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汉语“X于”结构性质的再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现代汉语“X于”结构性质的再认识

现代汉语“X于”结构的成员复杂,既包括动词、副词等典型的词,又包括短语,还有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短语词。以韵律特征分析为切入点,可以对“X于”结构形成新的认识:“X单于”符合标准音步的要求,构成标准韵律词;“X双于”构成超韵律词;“X多于”则是标准韵律词和超韵律词的结合。

标签:“X于”结构韵律特征音步韵律词

“X于”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所包含的成员性质复杂。如果从语法结构的角度来看,其中有的成员是词,如“属于、关于”等,有的是短语,如“全神贯注于”,还有的成员性质介于词和短语之间,如“生于、致力于、集中于”等。而说汉语的人仅凭语感又觉得这些结构似乎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理解,这就涉及到汉语词语分界的问题。要想给纷繁复杂的“X于”结构确定语法性质,从韵律特征分析为切入点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本文正是这方面的一次尝试。

一、音步与韵律词

(一)音步

韵律学中最基本的研究现象是“轻重”。“把‘轻重’这种最基本的形式当作韵律现象中的最小的独立单位,叫做‘音步’”(冯胜利,2000:40)。人类语言中的音步一般只有“音节音步”和“韵素音步”。汉语以音节为单位组成音步,因此是音节音步。现代汉语标准音步是两个音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双音形式,包括双音词(如“语言”“研究”等)和双音短语(如“睡觉”“走路”等)。单音步是“退化音步(Degenerate Foot);三音节音步是“超音步”(Super Foot)(如“副经理”“皮鞋厂”等);三音节以上的音节组合一般都是由标准音步和超音步组成的。(冯胜利,2000:40~42)

需要指出的是,音步是韵律学上的概念,是按照韵律结构划分出来的,与那些从句法层面来看的结构单位或是语义层面划分的语义单位并不是一回事。音步与句法层面、语义层面的单位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董秀芳(2003)就提出跨层音步是“与结构层次不一致的音步”,例如单音动词与紧接其后的介宾短语中的介词常常会发生跨层的音步组合(董秀芳,2003)。本文所讨论的“X于”就是属于这种情况,“于”从语义上本来和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但是在韵律上却与前面的单音动词组成一个音步,成为一个跨层音步。

(二)韵律词

韵律词由音步构成。汉语的标准音步是两个音节,因此标准韵律词也是两个音节。单音节词不足一个音步,不合标准韵律词的要求;三音节的组合大于标准音步,也不合标准韵律,但可以构成超音步,进而构成超韵律词。(冯胜利,2000:78)

韵律词是韵律系统的产物,只要满足音步的就是韵律词,这有可能会包括句法层面的双音短语和双音词。所以韵律词也就介于句法层面的复合词和短语之间了。实际上这更符合汉语语感,因为汉语中确实存在许多“非词非语”以及“亦词亦语”的情况。(冯胜利,2000:80)

二、X为单音节的“X于”

上面谈到汉语的标准音步是两个音节,因此最符合汉民族词感的是双音节词。说汉语的人倾向于把双音节形式看作是词,哪怕在结构上应该看作短语的双音节形式,普通人还是更多地把它们看作词,如“吃饭”“喝水”等。汉语词汇发展历史进程中,由单音词为主过渡到以双音词为主这一规律已经被学者们所认同。对于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大家分别从内部和外部都探讨过,这里主要从韵律角度来看X为单音节的“X于”(记作“X单于”)。

(1)她精于骑射,聪明过人,是井冈山区当时唯一识文断字的年轻女子。(孙建三《银幕上的第一个“贺子珍”》)①

(2)科学家们具有高于常人的更加广大的科技视野,在他们看来,人类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大胆地向已知领域提出怀疑并向未知领域作大胆的想象和探索,而好的科幻小说正是锻炼这种能力的良好场所。(吴岩《科学家与科幻小说》)

