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床学♪(^∇^*)
By刘彦秀
第一章绪论
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A.种类齐全,人均占有量低;
B.优劣并存:我国约有20种矿产资源位于世界前列,有的矿产资源不足,甚至严重短缺,
石油和不少金属矿产依赖进口;
C.多数矿种以中、小型矿床为主;
D.多数矿种的贫矿多,富矿少;
E.伴生矿多,单一矿少,综合利用程度低;
F.矿产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
矿产/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在地壳内或地表产出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有用矿物资源。

与岩石区别在于它能否被人们所利用,有无经济价值。

(特点:不可再生性、分布的空间不均衡性、赋存状态多样性、多组分共生)
矿床: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有用矿物的数量和质量,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和利用的天然矿物集合体。

矿床学是研究矿床在地壳中的形成条件、成因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矿床学基本概念
矿物(mineral):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的影响下,通过结晶作用、升华作用、化学(反应)作用等途径形成。

岩石(rock):矿物以集合体形式出现即构成岩石,其可以由单一矿物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矿物集合体组成;
矿石(ore):指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从中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

矿体(orebody):矿床的主要组成部分。

指自然界(地壳内或地表)产出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产状的有用组份(元素、化合物、矿物、矿物集合体)的集合体。

围岩(country rock):矿体周围的岩石,界线可清晰可过渡。

矿石矿物:指矿石中可被利用的有用矿物。

脉石矿物:指矿石中不能利用的矿物。

脉石(gangue):矿体中的无用物质,包括围岩的碎块、夹石和脉石矿物,它们通常在开采、选矿中被弃掉。

夹石(horsestone):指矿体内部不符合工业要求的岩石,它的厚度超过了允许的范围,就得从矿体中剔除。

矿床=矿体+围岩矿体=矿石+脉石矿石=矿石矿物+脉石矿物
矿石矿物=有用部分+无用部分
矿石结构(ore texture):矿石中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空间上的相互结合关系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矿石构造(ore structure):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空间上的相互组合关系。

矿石的品位(ore tenor, ore grade):矿石中有用组份的百分含量。

边界品位(stoping limit tenor, marginal grade):划分矿与非矿的最低品位。

(如铜矿:0.2~0.3%,钼矿为0.02~0.04%)
工业品位(industrial tenor):当前能供开采和利用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

(如铜矿:0.4~0.5%;钼矿0.04~0.06%)
同生矿床:指矿体和围岩基本上是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

后生矿床:指矿床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矿体和围岩是在不同的地质作用中所形成。

矿田(ore field):指在统一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成因近似,空间相邻的一组矿床分布区域。

矿带(ore belt):最常见的区域性成矿单元。

成矿区(带)(metallogenic province):指大区域的成矿单元,常与地壳的大构造单元相一致,受区域深大构造控制。

(分为:环太平洋成矿带、特提斯成矿带、中亚成矿带)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值,其与矿床形成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浓度克拉克值:指某一地质体(矿床、岩体或矿物)中某种元素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也称为富集系数。

成矿作用:指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集中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矿体产状:矿体在空间上产出的空间位置和地质环境
矿体的空间位置:主要据其倾角、倾伏角和侧伏角来确定;
矿体的埋藏深度
矿体与围岩层理、片理关系
矿体与火成岩的空间关系
矿体与地质构造空间关系
第三章岩浆矿床
岩浆矿床(magmatic deposit):从地壳深部上升的各类岩浆,在冷凝过程中经过结晶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和爆发作用等,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

岩浆矿床的基本特征
1.岩性:矿床主要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有成因联系(如纯橄榄岩、辉长岩、斜长岩等);成
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属于同生矿床;
2.产状: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豆荚状等产在岩浆岩体内;
3.围岩蚀变:绝大多数岩浆矿床的围岩不具有明显的蚀变现象;
4.成分:矿石与母岩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仅矿石中矿石矿物相对富集。

