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鉴定类类实验
(完整版)实验:常见矿物手标本的鉴定
![(完整版)实验:常见矿物手标本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1c17878fbed5b9f3f90f1c99.png)
实验一常见矿物手标本的鉴定一、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二、实验目的(一)熟悉与掌握用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
(二)熟练掌握常见矿物的形态特征及物理性质特征,并据此鉴别矿物。
(三)为鉴定岩石打下基础。
三、实验仪器、设备矿物标本,小刀,放大镜,盐酸,瓷板,马蹄形磁铁四、实验原理(一)矿物的形态1.矿物单体的形态:一向延长——柱状或针状二向延长——板状或片状三向延长——立方体或八面体等。
2.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矿物单体如为一向伸长——集合体常为纤维状或毛发状;矿物单体如为二向伸长——集合体常为鳞片状;矿物单体如为三向伸长——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二)矿物的光学性质1、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矿物薄片能透过光线者,称为透明矿物;基本上不能透过光线者,称为不透明矿物。
2、光泽: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根据反射能力的强弱可分为:3、颜色与条痕:颜色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某些矿物常常由于外来原因呈现出不很固定的颜色,如纯净的石英为无色,由于混有杂质等原因也可呈现各种颜色,许多透明矿物均具有这一特点。
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它对于某些金属矿物具有重要的鉴定意义,如赤铁矿可呈赤红、铁黑或钢灰等色,而它的条痕恒为樱红色透明矿物的条痕都是白色或近于白色,无鉴定意义。
(三)矿物的力学性质1、硬度:在肉眼鉴定中,主要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通常用摩氏硬度计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2、解理:晶体受到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3、断口:断口是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所形成的断裂面。
(四)常见矿物特征滑石Mg3[Si4O10](OH)8单晶体为片状,通常为鳞片状、放射状、纤维状、块状等集合体。
无色或白色。
解理面上为珍珠光泽。
硬度1。
平行片状方向有极解理。
有滑感。
薄片具挠性相对密度2.58—2.55。
石膏Ca[SO4]·2H2O单晶体常为板状。
集合体为块状、粒状及纤维状等为无色或白色。
实验报告桔梗粉末鉴别(3篇)
![实验报告桔梗粉末鉴别(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e247b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02.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桔梗粉末的显微特征。
2. 学会利用显微镜进行中药材粉末的鉴定。
3. 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中药材鉴定水平。
二、实验原理桔梗粉末的显微特征主要包括:淀粉粒、纤维、石细胞、导管等。
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鉴定桔梗粉末的真伪。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桔梗粉末、蒸馏水、甘油、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滴管、镊子等。
2. 实验试剂:碘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锌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桔梗粉末制片(1)取少量桔梗粉末,置于载玻片上。
(2)加入少量蒸馏水,用镊子轻轻搅拌,使粉末均匀分散。
(3)加入少量甘油,覆盖粉末,使制片透明。
(4)用滴管滴加碘液,观察淀粉粒颜色变化。
(5)盖上盖玻片,轻压使制片平整。
2. 显微镜观察(1)将制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光源。
(2)依次观察淀粉粒、纤维、石细胞、导管等特征。
(3)记录观察到的特征,并进行鉴定。
3. 鉴定结果分析(1)淀粉粒:桔梗粉末中的淀粉粒为单粒,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40μm,周围有层纹。
(2)纤维:桔梗粉末中的纤维为长纤维,壁厚,有明显的纹孔,长100-200μm。
(3)石细胞:桔梗粉末中的石细胞呈类圆形或长圆形,壁厚,有明显的孔沟,长50-150μm。
(4)导管:桔梗粉末中的导管为具缘纹孔导管,长50-200μm。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桔梗粉末中的淀粉粒、纤维、石细胞、导管等特征均符合桔梗粉末的显微特征,说明该粉末为桔梗粉末。
2. 讨论桔梗粉末的显微特征是其鉴定的重要依据。
在中药材鉴定过程中,显微镜观察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鉴定方法。
通过观察淀粉粒、纤维、石细胞、导管等特征,可以准确鉴定桔梗粉末的真伪。
此外,在实际鉴定过程中,还需结合其他鉴定方法,如理化鉴定、性状鉴定等,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桔梗粉末的显微特征,掌握了桔梗粉末的鉴定方法。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进行中药材粉末的鉴定,提高了中药材鉴定水平。
高中生物科学探究(1) 物质鉴定类实验
![高中生物科学探究(1) 物质鉴定类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3f513d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0.png)
高中生物科学探究(1)物质鉴定类实验(2019·海南卷)下列检测生物分子的实验中,关于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遇碘液可显蓝色B.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D.脂肪被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色解析:淀粉遇碘液可显蓝色,A正确;葡萄糖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B正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C正确;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D错误。
答案:D1.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的基本思路细胞中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是利用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来达到检测与鉴定的目的。
可通过如图所示的几个方面对每种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进行分析和判断:2.物质鉴定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在显色实验(如物质鉴定)中,材料最好不带颜色或颜色较浅,或实验时对有色材料进行脱色处理。
(2)物质鉴定实验一般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鸡蛋清作为鉴定蛋白质的材料时,因其较黏稠,故使用时需稀释。
(3)可溶性还原糖鉴定中不宜选择甜菜、甘蔗等作为实验材料,它们不含还原糖。
(4)颜色深浅与所鉴定的物质的含量有关,含量越多,颜色越深。
3.列表比较6种物质的鉴定1.(2022·山东菏泽模拟)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B.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切片→制片→染色→洗去浮色→观察C.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D.常用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解析: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需采用50~65 ℃水浴加热的方式,通过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判断组织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A错误。
