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新探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新探

人们常说,方法是打开问题之锁的钥匙,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精妙之处在于授人以渔。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对教材的整体认识应厚今薄古,对教材的具体处理应厚积薄发。

怎么办?笔者认为首先应平心静气来看看历史教材的编排原则。通常人们在编写历史教材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原则:对越久远的历史事实的处理都是慎之又慎,不足信或口传而无考古学成果支撑的史实只记其大略,而对可信的有文字记载且有考古学成果作佐证的就详加记载,尤其离我们最近的史实,由于有大量现有资料作为佐证就记得更为详尽而具体。因此,我们不难推出一个结论,即教材编写者只能根据厚今薄古的原则来编写排列教材内容了。

教材如是编写,自然也影响了教者对教材的重难点的取舍,平时也制约了命题者的价值取向,于是也就有了“考点”一说。充分认识到这点,处理教材的人和学习教材的人也就有了一个“范围”的概念了。

作为教者,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一群对历史毫无系统认识了解的学生由于多是留守少年,父母亲情的缺失导致学习目的不甚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简单,课外阅读量甚少,更缺乏吃苦求学的精神。一共洋洋百万余字,内容涵盖数千年的教科书,由于新旧教材交替带来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教材无任何配套练习资料,即使是教者“三更灯火五更鸡”熬出的有益

于学生知识和能力并进的东西,也往往因为与评价者口吻不合而夭折,因而仅凭一周两节课的学习以求取得较好的效果则甚为作难。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从事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三十年,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方法上小有收获,现将一些心得浅谈一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初识教材内容时,我采用要点法,即在师生下,将教材的某一课下辖的某一目的要点抓出来,并提出理由,让同学们讨论,第二目的或第三目的要点则通过分组自己去探究,提出标点的方案,一篇课文的要点标出来了,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实在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稍加点拨即可。在复习教材内容提要时,首先回归教材,先通过熟悉,再认识原来的知识要点,让学生激活信息,并整理信息,让占有的信息有序排列组合,如同计算机编程一样,形成一个“盘”,在强化复习时,再打开这个“盘”,通过点击信息窗口,查找信息,并派生出新信息,如此由集中思维过渡到发散思维,先整理后运用,先知识后能力,次第而进,效果是很不错的。

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旧的历史教学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由此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通过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来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过程中,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习历史,最根本的是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为指

导,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历史的本质,认识历史的基本过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除了我们平时惯用的教学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采取更多,更新颖的方法来拓宽学生获

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文史结合

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

都是依靠文学形式(有些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历史课和语文课的共性实在太多了。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1.引用古典诗歌。在讲东汉连年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时,我引用当时诗人王粲的诗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通过这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那种凄惨的情景。我国的古典诗歌,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用于课堂教学,很能拨动学生心弦,激发情感,“寓情于理”,“以情动人”以达到以诗证史的理想效果。2.史学、文学与音乐三者相结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诗,在讲授唐朝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成就时,我用音乐的形式,把这首诗唱出来,让学生感受这三者的美妙之处。3.史学与美术

相结合。

二、对抗式讨论法

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我从电视台

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论效应中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

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三、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

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

珠子一样。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

四、历史故事法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讲述历史故事是教学中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

五、多媒体法

电化教学在我国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与实物、模型、图片相比,这种直观教学具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更形象的表现力,更能有效地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相互联系。多媒体手段教学是历史教学教改中的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方法。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充分利用它们,与教材互相对应,互相补充,构成完整、系统的历史教学体系。为了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具体,为了让学生能将具体感知转化为抽象思维,.利用图表活跃学生思维,加深对史实的理解。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多项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