他总是在给自己鸡蛋里挑骨头,哪怕是课堂上的一句话,一个瞬间不妥当,哪怕是在别人眼里已经无可挑剔的完美,他总保持安静的清醒。
他会为自己偶尔的抢占话语权而自责,他会为自己没有充分的引导学生而静思,他亦会为自己没有灵性的评语而愧疚,他更会为语文教学中的教育乱象而焦虑……安静,是他的常态。
也许正是静带给了他无与伦比的力量,衍生出不同于常人的教育智慧。
二.教育的美好姿态在他耐心的等待中
公开课上,很多老师唯避学困生而不及,而肖特往往会把目光落到角落里内向自卑的孩子,即使可能有艰难的对话,甚至可能会没有对话,他却从不放弃。
他有足够的底气唤醒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启发孩子,有足够的温和等待孩子。
在
漫长的时间里,他赢得了孩子丢却已久的自信,他看到了孩子眼睛里的光芒,他做到了一位师者的儒雅和良善,他更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童心。
在他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慈悲,什么叫教育。
那就是不仅仅为分数而“战”,更要为那些不会为老师赢得荣誉和
利益的孩子而“站”,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天,每个孩
子都该有应得的尊严。
“教师站上讲台,就不要奢望所有的
成长都是一副姿态。
”他是这样想的,亦是这样做的。
三.教育的美好姿态在他“浅浅”的教学设计里
浅浅的教语文,看似浅,实则深。
没有花里胡哨的语文活动,没有绚烂多彩的光电课件,没有风靡全国的小组合作,只有轻轻地说,慢慢地导。
问题不多,话语不多,环节不多,拓展不多,多的是师生间的对话,多的是适时的评价。
在主问题上砸下去,一步一步地向前推动,一步一步地诱生深入,一步一步地落实言语,而一切,都来自于笃定的设计,来自于充分的自信,来自于学识的深厚。
《湖心亭看雪》他抓住
了“与”,他说这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自然
的感通。
《孔乙己》他抓住了“店内外”,从“店内”到“店外”,孔乙己遭遇的都是无边的薄凉,整个社会的病态就跃
然学生心上。
在他的课上,既有不事渲染的预设,更有精彩绝伦的生成。
听课《祝福》,他觉得应抓住“雪”,从眼前雪到文中雪,再到人物命运之风雪,最后拓展雪的思考。
学生更能感受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更能感受人生的苦难。
作文课《好久不见》,五分钟的备课,却成就了永恒。
好课不可复制,但我们有足够的信任,相信他会越上越好,上出更多的美,更多的慧。
原来,好课也是曲径通幽的抵达。
它可以有波折,可以有顿挫,甚至可以有停滞,但它却在一直向前流动。
它不是盆景,不是死湖,它是小溪,它是江流,它是大海。
“碧波深处有珍奇”,只有带领孩子们一步步走向思维和情感的深处,才有机会领略无穷的美景。
是的,是这样的!
四.教育的美好姿态在他真正的尊重里
虽然是众人仰慕的大师,但他从不高高在上,从不孤高自诩。
似乎他的骨子里有无穷无尽的童心,他总能贴心贴肺地理解、悦纳孩子。
他没有无尽的期许,他有冷静的清醒,他只期待每一个和他相遇的生命都能昂起头,站起身,找到自己的自尊和自信。
可以说,温和,儒雅,是他最好的名片。
他能俯下身子,他能微笑等待,他能点石成金,他能懂得、能包容孩子身上所有的教育问题。
《让掌声“真”响起》就是最好的范例。
他说:“掌声里要有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爱心,掌声外要有冷静的头脑、审慎的态度。
”唯有真实,唯有深思,才能有真正的尊重。
五.教育的美好姿态在他用心的享受里
一切美好都来源于“爱”。
他爱父母,爱师傅,爱孩子,爱生活,爱一切的一切。
他的笔端一直有父母的温度,有师傅的嘱咐,有孩子的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正是这众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