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为取材→切片→制片→观察,B错误。
生化鉴定类实验
![生化鉴定类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96a729710a6f524cdbf850a.png)
生化鉴定类实验此类实验是利用物质的一些特性来鉴定该物质,因此物质的特性及常用的鉴定方法必须牢牢掌握。
高巾生物学教材中相关的实验有: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③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中学阶段,最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是利用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盐析或层析;最常用的鉴别(定)方法是利用各种物质特定的显色反应,此法应严格控制样品的量,和排除其他有关物质的干扰,最常用的定量方法是滴定法和比色法。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1.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显色反应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蛋白质十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2.方法步骤:还原糖的鉴定:选材→制备组织样液→鉴定样液。
脂肪的鉴定:选材→切片制作→染色→镜检鉴定。
蛋白质的鉴定:选材→制备样液→鉴定样液。
3.注意事项:(1)本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为提高实验效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含糖量较高,富含脂肪、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
选好实验材料,实验则成功了一半。
(2)用于鉴定还原糖的生物组织,最好选含糖量较高,而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如苹果和梨的果实。
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3)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取其子叶,供实验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3~4h(以宜于制作临时装片为准)。
浸泡时间短了不容易成切片;浸泡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4)用于鉴定蛋白质的植物材料,应提前浸泡1~2d,便于研磨。
(5)斐林试剂极不稳定,其甲液和乙液需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混合均匀用于实验。
(6)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A,造成碱性环境,再加试剂B。
(7)在可溶性糖的鉴定中,对试管中的溶液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12级实验一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解析
![12级实验一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558e2ff78a6529647d53d6.png)
进行的。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还原糖的鉴定
需要加斐林试剂,同时还要水浴加热,但并不 能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课堂练习7:(2008·重庆·T30Ⅱ)在对大豆萌发 种子进行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 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 划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 与双缩脲试剂作 结果。 (1)实验原理:蛋白质用产生紫色反应 _____________,其颜色 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 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 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 2018/12/21 21 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注意事项 现配现用, 水浴加热 若检验有色组织或器官, 如绿叶,则需 酒精 脱色 处理
脂肪 蛋白质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做切片观察脂肪颗粒需 显微镜 红色 苏丹Ⅳ染液 双缩脲试剂
紫色
CuSO4不能过量
2.实验流程 (1)还原糖的鉴定
(2)脂肪的鉴定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h,去皮,将子叶削成薄片
↓ (1 (2)在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色2~3 min (3)去浮色(体积分数为50% (4)制成临时装片
3
二、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基础梳理
1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
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糖+斐林试剂 沸水浴
镜检 橘黄色 苏丹Ⅲ染液
脂肪+
红色 苏丹Ⅳ染液
镜检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018/12/21 4
鉴定物质 还原糖 淀粉
试剂 斐林试剂 碘液
微量物证检验实验报告(3篇)
![微量物证检验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37b94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3.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微量物证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3. 了解微量物证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微量物证检验是指利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对犯罪现场或嫌疑人身上提取的微量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以确定其来源、成分、性质等,为案件侦破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以常见微量物证为例,通过提取、分离、鉴定等步骤,实现对物证的检验。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案发现场采集的疑似物证样本(如血迹、毛发、纤维等)- 标准试剂(如碘液、硝酸银溶液、盐酸等)- 纯净水、无水乙醇、乙醚等溶剂2. 实验仪器:- 显微镜- 离心机- 水浴锅- 滴定管- 分光光度计- 移液器- 烧杯、试管、玻璃棒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1. 样本预处理- 将疑似物证样本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烧杯中。
- 加入适量纯净水,用玻璃棒搅拌,使物证充分溶解。
- 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2. 物证提取- 取适量滤液,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初步判断物证成分。
- 根据物证成分,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如溶剂萃取、酸碱沉淀等)。
- 将提取后的溶液离心,收集沉淀物。
3. 物证鉴定- 对沉淀物进行显微镜观察,记录其形态特征。
- 根据沉淀物的颜色、形态等特征,结合标准试剂进行鉴定。