5.结构构造:矿石常具浸染状、条带状、眼斑状、致密块状以及角砾状等构造,发育岩浆
冷凝结晶或堆积作用形成的海绵陨铁结构等,不混溶流体结晶形成的球粒、充填、包含的等结构,物化条件变化形成的出溶、片晶结构以及后生作用形成的角砾结构。

6.固化条件:多数岩浆矿床的成矿温度较高,形成的深度大。

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特征
(一)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与岩浆分结矿床
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各种组份按一定的顺序先后结晶出来,导致岩浆成分不断改变,其
组分的改变又促使某些组分的结晶,这种随结晶作用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由此所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结矿床。

早期岩浆矿床:金属矿物结晶时间大多早于硅酸盐,或与早期硅酸盐同时晶出,矿床形成于岩浆结晶的早期阶段。

晚期岩浆矿床:残余岩浆是大量造岩矿物晶出后产生的,成矿作用发生于岩浆作用晚期,由所形成的矿床。

海绵陨铁结构:硅酸盐矿物结晶较早,晶形比较完整,金属矿物大多充填于硅酸盐矿物晶粒间呈他形胶结状产出。

(二)岩浆熔离作用与岩浆熔离矿床
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降低时分离成2种或以上互不混溶的熔融体的作用,称为岩浆熔离作用(液态分离作用,不混溶作用),由此种作用所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熔离矿床。

基本特点
A.矿体形态产状: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贯入式矿体为脉状、透镜状
B.与围岩界线:不明显,渐变过渡;贯入式矿体界线清楚
C.矿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硫化物含量高,含磷灰石和挥发份矿物
D.矿石组构:海绵陨铁结构;块状、浸染状构造
E.主要矿种:产于镁铁-超镁铁质岩中的Cu-Ni硫化物、PGE、磷灰石、Fe矿床,工业
价值巨大
(三)岩浆爆发作用与岩浆爆发矿床
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岩浆连同早期晶出的橄榄石、镁铝榴石、金刚石晶体及捕虏体一起,迅速地沿深断裂上升,侵位于地表2~3km处产生爆发并形成矿床的作用。

基本特点
A.矿体形态产状:筒状、管状,少数脉状;产出往往与深大断裂带有关,尤其是断裂
交汇处
B.与围岩界线:围岩破碎严重者不清楚,轻微破碎者较为清楚
C.矿石成分: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金刚石
D.矿石组构:金刚石多为自形-半自形晶结构,角砾状、浸染状构造
E.主要矿种:金刚石
(四)岩浆喷溢作用与岩浆喷溢矿床
指含矿熔浆(或矿浆)沿一定通道喷溢至地表或贯入到火山口附近的火山岩系中,冷凝堆积形成矿床的作用。

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喷溢矿床。

岩浆矿床主要类型及实例
1.铬铁矿矿床
a)层状铬铁矿矿床
含矿岩体:超镁铁质-镁铁质火成侵入体,为层状和席状堆积体;层理明显,常为
巨大的杂岩体,岩石韵律结构清晰;
含矿岩体时代:主要是前寒武纪,分布在地台或克拉通地区;
矿体形态:层状,分布于岩体韵律层下部,矿层单层厚几cm至1m多,与围岩界
线明显。

