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 探究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探究

《考试说明》中关于“探究”的要求有三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分别是对文本自身的探究,对文本人文背景或价值、意义的探究,对文本的独特解读。

一、探究文本丰富的意蕴

高考所选散文往往意蕴丰富,这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其深刻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往往是命题者关注的探究点。意蕴式探究题的出题切入角度具体如下:

题目角

具体阐释

人物形

象要对人物及人物群体(甚至还包括动物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精神特质、民族性格、人性内涵等进行深入探究

故事情

节(细节) 透过散文的情节(细节),探究民族精神、人性精神、人生态度等

环境氛

围透过散文的环境描写,探究自然景象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精神象征,理解对自然的尊重、敬畏

语言表

达透过散文中的描写性语言或画龙点睛的议论性语言,探究其深刻内涵、思想意义,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对自我的反思审视等

主题情

感把握文本的主题(上述几个方面都离不开文本主题,有时探究的就是主题),有时还有民族情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人性认识、人文精神等

时代背

探究文本的时代意义读文学作品的目的。

(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2《四堡雕版》。

文中的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解题思维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解答本题,考虑以下三个角度:

(1)细审题干,明确要求。要围绕“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谈认识。

(2)意蕴丰富。第一句在第③段:“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提出疑问,引出下文。第二句在第⑥段:“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这句话饱含对其命运不公的感叹。第三句在第⑦段:“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语气强烈,饱含斥责。第四句在第⑪段:“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这是感叹,也是担忧。第五句即第⑫段:“那么,谁救四堡呢?”饱含希望,发出召唤,希望大家都能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

(3)设置巧妙。五个问句,紧密相承,层层递进,起到串连全文的作用。

答案:①第一个问句,表明作者对四堡雕版儒雅景象的期待和进行实地考察的愿望;中间三个问句,表现作者在面对四堡雕版现实窘境时的痛心、无奈与不甘;最后一个问句,表现作者对四堡雕版前途的担忧,强烈呼吁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拯救。(3分)②五个问句,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表现了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历史兴衰和未来命运的反复思考与追问,形成文章内在有机的文脉,串起全文。(3分)

“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

“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探究,因此要做到如下几点:

1.掌握“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内涵。

不同角度指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查。

不同层面→就是要求对文本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

2.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和进行层面切割。

(1)善于选择审视角度

对一篇散文,我们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个体人格成长与形成等角度,来发掘其

深层的意蕴。这要求我们应该选择那些与文本关联较紧密的角度,作为考察视点。

确定审视角度较好的办法是假设自己具有多重身份,分别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对文本进行审视。

(2)善于进行层面切割

①浅层解读:对一个文本我们可以对它作字面上的解读,这是浅层面的。

②较深层解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

③深层解读: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解读其历史意义,联系现实生活解读其现实意义。

二、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意图

“创作背景”指作者创作作品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和心境等因素。由于受学生知识面窄的限制,“创作背景”不好设置题型,近几年高考题中也没有出现对此项的考查,所以只探究“创作意图”。创作意图指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动机、态度和风格等因素。

“探讨创作意图”探究题的出题切入角度有:

1.文章写作的设计意图:布局谋篇方面,重在对文章的线索、结构、艺术手法及创作效果等方面进行探究。

2.文章写作的社会意图:弘扬某种精神,针砭某种时弊等,重在对作品的影响加以探究。这要求考生对作者及其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字里行间及注释中了解)。

(2013·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断: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埠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到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

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店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的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和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谨严、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间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方,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而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