-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证浓度,进一步确认物证成分。
4.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本预处理- 滤液呈浅黄色,初步判断可能含有有机物。
2. 物证提取- 加入碘液后,溶液呈深蓝色,说明物证中可能含有淀粉。
3. 物证鉴定- 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沉淀物为淀粉颗粒。
- 加入硝酸银溶液,沉淀物呈黑色,进一步证实物证为淀粉。
4. 数据分析- 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显示,物证中淀粉浓度为0.5%。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对疑似物证进行提取、分离、鉴定等步骤,成功鉴定出物证为淀粉。
验证鉴定实验常用试剂或指示物
![验证鉴定实验常用试剂或指示物](https://img.taocdn.com/s3/m/63d0463c376baf1ffc4fad24.png)
作用
现象
碘液
检测、鉴定淀粉
淀粉遇碘变蓝
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
检测、鉴定CO2
CO2使Ca(OH)2溶液变浑浊
斐林试剂
检测、鉴定还原糖
砖红色沉淀
余烬木条
检测、鉴定O2
O2使余烬木条复燃
双缩脲试剂
检测、鉴定蛋白质
紫色
苏丹Ⅲ/Ⅳ
检测、鉴定脂肪
橘黄色/红色
二苯胺
检测、鉴定DNA
斐林试剂
(班氏试剂)
砖红色
需要
含糖量高的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尿液等
蛋白质
的鉴定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不需要
豆浆、牛奶、鸡蛋清、蛋白
质类酶
脂肪的鉴定
脂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苏丹Ⅲ/Ⅳ
橘黄色/红色
不需要
花生种子等含脂肪较多的种子
DNA粗提取与鉴定
DNA
二苯胺
蓝色
需要
鸡血细胞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色素
无水乙醇、层析液
层析后出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
不需要
鲜嫩,颜色鲜绿的叶片
蓝色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检测、鉴定CO2
与CO2反应变黄色
亚甲基蓝(用于活体染色或检测)
污水的细菌含量
褪去蓝色
浓硫酸中的重酪酸甲
酒精
灰绿色
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检测、鉴定O2
橙红色
2.用于提取或鉴定的试剂及颜色反应
实验名称
鉴定对象
试剂
颜色
水浴加热
高中《生物学》实验类归纳
![高中《生物学》实验类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8669c7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4.png)
六、实验过程中常用试剂的作用、检测指标的设置及实验条件的调控1.化学物质的常用检测试剂或方法(1)淀粉——一碘液(2)还原糖一—一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沸水浴,砖红色沉淀)(3)CO2一一—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4)乳酸一一—pH试纸(5)O2—一—带火星木条复燃(6)无O2—一—火焰熄火(7)蛋白质—一—双缩脲试剂(不加热,紫色反应)(8)染色体—一—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9)DNA—一—二苯胺试剂(沸水浴,蓝色反应)(10)脂肪一一一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或苏丹Ⅳ染液(红色)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1)光合速率一—一O2释放量或C 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2)呼吸速率一—一O2吸收量或C 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3)物质代谢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4)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5)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细胞质流动(6)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7)生长激素的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8)胰岛素的作用一一—动物活动状态(9)菌量———菌落数或亚甲基蓝溶液褪色程度(10)大肠杆菌———伊红一一美蓝琼脂培养基(鉴别培养基)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1)增加水中氧气———泵人空气或吹气或放人绿色植物(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3)除去容器中的C O2———NaOH溶液(4)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中(饥饿处理)(5)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加热(6)除去光合作用对细胞呼吸的于扰———给植株遮光(7)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8)血液抗凝———加入柠檬酸钠(9)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10)细胞膜提取———清水处理哺乳动物红细胞(11)骨的脱钙———盐酸溶液浸泡(12)灭菌方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实验室或接种箱用甲醛蒸汽或紫外灯灭菌;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或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高中生物鉴别类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鉴别类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f4ab8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12.png)
高中生物鉴别类实验教案
实验内容: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鳞状细胞,学习如何鉴别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实验材料:
1. 显微镜
2. 玻璃载玻片
3. 尖头镊
4. 生理盐水
5. 不同种类的鳞状细胞样本(如人体口腔内壁细胞、植物叶片表皮细胞等)
实验步骤:
1. 将准备好的玻璃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物镜下,调节到适当的放大倍数。
2. 使用尖头镊,取少量生理盐水滴在载玻片上。
3. 用尖头镊将一种类型的鳞状细胞取出,放入生理盐水中,并涂抹在载玻片上。
4. 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该种类鳞状细胞的形态特征。
5. 重复以上步骤,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鳞状细胞,注意观察它们的大小、形状、质地和
颜色等特征。
6. 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不同种类鳞状细胞的特征和区别。
实验总结与讨论:
1. 不同种类的鳞状细胞在形态上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观察和比较可以鉴别它们的种类。
2. 鳞状细胞的形态特征与功能密切相关,可以根据细胞的特征推测其可能的生物功能。
3. 本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和比较的能力,培养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实验:
1. 观察比较不同种类的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等。
2. 分析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异同,探讨其功能差异。
3. 制作幻灯片,展示细胞形态特征的差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细胞的多样性。