矿石组构:以块状构造为主,上部有时出现浸染状矿石,并以此与围岩呈渐变关系
铬铁矿:大多呈自形或半自形,品位40%
矿床规模:巨大,伴生有铂、镍和钒钛磁铁矿等,铂族元素有时可形成独立的矿体
成因类型:早期岩浆分结矿床
b)非层状(豆荚状)-阿尔卑斯型铬铁矿矿床
分布:产在造山带或离散板块边缘、大洋地壳环境下的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杂岩体
含矿岩体:受超壳断裂控制
矿体形态:复杂多变,受岩相和构造控制
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成因:早期岩浆矿床
我国的铬铁矿矿床都属这一类型
2.钒钛磁铁矿矿床
与铁质基性岩,尤其是辉长岩(四川攀枝花)、斜长岩(河北大庙)和苏长岩关系密切,属晚期岩浆矿床
主要矿石矿物是磁铁矿和钛铁矿,两者呈格架状、叶片状紧密连生,含钒(以类质同象混入物进入磁铁矿中),通称为钒钛磁铁矿矿床
a)层状岩体中的钒钛磁铁矿矿床
典型矿例:南非Bushveld,四川攀枝花
b)非层状岩体中的钒钛磁铁矿矿床
典型矿例:河北大庙
3.铜镍硫化物矿床
典型矿例:加拿大Sudbury、俄罗斯Noril’sk、中国甘肃金川、四川力马河、吉林红旗岭、新疆卡拉通克等
4.铂族元素矿床
5.金刚石矿床
第四章伟晶岩矿床
伟晶岩矿床(pegmatite deposit):矿物结晶颗粒粗大的,具有一定内部构造特征的,常呈不规则岩墙、岩脉或凸镜状的地质体,称为伟晶岩。

当伟晶岩中的有用组份富集并达到工业要求时,称为伟晶岩矿床。

主要矿种:长石、石英、云母、宝石类矿物、稀有金属、稀土元素等
典型矿例:新疆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Li、Rb、Ce、Be、Nb、Ta)
第五章热液矿床
气水热液(气水溶液)(hydrothermal solution):指在一定深度(数百米-数十公里)下形成的,具有一定温度(数十度-数百度)和一定压力(数十万-数亿Pa)的气态和液态的溶液。

热液矿床:通过含矿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后生矿床(气水热液矿床)(hydrothermal ore deposits)。

热液矿床特征
1.成矿物质的迁移富集与热流体活动密切相关;
2.成矿方式:充填、交代作用;
3.围岩蚀变:成矿过程中伴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围岩蚀变,且常具有分带性;
4.控矿构造:对成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既是含矿流体运移通道,也是矿质富集沉淀的场
所;
5.成矿介质、矿质以及热源:直接控制着热液矿床的形成,三者来源往往复杂多样,既可
来自同一地质体或地质作用,也可有不同的来源。

6.热液矿化:往往呈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原生分带(以矿物或元素的变化表现出来);
7.矿床种类多:除铬、金刚石、少数铂族(锇、铱)矿床外,多数金属、非金属矿床的形
成都与热液活动有关;
热液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含矿热液的种类与来源
1.岩浆成因热液(magmatic fluid):岩浆结晶过程中从岩浆中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

其受岩浆结晶的深度、温度、初始含水量、成分和流体相的组成,围岩渗透性和裂隙系统发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岩浆侵位深度和岩浆的初始含水量,岩浆中溶解的H2O重量百分比随压力的升高而加大。

2.变质成因热液(metamorphic fluid):岩石在进化变质作用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

岩石遭受进化变质作用时,总伴随着矿物的脱水反应,而且脱水同变质的强度成正比。

3.建造水(formation water):沉积时含在沉积物中的水,因此又称封存水。

这种水最初来自地表,与沉积物一起沉积,并与矿物颗粒密切接触,长期埋藏于地下,并与其周围的矿物发生反应,使其丧失了原有地表水的性质,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

4.大气水热液(meteoric fluid):包括湖水、海水、河水、雨水、冰川水和浅部地下水。

5.幔源初生水热液(mantle fluid):指幔源挥发分流体,其最初来源可以是核幔脱气,也
可以是大洋岩石圈俯冲到上地幔中脱气,是在地幔中形成的一种高密度的超临界流体。

成矿物质的来源
1.岩浆熔体: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岩浆中的成矿物质随着岩浆热液的析出,多以络合物的
形式进入热液,形成含矿热液。

