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设计规范

档案馆设计规范
档案馆设计规范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保证档案馆建筑设计基本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综合性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设计。其它专业性的专门档案馆,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第1.0.3条档案馆分为特级、甲级、乙级和丙级四个等级。本规范对不同等级档案馆设计的耐久年限和耐火等级分别作了如下的基本规定,见表1.0.3。

┃ 等级│特级│ 甲级│ 乙级│丙级┃

┠────┼────┼────┼────┼────┨

┃耐久年限││100年以│ 50~100│50~100 ┃

┃││上│年│年┃

┃耐火等级││一级│二级│二级┃

┃适用范围│国家级│省(自治│省辖市(│县(市)┃

┃│档案馆│区、直辖│地)档案│档案馆┃

┃││市)档案│馆│┃

┃││馆││┃

┗━━━━┷━━━━┷━━━━┷━━━━┷━━━━┛

注:一、对特级档案馆建筑的质量标准,根据建筑物本身的具体要求确定,本规范不作统一规定。

二、不同等级、不同规模档案馆各类用房的使用面积定额参见附录一。

第1.0.4条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对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

第1.0.5条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的规定外,应同时遵守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档案馆的基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馆址应远离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不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单位的下风向,避免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二、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

三、应建在便于利用、交通方便,且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区。

第2.0.2条档案馆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档案馆建筑应独立建造。

二、总平面布置应根据近远期建设计划的要求,立足于一次规划,可分期建设。

三、馆区与职工生活区等建筑应分区布置,避免相互干扰。

四、馆区内道路布置应便于档案的运送装卸,并应符合消防疏散要求。

五、馆区建筑主要用房不宜临近城市干道布置。

六、总平面布置除遵守当地城镇规划设计要求外,应尽量留有适当的绿化用地。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档案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不同等级、不同规模和职能配置各类用房。一般应由档案库、查阅档案、业务和技术、办公和辅助等用房组成。

第3.1.2条档案馆的建筑布局应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妥善安排各类用房的位置,力求达到功能合理、流程便捷,解决内外相互间的联系和分隔,避免交叉。各部分之间的档案传送不应通过露天。凡有温湿度要求的房间应集中或分区集中布置。

第3.1.3条档案馆的建筑设计,应满足各类档案及资料的安全保管,调阅方便;并为利用者创造安静的查阅环境;为工作人员提供必备的工作条件。并使馆区建筑主要用房具有良好的朝向。

第3.1.4条档案馆的建筑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可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中有关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和要求,并遵照国家颁发的有关建筑节能设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设计。

第3.1.5条查阅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五层和五层以上时,应设电梯。超过二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

第3.1.6条档案库设于地下时,应设置良好的垂直运输设备;可靠的防潮、防水措施;必要的机械通风或空调设备,以保证使用。

第3.2.1条档案库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库区内不应设置其他用房,其他用房之间的联系也不应穿越库区。

第3.2.2条库区的平面布局应简单紧凑,尽量减少外墙面积。

第3.2.3条库区入口处应设缓冲间、其面积应不小于6平方米。如设专用封闭外廊时,可不再设缓冲间。

第3.2.4条库区内比库区外楼地面应高出20毫米,防止溢水流入库区。

第3.2.5条档案库宜分为大、中、小库,其比例根据使用性质和需要确定。大、中、小库使用面积一般规模为:

大库201~300平方米中库101~200平方米小库100平方米以下

第3.2.6条各个大、中、小库应有独立的出入口,不宜采用串通或套间布置方式。

第3.2.7条档案库净高不应低于2.40米。当有梁和通风管道时,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20米。

第3.2.8条档案库的围护结构应根据其使用要求的室内温湿度、当地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和有无采暖、通风、空调设备等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其构造:

一、当需要设置采暖设备时,围护结构的总热阻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规定计算所得的最小总热阻值的基础上增加20~30%进行设计。

二、当需要设置空气调节设备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参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推荐的数值采用。

三、当不设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时,房屋的外墙和屋顶的总热阻分别不小于0.66和

0.90(㎡K)/W。

第3.2.9条屋顶应达到保温隔热要求。

一、平屋顶上采用架空层时,应做好基层保温隔热层。架空层应不小于0.2米。并应通风流畅。

二、炎热多雨地区,采用坡屋顶时,屋顶内应通风流畅,散热降温。其下层屋顶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3.2.10条门应做保温门;窗应做双层窗,开启扇应有密封措施。

当采用高窗时,墙的下部应增设通风口。通风口应设金属网,并应有密闭的可开启保温门。

第3.2.11条档案库每开间的窗洞面积与外墙面积比不应大于1∶10。

一、档案库不应采用跨层或跨间的通长窗。

二、楼板不应任意开设洞口,如需设置垂直传送设施时应做成封闭式竖井,其围护结构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非燃烧体和丙级防火门,并有良好的密闭性。

第3.2.12条档案库内装具布置应成行地垂直于有窗的墙面,外墙采光窗宜与装具间的通道相对应。

第3.2.13条装具排列的各部分尺寸:

主通道净宽不小于1米。

两行装具间净宽不小于0.8米。

装具端部与墙之间走道净宽不小于0.6米。

装具背面与墙的间隔不小于0.08米。

第3.2.14条各类装具的档案存贮定额的计算指标:

五节档案柜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小于2.70米或180卷。

双面档案架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小于3.0米或220卷。

密集架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小于7.20米或480卷。

注:见附录一、档案馆各类用房的使用面积定额。

第3.2.15条档案库楼面均布活荷载应为5kN/㎡。当采用密集架时,应不少于12kN/㎡,或按实际需要确定。

第3.2.16条供垂直运输档案、资料的电梯,其位置应临近档案库,但应在库区防火门外,并应采用封闭式的垂直井道。

第3.2.17条当档案库与其他用房同层布置时,应避免因层高不同出现台阶,必要时采用坡道连通。

第3.2.18条母片库不宜设外窗。若设有外窗时,应有良好的遮光设施。

第3.2.19条珍贵档案应专设珍藏库。

第 3.3.1条查阅档案用房由接待室、查阅登记室、目录室、普通阅览室、专用阅览室、缩微阅览室、声像室、陈列室、复印室和休息室等组成。规模较小的乙、丙级档案馆,根据使用要求有些用房可以合并设置或不设。