生物鉴定类实验报告
![生物鉴定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1e1e81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0a.png)
实验名称: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制方法及作用原理。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生物大分子鉴定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1. 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使用斐林试剂可以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存在与否。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
在加热条件下,斐林试剂中的Cu(OH)2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还原糖本身则氧化成相应的酸。
反应式如下:\[ CH_2OH-(CHOH)_4-CHO + 2Cu(OH)_2 \rightarrow CH_2OH-(CHOH)_4-COOH + Cu_2O + 2H_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 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是一种非极性物质,不易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
在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红色,从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红色的脂肪颗粒。
3.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
双缩脲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
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反应式如下:\[ H_2NOC-NH-CONH_2 + Cu^{2+} \rightarrow [H_2NOC-NH-CONH_2]_2Cu^{2+}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黄连鉴定实验报告
![黄连鉴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dca82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d.png)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黄连的理化鉴别、显微化学反应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对黄连进行鉴定,以确定其种类、质量及纯度,并验证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黄连样品:味连、雅连、云连稀盐酸、30%硝酸、没食子酸、硫酸、含氯石灰水、乙醇等水合氯醛、冰乙酸、氯仿、石油醚等有机溶剂2. 实验仪器:显微镜薄层色谱仪紫外灯水浴锅电子天平蒸发皿烧杯试管三、实验方法1. 理化鉴别:(1)荧光反应:取黄连根茎横切面,置于紫外灯下观察,若呈现金黄色荧光,则可初步判断为黄连。
(2)显微化学反应:①取黄连粉末,加入稀盐酸或30%硝酸1滴,观察是否出现黄色针簇状结晶(硝酸小檗碱)。
②取黄连醇提液,加入稀盐酸与含氯石灰水少量,观察是否显樱红色。
③取黄连醇提液,加入没食子酸及硫酸,观察是否显深绿色。
2. 显微鉴定:(1)取黄连样品,制作横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2)观察黄连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导管和筛管等特征,与已知黄连的种类进行对比。
3. 薄层色谱:(1)取黄连样品,进行提取和纯化,得到小檗碱等有效成分。
(2)将提取物点样于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为展开剂进行展开。
(3)在紫外灯下观察,若出现与已知小檗碱斑点相对应的荧光斑点,则可判断为黄连。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理化鉴别结果:(1)荧光反应:所有黄连样品均呈现金黄色荧光。
(2)显微化学反应:所有黄连样品均出现黄色针簇状结晶、樱红色和深绿色反应。
2. 显微鉴定结果:(1)味连:药材多数聚集成簇,形如鸡爪,表面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
(2)雅连:药材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形如蚕状,微弯曲,长4-8厘米,直径0.5-1厘米,过桥较长。
(3)云连:药材弯曲呈钩状,形如蝎尾,多为单枝,较细小。
3. 薄层色谱结果:所有黄连样品均出现与已知小檗碱斑点相对应的荧光斑点。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理化鉴别、显微化学反应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对黄连进行了鉴定。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1a2331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4.png)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观察类实验(6 个)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实验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实验三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P61“探究”)实验五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一P115)实验六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必修二P21)鉴定类实验(2 个)实验七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实验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探究类实验(6 个)实验九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P83)实验十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91)实验十一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必修二P88)实验十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必修三P51)实验十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必修三P68)实验十四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必修三P78、P112相关知识)补充说明一、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和药品二、课本经典实验及研究方法三、一些常见的实验方法四、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检测方法五、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六、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高中生物高考实验专题拓展.考纲要求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高中课本实验汇总必修模块共有35个实验,其中学生实验15个(高考10个),探究类实验11个(高考6个),模型建构4个(高考1个),课外制作3个(高考1个),调查2个(高考1个)。
必修课本中的实验高考要求19个,可分为四类,即观察类(6个)、鉴定类(2个)、探究类(6个)、模拟调查类(5个)。
验证性生物实验报告
![验证性生物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1ade1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6.png)
实验名称: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目的:1. 学习DNA粗提取的原理和方法。
