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第八届青基赛高中语文7选手(南澳中学林赟泽)上课短歌行材料短歌行详细教案(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曹操

汕头市潮阳林百欣中学连男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感情;

2、反复诵读,品味本诗的思想之美、诗意之美、语言之美;

3、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4、学习诗人敢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本诗的思想之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这几句歌词吗?“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寂寞”这是林俊杰唱的哪首歌?(《曹操》)。汝南名士许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三国志》中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曹操在外定武功,统一中国北方;站在文学史的角度上看,曹操在内兴文学,开创建安文学。可以说,曹操集奸雄、枭雄、英雄、文人为一身,可就是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死后骂名最多,让人既爱又恨。正如《三国演义》中的经典评价一样:“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曹操就是具有这样的魅力:观三国风云,作为一代雄主,他足以傲视千古;思魏晋风骨,作为一位英雄诗人,几人可比?

而曹操所写的《短歌行》是其传世名篇之一。为何一曲短歌动古今,流传千古?正如一首歌为何在历史的淘洗中经久不衰,代代传唱?我想它们都有共性之处,有打动我们的地方,即它美。那么,这首诗歌究竟美在何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二、学生诵读诗歌

三、品析诗歌之美

(一)思想之美

1、提出问题:这首诗歌主要表达诗人什么情感?(请用诗中的关键情感词回答。)明确:忧——忧人生苦短、忧贤才难得、忧功业未就;

抒求贤若渴之情。

2、广纳贤才的策略:

明确:

提供好的条件:月明星稀——政治前途广阔清明;

对人才的尊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礼遇贤士;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谈心宴饮;

(教师指导诵读以上诗句。学生齐读。)

心胸广阔,虚心纳谏: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教师指导诵读,学生齐读。)

目标一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联系背景,教师指导诵读,学生齐读。)背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3、学生齐读,教师作小结:

刚才我们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现在转变角色,充当一回贤士。你看曹操与你推心置腹地谈心,你听曹操亲自为你“鼓瑟吹笙,”难道你不心动?是人才就有所心动,有所期待。古代贤士期待实现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渴望被重用,实现伟大的理想抱负是贤才的普遍的终极追求。现代也是如此。曹操的高明之处在于挠到贤才的痒处,抓住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引发知识分子积极进取的态度,而不是“人生几何?美酒烧鹅”的消极态度。所以,千百年来,知识分子读这首诗歌时,产生了共鸣,总盼望着自己就是对方所谓的“君”,盼望自己被认同重用,由此这首诗歌广泛被吟诵,这就是这首诗歌的美处之一——思想之美。

板书:引起共鸣——思想之美。

(二)诗意之美

1、提出问题:请找出诗歌的意象。(师生一起寻找,圈示。师生边析边诵读。)明确:

(1)酒——愁;

(2)朝露——生命短促易逝;

联系:“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3)明月——思念;

(4)乌鹊——人才;

联系:“良禽择木而栖,良士择主而从”

(5)山水——广博胸怀;

2、教师作小结:

回头看这些意象,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现象:“酒”与“愁”相关,“朝露”与“苦”相联,“明月”“乌鹊”体现诗人对贤才的“期盼”,“山水”般的广阔胸怀又是实现天下统一的条件。曹操真是驾驭文字的高手啊!他用这些意象抒发了心中高低起伏的情感。而我们只有解读了这些意象,才能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曹操用这些意象来抒怀,后世的诗人也用这些意象来表达情感。这就是意象这一精灵的魅力所在。它具有穿透千古的魔力。我们把它称为“意象魅力”。

板书:诗意之美——意象魅力

3、提出问题: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

(1)比喻

(2)用典(着重品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师指导诵读,生齐读。)

(3)设问、反问

联系:“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

——钱钟书《谈中国诗》(师指导诵读四个问句,生齐读。)

4、小结:诗意之美——意象魅力+高超手法

四、总结:

一曲短歌何以动古今?原因在于它具有思想之美、诗意之美。这种美不是少女之美,而是古典之美。它能引发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共鸣,它有穿透千古、动人心魄的意象,它运用的手法能给人回肠荡气的美感。我们体会其他诗歌的美时,也可从思想、诗意之美两个角度品析。只有真正体会诗歌的美,我们才能真正走

近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真正品味到美!

五、学生再次诵读诗歌

六、个别学生诵读

七、作业:背诵并默写诗歌

附:板书设计

短歌行

曹操

思想之美——引发共鸣

诗意之美——意象魅力+高超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