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新探论文

合集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论新探

中学历史教学论新探

中学历史教学论新探中国历史是中国学子必修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十余年来,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政策,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切实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诸多历史教学研究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历史教育研究所提出了新探索。

在史料素材方面,新探索极大地拓展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种类和内容。

学者们通过审查文献、搜集古代文献资料、收集史实等方式扩充了历史史料库,得到大量新的史料。

史料的扩充不仅拓宽了教师的教育选择性,而且也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历史文献,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

其次,新探索使得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改变。

学者着力于探索古代历史学习的运用方式,指出了历史研究的方向,对把握历史的大框架和理解历史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他们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例如,把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思考问题或讨论问题写下来,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换信息,形成思维,深入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法”去进行实践性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话题。

最后,新探索提出了促进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新措施。

随着社会新科技的发展,新颖的学习方式和新教学方式迅速发展和普及。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历史场景中走动,通过虚拟技术实现真实历史再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实验室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使学生更加投入到历史的学习中来。

以上是新探索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些新探索,但仍需要更多的工作去发展和完善这一领域。

未来,中学历史教学需要从古代史料、历史教学方法和学习兴趣建设三方面着力,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学历史教学必将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增强中国学子的历史素养作出贡献。

本文只是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新探索进行了简单介绍,希望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帮助。

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新探

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新探

教师要 因势利导 , 紧扣 主题 , 将讨论引 向纵深 , 最后做好总 结 。总结时 , 要表扬质量较 高的发言和积 极性高 、 进步快 的学 生。 ( 1 ) 开辟 了宽松 的民主教学 环境 , 充分体 现了学生 的主体 性, 激发 了学 生的学习热情 , 活跃 了学术气 氛 , 学生普遍 反映 : “ 课堂讨论 一道题 . 课外狠下十分功 ” 。 ( 2 ) “ 逼” 得学生带着 问题去细细 咀嚼教材 , 认真查 阅资料 , 写好发言提纲 。 并积极争取发言 。 这样 , 既动 了脑 , 又动 了手 。 还 动 了口. 印象 自然深刻 , 记忆必然牢 固, 从 而实现了基 础知识的



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缺乏的。而且即便是在教学中。 有时 也不得不对某些情节进 行渲染。这是制作 H T v得天独厚的优 势, 也是当今历史题材影视剧得以风靡的重要原因。据粗略统
2 . 从 分析 历史事件 的作 用、 意义或影响入手。 中学历史 教材在叙述一些重大历史 事件 的作 用 、意义 、 影 响, 或对其进行评述时 , 由于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 , 有 时往往不 只局 限于其 中一个或几个方 面 , 教学时教师 针对这种 计, 从商周到明清。 历代有名的帝王将相、 文人学士、 才子佳人 够全面 , 差不多都搬上了银屏。如 《 东周列国志》 、 《 秦始皇》 、 《 西楚霸 情况必须予 以挖掘深化和补充 。 帮助 学生形成全 面的 、 准确 的 王》 、 《 三国演义》 、 《 隋唐演义》 、 《 唐太宗李世民》 、 《 武则天》 、 《 水 认 识。如世 界史教材关于《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的评价 , 只强调 英、 法、 美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 , 而对其所 浒传》 、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应该说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 了它是 “ 作品是学生学习了解历史知识的较好途径, 但是由于这些电视 产 生的消极影 响和不 良后果却无只言片语 ,这显然是偏颇 的、 教学时教师可适 当补 充。 再如 , 《 中国古代史》 教材对商 剧中情节虚实混杂, 不仅学生无法分辨, 就是专家学者也不可 片面的 , 促进 了秦 国封 建经济 的发 展 . 使秦 能去考证这些历史剧中情节的虚实。 因此如果把这些娱乐大众 鞅 变法 的评价 只叙述了它“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中国处在那个大洲?”这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每年由于教学需要,在教初三毕业班时我都提出过这一问题。

然而令人惊诧的是,知道此答案的人在二三百名学生中只能找到几个人。

如果只遇到一个这样的现象可能怪笔者太大题小作了,但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在平时遇到的这种尴尬场面远非一次、两次,这不能不让人发出疑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呼唤了好几年的素质教育到底怎么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曾提出这著名论点,并说,“生活的变化决定了教育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教育无时不变;教育必须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必须不断的前进。