2. 验证DNA在不同生物组织中的存在。
3. 掌握DNA的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在生物体内,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DNA粗提取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如食盐、氯化钠)破坏细胞膜,使DNA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并通过离心等方法分离纯化DNA。
实验材料:1. 人发、鸡血、洋葱等生物组织样本。
2. 10%氯化钠溶液、2%醋酸钠溶液、95%乙醇溶液、蒸馏水、玻璃棒、离心机、烧杯、试管等。
实验步骤:1. DNA粗提取:- 将人发、鸡血、洋葱等生物组织样本分别放入烧杯中。
- 加入适量的10%氯化钠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组织充分破碎。
- 将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在离心机上以3000r/min离心5分钟。
- 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2%醋酸钠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DNA沉淀。
- 将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在离心机上以3000r/min离心5分钟。
- 取沉淀,加入适量的95%乙醇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DNA再次沉淀。
- 将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在离心机上以3000r/min离心5分钟。
- 弃去上清液,将沉淀晾干,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2. DNA鉴定:-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DNA溶液。
-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二苯胺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 另一支试管作为对照组,不加试剂。
- 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确定DNA的存在。
实验结果:1. 人发、鸡血、洋葱等生物组织样本均成功提取出DNA。
2. 加入二苯胺试剂的试管中溶液呈现蓝色,证明DNA的存在。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从人发、鸡血、洋葱等生物组织样本中提取出DNA,并验证了DNA的存在。
实验结果表明,DNA粗提取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不同生物组织的DNA提取。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操作环境干净、整洁,避免污染。
2. 在加入试剂时,应缓慢加入,避免产生气泡。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9a21b445f7ec4afe04a1dfeb.png)
二、明确实验原理,做出假设 实验原理是指本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三、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的编写: 《三维设计》64页
(一)科学性原则:在实验设计前,必须有充分的科学 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 ①实验原理的科学性 ②材料选择的科学性 ③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④结果处理的科学性 (二)平行重复原则: 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 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任何实验必须有 足够实验次数,才能避免结果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结 论准确、科学。采用平行重复的原则消除无关变量与 额外变量的干扰,可多次重复该实验,使得实验结果 更加客观、科学。
补充设计:题目明确给出了实验目的、原理和部 分步骤,要求考生把其他步骤补充完整。 在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基础上,理解已 有步骤的意图,做出符合逻辑的补充。
例:2010年广东理综29题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普通饲料可维 持小鼠正常生长;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研究目的: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饲料: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
1、教材基础实验题:
显微观察类
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③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⑤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⑥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⑦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验证鉴定类
①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②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③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定性分析——是否施加自变量处理 是(实验组) 否(对照组)
定量分析——施加自变量处理 形成梯度:低、中、高(相互对照)
例: 验证X物质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验证型 定性分析 施以X处理组——实验组 不施以X处理组——空白对照组 探究不同浓度的X物质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探究型 定量分析 施以不同浓度X处理组——实验组(3个以上) 不施以X处理组——空白对照组
布洛芬片鉴别实验报告(3篇)
![布洛芬片鉴别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3b034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1.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布洛芬片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实验,验证其成分、纯度和质量,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材料1. 布洛芬片(市售)2. 水浴锅3. 试管4. 烧杯5. 碘化铋钾溶液6. 硫酸铜溶液7. 碘溶液8. 氢氧化钠溶液9. 纯净水10. 移液管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2. 电子天平三、实验方法1. 外观检查- 观察布洛芬片的外观,记录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 溶解性实验- 将布洛芬片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纯净水,观察其溶解情况。
3. 化学鉴别实验- 碘化铋钾反应- 将少量布洛芬片粉末加入试管中,加入碘化铋钾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 硫酸铜反应- 将少量布洛芬片粉末加入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有颜色变化。
- 碘溶液反应- 将少量布洛芬片粉末加入试管中,加入碘溶液,观察是否有颜色变化。
4. 含量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称取一定量的布洛芬片粉末,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含量。
5. 纯度测定-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布洛芬片进行纯度分析,确保其纯度符合国家标准。
