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40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40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全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4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复合树脂嵌体,观察组采用全瓷嵌体。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以及修复体情况。结果在经过嵌体后,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颜色匹配、边缘密合度、边缘着色、外形、继发龋、修复体折裂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牙牙体缺损患者采用全瓷嵌体修复的效果优越。

关键词后牙牙体缺损;全瓷嵌体;修复;临床效果

多種原因会导致人们牙体硬组织的外形和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使患者的牙体形态、邻接关系以及咬合关系被破坏[2]。后牙牙体缺损会影响患者的牙周组织、牙齿发育、牙髓、面容等[3]。临床上一般采用充填的方法治疗牙体缺损,但对于牙体缺损严重和牙体组织薄弱等情况而言,充填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临床推荐使用修复治疗,能够使缺损的后牙牙体恢复正常[4,5]。本文旨在探讨全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从本院收治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80例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4~63岁,平均年龄(4

2.86±6.78)岁;其中前磨牙10例,磨牙30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42.91±7.03)岁;其中前磨牙11例,磨牙29例。纳入标准:①以死髓牙为基牙的患者;②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其中,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患有牙周炎、活动性牙髓炎等其他牙科疾病的患者;②存在精神性疾病和沟通障碍的患者;③存在重要器官病变且髓腔固位力差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采用复合树脂嵌体,根据患者的牙体缺损情况制备洞形,将侧壁厚度和深度分别控制在1 mm和釉牙本质界下1 mm,制作出底平的盒形洞,并将各侧壁倾斜,角度为5°左右。采用复合树脂直接法将嵌体制作好并取出,放置在140℃的干燥箱中进行处理,之后进行粘接和咬合。

观察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全瓷嵌体,将预备好的患牙牙体的洞深和轴壁聚合度分别控制在2.0~2.5 mm和5~10°,咬合面洞形边缘离开咬合接触点1 mm,将患者颈部摆放成90°的肩台,并使龈壁肩台宽度超过1.2 mm。根据患牙的颜

色选择合适的牙模进行加工,制作并灌注模型。将完成后的修复体予以患者试戴,对修复体的外形、咬合关系、邻接关系等进行检查,并对咬合进行调整,予以粘接剂进行粘接。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观察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判定标准:成功:治疗后患者出现敏感症状的时间1个月,边缘裂隙大且颜色层次明显,出现严重的食物嵌塞和修复体脱落状况,有继发龋出现。修复成功率=(成功+缺陷)/总例数×100%。

1. 3. 2 按照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评估4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修复体情况,具体内容包括修复体的边缘着色、边缘密合度、外形、继发龋、修复体折裂、颜色匹配情况,分为A、B、C三级,A级最优。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比较在经过嵌体后,观察组患者中35例修复成功,3例缺陷,2例失败,修复成功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中22例修复成功,8例缺陷,10例失败,修复成功率为75.00%。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的修复体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颜色匹配A级34例(85.00%)、B级5例(12.50%)、C级1例(2.50%);边缘密合度A级32例(80.00%)、B级6例(15.00%)、C级2例

(5.00%);边缘着色A级35例(87.50%)、B级3例(7.50%)、C级2例(5.00%);外形A级37例(92.50%)、B级2例(5.00%)、C级1例(2.50%);继发龋A级38例(95.00%)、B级2例(5.00%)、无一例C级;修复体折裂A 级36例(90.00%)、B级4例(10.00%)、无一例C级。对照组患者的颜色匹配A级24例(60.00%)、

B级5例(12.50%)、C级11例(27.50%);边缘密合度A级23例

(57.50%)、B级6例(15.00%)、C级11例(27.50%);边缘着色A级24例(60.00%)、B级7例(17.50%)、C级9例(22.50%);外形A级26例(65.00%)、B级7例(17.50%)、C级7例(17.50%);继发龋A级27例(67.50%)、B级13例(32.50%)、无一例C组;修复体折裂A级25例(62.50%)、B级15例(37.50%)、无一例C级。两组患者的颜色匹配、边缘密合度、边缘着色、外形、继发龋、修复体折裂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