”改革的大潮在汹涌前进,农村的生活在不断变化发展。

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的义务教育却裹足不前,令人异常担忧。

多年的基层教育工作经验,使我对农村学校的学生和素质教育状况有了一定的理解。

下面就此谈谈这方面的情况,以求抛砖引玉,让我们共同找出一个能解决农村中学教育问题的途径。

一、农村中学学生素质状况及原因分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有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并更进一步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由此一场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活动在全国全面展开。

然而几年过去了,农村素质教育情况进行的到底如何呢?事实并不容我们乐观。

⒈素质教育不“素质” 由于片面强调升学率的状况仍未改变,这使得社会中许多人在评价一所农村中学好坏时,主要的依据就是该校的学生文化课成绩怎样,每年能考取多少人,其中重点又有几个。

其他的东西似乎都可以不谈,在成绩面前似乎都变得可有可无了。

围绕这一主题,家长们送孩子刚入学时就眼巴巴的希望有一天子女能成龙成凤。

当然,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可能指望中国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爱因斯坦,有相当一部分文化课成绩不行的人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也都无能。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探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探

的历史课堂 教 学 中 如 果 类 似 说 评 书 子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讲相声 那样 卖关
留悬念 , 必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 妙 趣 横 生 , 极大地激发
二 ㊁借助多媒体技术 , 改变 言传身教
供了有利的条件 . 利 用 多 媒 体 技 术 制 作 的 课 件 , 运 用 文 字㊁ 影像 ㊁ 声音 ㊁ 动漫等 多 种 手 段 来 刺 激 ㊁ 调 动 学 生 多 种 器 官, 以 不同表现手法对教 学 内 容 进 行 加 工 , 将 生 动㊁ 有趣的教学内 容呈现于学生面前 , 能为历史教学创设一 个 较 为 真 实 的 历 史 情境 , 激发学习兴 趣 , 拓 展 思 维 能 力; 同 时, 有了多媒体的支 持, 有助于教师可以 根 据 实 际 需 要 来 掌 控 教 学 内 容 , 改变了 传统的言传身教 . 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时 , 播放一段 « 秦始皇陵兵马俑» 的
周刊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 教学方法新探
黄清坤
变传统课堂教学的老套路 ,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灵活多样的教法 , 使历史知识 更 加 生 动 化 ㊁ 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 ,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 关键词 : 新课改 ; 历史 ; 课堂教学 ; 创新 摘 ㊀ 要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如 何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笔 者 认 为 : 要改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 , 为中 学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提
是无法实现历史学习的形象 ㊁ 生动 ㊁ 有趣的特点, 难以激发学 不到的作用 , 能够让学生在饱含兴趣的学 习 当 中 吸 取 比 较 丰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新探[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新探[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新探【摘要】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工作,指的是教师在课前对授课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进行整体构思,这是教师备课的细节化,它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的完美结合,富于创造性和灵活性。

可以说,如果教师能有一份与众不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往往会大大地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对于高中历史而言,一般是介绍对社会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问题,可见,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新思维的诞生离不开问题的提出,一切问题的命题原则都要首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认真贯彻教学大纲,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内涵的理解,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

因此,紧抓新课程理念,改善教学设计,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命题技巧的浅议1.命题时要全面且综合。

例如:在“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这段时间里,当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走向反动时,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指出革命性和反动性的表现各是什么,结合史实分析并说明原因”。

这可以帮助学生将不同章节的知识连在一起,打破了知识割裂的状态,使教学内容一体化。

2.注意加强学科的联系性。

由于历史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命题时要注意知识的延伸,把历史教学带到实际生活中去,作为扩大学生知识储备量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讨论共产主义政策和列宁新经济政策时,可以与我国1958年的大跃进和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以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从而达到正确看待裁员与再就业等社会现象的目的。

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3.从不同角度去命题,使命题形式新鲜不古板,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学习,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通过对匈牙利事件和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性质的分析,想一想如果苏联不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会去哪里?”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一定会提出各种设想,让他们相互交流意见后进行总结,这就是所谓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学历史实践教学论文(3篇)

中学历史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本文以中学历史教学为背景,探讨历史实践教学的意义、策略及实施方法,旨在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实践教学;意义;策略;实施方法一、引言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

然而,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历史知识掌握不牢固,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较弱。