第3.3.2条阅览室

一、应光线充足,照度均匀,避免阳光直射及眩光。

二、天然采光标准,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5。

三、窗宜设遮光设施。

四、单面采光的阅览室进深与窗顶高度比不大于2∶1;双面采光不大于4∶1。窗顶至顶棚高不大于0.5米。

五、应有良好的通风。

六、每阅览座位设计使用面积,普通阅览室每座应不小于3.5平方米;专用阅览室每座应不小于4平方米。若采用单间时,应不小于12平方米。

第3.3.3条缩微阅读室。

一、朝向以北向为宜,避免朝西;不宜设在地下室或建筑物顶层。

二、应设空调或机械通风设备。

三、宜采用间接照明,阅览桌上应设局部照明。

第3.4.1条业务和技术用房由缩微用房、翻拍洗印用房、计算机房、静电复印室、翻版胶印室、理化试验室、声像档案技术处理室、中心控制室、裱糊室、装订室、接收室、除尘室、熏蒸室、去酸室、以及整理编目室、编研室、出版发行室等组成。应根据档案馆的等级、规模和实际需要选择设置上述用房。

第3.4.2条缩微用房包括资料编排室、缩微摄影室(分大型机室和小型机室)、冲洗处理室、配药和化验室、质量检定室、校对编目室、拷贝复印室、放大还原室、缩微胶片库和备品库等。非缩微复制中心,可缩小规模,结合需要组织配套用房。

第3.4.3条缩微用房宜设于底层,并自成一区。

一、缩微摄影室必须防振动;防空气污染;各设备之间严禁灯光干扰,并应设遮光帷幕。室内净高不应低于3米,大型拍照机室净高不应低于3.20米。室内地面应坚实平整,便于清洗,墙面不宜采用白色或强反射面。

二、拷贝复印室应环境清洁,不起尘埃,地面应防止产生静电。门窗应密闭和严密遮光防紫外光照,并应有强制排风和空气净化设施。

三、冲洗处理室应严密遮光;室内墙裙、地面及管道应采取防护措施;应有上下水,并满足冲洗工艺要求的水质、水压和水量;室外应设污水处理池。

第3.4.4条翻拍洗印用房包括翻拍室、冲洗室、印像放大室、水洗烘干室。其中翻拍室和冲洗室可与缩微用房的缩微摄影室和冲洗处理室合用。为防火和防潮湿,水洗烘干室宜设于缩微区外。

第3.4.5条计算机房包括机房、软硬件室、终端室、介质库和辅助房间等。应根据选用的机型对环境的要求进行设计。

一、计算机主机房根据设备需要考虑振、隔噪音、防尘、防潮、防腐蚀、防电磁干扰。地面应做架空地面,架空层净高应不小于0.3米。

二、空调机房、泵房、不停电装置室等辅助用房宜单独设置。

第3.4.6条静电复印室

一、为防空气污染,不应设于缩微用房和计算机房区域内。

规模较大的档案馆集中设置专供内部使用的复印室外,一般还宜临近查阅档案用房另设提供利用的复印室一间。规模较小的档案馆复印室也宜临近查阅用房设置。

二、应设独立的强制排风装置。每台复印机的使用面积按8平方米计算。

第3.4.7条中心控制室

一、宜设在底层主要入口附近

二、室内应设空调或局部空调。

三、与其他用房的隔墙,其耐火极限应不低于3小时,楼板不低于2小时。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第3.4.8条熏蒸室

一、使用面积一般为10平方米。

二、应设有单独的、直达屋面外的排气管道,废气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标准。

三、室内顶棚、墙面及楼、地面材料应易于清洁。为便于冲洗,宜设专用的熏蒸设备。

四、应采用密闭门,并宜为双扇门。

第3.4.9条裱糊室

一、室内应设加热电源,上下水设施,并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每工作人员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0平方米。

第3.4.10条装订室

一、室内应设计摆放裁纸刀、压力机及装订机的位置。

二、每工作人员使用面积应不少于8平方米。

第3.4.11条整理编目室每工作人员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0平方米。

第3.4.12条整理编目室、编研室、出版发行室室内宜设固定壁柜。

第3.5.1条办公和辅助用房由办公室、会议室、文印打字室、值班室、电话机房、空调机房、变配电室、贮藏室及厕所等组成。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档案馆可根据需要设置上述用房。

第3.5.2条办公室宜考虑存放工具书的位置或固定壁柜。

第3.5.3条厕所位置既应注意使用方便,又要比较隐蔽,并有防止气味溢出的措施。

第四章档案防护

第一节防护内容

第4.1.1条防护内容包括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温湿度要求、防潮、防水、防日光及紫外线照射、防尘、防污染、防有害生物(霉、虫、鼠等)、防盗等。其他有关抗震、防雷及防火等参见本规范的有关章节。

第4.1.2条温湿度要求,应根据档案馆的等级、规模和档案的重要性等因素区别对待,其他防护要求均应在设计中妥善解决。

第4.1.3条视听、缩微等非纸质档案贮存库,除应遵守本章有关规定外,还应根据使用保管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

第二节温湿度要求

第4.2.1条不同等级、不同规模档案馆的温湿度要求,应采用不同标准:甲级档案馆设计可采用空调或局部空调;乙级档案馆设计可采用采暖、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或局部空调;丙级档案馆设计可采用采暖、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

第三节防潮、防水

第4.3.1条馆区内应组织通畅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

第4.3.2条室内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一般不应小于0.45米。

一、采用填实地面时,应考虑防潮。

二、采用架空地面时,架空层净高不小于0.45米。架空层下部的地面宜用简易防水地面,并高出室外地面不小于0.15米,做不小于1%的排水坡度。架空层上部的地面宜采取适当的隔潮措施。