热液介质和矿质来源一致。

2.地壳岩石:不同来源的热液,在源区或运移过程中与地壳岩石发生反应,捕获其中的成
矿物质,形成含矿热液。

通过水-岩反应(热液沿围岩的裂隙、孔隙渗滤、运移时,可以与围岩中组分发生反应),一部分物质溶解,使热液中金属组分含量升高,并使围岩中原有金属元素的含量减小。

3.上地幔:地幔流体的活动可以把分散在上地幔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到地壳中成矿。

重力驱动(gravity-driven):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岩石的渗透率较高时,热液(低温地表水和低温、较浅的地下水)可以在重力驱动下向深部渗流;也可以受地表地形的控制,从重力位能高处向重力位能低处流动。

盆地流体的活动主要受重力驱动。

压力梯度驱动(pressure-driven):地下较深处,在温度梯度小而较封闭的裂隙系统中,由于压力差较大,可引起热液自深处向上运动。

热力驱动(thermally driven):在有岩浆侵入体或其他异常热源存在的条件下,出现了异常的温度梯度并有较高的孔隙度时,将形成对流的热液系统。

围岩蚀变(wall rock alteration):通常是指成矿围岩在气-液和超临界流体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变化。

云英岩化(Greisenization):主要由中粗粒的石英和白云母组成的蚀变岩石,有时还含有锂云母、黄玉、电气石、萤石、绿柱石以及黑钨矿、白钨矿、锡石、辉钼矿等金属矿物。

碳酸盐化(Carbonatization):包括方解石化、白云石化、菱铁矿化和菱镁矿化等。

原岩主要有:①基性、中性的火成岩;②沉积碳酸盐岩;③碱性-超基性岩。

成矿方式:
1.充填成矿方式:当含矿热液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围岩中流动时,因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
热液中成矿物质沉淀于已有的各种裂隙和空隙中的作用成为充填作用,由此形成的矿床称为充填式矿床。

2.交代成矿方式:交代作用指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各种置换作用,由此作用产生的矿床称
为交代式矿床。

交代作用的特点是原有组分的溶解、带出与带入新组分的替代同时进行。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
矽卡岩型矿床(skarn deposits):接触交代矿床中一般都具有典型的矽卡岩矿物组合(石榴子石和透辉石),而且矿床在成因和空间上都与矽卡岩存在密切的关系。

侵入体的存在是矽卡岩型矿床的一个前提条件。

形成条件:
1.物理化学条件
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温度范围900~200℃左右,为气化至液化阶段的产物;成矿深度为浅成到中深成环境,约1~4.5公里,压力一般为30~300 MPa。

2.岩浆岩条件:侵入岩类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

成矿年代新,大多形成与中新生代。

A.钙碱性系列: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
B.碱性系列:正长岩—正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二长岩。

3.围岩条件
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是碳酸盐岩类地层,其与火山岩、页岩互层时对成矿较有利。

4.构造条件
A.接触带构造:据侵入岩和围岩的接触关系把接触带构造分成
“整合”接触型:接触面与围岩层面平行一致,所形成的矽卡岩及矿体的形态比较规则,以似层
状和透镜状为主,产状和围岩层理基本一致;
“不整合”接触型:接触面产状和围岩产状斜交,矽卡岩及矿体的形态复杂多变,常呈分枝状,
除沿接触带分布外,亦沿围岩层理分布。

B.围岩层理、层间破碎带及构造裂隙对矽卡岩矿体具重要控制意义,往往形成多层矿
体。

C.褶皱构造:褶皱轴面发生弯曲处、褶皱倾伏端及褶皱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处,因
空隙较大而有利于矿液流通。

D.捕虏体构造:岩体内部灰岩等捕虏体的接触带构造,规模大小不等,矿化常沿捕虏
体边部断续分布,有时整个捕虏体都被交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矿体。