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从历史实践教学的意义、策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历史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从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历史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历史,通过参观、调查、访谈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将历史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

4.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历史实践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历史实践教学的策略1. 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丰富教学内容。

2.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加强师生互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实践教学。

历史(心得)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历史(心得)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历史论文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新探为改革当今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单一传统模式,笔者在教研工作实践中,取目标教学模式的众家之长,探索改造成了“三环十步一反馈”目标模式。

这一模式经十所中学的三年实验,于1996年底结题检测,认定具有推广价值。

现介绍给同行,以期引玉。

“三环十步一反馈”目标模式的基本程序如图所示:附图{图}以新授课为例,提出这一模式的操作要求:(一)制定教学目标课前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这一环节分三步操作,其要求是:第一步,确定知识目标。

教师统揽教材,学习大纲,弄清所授课(含章、节,下同)的知识点及其在学段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及所授知识的目标独立性,按课后习题要求,确定若干知识点,作为所授课的知识教学目标。

第二步,确定能力目标。

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所授课在认知领域的目标,细分为不同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再依据这个划分标准,确定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力层次,对每一学习能力层次的活动形式,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用可以观测的外显行为方式描述出来。

第三步,确定思想目标。

挖掘所授课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找出思想教育点,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的情感领域目标,细分为“接受”、“确信”、“性格化”三个水平层次,定出具体的思想教育目标。

(二)实施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这一环节分四步操作,其要求是:第一步,前提诊断测评。

在学习历史新课前,对学生应具备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性进行诊断测评,看学生是否具备学习历史新知识的技能基础和思想情感基础。

前提诊断主要是通过测试、问卷、谈话、提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诊断摸底。

诊断的内容要紧紧围绕那些与新授教学目标有关的旧知识。

测试后,教师要迅速作出订正、指导和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然后转入新课。

前提诊断测评,不是每一节课前都要作这一步工作,仅是新授课开始时,或遇到重点教学目标内容与有关学科的知识存在密切联系时,或与重点教学目标有关的旧知识已学过较长时间时实施。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新探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新探索
”+
・ ・
对历史 人物 的功过是非 ,能用辩 证唯物 主义 和历
史唯物 主义观点 进行客 观的正确 的评价 。不 能 片面地


一+
”+
“+
一— ”— ”+ ・ —
“+
” +
一— ■一“— 一 ”— ”+ + —
一+

一+
一+ -+
”+
-+ *+
【 教改创新 】
中学历 史教学 方法 的新探 索
曹孝勇 山西省大 同市 职业 教育 中心 山西 大 同市 2 6 0 530
摘要 : 要提 高课 堂教 学的有效性 , 讲好历 史课 , 就要 学好新课标 , 掌握新理 念 , 究新教材 , 研 处理好教材 中的各
类活动 , 积极 调动学生的学 习热情 , 用新 的教 学方 法, 采 以体现三维 目标。 关键词 : 故事化 个 }化 生 客观 化 课  ̄ f 能力化 1J -c
和个性 特征 。 比如 , 刘邦 和项羽 就是一对典 型 的例 子 。 刘邦 心计很强 , 言而无 信 , 阴险奸诈 , 善于体察 民意 , 但 笼络人心 , 能屈 能伸 , 很会用 人 。而项羽有勇无谋 , 粗鲁 蛮横 , 我行我素 , 刚愎 自用 。这二人 的个性 特征形 成鲜 明的对 比, 也正说 明 了楚 汉战争 中刘 邦 能取 胜 , 而项 羽 失败 的原 因。在讲述人物个性 特征的同时 , 再对二人外 表形象 进行描 述 , 并辅 助于教学 挂图或人 物 肖像 、 投影 片等 , 或让学生 角色扮演 , 这样就更 加深 了学生对 这两

化 , 行汉化 , 实 禁胡服 、 胡语 , 改变度 量衡 , 推广教育 , 改 革姓 氏并禁止 归葬( 归葬塞北 )提高 了鲜卑人 的文 化水 , 准, 是西北方各 民族 陆续进 入 中原后 民族融合 的一 次总 结 , 中国历史 的发展起 了重要作用 。 对

历史(心得)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探索

历史(心得)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探索

历史论文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探索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探索厚街中学文均庆摘要:为解决中学历史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本人从1998年初开始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一些改革和探索,让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一些与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相关的专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历史。