架空层的外墙应做通风孔,风口处装铸铁通风篦或金属网及可开启的封闭设施。

第四节防日光及紫外线照射

第4.4.1条档案库及查阅档案等用房,均应消除或减轻紫外线对档案、资料的危害。

第4.4.2条天然采光的档案库及其他业务技术用房应选用防紫外光玻璃和采用遮阳设施,防止阳光直射。

第4.4.3条档案库及查阅档案等用房采用人工照明时,宜选用乳白色灯罩的白炽灯。如采用荧光灯时,应有过滤紫外线和安全防火措施。

第五节防尘、防污染

第4.5.1条档案馆绿化设计,应考虑防尘、空气净化、降温、防噪音等要求,树种选择应避免飞花扬絮。

第4.5.2条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超过规定标准的地区,其通风系统应采取净化措施。

第4.5.3条合理安排锅炉房、除尘室、熏蒸室、试验室,以及洗印暗室等用房的位置,并结合需要设置通风装置,以减少其产生的尘埃和有害气体对库区的影响。

第4.5.4条档案库楼地面应光洁、平整、耐磨。其他内部装修、装具和固定家具等设计应表面平整,构造简洁。

第六节防蛀、防鼠

第4.6.1条所有管道通过墙壁或楼、地面处应密封,其他墙身孔洞也应采取防护措施。底层地面应采用坚实地坪。

第4.6.2条门与地面的缝隙不大于5毫米,鼠患严重地区宜采用金属门或下缘包铁皮的木门。

第4.6.3条档案馆应设熏蒸室或其他杀虫设施。

第4.6.4条档案库外窗的开启扇宜设纱扇,纱型号不少于C1.6。

第七节防盗

第4.7.1条档案馆的外门及底层外窗均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有外遮阳设施时,亦应做防盗处理。

第4.7.2条库区不应设置室外楼梯。

第4.7.3条甲级档案馆应设防盗报警装置,乙、丙级档案馆可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条件处理。第五章消防和疏散

第一节耐火等级

第5.1.1条档案库应作为一个单独的防火分区,库区与其他部分的隔墙均应为防火墙,采用耐火极限不少于4小时的非燃烧体。其他内部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不少于2小时的非燃烧体。

第5.1.2条防火门宽度应不小于1米。

第二节消防

第5.2.1条甲级档案馆应在档案库、缩微用房、空调机房等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乙、丙级档案馆为高层建筑时,按有关专业规范的要求设计。

第5.2.2条库区外可设置水消防系统。库区及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内应设卤代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灭火装置或其他灭火装置,并应设于明显的位置。

第5.2.3条档案库严禁用明火采暖,除特殊原因外,其他用房也不宜采用。烟囱不应穿越或紧靠库区。装具宜采用难燃烧材料制作。

第三节安全疏散

第5.3.1条档案馆库区建筑的安全出入口应不少于两个。

第5.3.2条库区内设楼梯时,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第5.3.3条库区缓冲间及档案库的门均应向外开启,并应为防火门。

第一节给水排水

第6.1.1条馆区内应设水消防系统。

第6.1.2条库区内不应设置用水点,给、排水管道也不应穿越库区。

第6.1.3条档案库的上层或屋顶不应设置给水设施。生活污水立管应避免安装在与档案库相邻的内墙上。

第6.1.4条各类用房的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否则应作污水处理。

第二节暖通空调

第6.2.1条档案库及业务和技术用房设置空调时,室内温、湿度要求,见表6.2.1。

│序│用房名称│干球温度(℃)│相对│通风换气│注│

│号│├────┬──────┤湿度│次数││

│││冬季│春季│(%)│(次/小时)││

│1 │档案库│不低于14│不高于24 │45~60 │0.5~1 │有一定│

│2 │缩微母片库│不低于13│不高十15 │35~45 ││的洁净│

│3 │缩微拷贝片库│不低于14│个高于24 │40~60 ││要求│

│4 │保护技术试验及│不低于18│不高于28 │40~6O │││

││缩微工作用房││││││

│5 │阅览室│不低于18│不高于28 ││1~1.5 ││

│6 │陈列室│不低于14│不高于28 │45~60 │││

│7 │裱糊室│不低于18│不高于28 │50~70 │││

│8 │其他技术用房│不低于18│││││

└─┴───────┴────┴──────┴─────┴──────┴───┘第6.2.2条冬季不设空调的档案库,设采暖时,室内干球温度不低于14℃,相对湿度45~6 0%;不设采暖时,室内相对湿度45~60%。

第6.2.3条档案库不应采用以水、汽为热媒的采暖系统。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漏水、漏汽。且采暖系统不应有局部过热现象。

第6.2.4条通风、空调管道系统应有良好的气密性通风窗,洞口与室外应有密闭措施。

第6.2.5条通风及空调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必须通过或进入档案库时均应设置防火阀,并用非燃烧材料填塞空隙。

第6.2.6条空调设备应设在专门房间内,机房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第6.2.7条母片库应设独立的空调系统。

第6.2.8条熏蒸室应在室内外分设控制开关,其排风管道不应穿越其他用房。

第三节电气

第6.3.1条甲级档案馆电气负荷不应低于二级,乙、丙级档案馆不应低于三级。

第6.3.2条库区电源总开关应设于库外,并应设有防止漏电的安全保护装置。

第6.3.3条控制导线及档案库供电导线应用铜芯导线。

第6.3.4条档案库、计算机房及缩微用房配电线路宜采取穿金属管暗敷。

第6.3.5条档案库灯具型式及安装位置应与装具布置相配合。缩微阅读室照明设计应防止显示屏出现灯具影象和反射眩光。

第6.3.6条档案馆建筑正常照明的照度标准。见表6.3.6。

│房间名称│ 推荐照度(勒克斯)│

│阅览室│不低于150 │

│出纳台│不低于100 │

│档案库│不低于50(档案柜、架垂直面)│

│修裱、编目室│不低于150 │

│计算机房│不低于200 │

└──────┴───────────────┘

第6.3.7条甲级档案馆应为二级防雷建筑物,乙、丙级档案馆为三级防雷建筑物。

附录一

国家档案局国档发(1985)42号文件批准颁发

档案馆内各类用房面积规定

附录二

国家档案局国档发(1985)42号文件批准颁发

档案馆温湿度管理暂行规定

附录三名词解释

1.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保管重要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中央至县以上政府都建有此机构。