四、实验结果1. 外观检查- 布洛芬片为白色或类白色片状,表面光滑,无霉变、潮解等现象。
2. 溶解性实验- 布洛芬片在纯水中溶解度较好,溶解速度快。
3. 化学鉴别实验- 碘化铋钾反应:产生淡黄色沉淀,符合布洛芬的化学特征。
- 硫酸铜反应: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碘溶液反应: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4. 含量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显示,布洛芬片中的布洛芬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5. 纯度测定- HPLC分析结果显示,布洛芬片的纯度符合国家标准。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布洛芬片的外观、溶解性、化学成分、含量和纯度均符合国家标准,可以认为该批布洛芬片质量合格,安全有效。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021届高考生物热点:验证鉴定类实验
![2021届高考生物热点:验证鉴定类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39e67a8700abb68a982fbf4.png)
2021届高考生物热点:验证鉴定类实验真题回放(2015·天津理综卷)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A) 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解析]碱性条件下,铜离子与蛋白质生成紫色络合物,A符合题意。
胃蛋白酶的适宜pH约为2.0左右,因此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pH为2.0,B不符合题意。
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C不符合题意。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强酸或强碱会杀死细胞,因此一般在中性条件下进行,D不符合题意。
核心拓展1.鉴定类实验的比较实验名称鉴定对象试剂颜色生物材料备注淀粉的鉴定淀粉_碘液__ _蓝色__ 脱色的叶片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_斐林试剂__ _砖红色沉淀___苹果或梨的匀浆等__甲、乙液现配现用、_水浴加热__脂肪的鉴定脂肪_苏丹Ⅲ__(或_Ⅳ__)染液_橘黄__(或_红__)色_花生种子切片__需用高倍镜观察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_双缩脲试剂__ _紫色___豆浆__、_稀蛋清__等先加_A液,后加_B液__,摇匀使用尿糖的检测葡萄糖_葡萄糖试纸__ 有色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样”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四种色素提取液:_无水乙醇__;分离液:_层析液__胡萝卜素:_橙黄__色;叶黄素:_黄__色;叶绿素a:_蓝新鲜的绿叶(如_菠菜叶__)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_研磨得更充分__;碳酸钙_可防绿__色;叶绿素b :_黄绿__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__(1)在显色实验(如物质检测)中,材料最好_不带颜色或颜色较浅__,或实验时对有色材料进行_脱色__处理。
(2)物质检测实验一般不设置对照实验,若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3)可溶性还原糖检测中不宜选择甜菜、甘蔗等作为实验材料,因它们_不含还原糖__。
新课标高中生物考纲必须做的分组实验
![新课标高中生物考纲必须做的分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d66524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a.png)
新课标高中生物考纲规定的分组实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观察类实验:这类实验主要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和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通过观察生物组织或细胞的结构和变化,来探究生物学问题。
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等。
2.鉴别类实验:这类实验通常利用特定的试剂对生物体或细胞中的成分进行鉴别,以了解这些成分的性质和功能。
例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
蛋白质的鉴定等。
3.实习和研究性课题:这类实验通常需要通过调查法来进行,常使用统计技术和测量技术。
例如,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等。
4.探究性实验:这类实验需要学生对某些生物学现象作出合理化的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例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
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等。
请注意,具体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可能会因不同的教材版本和考试要求而有所差异。
因此,建议参考具体的考纲和教材来确定需要进行的分组实验。
生物验证dna实验报告
![生物验证dna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8be92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b.png)
生物验证dna实验报告引言DNA(脱氧核糖核酸)是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的生物大分子,负责携带、传递和遗传生物的遗传信息。
验证DNA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是许多生物研究的基础之一。
本实验旨在使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验证DNA的存在,并通过电泳技术观察DNA片段的迁移和大小。
材料与方法材料1. 大豆叶片样本2. 无菌蒸馏水3. DNA提取试剂盒4. DNA扩增试剂盒5. PCR扩增仪6. 等电聚丙烯酰胺凝胶7. DNA分离和染色试剂盒8. UV透射仪方法1. DNA提取:将大豆叶片样本粉碎,加入提取试剂,经过一系列步骤将DNA 从样本中提取出来。
2. PCR扩增: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引物,在PCR扩增仪中将DNA进行多轮扩增,以增加其数量。
3. 凝胶电泳:将PCR扩增产物与DNA标记物混合,加载至凝胶孔中。
通电后,DNA片段根据大小迁移,形成具有不同迁移距离的条带。
4. 染色与可视化:采用DNA染色剂染色并使用UV透射仪观察和记录DNA的迁移和大小。
结果与讨论实验中成功从大豆叶片样本中提取出DNA,并通过PCR扩增使其增加到足够的数量。
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样本中存在多个不同大小的DNA片段。
通过和DNA 标记物对照,我们确定了扩增片段的大小,并发现它们与预期大小相一致。
这些结果证明了DNA提取和PCR扩增的有效性,进一步确认了提取出的DNA 的可靠性。
凝胶电泳结果也说明了该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和精确性。
生物验证DNA的实验,不仅可以用于在科研中证明特定物种的存在和遗传特征,还可以在法医学和生物学课程中用于鉴定个体、研究群体遗传结构等。
然而,作为一种实验手段,凝胶电泳也有其局限性。
一些较小的DNA片段可能会在凝胶中移动得过慢或移动不远,使其观察困难。
此外,凝胶电泳也不能提供关于DNA序列的信息,只能通过片段大小的差异对不同DNA进行区分。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提取出大豆叶片样本中的DNA,并通过PCR扩增将其增加到足够的数量。
初中化学实验从实验内容和目的分类:
![初中化学实验从实验内容和目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bae23d00242a8956bece4a9.png)
初中化学实验从实验内容和目的分类:
初中化学实验从实验内容分类:
一、分离提纯类,如工业制氧气、水的净化、粗盐提纯;