再把活动成果引入课堂,给历史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

我们的探索本着在活动中学、重在参与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提高人文素质为宗旨,我们认为对师生双方都是一件获益非浅的事情。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整合一、问题的产生: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性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教育理当成为先导性的基础产生。

随着我国加入WTO,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必将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全面变革。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也同样肩负着这场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重任。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所遵循的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重视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交流、合作和主动参与、实践和探索;重视已有史实的死让硬背,被动模仿,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重视教学过程的严格统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复习的巩固,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们的历史课变得死板、僵化、枯燥、无味。

生动活泼的学生天性受到了扼杀,丰富多彩的历史本相变得暗淡无色。

教育改革的潮流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对现行教育从课程、教材、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大胆的革新。

如何革新,作为一位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能在课程、教材、方法、手段等方面作探索的空间尽管是极其有限的,但并非完全无所作为。

我们要做的是力所能及而又能够收到一定实效的。

因此,本人自1998年以来,尝试从改变教与学的观念入手,通过一系列的专题活动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介绍了背景信息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我们探讨了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以及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知识的融合。

我们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设计,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探索。

在我们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进行了效果评价,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研究旨在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学、导向、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实践、效果评价、展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山中学历史教师们发现,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逐渐被引入到中学历史教学中。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开始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历史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意义,探讨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知识的融合,设计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探索,评价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的效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的可能性和有效性,通过深入分析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探讨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知识的融合方式,设计并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从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探索中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改进建议,旨在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探索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

探索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

探索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导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和智慧的积累。

然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调,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启发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探索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互动性传统的历史课堂通常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将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讲解二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影片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展示历史文物的照片、博物馆的展览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感受历史的魅力。

二、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例如,在讲解中国历史时,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相对滞后?”,“如何评价中国的封建社会?”等等。

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还可以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实地考察丰富学习体验历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实地考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实地考察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真实,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古代文明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长城、故宫等,让他们亲眼见到历史的痕迹,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实地考察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小组合作促进互动交流历史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和合作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共同探索历史问题。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
二、学科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自学能力,最为基本是培养其学习的感觉,从根本上学习整个历史课程规范化的重要方式。对于教师教学来说,应该以教材本身为主要的教学出发点,抛出相关的教学问题,集中解决,将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并且能够按照一定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呈现。从新课程的角度出发,利用导学案,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时反馈相关的学习疑难问题,由教师集中时间及思路进行有效的解答。在设置相应的导学案的问题时,应该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从基础进行分析,结合现在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相应的整合,并按照一定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整理。
导学案的问题设置内容及范围要广泛,不仅仅要设置与本课程课本内容相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设置成与课本知识及内容不同的问题,提升整个问题结构思维,保证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环节中能够以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发现问题能力为主要的教学思路,开展相应的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官方的史料内容,也可以选择非官方的史料,选取主流的资料的同时一些野史也可以采纳。这样使得史料的内容获取的渠道和相关内容更加有效性,如果选择史料的内容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到整个史料内容的变化性,从而引起整个史料过程的可持续变化性。对于史料过多会影响整个史料过程的可持续变化,对学生也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史料的难易程度也是影响史料在历史教学中作用的重要因素,如果在选择史料的过程中过于简单、或者史料的选择内容过于单一,那么就会影响到整个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进而实现整个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及方式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历史史料教学法中,重要的一步便是史料内容的有效选择。
现阶段,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教学方法的选择途径也更多,为了实现整个学科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基础出发,认真总结及反思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时反馈相关的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技术修正。

历史教学实践小论文(3篇)

历史教学实践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历史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历史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提出创新历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旨在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一、引言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传承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二、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1. 问题:教学方法单一对策: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问题:学生兴趣不足对策:结合历史教材内容,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

3. 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对策:注重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 问题:历史知识过于枯燥对策: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5. 问题: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对策: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历史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历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三、历史教学的现状与不足1. 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培养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4. 教师对历史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效果不佳四、创新历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2.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 案例教学: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6. 历史故事教学: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3篇)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理解能力和探究精神。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素养是指一个人对历史的认识、理解和评价能力。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民族精神,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视角去分析历史现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历史学习,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判断和推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沧桑和社会变迁,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的一员,应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1)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关注时事热点:将时事热点与历史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 改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创新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融入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4. 强化实践教学(1)参观历史遗迹: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2)开展历史竞赛: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反思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新探索