2.综合性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保管多种类型档案的档案馆。

3.专门档案馆:根据各专业档案的性质或档案载体的特殊性,分门别类建立的档案馆。如:城市建设档案馆、中国照片档案馆等。

4.国家级档案馆:经国家档案局会同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央或国家机关建立的档案馆。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

5.库区:档案库房及为其服务的交通通道占用的面积的总称。

6.馆区:档案馆各类业务用房及库房所占的整个区域。

7.档案库:档案馆中专为存放档案所建的房舍。

8.查阅档案用房:办理档案查阅手续,存放查阅档案的检索工具和阅览档案等所用的房舍。

9.利用者: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员。

10.缓冲间:在进入库区或库房的入口处,为减少外界气候条件对库内的直接影响而建的沟通库内外并能密闭的过渡房间。

11.封闭外廊:环绕档案库而建的走廊(一面或多面的环廊),以减少外界气候对档案库的直接影响。

12.档案装具:存放档案所用的器具。如:柜、箱、架等。

13.主通道:档案库内的主要工作通道。

14.密集架:可沿轨道行走,并能紧密排列、多联组合的装具。

15.熏蒸室:用化学药品气化而进行杀虫、灭菌工作的专设房间。

16.珍贵档案:具有重要历史凭证作用或年代久远的历史档案。

17.珍藏库:存放珍贵档案的高标准的档案库。

18.非纸质档案:除用纸张作载体以外的档案。如:录音档案;缩微档案;磁盘档案。

附录四本规范用词说明

一、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发布部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已变更)/国家档案局发布日期:1986年02月27日实施日期:1986年07月01日(中央法规)

档案馆新馆建设浅析

档案馆新馆建设浅析 一、海盐县档案事业现状背景与发展需求 县档案馆由于用房的限制,库藏拥挤、库房狭小、功能不全等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全县档案事业继续发展的瓶颈。现有档案馆不能正常发挥馆藏档案借阅功能,不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法满足档案馆的相关要求,到了接收年限的大量档案无法接收进馆,使本县档案事业的发展和馆藏效用的发挥受到了严重制约。 根据全国和全省档案事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档案局提出的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要求(把档案馆建立成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保管基地、利用档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公开的中心、档案资料信息服务中心和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结合海盐县的实际,档案工作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大档案”之路,把档案馆建成馆藏丰富、功能齐全、特点鲜明的现代档案馆,为海盐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档案馆的建设是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 2、档案馆的建设是城市总体发展的需要 3、档案馆的建设是确保有效拓展档案工作职能的需要 4、档案馆的建设是全面加强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 5、档案馆的建设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海盐经济

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档案馆新馆建设理念及主要建设内容 档案馆的建设要增强科学性、避免盲目性、随意性,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要求,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因素和档案馆现实需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坚持科学、合理、适用、节约的建设原则,在保证基本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考虑档案馆的特点和功能拓展的需要,同时应充分考虑节约投资和降低运行能耗的因素,满足档案馆事业长远发展的需求。 档案馆建设必须着眼于档案业务流程的需要,满足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的功能要求,满足国家档案馆作为安全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政府信息查阅的法定场所的功能设置的要求。因此,档案馆建设应充分体现作为文化事业机构的特点,体现作为本地区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场所的特点,满足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体现社会性、文化性、开放性。 根据全国、全省档案馆事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档案局提出的“五位一体”功能要求,结合海盐县实际,建设一个与海盐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的综合性的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统一整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成为全县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符合国家关于把档案馆建设成为“两个基地、一个中心”的要求,达到海盐县档案事业发展和满足50年馆藏需要。真正成为海盐县各类档案、

数字档案馆规划及建设

数字档案馆的规划与建设 国家档案局科研所邱晓威 一、数字化档案馆提出的背景 1、概念的出现 数字档案馆的概念源于三种途径:一是随着计算机档案管理的普及,使档案馆的信息管理数字化,实现了从档案机读目录的管理到档案原文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二是随着办公自动化和生产科研的计算机化,直接产生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实现了档案进馆前的数字化;三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国家基础数字信息工程建设中对档案馆、档案信息以及其他部门的各种信息的综合管理与使用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档案馆的提出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是由于包括中国在的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带动了档案馆对自身数字化建设的思考,于是出现了数字档案馆的提法。 数字档案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数字档案馆的规划和建设是信息技术对档案事业发展影响和要求的必然结果。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

网络等信息技术,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备,研制高性能的信息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要解决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复杂问题,要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长期可读。 数字档案馆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单位办公自动化的一个必需的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中档案管理新模式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新世纪档案馆工作的发展方向。 2、国际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1994至1995年,美国国家数字技术通讯指导办公室把数字图 书馆列为9项重点项目的第一位,排在危机及应急处理、教育及终身学习、电子商务、能源管理、环境控制和废品最小化、保健、加工处理和产品、公众存取政府信息等重要项目之前。这项工程从1999年到2001年为第一阶段,投资4亿美元,2002年以后的第二阶段继续投资6000万美元。其他国家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资也十分可观,如英国投资4亿美元,俄罗斯每年投资2亿卢布。到2001年为止已经宣布正式开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国家有20多个。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受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国际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情况 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的 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局就成立了数字档案馆特别工作组,开始数字档案馆的研究和筹建工作。到了20世纪90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青岛市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青岛市档案局(馆) 2003年12月 “淮南子档案业务交流网”整理 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已于2003年8月20日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与当日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行。按照青岛市档案信息化发展计划的总体要求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我市所属12个区市综合档案馆应相继建成数字档案馆,与市数字档案馆组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建设青岛市“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充分共享,资源互相利用,为数字青岛、数字区市、数字园区建设服务,为我市各级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电子公文归档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各级档案馆实现现代化管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升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2001年,国家档案局将青岛、深圳确立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试点城市,2002年以来,杭州市档案馆、天津开发区档案馆、江苏电力公司档案馆等也逐步开始试点建设数字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于2002年12月份在深圳召开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现场演示会,2003年8月,青岛市数字档案馆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该研究课题的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应用。课题研究成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数字档案馆的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同日,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受到了国内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 区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浙江省萧山区档案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包括广东省顺得市、广州市白云区、深圳市福田区和宝安区等在内的档案馆正在积极筹措,有的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山东省济宁市档案局在其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在2006 年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基本建成数字化档案馆的计划,并通过“两办”印发。 二、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依据 在青岛市建设区市数字档案馆,形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具有以下优势: 1、环境优势。青岛市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建设极为重视,并于1996年6月专门成立了青岛市委市政府计算 机中心(正局级事业单位),承担青岛市电子政务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管理职能。“九五”期间,青岛市宏观决策和办公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工程(“金宏工程”)获得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2002年青岛市开始实施国家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经过多年建设,青岛市电子政务建设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四统一分”体制和“强核-辐射”模式,建设了4个应用平台,即网络平台、软件平台、安全支撑平台、政务信息网站平台。其中网络平台上连国家、省办公网络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发布2010年6月) 1.总体要求 1.1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1.2建设原则与要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及时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综合考虑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技术力量、资源规模、基础工作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确定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 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撑和带动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和发展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分成若干子项目,以项目带

