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课程与教学评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泰勒提出的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理, 西方人一般都把泰勒称为“教育评价之父”。泰勒 明确提出了“教育评价” 的概念,从而把教育评价 与教育测量区分开来。
3.判断时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70年代,是第 三代评价时期。这一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 判断。
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止是根据预 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 值判断;既然目标并非评价的固定不变的铁的标准, 那么评价就应当走出预定目标的限制,过程本身的 价值也应当是评价的有机构成。
(三)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 克瑞文于1967年提出的。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指为改进现行课程 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 而从事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结果评价,是在课 程与教学实施或进行一个相对完整阶段以后,关于 其效果的评价。
(三)应答模式
强调评价应当从关注课程的所有人的需要出发,通 过信息反馈,让方案结果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并通 过对方案的调整和修改,对大多数人的愿望作出反应。
应答模式在实施评价时,通常有以下步骤: 1.评价者与一切和评价对象(如课程方案)有关的
人接触,获取他们对评价对象的看法; 2.根据获取的信息,确定评价的范围; 3.评价者亲自对方案的实施作实地观察; 4.通过观察,评价者对方案希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
基本特征: (1)目的的发展性 (2)主体的合作性 (3)方式的多样性 (4)目标的多层次性 (5)结果的非奖惩性 (6)方法的灵活性
功能: (1)反馈调节 (2)展示激励 (3)反思总结 (4)记录成长 (5)积极导向
2、发展性评价体系
(1)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 确定学生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标准。 设计学生评价工具,选择恰当评价方法。 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 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制定改进学习计划。
取得的成果进行比较; 5.评价者对评价应回应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修正;
6.在此基础上,评价者设计评价方案; 7.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法; 8.对搜集来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 9.将处理过的信息按需要回答的问题进行分类; 10.把分类评价结果写成正式报告,分发给有关人员; 11.在分类评价报告的基础上对方案作出全面判断。
策者; 第四,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学生本
人对材料的反省,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学生某方面的进步、 成就和问题。
成长记录袋评价基本程序 确定评价对象。 明确评价目的。 确定收集材料的类型、时间和次数。 确定调动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 确定给成长记录袋评分的方法。 制定评价结果交流与分享的计划。
五、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方法又叫定量评价方法,它是一种“力
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 析与比较中推断评价对象的成效”的方法。 (二)质性评价 质性评价方法也称为自然主义评价方法,它是一 种“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 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 解” 的方法。 (三) 发展性评价
3.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差 异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体中选 取一个或若干对象为基准,然后将其余 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并做出区分的评价。
绝对评价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 一个客观的或理想的标准,然后把每个 对象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的 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集合体中的各个对象的过 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某个对象的各个侧面相 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评价。
本章学习建议关注以下问题:
√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内涵及其类型 √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 发展性评价的内涵、体系及其主要方法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含义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
学界通常以1897-1898年美国学者莱斯(T.M.Rice) 对三万多名小学生进行的、检验拼字教学时间对学 习效果影响的拼字测验,作为评价研究的开端。
4.建构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育评价进入了所谓的第四代 评价时期。这一代评价认为,评价的意义在于服务, 评价者首先要关心服务对象所关注的问题、兴趣和 焦点,以“回应”服务对象为起点。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
所谓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 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 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成长记录袋的涵义:
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 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 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而学生成 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 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
成长记录袋的特点
首先,学生成长记录袋中材料的收集和选择不是随意的; 其次,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 第三,学生本人应是选定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内容的主要决
(2)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确定教师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标准 设计教师评价工具,选择恰当评价方法。 搜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的相关信息。 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3、发展性评价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发展性评价方法运用的基本策略 (2)表现性评价 (3)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三)教学评价的对象 1.学生学的行为与成就 2.教师教的行为与质量 3.教学运行系统
