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就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就业结构
问题的研究
作者:
系别: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业:统计学(1)班
年级:10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教授
目录
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分析 (3)
(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 (3)
(二)中国就业结构现状分析 (4)
1、分行业就业人口情况 (4)
2、现今分行业就业人口面临的问题 (5)
二、实证分析 (5)
(一)回归分析 (6)
1、模型的设定 (6)
2、异方差的检验 (7)
3、自相关检验 (7)
4、经济意义的检验 (8)
(二)结论 (8)
四、总结 (9)
五、针对人口老龄化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激增改进措施 (10)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就业
结构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严峻化的形式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人口年龄结构将通过消费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影响着我国产业结构。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来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形势严峻与产业结构与转型相结合会带来什么影响,对人口总数和就业困难现象是否有改善,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就业结构问题是否存在某种必然关系,并对此提出改善意见。

关键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就业结构;老龄化
近年来,人口与就业问题已成为热点话题。

今年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资料透露,以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公报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加之,人们观念的改善,出现了一群自主、独立、追求时尚和新颖的80、90后青年人。

他们从事自由职业,选择丁克生活。

这一切的出现是否预示着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和职业自由的阶段。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是否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丰富的人力资源来源于庞大的人口总量,因此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口转变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利用水平。

第二,庞大的人口基数,稀缺的资源与紧张的粮食,都将是经济发展的挡路虎。

第三,即使中国是人口众多,但人口质量(包括人口素质、年龄结构等)是否很高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而就业问题更是值得关注。

第四,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否也应进行调整或是改革,放宽还是继续紧抓。

除此之外,中国经济以每年8%增长速度快速发展,不仅令国人惊叹,世界也刮目相看。

然而,就在这样的经济发展下,就业却成了大问题,快速的经济发展
本应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

除去2008年的经济危机等外部的原因,我们应该分析一下就业结构本身存在的问题,是否存在行业之间就业人数分配不均匀,即行业人员过剩,或过冷的现象,如何出现,如何解决。

大学生拥有着知识和技术为何工作这么难找,是用人单位的挑剔还是自身专业水平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为何有的地区发生用工荒,但工作还是这么难找。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与就业结构的问题是否存在着某些内在的关系,解决就业结构问题是否也能随之改善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问题,
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现状分析
图1:1990年、2000年、2010年分年龄段人口总数对比图\ 表11990年、2000年、2010年分年龄段人口比重对比表
1990,2000,2010三年在0-14,25-64,65岁及以上三段年龄结构进行纵向对比发现,即使15-64岁人口分布较多,但65岁及以上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在每个10年的增长随度和增长比例都远大于其他两个年龄段。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水平的下降, 特别是1972 年以来连续十几年的大幅度下降。

生育水平迅速而持续的下降使中国人口中少儿比例不断减小, 成年及老年人相对增多。

死亡水平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提高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也有重要的影响,但相对于生育水平的变动,其作用则是次要的。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其巨大的波动性, 这种波动性可以从历次人口普查得到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型图中得到反映。

同时, 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动,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也必然发生相应变动, 进而引发人口年龄结构的传递性波动。

而纵观我国人口年龄的结构推测我国出现了人口红利。

即指:泛指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在给定的经济条件下,由于人口死亡率、出生率降低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经济效果。

我们选取1995—2010 年人口数据(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进行分析,图1中X1代表:0到14岁人口总量16年走势X2代表:15到64岁人口总量16年走势X3代表: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16年走势。

图2:1995—2010 年分年龄段人口数据走势图
由图2可以看出,人口年龄结构在逐年趋于老龄化,由于抚养老人与抚养儿童所需的社会资源不同,负担也大不相同,其中医疗费用与退休金是社会对老年人的主要支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近年来实施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报销制度,以及今年初推出的先看病后付钱的优政策。

这些都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积极现状和影响。

可是随之问题也出现了,,我国拥有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未富先老;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等特别明显的应该着重考虑的显示问题。

聿薄膇蚀节螃螈(二)中国就业结构现状分析
袆袇蚈羂肅莇薀1.分行业就业人口情况
图3 分析的是1996 —2010年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