二、物质转化类: ①物质制备实验,如氧气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等; ②物质性质实验,如氧气性质实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金属性质实验、酸、碱性质实验等; ③测量数据类实验,如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酸碱度测量(pH 测定)实验均属于数据测量类实验;
三、物质的鉴定和鉴别类,如氧气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酸碱性溶液的检 验等;
四、家庭小实验:指导剂的制取。
初中化学实验从目的分类:
1、 验证性实验:如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二氧化碳的性质等 ;
2、 探究性实验: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吸入呼出气体 ;
3、 感知性实验:酸碱度的测定;CO的性质 ;
4、 兴趣性实验: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 ;
5、 制取类实验:氧气制取;二氧化碳制取;指导剂的制取 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第2课时验证、鉴定类类实验[复习范围](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 3+ 的催化效率(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典题导引][例1]有时候,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所限而需要设法替代。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 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B. 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C. 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乙醇代替丙酮D. 做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时,可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解析]: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目的是要观察细胞分裂,而蒜叶细胞不分裂,故不能代替洋葱(根尖)。
不能用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因为30%的食盐溶液浓度太高,分离速度快,会使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色素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石油醚,故可以用酒精(乙醇)代替丙酮。
猪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无法提取DNA并鉴定,故不可以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
[答案]:C[例2] 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解析] 物质鉴定实验选材时,首先要考虑生物组织中待鉴定物质的含量,其次考虑是否易于鉴定或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取等因素。
B、C、D所选材料均是适宜的,A项中甘蔗、甜菜虽含糖多,但主要为蔗糖,而蔗糖为可溶性糖,所以不能作为实验材料。
[答案] A[例3]分别向4支各盛有5 mL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内加入肝或砂子,其中A中加入一块1g重的肝脏,B中加入1g碾碎的肝脏,C中加入1g煮沸并冷却的碾碎肝脏,D中只放等量的砂子。
在这个实验中,试管A放氧相对缓慢,试管C和D不放氧。
请回答:(1)肝脏中有什么物质能引起过氧化氢释放氧气?理由是什么?(2)为什么用煮沸冷却的肝脏做对照要比用砂子做对照更好些?(3)为什么试管B放氧速度比试管A快?[解析] 任何活细胞中都有酶,不同的细胞中含有酶的种类可能不同。
细胞破碎后细胞中的酶便释放出来,酶的催化作用在任何时候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答案](1)在肝脏中含过氧化氢酶,它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2)因煮沸冷却的肝中同样含有过氧化氢酶,只是因煮沸后,酶失活,所以该对照实验还能说明温度过高,酶将丧失活性。
(3)试管B碾碎的肝中,细胞中的酶容易释放出来。
[例4]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解析] 第一次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使血细胞过度吸水而破裂,以便核内物质释放。
第二次加入适量蒸馏水,是为了降低NaCl浓度,使DNA因溶解度达到最小而析出。
[答案] B[归类总结]实验原理与疑难点拨:1、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原理:根据某些化学试剂与所鉴定的物质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设计不同的实验来鉴定这些物质的存在。
疑难点拔:本实验为验证类实验。
①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内含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可与弱氧化剂反应。
与醛基有特定颜色反应的化学试剂可用来鉴定这三种糖的存在:a、利用斐林试剂;b、利用班氏试剂:由A液(CuSOO4溶液)和B液(柠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c利用银氨溶液;结果出现银镜。
②脂肪的鉴定可用苏丹III、苏丹IV。
③蛋白质的鉴定可用双缩脲试剂、浓硝酸试剂(结果形成黄色沉淀)④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和CuSo4组成,但二者有以下不同:a、溶液浓度不同;b、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缩脲试剂是碱性环境下的Cu2+)c、使用方法不同。
2、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 3+ 的催化效率疑难点拔:该实验可改为为探索类实验,应合理设计对照实验,严格控制实验变量。
3、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疑难点拔:①制备鸡血细胞液时离心后除去上清液。
②实验过程中两次加入蒸馏水的作用不同。
第一次的目的是为了使外界溶液浓度于血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大量吸水胀破得到DNA;第二次的目的是降低Nacl溶液浓度到DNA溶解度最低点,这样DNA分子可以从Nacl溶液中析出。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丙酮中,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色素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石油醚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从而分离四种色素。
步骤:提取色素(取材→研磨→过滤)→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分离色素(准备层析液→放入滤纸条)→观察。
疑难点拔:四条色素带的分布与色素扩散速度有关,而扩散速度大小由分子量大小所决定,这四种色素的分子式及相对对分子质量分别是:胡萝卜素(C40H56)536、叶黄素(C40H56O2)568、叶绿素a(C55H72O5N4Mg)892、叶绿素b(C55H70O6N4Mg)906,所以色素带从上到下,即扩散从快到慢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分子量相差32,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分子量相差14,故前二种色素的距离大于后二种色素的距离。
色素带的粗细与色素的含量有关。