“精于”“高于”和“生于”“死于”一样,都没有被收进《现代汉语词典》,但根据一般人的词感,觉得它们更像是词而不是短语,为什么呢?这恐怕是由于它们都是双音节形式,构成了韵律学当中的双音节音步,成为标准韵律词。冯胜利(2000)分析“放在”时认为它是“[动+[介宾]]”被重新分析成“[[动介]+宾]”的新构造(冯胜利,2000:150)。“在”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动介兼类词,而“于”在古汉语当中也是一个高频介词,只是到了后来逐渐被“在”等新兴介词所替代,以至于现代汉语“于”如果单独作介词一般都只出现在书面语当中,但是在汉语发展史上“X于”结构也发生过类似的重新分析。下面就来分析一下“X单于”的韵律结构:

PP是动词的论元成分,跟动词一起组成普通重音的范域。在这个范域当中动词支配PP,而不是名词NP。冯胜利(2000)指出,根据Chomsky的语障理论,PP是句法结构中的“最小的管辖域”(Minimal governing domain),在这一结构中,介词P是NP较近的支配者(closer governor)。根据最简条件(Minimality),P阻挡了较远动词对NP的支配,构成一个“语障”(barrier),因此动词V无权参与对名词NP的支配,因而也就无法将重音指派给PP里面的NP。(冯胜利,2000:151)当介词P黏附于动词之后,原来的P就变成了一个空位,那么阻碍动词对NP支配的语障不再存在了。同时[V+P]组成一个独立的语法成分,也就是蒋同林(1982)所提的动介复合词。这样一来,NP就可以通过这个复合动词得到它相应的重音了。

汉语的标准音步是两个音节,在句法/语义框架内标准音步提供了优先成词的韵律条件。“X单+于”已经具备了句法和语义条件,同时又是1+1式的标准音

步,因而呈现出强烈的词化倾向,整个汉语社团对这一类结构作为词的身份认同率也最高。

三、X为双音节的“X于”

金钟赞(2004)把双音节的“X于”分为三种类型:①“OO+于”(出版于);

②“O+(O+于)或O+(O于)”(不至于);③“O+O+于”(有助于)。通过与“V 单+于”以及“V+在”的对比,他得出结论:②、③类型中“于”不能跟它后面的成分构成介宾结构作补语,重要的原因是“于”前面的双音节不能成词。他认为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法是“把‘不亚于、复归于、不限于、何至于’等看成一个结构。”而类型①则是通过在句中与其他双音词的对称性分布,认定也应该看成一个结构,整体充当述语。(金钟赞,2004)

如果从韵律角度分析的话,也会得出与金文类似的结论,请先看类型①:

类型①是一類能产的结构,许多双音词能进入这一结构当中。如:集中于、耸立于、栖息于、忠贞于、献身于、游离于、热衷于、作用于、决定于、沉醉于、成立于、出身于……下面是金钟赞先生所引的例句(金钟赞,2004):

(3)这个事件是发生在今年年初的二月,结束于三月。

(4)沉醉于足以让自己痴迷的美妙幻想中(《别拿隐私当回事》P210)

上述几例中“于”后所接的成分大多是表处所、时间的成分,如“语言研究”“三月”,或者是表示某种抽象的状态或行为,如“足以让自己痴迷的美妙幻想中”。虽然“发表”“出现”“沉醉”是典型的双音节词,自身可以构成一个标准音步,但是比较“X单于”结构,就会发现实际上这一类型的“X双于”同样也发生了重新分析,结果是“于”不能单独作介词,只能黏附于双音节动词,组成一个独立的结构。所不同的是“X双于”的音组模式是2+1,是超音步,形成的就是超韵律词。这也是为什么汉语社团的人会对“X双于”的词感比“X单于”的词感要差一些。

再来看类型②和③。金钟赞(2004)把“复归于、不亚于、不限于、不至于、何至于、不属于”归到类型②;而把“有损于、有恩于、有求于、有助于、无助于、归咎于、归功于、归罪于、归因于、拒之于、失信于、得助于、置己于、莫过于”归到类型③。(金钟赞,2004)我们认为金先生在类型③中所举的一些例子是值得商榷的。“莫过于”结构应该是“表否定的副词性语素+X单于”,与“不属于”等类似,应属于类型②。另外,“拒之于”“置己于”这两种形式明显是文言句式的遗留,它们的使用范围只限于带有文言色彩的语体,因此应该按照古汉语的格式把它们分析为三个独立的单音词。由于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所以我们重新归纳了这两个类型:

类型②:

a.不甘于不利于不便于不同于复归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