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及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获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投入,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需求导向、保证安全。数字档案馆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党政机关、社会公众在线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配备必要的软硬件没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灾难恢复服务机制,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和运行的安全。 合理适用、稳步实施。要重视前期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实际,提出创新性高、应用性强的功能需求,以确保系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适用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部门的业务人员应全程参与,及时研究和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重大项目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要求,引入监理机制,对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理。 1.3 建设目标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 其中,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分阶段推进,有步骤实现。 1.4建设内容 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 l )按照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置基本要求,集成建设适应馆藏档案基础数据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数

新档案馆建筑规划设计方案

新档案馆建筑规划设计方案 根据国家档案局制订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学习借鉴某某市档案馆和集团档案馆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我们对新档案馆建筑规划设计提出如下建议方案: 一、新馆建设规模和功能布局 按每平方米密集架存放480卷档案资料推算,使用面积预留10年发展余地,新馆建设规模需1500平方米以上。其中: 行政档案面积500平方米; 科技档案面积300平方米; 底图档案面积200平方米; 实物档案面积150平方米; 电子声像档案面积50平方米; 办公室面积80平方米; 晒图(两台晒图机)及复印室面积50平方米; 仓库、计算机房、会议室、通道及库房缓冲区等合计面积200平方米。 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上级档案部门要求,档案馆宜独立建造,自成体系,远离易燃易爆场所和污染腐蚀源,上空无高压电线。在设计理念上突出档案馆的文化性、

开放性和多功能性。在功能布局上要凸现档案保管、信息传播、教育、交流等功能,新馆内应包括档案资料库房区、档案资料利用区和技术用房及辅助配套用房区。 (一)、档案资料库房区: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馆内其他用房的通道不得穿越库区,库房可分大、小两种。面积超过60平方米的库房需设两个以上出口;小库房用于保存珍贵档案或保存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档案,如光盘等资料。 (二)、档案资料利用区: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应充分考虑到开放性和工作便捷的原则,设办公室、电子阅档室、仓库、晒图及复印室、会议室等(因社区服务中心已设有村史厂情展览室,可不再设立档案陈列室)。 (三)、技术用房及辅助配套用房区: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设计算机房、变电配电间、洗手间等。 二、新馆内部建筑设备设施建设 (一)、温湿度控制系统价格较贵(约20万元)。从经济角度考虑,可用温湿度表、空调和去湿机,由人工进行温湿度调控。 (二)、消防系统,安装自动报警和防火等设施。 (三)、安保系统,档案馆入口处安装防盗门,楼层安装红外线防盗、监控等系统。 (四)、数字档案系统,根据档案发展的基本趋势,需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范本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范本 第1章数字档案馆介绍 我们所要建立的数字档案馆既不是模仿纸质档案为主体的实体档案馆,也不是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形成的封闭的档案信息库,而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基础上,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高度有序的企业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为企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 根据档案界有关专家学者对数字档案馆的研究以及我们的认识,企业数字档案馆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馆藏资源数字化 数据是数字档案馆的核心,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反映,所以数字档案馆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在这个资源库中,不仅有文字、图像,还有声音等多媒体介质,因此,数字档案馆除了现已存在的电子文件以外,还必须将馆藏的实态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永久的存储在服务器的磁盘、光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中。 档案信息结构标准化 应该说信息结构标准化既是馆藏信息数字化的基本依据,又是档案信息能否方便快捷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将要引进比较复杂的元数据的概念和很多

新的数据处理技术,比如: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据迁移技术等等。这就要求档案信息结构的标准化。 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 网络化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要实现信息利用的社会化,首先必须实现网络化,这是个重要的基础。同样,由于数字档案馆是在网上运行的,因此,宽带高速网对档案信息的迅速传递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条件。目前,支持数字档案馆的网络技术主要有:局域网技术,internet技术和intranet技术。考虑到档案信息不同于图书或其他信息,其传递的范围要受到密级的限制和访问权限的约束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在许多场合使用局域网技术和intranet 技术较为稳妥。 生成空间虚拟化 由于数字档案馆是一个群体概念,是由一个部门、单位乃至一个地域的众多档案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的联合体,通过网络实现跨库互动查询,达到使用信息的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正是由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馆改变了存在的性质和方式,延伸了传递的途径和条件,拓宽了使用的环境和范围。这也正如部分档案学者指出的那样:通过网络的连接,传统档案馆被分成两类:一类是信息资源档案馆,一类是终端档案馆,前者为数字档案馆提供信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修订)

大连恒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TEL:0411-******** Dalian Hengzhi Sci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大连恒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目 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意义 (2) 第三章:数字档案馆馆内建设目标、内容 (3) (一)“数字档案馆”馆内总体建设目标 (3) (二)“数字档案馆”馆内总体建设内容 (3) 第四章:数字档案室建设 (11)

第一章:前言 根据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办〔2010〕116号《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中指出: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

