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题目蕨类植物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重点维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题目:第五章蕨类植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重点:维管植物的特征、包括的类群,维管柱的类型及演化;蕨类植物主要特征;蕨类的分类及各类群的特征及相互区别点;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了解常见或重要的蕨类植物的属、种,对蕨类植物的发生和演化的重要观点或学说有清晰的理解。

教学重点:维管植物的特征、包括的类群,维管柱的类型及演化;蕨类植物主要特征;蕨类的分类及各类群的特征及相互区别点;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难点:蕨类植物的发生和演化

教学基本内容和方法、手段:简要的归纳、清晰的图片、对重点内容的多手段强化是突出重点的基本方法。通过介绍古化石蕨类,和裸蕨类植物比较,与现存蕨类植物进行比较初步了解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的逐渐变化,揭示蕨类植物的系统演化过程。

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第一节维管植物

一、维管植物的特征

1.具有发达的维管组织系统;

2.大多为陆生;

3.孢子体占优势。

二、维管植物的分类

单元论:认为维管植物起源于同一祖先,应归为一门。

多元论:认为维管植物起源于多个祖先。理由是:现存维管植物形态差异甚大,多类维管植物化石在不同的地域在古生代几乎同时出现。应分为多

个门类。

三、维管柱类型及演化简介

中柱(维管柱):内皮层以内的中轴部分。

中柱的类型

(一)原生中柱最简单最原始的类型,由韧皮部包围着木质部组成的实心柱。

包括单中柱、星状中柱、编织中柱。

(二)管状中柱维管组织为一空心柱,中央为髓。(蕨类植物普遍)

(三)网状中柱管状中柱演变而来,网状中柱中出现叶隙,而且叶隙大而长,叶隙与叶隙部分重叠,把维管组织分隔成束。每束由韧皮部包围着木质部(一些蕨类植物具有)

(四)真中柱最进化的类型,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茎中所具有的。其中包括具节中柱。

(五)散生中柱维管束散生。单子叶植物属此类。

第二节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fern), 又称羊齿植物,是植物界中的一个重要的门类。

现存蕨类约有12 000多种,我国大约有215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暖温带温暖潮湿地区。

一、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有世代交替,孢子体发达,配子体(特称为原叶体)简单,二者均可独立

生活;

2.孢子体出现了真正的根;出现了维管组织;

3.配子体有颈卵器、精子器的结构;

4.精子具多鞭毛,受精仍然离不开水;

5.常存在无孢子生殖、无配子生殖现象;

6.喜欢生活于阴暗潮湿处。仍为两栖植物。

二、蕨类植物的分类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分为(按1978,秦仁昌系统):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水韭亚门(Isoephytina)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1992,吴兆洪、秦仁昌在《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将松叶蕨亚门放在最原始的位置。)

五个亚门的特征比较

第三节石松亚门(Lycophytina)

石松类大约出现于古生代的志留纪和泥盆纪,距今大约5亿年至4.3亿年,与裸蕨类几乎同时期出现。石炭纪非常繁茂,二叠纪相继消失,仅存留少数草本类群。

茎二叉分枝,有地上茎;原生中柱;

小型叶;

孢子囊单生于叶腋或近叶腋处,大多形成孢子叶球。

孢子同型或异型,配子体两性或单性。

石松亚门

石松目(Lycopodiales)

分2科,石松科和石杉科,石松属(约400种)

卷柏目(Selaginellales)

仅卷柏属一属,约700种

重点讲述石松和卷柏,简单介绍其它一些植物。

石松Lycopodium complanatum L.

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ing

石松目和卷柏目的主要区别

第四节水韭亚门(Isoephytina)

现存1属水韭属(Isoetes)70余种,我国有3种。

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草本,沼生;

茎粗短块状,具根托和假根;

叶细长丛生,螺旋状紧密排列,具叶舌。

孢子囊生于叶基部近轴面;

孢子异型,配子体在孢子内发育成熟。

精子具多鞭毛。

第五节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松叶蕨亚门又称裸蕨植物,现代生存的仅松叶蕨目(Psilotales),包含松叶蕨属和梅溪蕨属2个小属。

松叶蕨属(Psilotum)现存2种,我国仅有松叶蕨。

梅溪蕨属(Tmesipteris)仅梅溪蕨1种。

松叶蕨亚门的特征

孢子体有根状茎和气生茎,二叉分枝,具原生中柱;

无根,仅有假根;

小型叶;

孢子囊大多生在枝端,少数生在孢子叶的叶腋近叶顶端;

孢子圆形,同型孢子。

第六节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

现存2属30余种,我国10余种。

常见种类有问荆、木贼、节节草等。

问荆属(Equisetum)

草本,具节,中空

小型叶,轮生,基部联合;

春枝(繁殖枝)顶端生孢子叶球。夏枝(营养枝)产生轮生小枝。

孢子囊生在孢囊柄的内侧;

孢子同型;

配子体雌雄同株或异株。

第七节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真蕨亚门的主要特征:

1.根状茎

2.大型叶,幼叶拳卷

3.不定根

4.孢子囊生于叶背,形成孢子囊群,或特化的孢子叶上,或生于孢子果内。真蕨孢子囊和囊群盖介绍

真蕨叶脉和表皮毛介绍

真蕨亚门的主要类群及其纲的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