四、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 (一)目标达成模式 目标达成模式是指泰勒在“八年研究”基础上提
出的,围绕目标达成而建构起的一种评价模式。 基本程序包括如下步骤: ①确定教育教学计划的目的和具体目标; ②将目标加以细化分类; ③用行为动词界定并表述目标; ④确定学生能表现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场景; ⑤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或技术; ⑥收集有关学生行为变化或表现的信息; ⑦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行为目标进行比较。
第七讲 课程与教学评价
评价是客观存在的,评价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广泛渗透到人类所有有意识的活动之中,目的是通过人类 行为的自觉性和反思性促使人类活动日趋完善。评价的实 质是一种价值判断。课程与教学评价也是如此,我们不仅 要知道“到哪里去”,“怎样到那里去”,同样也要知道 “到那里了吗”,这就是一种目标的评估、价值的判断。 因此,课程与教学评价既是课程与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 重要内容。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学校教育中的“阿基米德 支点”。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一)促进发展功能 1.导向功能 2.诊断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节功能 (二)管理研究功能 1.管理功能 2.研究功能 (三)甄别筛选功能 1.鉴定功能 2.选拔功能
三、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对象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 1.学生 2.教师 3.专门评价者 4.家长及社区人员 (二)课程评价的对象 1.宏观层面 2.中观层面 3.微观层面
⑵学生自主建构 ①多数人能积极热情地学习 ②有较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③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方法 ④解决问题求异、求新、求优 ⑤有问题意识
2.教学目标具有发展性 ⑴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 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个维度兼顾 ②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并重 ⑵教学目标具有挑战性 ①教学目标设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目标具有生成性
⑶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①结果性目标至少要有85%的学生达成95%的目标 ②体验性目标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表现 3.教学过程具有交互性 ⑴师生互动 ①师生互动中以学生为主 ②教师要发挥好引导、支持的作用 ⑵生生互动 ①频率与时间适度 ②在交流中达到完善认识、整合资源的目的 ③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交流机会与时间
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E.G.Guba & Y.S.Lincoln)对评价历史发展的划分。
1.测验和测量时期
自19世纪末起到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第一代评价 时期。
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选择测量工具、 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
2.描述时期
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是第二代评价时期。这 一代评价认为,从本质上说评价是“描述”,即描 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
1、发展性评价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内涵: 发展性评价是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在没
有奖惩的条件下,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发展的价 值观,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并共同承担实现的 职责,运用质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评价对象的 综合素质及工作绩效进行价值判断,促进评价对象 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综合发展目标的过 程。”
2.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目标本位评价是以目标为基础的评价,即以课程 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旨在 测定教育目标在课程与教学中实现的程度。
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 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 地展示这些结果,其目的是通过记录和解释实际发 生的情况来判定课程与教学的实际效应和结果。
4.教学环境具有支持性 ⑴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 ①教师能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 ②鲜明的“容错原则” ③激励为主的评价 ④学生能畅所欲言 ⑵能够多途径获取信息 ①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关信息 ②教师能够提供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 ③教师能提供生生交流的机会
一堂好课的标准
叶澜谈一节好课的标准 ①有意义。学到了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有良好的
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扎实) ②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多少
学生是有效的;二是效率的高低。(充实) ③有生成性。不完全是预设的,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
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丰实) ④常态性。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平
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 的课。(平实) ⑤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是真实的 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真实)
有效教学的课堂评价标准
1.教学主体具有复合性 ⑴教师积极引导 ①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动机 ②激活与学习任务相关的旧知识 ③为学生新旧知识联系搭桥 ④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表现的机会 ⑤关注学习策略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二) 背景-输入-过程-结果模式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指对方案提出的背景及方案 目标的依据的评价。
2.输入评价:输入评价是提供信息并决定如何利用资 源实现目标的评价。
3.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指通过描述课程实施情况, 并以此判断课程计划与实际活动是否一致的评价。
4.结果评价:结果评价是指通过收集数据来评判课程 最终获得的成效是否符合评价者的期望,并且判断在 多大的程度上目标获得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