档案馆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国家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建设,提高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为档案馆建设的项目决策和建设水平的合理确定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档案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档案馆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档案馆建设和初步设计及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检查的依据。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三级综合档案馆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 城市建设档案馆等专门档案馆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依照本标准执行。 第四条档案馆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实用,满足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需要。 第五条档案馆建设应满足档案馆作为安全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政府信息查阅的法定场所的设置要求,同时要满足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 第六条档案馆建设应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安排的投资项目。 档案馆建设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按照国家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申报、征拨所需建设用地。 .第七条档案馆建设应统筹规划,立足长远。资金投入确有困难的,可一次规划,分期建设。 . 第八条档案馆建设除遵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 第九条档案馆建设规模按行政区划分级,以应保存的馆藏档案数量为基本依据分类,参照辖区人口数量并综合辖区经济、地理等因素合理确定。 馆藏档案数量是指现存和今后30年应进馆档案、资料的数量之和。 第十条档案馆建设按照省、市、县三级作如下分类: : 第十一条档案馆建设项目由房屋建筑、场地和档案馆专用设施组成。 第十二条档案馆房屋建筑由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办公室用房等主要功能用房和附属用房及建筑设备组成。 第十三条档案库房由纸质档案库、音像档案库、光盘库、缩微拷贝片库、母片库、珍藏库、实物档案库、图书资料库、其他特殊载体档案库和过渡间组成。 省级档案馆需设置异地备份库时,应根据备份档案数量参照本标准执行,其建筑面积不计入本标准。 第十四条对外服务用房由服务大厅(含门厅、寄存处、饮水处等)、接待室、查阅登记室、目录室、开放档案阅览室、未开放档案阅览室、缩微档案阅览室、音像档案阅览室、现行文件阅览室、现行文件保管室、展览厅、报告厅、对外利用复印室和利用者休息室、餐厅、公共卫生间组成。 第十五条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由中心控制室、接收档案用房、整理编目用房、保护技术用房、翻拍洗印用房、缩微技术用房、信息化技术用房组成。 接收档案用房由接收室、除尘室、消毒室组成。

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doc

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 DB37/T662-2007 前言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引导和规范各级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保证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有效、规范有序地提供利用,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山东省档案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档案局组织起草。青岛市档案局、淄博市档案局、济宁市档 案局等单位参与起草。 本标准起草总负责人:马学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纪红、刘旭刚、高德松、孙博、闵超、刘虎、李彦虹。 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各级综合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档案馆。 本标准也可作为各专业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参考。 2术语 数字档案馆 指以电子档案为对象,以电子计算机等数字设备为手段,基于网络实现档案 接收、整理、保管、鉴定、保护、共享利用的档案管理模式。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792.2普通图书著录规则 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T 18894 —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GB/T 19486-2004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GB/T 19487-2004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GB/T 19488.1-2004 电子政务数据元第 1 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 GB/T 19667.1-2005 基于 XML 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 1 部分:总则 GB/T 19667.2-2005 基于 XML 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 2 部分:公文体GB/T 19669-2005 XML 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 BMB17-2006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 DA/T 18 — 1999 档案著录规则 DA/T 31-2005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DB37/T 536-2005 档案目录数据采集规范 国务院令 147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国务院令 29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国家档案局国档发[2001]6号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 国家保密局国保发[2005]16号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 法 国家保密局国保发 [2006]3 号关于加强新技术产品使用保密管理的通知 鲁档发 [2005]84 号山东省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暂行办法 鲁保发 [2006]4 号山东省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实施意见 4数字档案馆建设基本内容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包括网络建设、软件建设、数据库建设、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施工、监理与验收等内容。 5网络建设 5.1 内网 数字档案馆内网建设包括数据网和办公网。 5.1.1 数据网 数字档案馆应建立独立的数据网络平台对档案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存储管理。 数据网是保密网,应依据国保发[2005]16 号,准确定密,确定系统等级,达到 BMB17 的技术要求。 5.1.2 办公网

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e5677030.html, 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性 作者:章维倩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6年第03期 摘要:开发区在我国已推广20多年,在其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文书档案、基础建设档案(其中包括路、桥)、土地出让档案、地籍档案、房产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和信访档案等。档案馆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而且它还是保存和积累国家档案财富的重要机构,具有传播档案信息和宣传教育等功能,因此,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其建设工作。简要介绍了档案馆的相关内容,探讨了其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其建设要点,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档案馆;档案;服务质量;资源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https://www.360docs.net/doc/9e5677030.html,ki.kjycx.2016.03.028 档案是对历史工作的真实记录,它是国家的重要财富之一,所以,其建设工作至关重要。 1 档案馆 档案馆是公益性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其基本职能就是收集、整理和保存“社会记忆”,储备相关知识。因此,要正确认识其作用。从档案特点及其所具备的特殊性来看,档案利用工作不可急功近利,而且档案价值是通过其利用率体现出来的,所以,要科学、合理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 建设的必要性 2.1 解决档案容量增长和发展的问题 档案馆是收集和保管各种档案、资料的重要机构,它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良好的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档案数量不断增多,给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确保档案接收和保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大档案馆的建设力度,扩大其容量,从而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工作服务。另外,在此过程中,还要提高档案馆的抗灾能力,以确保档案资源的安全。 2.2 满足服务需求 在建设档案馆时,要实现“四位一体”。档案馆主要是由档案展览厅、服务大厅、文件查阅中心和电子阅览室等组成。但是,受场地和其他条件的制约,很多档案馆都没有达到这一要求。随着人们对档案查询、利用要求的提高,相关部门必须要增加服务项目,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建设新的档案馆,不仅能改善服务窗口的工作条件,还能提高其服务水平。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市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案 市档案局(馆) 2003年12月 “子档案业务交流网”整理 市数字档案馆已于2003年8月20日通过了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与当日在国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行。按照市档案信息化发展计划的总体要求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我市所属12个区市综合档案馆应相继建成数字档案馆,与市数字档案馆组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建设市“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充分共享,资源互相利用,为数字、数字区市、数字园区建设服务,为我市各级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电子公文归档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各级档案馆实现现代化管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升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2001年,档案局将、确立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试点城市,2002年以来,市档案馆、天津开发区档案馆、电力公司档案馆等也逐步开始试点建设数字档案馆。档案局于2002年12月份在召开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现场演示会,2003年8月,市数字档案馆通过了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该研究课题的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应用。课题研究成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域达到了国领先水平,对数字档案馆的工程建设起到了示作