其中Y1、Y2、Y3分别是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合计数走势情况。

图3:1996 —2010年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图
由图3可以看出,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在逐渐减少,由1996年的34769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27931万人,年平均较少455.8667万人;这是15年的平均,但是明显看出从2002年开始至2010年的斜率变大了即减速加快。

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员正在逐渐增多,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增长377.4667万人次和562.0667万人次,同样是以2002年为转折点加快了增长。

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政策以及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有关。

通过该图还可以得出,我国就业人员正在向第三产业聚拢。

2.现今分行业就业人口面临的问题
腿螀蚂薅薆蚁蚁即使富余劳动力为就业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但是并不代表就业形势一片良好,反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年来中国的就业的形式日趋严峻。

现阶段,存在很多的问题:
芀薁羆虿袈螃芅(1)、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增长的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在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其中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为2400万人,可安排约1000万,缺口14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人,失业人员、新增长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0万人(其中失业保险金领取者440万人);大学毕业生380万人。

可以看出就业结构现状为绝对的供大于求,然而出现就业危机的反常现象很大的原因主要取决行业、素质供求矛盾。

蚄蒆蒇荿蚂螆肈(2)、我国就业形势的新特点。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在于,在普遍出现“民工荒”现象的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依然存在,城镇失业现象持续存在。

这种现象看似矛盾但不难理解,因为每个就业群体面临的就业原因并不相同。

以大学生就业为例: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

而到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福大20.71%,就业形势严峻。

蚃莆衿蒁芇羇蚁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已转化成“三二一”的倒金字塔式,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以下降到10%以下,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约为60%,这就为高等教育人才的就业提供了广大空间和强雷需求,而我国,产业结构大致与发达国家10年前相似,第一二三产业劳动力的结构比例为59.5,22.6,17.9。

这种产业结构无疑弱化了我国高层次学历人才的需求,成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重要原因。

这同时也提高了就业人员的学历和知识储备的要求,对于城镇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指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压力会大大提高。

产业结构的转变与就业问题的严峻成为里一对矛盾统一体。

实证分析
葿芀薄蒃螅羈薂二、
(一)回归分析
以人口总量为因变量,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次产业就业人数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对原始数的处理分析如下:P-P概率图是根据变量的累积比例对所指定的理论分布累积比例绘制的图形,图3也可以说明第一产业服从正态分布。

通过对第二、三产业做相同的分析发现,第二、三产业也服从正态分布。

图4:第一产业无趋势正态分布P-P概率图
该数据适合做回归分析。

设:Y:人口总量 X1:第一产业就业人数 X2:第二产业就业人数 X3: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1.模型的设定:
表2多重共线性检验表
2.异方差检验
表3怀特检验表
有表3Obs*R-squared=4.375309<4.37530χ(6)=12.5916
由表2可以看出,可决系数为0.9707,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即被解释变量“人口总量”对解释变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绝大部分差异作出了解释。

3.自相关检验
由表一的DW=1.24058在d L=0.814,d u=1.780范围内,所以存在自相关。

进行如下处理:表4 dw检验表
Dw=1.875308,不在d L=0.767,d u=1.779,
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表5:回归方程生成表
Y=0.716748X1+1.087170X2+2.267219X3
X1∗=X1−0.26374∗X1(−1),X2∗=X2−0.2637∗X2(−1),X3∗=X3−0.26374∗X3(−1)
R-squared=0.963961,可决系数很高,模型拟合优度高,t、F统计量也均达到理想水平Dw>d u 说明在5%显著水平下广义差分模型中无自相关..
就业人口回归模型:Y=0.716748X1+1.087170X2+2.267219X3模型估计的结果表明,在假定其他变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每增加1个单位,平均来说可导致人口总量增加0.716748;“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每增加1个单位,平均来说可导致人口总量增加1.087170;“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每增加1个单位,平均来说可导致人口总量增加2.267219。

也就是说:人口总量增加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及就业结构倾向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就我国特殊的国情来看,人口老龄化又是我国人口现阶段的主要特点,我国人口总量中老龄人口增加又占主要的权重,可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导致就业人口向第三产业倾斜的众多因素之一。