通常叶绿素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叶绿素a的含量是叶绿素b的三倍,叶黄素含量是胡萝卜素的二倍,含量越多,色素带就会越浓越粗,故由浓粗到淡细依次是: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课堂反馈]一.单项选择:1.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中把肝脏制成研磨液的目的是A.有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B.保护过氧化氢酶C.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D.以上说法都不对2.某人做实验时,用了放置时间很久的蔗糖,结果,此对照试管加入斐林试剂后,也出现了砖红色的沉淀,原因是A.蔗糖是还原糖 B.蔗糖被淀粉酶分解成还原性糖C.蔗糖放置久了,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糖 D.斐林试剂失效3.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有两次DNA的沉淀析出,其依据的原理是①DNA在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溶解度最低②DNA在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中能沉淀析出A.两次都是①B.两次都是②C.第一次是①,第二次是②D.第一次是②,第二次是①4.对三次过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过滤后,核物质存在于滤出的固体物中B.第二次过滤后,使用多层纱布,DNA存在于纱布上的黏稠物中C.第三次过滤后,DNA存在于滤液中,可进一步除去非DNA物质D.上述B、C均正确5.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证明了A.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上B.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C.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各种色素的颜色D.四种色素扩散速度不同二.填充题:6.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有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
能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从而鉴定生物组织或分泌物中这些化合物的存在。
现欲鉴定牛奶中是否有乳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1)该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至少要有牛奶、吸管、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和仪器________等。
(2)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A. 都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B. 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的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 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即成C. 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的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 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而成的D. 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3)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牛奶中的蛋白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A. 2 mL牛奶稀释液先加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3~4滴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B. 2 mL牛奶稀释液先加3~4滴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再加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C. 2 mL牛奶稀释液同时加入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D. 在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的混合液中加入2 mL牛奶稀释液(4)实验需要用显微镜的是()A. 还原糖的鉴定B. 蛋白质的鉴定C. 脂肪的鉴定D. 全都要(5)在本鉴定实验中必须加热的是()A.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B.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脂肪C.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D. 上述都需要(6)鉴定脱脂奶粉是否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肯定不需要用到的化学试剂是()A. 双缩脲试剂B. 二苯胺试剂C. 斐林试剂D. 苏丹Ⅲ染液(7)某些单子叶植物中,如大蒜、韭菜等叶子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但这些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不宜作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
7.铁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若植株缺铁,首先变黄的部位是叶;若人体摄入铁的量过少,会引起的合成量减少,进而引起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2)Fe3+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无机催化剂,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某同学做了两种催化剂的比较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请判断该实验记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把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放入试管,卫生香剧烈燃烧的原因是试管中产生了A.氢气B.酒精C.甲烷D.氧气(4)如果肝脏放置过久,则现象有什么不同?原因是。
8.某同学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下列操作中均有失误。
请在失误部分下画线并更正。
(1)将5克绿色叶片剪碎放在研钵中,加入少许SiO2和CaC03,再加2mL石油醚,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
(2)在预备好的滤纸条上,距剪去两角的一端lcm处用圆珠笔画一条横线。
(3)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横线处小心均匀地面出一条滤液细线,紧接着重复画2至3 次。
(4)将层析液倒人烧杯中,然后将滤纸条画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到层析液中。
注意:一定要让层析液没及滤纸上的滤液细线。
更正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提升]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B .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C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D .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2、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 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 )A .分子量最小B .分子量最大C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D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3、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 和提取液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