用,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同日,市数字档案馆在国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受到了国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国同行的认可。 区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省萧山区档案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包括省顺得市、市白云区、市福田区和宝安区等在的档案馆正在积极筹措,有的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省市档案局在其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在2006 年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基本建成数字化档案馆的计划,并通过“两办”印发。 二、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依据 在市建设区市数字档案馆,形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具有以下优势: 1、环境优势。市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建设极为重视,并于1996年6月专门成立了市委市政府计算 机中心(正局级事业单位),承担市电子政务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管理职能。“九五”期间,市宏观决策和办公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工程(“金宏工程”)获得了信息化建设示工程,2002年市开始实施电子政务试点示工程。经过多年建设,市电子政务建设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四统一分”体制和“强核-辐射”模式,建设了4个应用平台,即网络平台、软件平台、安全支撑平台、政务信息平台。其中网络平台上连、省办公网络系统,下连市各级乡镇机关,全部市直机关均可通过宽带连接到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实现了全市网络信息的互联互通。

档案馆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档案馆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一、县档案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县档案馆老馆位于县政府大院,为一幢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两层普通办公楼,面积仅有500㎡,1993年经县建设局鉴定为危房被县政府收回拆除。 XX年5月,县档案馆由县政府临时安置到县自来水公司老办公楼办公。该办公楼属于普通办公用房,建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不适合用作档案库房,XX年经县房地产管理局鉴定为C级危房。 县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资料约15万卷(其中现在实存馆约6.5万卷,到期暂未进馆约8.5万卷),30年后馆藏档案数量将达到29万余卷。 为奠定我县档案事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改善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保管及利用条件,新建一幢县档案馆就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 二、县档案馆项目申报与跟踪情况 我局XX年紧紧抓住国家及省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支持力度的有利形势,积极争取我县档案馆项目建设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及大力支持。 1、领导重视。我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局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其他副科领导及各股长为成员,确定了分管领导,积极跟踪档案馆建设项目相关政策及项目开发。

2、XX年6月底,当上级出台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申报相关文件后,我局会同县发改委及时做好跟进,在数天之内,联系相关部门出具相应证明材料,按照一级县级档案馆标准编制完成《县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材料》,上报到市档案局与市发改委得到认可并已转报。 3、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后期跟进工作。为使我县档案馆建设项目尽快得到上级批复,我局于项目材料申报后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保持联系、沟通,在第一时间掌握项目相关讯息并及时跟进。在得知未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后,我局利用《国务院关于支持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机,积极与省、市档案局争取,由省档案局作为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项目再次上报国家档案局与国家发改委,争取国家立项。 三、县档案馆项目进展情况 1、县委、政府高度重视。 根据上级部门对档案馆建设项目的相关要求(谁先动工建设谁得到项目优先安排),我局及时向县委、政府做好汇报工作并得到县领导的高度重视,XX年12月28日政府常务会讨论决定将县档案馆建设项目列入我县重点建设工程,规划选址新区,占地4000㎡,建筑面积6580㎡,计划投资1645万元,与博物馆、图书馆、城展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组成“四馆一中心”,建设成为我县新区标志性工程。 2、积极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

档案馆建设标准

档案馆建设标准

档案馆建设标准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7年月日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促进国家档案馆建设,提高国家档案馆建设决策科学化与管理规范化水平,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标准、建设项目评价办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建标[2005]19号)要求,编制《档案馆建设标准》。 《档案馆建设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方针政策,以坚持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充分发挥档案事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为宗旨,从我国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实用,满足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需要。 《档案馆建设标准》明确了国家档案馆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确定了房屋建筑及用地面积指标,提出了选址与规划布局、档案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建设标准对政府投资的档案馆建设应必须严格执行,对企业投资的可参考适用。 本建设标准系初次编制,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需要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及时反馈。有关意见及资料请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邮编100032),以便今后修改时考虑。 本标准编制组成员: 主编:郭嗣平、张永慧、赵中新、王雁宾 编委:李伯富、刘芸、杨战捷、姜莉、冯朝晖、宋扬、丁德胜、杜山 主要起草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德胜、刘芸、杨战捷、姜莉、郭嗣平

目录 第一章总 则 (4) 第二章建设规模和项目构 成(5) 第三章房屋建筑面积指 标(6) 第四章选址与规划布 局(8)第五章建筑设 计 (9) 附录一省级档案馆各类用房指标分类 表(10) 附录二市级档案馆各类用房指标分类 表(13) 附录三县级档案馆各类用房指标分类 表(16)

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宁县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二O一O 年十一月

编制单位: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质等级:建筑行业--甲级 证书编号:AI64000955 院长:朱阿鲸高级工程师

总建筑师:黄鹏翔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总工程师:谭光德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李敏高级建筑工程师 参编人员:(填写职称或国家职称证书) 总图及建筑:李敏高级建筑师海碧帆助理建筑工程师结构:林人端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刘思颖助理结构工程师 给排水及消防:陈瑞丰给排水工程师 暖通空调:王睿暖通工程师 电气弱电:何春永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概算:李海萍概预算工程师

目录 一、概况 二、项目建筑方案 三、节能与环保 四、项目招投标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一、概况 (一)项目背景及概况 1、项目名称 中宁县综合档案馆项目建设方案 2、建设单位 中宁县档案局 3、拟建地点 中宁县行政就业和保障服务中心北侧,中央大道西侧 (二)建设方案报告编制依据 1、《关于县级档案馆建设标准》 2、《关于档案馆建筑设计规划》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中宁县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枸杞之乡,位居自治区中部,四面青山环绕,中部黄河横穿,辖5镇6乡、118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8个农林牧渔场,全县总面积4198.1平方公里,总人口31.9万。中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是贯通西北的“旱码头”和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地。境内宝中、包兰、太中银3条铁路和石中、中营、中郝、中固、中盐5条高速公路及109国道、101、201省道穿越而过,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