矿床主要产于洋−陆俯冲造山带、陆−陆碰撞造山带、大陆边缘坳陷带及大陆内部裂谷环境。

矽卡岩型矿床和类型
A.矽卡岩型铁矿床:主要为磁铁矿和赤铁矿,典型矿例有湖北大冶
B.矽卡岩型铜矿床:最主要为黄铜矿,典型矿例为安徽铜官山、河北寿王坟
C.矽卡岩型钨矿床:白钨矿,典型矿例为湖南瑶岗仙、柿竹园
D.矽卡岩型钼矿床:辽宁杨家杖子钼矿
E.矽卡岩型铅锌矿床:辽宁八家子、吉林天宝山、北京延庆、浙江富阳,江西铅厂、湖南
水口山、东坡、黄沙坪,广东连南、甘肃花牛山等。

斑岩型矿床(porphyry deposits):指品位低、规模大,主要产于斑岩中及其内外接触带附近的细脉浸染型矿床,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

基本特征为:
1.绝大部分斑岩型矿床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环境;
2.矿床常成群、成带分布,规模大,品位低,埋藏浅,易开采;
3.斑岩型矿床多出现于显生宙,特别是中生代和新生代,其次为晚古生代;
4.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等;
5.一般具有面型矿化蚀变,且分带性明显,硫化物大量出现,富含黄铁矿;
6.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
7.角砾岩筒或角砾岩脉是重要的控矿构造形式。

斑岩型铜矿床
(一)成矿地质条件
岩浆岩条件:斑岩型铜矿床在空间和成因上主要和钙碱系列的斑岩侵入体有关。

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斑岩等。

构造条件:含矿斑岩的侵入大多和深大断裂有关,矿床常呈带状分布。

矿体受岩体和围岩中的微裂隙控制(原生裂隙、层间裂隙、片理等)。

另外,含矿侵入体及其附近常具含矿的爆发角砾岩体。

地层条件:当围岩为致密的硅铝质岩石时,可作为岩体顶盖的隔挡层,有利于矿液在岩体内部和接触带成矿;当围岩为碳酸盐岩石时,易于交代形成品位较富的脉状或似层状矿体,或在接触带附近形成矽卡岩矿体。

(二)围岩蚀变及分带
1.钾质蚀变带:蚀变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钾长石,也含有石英;
2.似千枚岩化蚀变带(石英-绢云母化带):蚀变矿物主要为石英和绢云母;
3.泥质蚀变带:蚀变矿物主要为高岭石、蒙脱石、石英;
4.青磐岩化带:蚀变矿物主要为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

(三)矿化特点: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常具细脉状和浸染状构造。

(四)矿床成因
矿床的形成经历了高、中、低温热液阶段,其形成可能是上升岩浆热液和地下水发生对流循环的结果。

典型矿例:德兴斑岩铜矿
玢岩型铁矿床(porphyrite iron deposits):产于陆相火山岩分布区域内,与玄武质、安山质岩浆的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一组矿床。

云英岩型矿床(greisen deposit):在成因上和空间上与云英岩化蚀变花岗岩类有关的一类高温热液矿床
云英岩:一种主要由中粗粒的石英和白云母组成的蚀变岩石
卡林型金矿床:产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品位低、规模大、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具有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
形成条件:
A.大地构造背景:主要形成与裂谷带和弧后盆地内;
B.岩浆岩条件:成矿作用的热液可能与以岩墙和岩脉形式产出的长英质浅成侵入体有关
吗,为低温热液型矿床;
C.赋矿围岩:海相沉积岩,主要为富含炭质不纯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等,火成岩(少量);
D.构造控矿:主要由受高角度正(逆)断层控制的强烈蚀变带和其上部的层状矿化组成,
矿体一般呈不规则的似层状、透镜状、脉状、条带状;
E.围岩蚀变:去碳酸盐化、硅化、泥化、硫化物化和重晶石化等;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MVT):产于台地碳酸盐岩中、成因与岩浆活动无关的浅成后生铅锌矿床。