“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新探索

“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新探索摘要:“三新”背景下,统编历史教材发生了新的变化。

面对变化,高中历史教学要把握“变”与“不变”。

“变”的部分要由“以史料分析教学为主”回归到“以史实讲授教学为主”,要由“用教材教为主”回归到“教教材为主”。

但历史的内核不会变,老师的备课、上课、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也不能变,所以,将教材知识体系转化为教学知识体系的备课方向不能变,一堂好的历史课的标准不能变,阅读、写作的专业成长的关键路径不能变,从而坚守教育常识,做到守正创新。

关键词:三新、历史教学变与不变一、统编历史必修教材的“四新”统编必修教材有四个变化,即“四新”。

1.体例上:回归到传统的通史体例。

2.史观上:新教材也是多元史观并存,但突出了唯物史观的主导地位。

主要表现为:按照五种社会形态来呈现;明确夏、商、西周的社会形态是奴隶制社会。

3.内容上:首先内容多,知识点多,知识密度大,史料容量大。

其次增加了大量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主流意识形态的新要求。

这是新教材最大的优点、亮点。

4.地位上:中央首次将教材建设明确为“国家事权”,统编三科教材被视为“铸魂”工程。

历史教材编写也由“一标多本”的审定制过渡到“一标一本”的国定制,新教材相当于由教学的“子书”上升为教学的“经书”了。

二、“变”与“不变”的应对。

王家范老师说:“我们学历史的,一定要抓住一个朝代不变的东西,在其本质特征下来解读历史的变,才能更符合历史实际,在变中理解不变,在不变中理解变,这是历史学者必须明白的道理,而不变是核心。

”历史研究要把握“变”与“不变”,我认为,应对统编教材的“变”,我们中学教师也要把握“变”与“不变”。

1.“变”的部分(1)要由“以史料分析教学为主”回归到“以史实讲授教学为主”。

21世纪以来,中学历史课堂盛行史料分析教学,常常是无史料不教学,课堂上各种史料大量呈现,仿佛所有的历史叙述、历史解释都要用“史料”来支撑、来证明,仿佛中学历史课堂是从“零”开始建构的,至于学生是否有时间阅读史料,是否有时间思考问题,基本上顾及不得。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之探新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之探新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之探新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实际效果,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其教育功能呢?关键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创新。

新时期的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本文主要讲述历史学法指导的意义和历史学法指导的方式与途径。

只有历史课“以学生发展为本”,活学活用,才能上得实用有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放飞希望,收获快乐。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手段;学习方式;教学探新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为了终生发展,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要走改革探新路。

一、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历史。

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不只是中考的需要,更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时,他们学习内驱力才能增强,才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新历史教学的手段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教学氛围,使历史教学妙趣横生。

1.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

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帮助教师形象地重现历史原貌,让学生重温历史,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容易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历史教学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初探我是一个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多年以来,一直在这一岗位上教学和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点滴肤浅的成绩,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在历史课中如何创设新的情境,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变“苦学”为“乐学”,一直是我多年来探求的目标之一。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历史课中的语文教学法古人说“文史不分家”,教授历史知识适当联系语文,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记忆。

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我便从毛泽东忆长征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导入;讲西楚霸王项羽,引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既表现了项羽的远大抱负,又点出了李清照,为后来教学作了铺垫,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学趣。

我有时也将历史知识采用语文教学法让学生划段落、写提纲、找主题,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学生觉得方法新鲜、兴趣盎然;甚至讨论和考试时,也出一些试题,如:讲了马可波罗来华事件后,我叫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假如我是马可波罗”,要求将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

这样既复习了元朝初年的社会情形、打开了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可谓一箭双雕,相得益彰。

2、韵文式的记忆法(含偕音)将死板、枯燥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变成通俗易懂的助记词,实为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

比如,讲授“战国七雄”,要记住七雄名称和地理位置学生倍感吃力,我通过反复思考总结为“北燕南楚秦西边,齐在东,三晋在中间,由北向南赵魏韩”。

学生觉得琅琅上口,很快便记住了。

又如,讲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我引用陈天华的有关描述:“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这中国,哪一点,还有我份?”既揭示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严重危机、唤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有效地记住了历史知识。