(二)结论
由表4得到:人口总量与第一、二、三产业的弹性系数分别是x1=0.898686、x2=1.471041、x3=1.58948,因此,第二、三产业吸纳了较多的人口,而第三产业吸收的就业人员最多,这与我国实行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经济政策相吻合。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人口老龄化结构的改变将通过消费结构、将就业结构等方面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发展比较优势产业与加快第三产业转型相结合。

三、总结
1990 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15 - 64 岁) 7. 5 亿人, 占总人口的66. 74 % ,接近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水平。

美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为66. 2 % ,日本为68. 5 % , 英国为65. 7 % , 法国为65. 9 %。

如此丰厚的劳动力资源无疑给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但它同时也构成了我国最为丰富的经济资源。

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1982 -1990 年,劳动适龄人口平均递增率为2. 48 %。

进入90 年代以来, 中国劳动适龄人口以每年净增1100 多万人的速度递增。

随着我国人口的进一步增长, 劳动适龄人口还将保持增长趋势, 到2010 年达到峰值时, 劳动适龄人口将达到9. 4 亿人,比1990 年增加近40 %。

与此同时, 劳动适龄人口负担系数(即总负担系数)将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1999 年全国劳动适龄人口为829312 万人, 总负担系数为46. 14 % , 而在2010 年以后,这一比例将迅速下降。

适龄劳动人口的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倾向,会使得劳动人口就业率增加,但是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应抚养的老人增多,一个三口之家的适龄劳动人员的收入是否能够满足该家庭加上双方父母的基本生活开销,人均GDP因此将会下降。

到2050年基本实现小康水平,这一目标会不会因此而推迟。

四、针对人口老龄化及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激增的改进措施
伴随着中国人口步入老龄化阶段,以及现如今的男女比例失衡,就业结构呈现着向第三产业的倾斜,因此我们得出老龄化的年龄结构的中国提高以服务业为重的第三产业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唯一必然的选择。

针对这样的现状和先下的中国,政府一向坚持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也该到了放宽的时候了。

但此处的放宽,并不是毫无顾忌和无视该政策,而是应该有选择的,有计划的,有目标的,本着消除或是缓解老龄化现象的目的去执行。

除此之外,职业的选择也变得多样化,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力度支持青年自主创业,创新、开发新式的第三产业的子行业,以此来提供就业职位和机会,提高人均GDP,改善适龄劳动者的让老能力,从而提高抚养率,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一)、政府应该出台措施、办法改变或延缓人口红利,使得避免“未富先老”这一尴尬现象,最好是达到“先福后老”。

例如:为有意愿的临退休人员延长工作年龄,出台措施保证该批人员的合法人身权利、权益的同时,更应该加大鼓励措施。

使得这样一批人员延长自我养老的年限,而并非依靠国家养老措施。

(二)、社会福利事业继续推进,公共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增强第三产业在老年人这样的群体上的投入。

提倡全民敬老,八方援手,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例如:
在社区建立老年人俱乐部、活动中心,为小的三口之家提供赡养老人补贴,使得这样家庭的劳动人口能够安试心工作。

以此间接方式为老人提供安全生活保障。

(三)、鼓励开发新型第三产业子行业,扩展就业范围,增加适龄劳动者就业机会,间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例如:随着网上购物的普及,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喜欢将生活与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网络将将是一个新生的就业领域。

我们一方面延缓老龄化给社会造成的负担,一方面解决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一方面提供就业机会,一方面发展和鼓励第三产业的开拓和创新。

只有两头抓,齐头并进,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就业结构的转变和人口呈老龄化这两大难题。

同时为中国步入老龄化导致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这样一个现象更好的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总值的增长。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务院.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J]. 2004年4月
/2714492.html
2.温勇尹勤. 人口统计学[M]. 东南大学.
3.姚引妹.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J]. 中国知网,2008年6月
4.奉莹. 中国就业结构演变及就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J].
中国知网,2009年10月
5.蔡昉.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J].
人口研究,2004年3月第2期
6.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