档 案 馆 建 设 标 准

档案馆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国的档案馆建设,提高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档案馆建设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档案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对档案馆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检查的依据。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三级综合档案馆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 城市建设档案馆等专门档案馆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依照本标准执行。 第四条档案馆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实用,满足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需要。 第五条档案馆建设应满足档案馆作为安全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政府信息查阅的法定场所的设置要求,同时要满足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 第六条政府投资的档案馆建设应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政府投资计划。 第七条档案馆建设应统筹规划,立足长远。资金投入确有困难的,可一次规划,分期建设。 第八条档案馆建设除遵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 第九条档案馆建设规模按行政区划分级,以应保存的馆藏档案数量为基本依据分类,参照辖区人口数量并综合辖区经济、地理等因素合理确定。 馆藏档案数量是指现存和今后30年应进馆档案、资料的数量之和。 第十条档案馆建设按照省、市、县三级作如下分类:

档案馆建设标准

档案馆建设标准 建标 103—200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8年7月1日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促进国家档案馆建设,提高国家档案馆建设决策科学化与管理规范化水平,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 O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办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5]19号)要求,编制《档案馆建设标准》。 《档案馆建设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方针政策,以坚持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充分发挥档案事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为宗旨,从我国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实用,满足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需要。 《档案馆建设标准》明确了国家档案馆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确定了房屋建筑面积指标,提出了选址与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建设标准对政府投资的档案馆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对企业投资的可参考适用。 本建设标准系初次编制,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需要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及时反馈。有关意见及资料请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l号,邮编100032),以便今后修改时考虑。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 第三章房屋建筑面积指标 第四章选址与规划布局 第五章建筑设计 附录一省级档案馆各类用房指标分类表 附录二市级档案馆各类用房指标分类表 附录三县级档案馆各类用房指标分类表 附录四档案馆建设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档案馆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国家档案局关于认真贯彻实施《档案馆建设标准》的通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国的档案馆建设,提高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档案馆建设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档案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对档案馆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检查的依据。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三级综合档案馆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 城市建设档案馆等专门档案馆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依照本标准执行。 第四条档案馆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实用,满足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需要。 第五条档案馆建设应满足档案馆作为安全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政府信息查阅的法定场所的设置要求,同时要满足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 第六条政府投资的档案馆建设应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政府投资计划。

档案库房建设要求

档案库房建设要求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关于集团公司档案用房建筑要求的建议 后勤服务保障处: 档案用房建筑设计要遵循安全保密、布局合理、科学适用的原则,新建办公楼时,档案用房需纳入计划,向设计部门提出档案用房的建筑要求。 档案用房要按照功能区分原则,力求达到功能合理,流程便捷。档案用房要实行“三分开”(档案库房、档案业务工作室和阅档室分开),但位置不能相距太远。档案库房面积应能容纳本机关20-30年内形成的全部档案,详细如下: 档案库房建设要求: 1.档案库房以东或南朝向为宜,屋顶、墙壁要具有隔热、防潮性能。在楼层安排上尽可能不用地下、最高层或楼两侧。档案库房应集中布置,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能紧邻卫生间、热水房等潮湿、有污染源的部位。 2.档案库房要符合档案防护的基本要求,即防潮、防水、防火、防盗、防阳光照射、防紫外线照射、防高温、防尘、防污染和防有害生物(霉、虫、鼠)。 3.档案库房净高不应低于2.40m。当有梁和通风管道时,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20m。为防止溢水流入库房,室内比室外楼地面应高出20mm。当档案库房与其他用房同层布置且楼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通。

4.档案库房门窗既要便于通风,又要便于密闭,门应具备防火防盗功能,密封性能好,且宜采用金属防盗门,库房门与地面的缝隙不应大于 5mm;窗应为双层窗,开启窗应有密闭措施,设纱窗;当采用高窗时,墙的下部应增设通风口,通风口设金属网。档案库房每开间的窗洞面积与外墙面积比不应大于1:10,档案库房不得采用跨层或跨间的通长窗。档案库房外门、外窗均应安装防盗网等安全防护措施。 5.档案库房地面应光洁、平整、耐磨,不易生尘,应有防潮措施。档案库房因采用密集架,楼面地面平均承重不低于12kN/m2,即1200公斤/平方米。 6.档案库房墙体要求光洁、平整、不易生尘、坚固耐久,具有隔热、防潮、防尘、防火功能。 7.档案库内严禁设置明火设施,库房的电源开关应设于库房外,并应设有防止漏电的安全保护设置,控制导线和供电导线应用铜芯导线。配电线路宜采用穿金属管暗敷方式。空调设施应单独设置配电线路,并采用穿金属管保护。档案库房不宜安装水(气)暖,库房内不应设置消防以外的给水点,给、排水管道不应穿越库区。上下水立管不应安装在与档案库相邻的内墙上。 集团行政工作处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档案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XX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况 (1)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及范围 (1) 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2) 四、项目单位情况 (6) 第二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7) 一、项目建设基本思路 (7) 二、建设规模的确定 (7) 三、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8)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10) 一、场址选择 (10) 二、场地建设条件 (11) 三、建设场址与总体规划的衔接 (13) 四、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13) 第四章建筑工程 (14) 一、平面方案 (14) 二、立面造型 (15) 三、建筑工程 (16) 第五章公用工程 (19) 一、土方工程 (19) 二、道路工程 (19) 三、给排水工程 (19) 四、电气通讯工程 (22) 五、地质灾害治理 (25) 六、防潮、防腐、防虫、防鼠治理 (25) 第六章环境保护、职业卫生安全及消防 (27) 一、环境保护 (27) 二、劳动卫生安全 (30) 三、消防 (32) 第七章节能 (36) 一、节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36)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37) 三、节能措施分析 (38) 四、节能效果评价 (41)

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42) 一、组织机构 (42) 二、人力资源配置 (42) 三、人员培训 (43) 第九章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44) 一、建设工期 (44)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4) 三、实施进度表 (45)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6) 一、投资估算 (46) 二、资金筹措 (49) 三、资金使用管理 (49) 第十一章项目招投标 (50) 一、招投标范围 (50) 二、招标组织形式及招标方式 (50) 三、招标基本情况表 (51) 第十二章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52) 一、经济与效益分析项说明 (52) 二、项目效益 (52) 三、社会效益分析 (52) 四、税收 (54) 第十三章社会评价与风险分析 (55) 一、社会评价 (55) 二、风险分析 (56) 三、结论与建议 (57) 附件: 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委托书 2、XX市发改委关于XX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复 3、项目位置图 4、总平面图 5、各层平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