我常启发学生“有什么更好的记忆方法”,虽然说得五花八门,但学生积极性很高,效果也不错。

历史实践教学论文范文(3篇)

历史实践教学论文范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实践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历史实践教学的理论探讨,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了历史实践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旨在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实践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应用策略一、引言历史实践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历史实践教学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实践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二、历史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环境中的其他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历史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历史知识。

2. 行动学习理论行动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通过行动、反思和改进,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提升。

历史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通过观察、模仿和内化,逐渐形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历史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互动,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历史实践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真实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2. 走进历史,体验历史(1)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2)开展历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3. 合作探究,培养能力(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新探
人们常说,方法是打开问题之锁的钥匙,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精妙之处在于授人以渔。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对教材的整体认识应厚今薄古,对教材的具体处理应厚积薄发。

怎么办?笔者认为首先应平心静气来看看历史教材的编排原则。

通常人们在编写历史教材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原则:对越久远的历史事实的处理都是慎之又慎,不足信或口传而无考古学成果支撑的史实只记其大略,而对可信的有文字记载且有考古学成果作佐证的就详加记载,尤其离我们最近的史实,由于有大量现有资料作为佐证就记得更为详尽而具体。

因此,我们不难推出一个结论,即教材编写者只能根据厚今薄古的原则来编写排列教材内容了。

教材如是编写,自然也影响了教者对教材的重难点的取舍,平时也制约了命题者的价值取向,于是也就有了“考点”一说。

充分认识到这点,处理教材的人和学习教材的人也就有了一个“范围”的概念了。

作为教者,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一群对历史毫无系统认识了解的学生由于多是留守少年,父母亲情的缺失导致学习目的不甚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简单,课外阅读量甚少,更缺乏吃苦求学的精神。

一共洋洋百万余字,内容涵盖数千年的教科书,由于新旧教材交替带来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教材无任何配套练习资料,即使是教者“三更灯火五更鸡”熬出的有益
于学生知识和能力并进的东西,也往往因为与评价者口吻不合而夭折,因而仅凭一周两节课的学习以求取得较好的效果则甚为作难。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笔者从事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三十年,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方法上小有收获,现将一些心得浅谈一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初识教材内容时,我采用要点法,即在师生下,将教材的某一课下辖的某一目的要点抓出来,并提出理由,让同学们讨论,第二目的或第三目的要点则通过分组自己去探究,提出标点的方案,一篇课文的要点标出来了,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实在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稍加点拨即可。

在复习教材内容提要时,首先回归教材,先通过熟悉,再认识原来的知识要点,让学生激活信息,并整理信息,让占有的信息有序排列组合,如同计算机编程一样,形成一个“盘”,在强化复习时,再打开这个“盘”,通过点击信息窗口,查找信息,并派生出新信息,如此由集中思维过渡到发散思维,先整理后运用,先知识后能力,次第而进,效果是很不错的。

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

旧的历史教学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由此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通过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来实现教育目的。

在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过程中,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学习历史,最根本的是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为指
导,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历史的本质,认识历史的基本过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除了我们平时惯用的教学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采取更多,更新颖的方法来拓宽学生获
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文史结合
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
都是依靠文学形式(有些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

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

历史课和语文课的共性实在太多了。

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1.引用古典诗歌。

在讲东汉连年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时,我引用当时诗人王粲的诗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通过这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那种凄惨的情景。

我国的古典诗歌,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用于课堂教学,很能拨动学生心弦,激发情感,“寓情于理”,“以情动人”以达到以诗证史的理想效果。

2.史学、文学与音乐三者相结合。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诗,在讲授唐朝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成就时,我用音乐的形式,把这首诗唱出来,让学生感受这三者的美妙之处。

3.史学与美术
相结合。

二、对抗式讨论法
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我从电视台
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论效应中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

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
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

我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

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

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

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

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三、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

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

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
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

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
珠子一样。

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

四、历史故事法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讲述历史故事是教学中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

五、多媒体法
电化教学在我国发展的速度比较快。

与实物、模型、图片相比,这种直观教学具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更形象的表现力,更能有效地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相互联系。

多媒体手段教学是历史教学教改中的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充分利用它们,与教材互相对应,互相补充,构成完整、系统的历史教学体系。

为了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具体,为了让学生能将具体感知转化为抽象思维,.利用图表活跃学生思维,加深对史实的理解。

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多项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