以其品位低、规模大、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开采为特点。

地质特征:
1.产于地台边缘沉积盆地中的海相蒸发岩,含矿岩系成带状沿盆地边缘分布;
2.层控:容矿岩石以厚层白云岩为主,次为石灰岩;
3.多以开发空隙充填形式形成,具后生成矿特征;
4.矿石矿物多呈浸染状沿岩层微层理分布,矿石品位低但储量大;
5.成矿流体源自沉积建造水,成矿过程演化为含矿热卤水;
6.脉石矿物主要由萤石、重晶石、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等;
7.围岩蚀变以硅化、白云岩化为主;
成因机制:矿床中的铅、锌矿化在沉积和成岩时已初步富集,经地下热卤水对富含铅、锌的沉积层进行溶滤和搬运,在有利的地层和构造环境中充填、交代成矿。

属低温热液矿床。

第六章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SEDEX(sedimentary exhalative deposit)型矿床:水温70~350℃或更高的热水介质(海水、湖水、热泉水等)中形成的,主体以沉积方式形成于水-岩石界面之上水体中之层状、似层状矿体,但也包括此界面之下可能存在的以充填和交代形成的筒状、锥状或面型热液含矿蚀变体,两者可共生或分别出现。

黑烟囱:喷出的流体呈黑色,烟囱体主要由硫化物矿物构成
白烟囱:喷出的流体呈白色,烟囱体主要由碳酸盐矿物构成
喷流沉积矿床(Exhalative sedimentary deposit):不同成因的(含矿)热水在喷溢出海底的过程中,在喷流口以下的热液通道中通过充填、交代作用,在喷流口以上的海底则通过与冷海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热水中所携带的物质组份分别在热液通道和海底沉淀下来而富集成矿。

热水喷流矿床的基本特征
A.典型的喷流岩:岩石主要是硅质岩、条带状含电气石岩或电气石岩、条带状含长石岩或
富长石岩、透辉岩与透闪岩(或双透岩)、重晶石或石膏层(热水沉积岩)等
B.具有层控及时控特征
C.矿体形态: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部分矿床具典型的“双层”构造:
上部——层状矿体
下部——细脉状、筒状含矿蚀变体
D.矿体和矿石具微层理、微细沉积韵律:常具顺层条带状、顺层揉皱等构造,显微球粒状、
同心环带、生物和鲕状等结构,反映同生沉积特征
E.具与现代海底热水喷流成矿相似的两套成矿系统
F.热水喷流沉积矿床特有属性:同生成矿作用(主体)+后生成矿作用
热水喷流的类型:
1.高温集中喷流,以黑烟囱为代表,形成硫化物沉积;
2.低温大面积渗流,形成广泛分布的硫酸盐、铁的氧化物-硅酸盐-锰的氧化物,及含钴的
锰氧化物结壳。

(一)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MS):系指赋存于海相火山岩系中的,通过海底热
液喷流作用(“黑烟囱”活动)形成的,主要由块状的黄铁矿和贱金属(Cu、Pb、Zn)硫化物组成的一类矿床。

分为
塞浦路斯型(Cyprus type):塞浦路斯矿床
别子型(Besshi type):日本别子矿床
黑矿型(Koroko type):日本黑矿
诺兰达型(Noranda type):诺兰达矿床、辽宁红透山矿床
(二)沉积岩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SMS): 系指通过海底热液喷流作用形成的,主要呈整合
的层状赋存于正常沉积岩系(主要为细碎屑岩和炭质页岩,次为碳酸盐岩)中的,以发育条带状和层纹状富硫化物矿石为特征的一类矿床。

分为
沙利文型(Sullivan type):沙利文矿床、陕西柞水银硐子矿床
银矿山型(Silver -mines type):英国银矿山,爱尔兰锡尔弗迈因斯矿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