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土壤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滁州土壤研究

蒋涵2012013157

一:介绍滁州

滁州地处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部,苏皖交汇地区。滁州,“郡起元徽、州建大同、名始开皇、文扬庆历、开天首郡、逾史千年”。古称“涂中”、“永阳”、“清流”。因滁河(涂水)贯通境内,又“涂”通“滁”,故名为“滁州”。

因滁河(涂水)贯通境内,又“涂”通“滁”,故名为“滁州”。地理区域为北纬31°51′一33°13′、东经117°09′一119°13′之间。滁州市域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主体为长江下游平原区及江淮丘陵地区。全市地貌大致可分为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区三大类型,地势西高东低,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雨,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全市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降水量1035.5毫米。梅雨期长23天。市境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境内河流分属三大水系,即淮河干流水系、滁河水系和高邮湖水系。

全市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矿种储量大,其中硅石、凹凸棒石、铸石玄武岩、岩盐、芒硝、石膏、石油等,市区饮食受到皖江风味的影响,以原味鲜美略带辣为主;特产有南谯茶叶、滁菊(中华四大贡菊之首)、琅琊酥糖、党参。管坝牛肉、雷官板鸭,秦栏卤鹅,芡实(又称鸡头果),高邮湖大闸蟹,老明光酒等都为当地人爱吃食物。

滁州拥有琅琊山、皇甫山等国家森林公园,明皇陵、琅琊山摩崖及碑刻、皖东烈士陵园等三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批省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欧阳修、吴敬梓等)、名亭(醉翁亭、丰乐亭)、名祠(阳明祠、陈铎祠、沃公祠)、名著(《醉翁亭记》、《儒林外史》);凤阳的明皇陵,小岗村等。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黄豆、青豆、绿豆)、花生、芝麻、棉花、油菜、水稻、山芋、水稻(杂交稻居多,还有粳米),冬小麦,玉米,蔬菜,土豆,山芋等。竹林分布广泛,种类甚多,例如毛竹、刚竹、淡竹等。

二:土壤类型

由于地处长江下游平原及江淮丘陵地区以肥沃水稻土为主,植被多为人工植被,多为水稻田。天然植被多已破坏。残存的天然植被,长江以北主要是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南主要是常绿阔叶林。江北土壤为黄棕壤,江南为红壤。

根据《安徽土壤》[15]的分类,区内土壤类型共有9种类型,水稻土、黄褐土、紫色土、粗骨土、黄棕壤、砂礓黑土,潮土、石灰岩土、石质土亦有零星分布。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南地区、池河、滁河及其支流沿岸及高邮湖附近;黄褐土主要分布于定远县、滁州市—全椒县岗地顶部或丘陵区边缘岗坡地带;黄棕壤主要分布于滁州市张八岭丘陵区外围地区。粗骨土主要分布于滁州市西部张八岭地区;砂礓黑土集中分布于淮河以北五河县、怀远县西部地区;潮土集中分布于淮河及其支流池河沿岸;石灰岩土集中分布于全椒县北西部马厂镇丘陵区;石质土零星分布于丘陵山地。

三:土地利用:

区内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与分类是在遥感技术平台上进行的,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计

算机信息增强的手段,对区内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划分为八大类: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等。土地利用分类名称是根据《全国土地分类标准》,并进行了适当归并,其中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未再细分统称为水田,旱地单独分出;园地、林地、牧草地细分到二级分类,园地包括了果园、桑园、茶园等,林地主要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仅细分到一级用地。耕

地广泛分布于全区,水田集中分布于淮河以南,旱地多分布于淮河以北。林地多分布于低山丘陵区,集中分布于张八岭地区,建设用地集中分布于城镇周边。园地、牧草地零星分布。

四:土壤问题

(1)滁州地区0~0. 2 m土层有机碳储量为53. 74M t,有机碳密度平均为3. 42 kg /m2,滁州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 0m土层有机碳储量为175. 24M t,有机碳平均碳储量11142. 17 t/km2; 0~1. 8m土层有机碳储量为243. 41 M t,有机碳平均碳储量15475. 92t/km2, 72%的有机碳赋存于0~1. 0m土壤中。

(2)不同地貌区有机碳土壤平均碳储量分布特征为:山地>丘陵>平原。不同土壤母质类型

有机碳平均碳储量较高的有中碱性岩类风化物母质、河流冲积物母质、碳酸盐类风化物母质、酸性岩类风化物母质、浅色碎屑岩类风化物母质。生态系统中有机碳平均碳储量:城市生态>森林生态>湖泊生态>农田生态。石质土有机碳平均碳储量最高,黄褐土有机碳平均碳储量最低。在不同用途土壤中,耕地、草地及建设用地有机碳平均碳储量均高于区域均值,有机碳储量水田高于旱地,耕地是最重要的碳储区。

(3)滁州地区近30年间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了8. 39M t。区内大部分地区土壤碳储量表

现出“碳源”效应,仅局部地区呈现出“碳汇”效应。

(5)滁州土壤发出“酸化”信号土地结块现象愈发严重

(4)经济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比较深刻。本区大部分丘陵和平原均已辟为耕地。由于长期耕种、灌溉和施肥,原先土壤性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演变为水稻土,有的则成为旱地耕作土。长期栽培水稻的水田,一年中土壤处于水分饱和与落干两个不同阶段,还原作用与氧化作用交替进行。在水稻生长期间,土体处于水分饱和状态,有机质在嫌气条件下分解,铁、锰以及钾、镁、磷等元素因还原作用而活化下移,使土壤中盐基、粘粒、有机质均显著减少。不过在水稻生长期间,施用大量有机肥、化肥、石灰等,又使土壤有机质增加,粘粒加多,盐基饱和度不断提高。由于本区土壤的抗蚀力较弱,加以降水强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引起水土流失。

五:解决方法

(1)山丘区林业发展规划:

合理安排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防护林布局;实行多树种造林;对现有森林严加管理,限制采伐量;对新造幼林加强抚育,保证成林;宜林荒山地采取封,管,抚,造相结合;对25度以上坡耕地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牧,扩大山丘区植被覆盖率。

(2)调整生产结构,发挥山丘区优势:

以林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做到合理利用土地,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建立复合式结构。

(3)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

因地制宜,在河流,水库,旱溪上游与临近分水岭的地方营造水源涵养林;在滑坡,崩塌和陷穴的山坡和石质山地营造坡地水土保持林,坡地沟壑则根据侵蚀沟基础情况"修建土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