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般检验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正常白细胞形态
2.中性粒细胞核形界定 分叶核粒细胞的核分叶之间, 外观以染色较深的一丝实线相连,只有核膜组成,其 内无染色质,这是中性粒细胞分叶核与杆状核鉴别的 基础。当杆状核与分叶核鉴别困难时,可将其归类于 分叶核。
3.粒细胞胞质内颗粒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内颗粒分 为嗜天青颗粒(占20%)和特殊颗粒(占80%)。粒细胞 胞质内的颗粒比较见表2-50。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是目前最有效的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筛检方法。
[方法学评价]
注:若仪器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并伴直方图或散点
图异常时,应进一步用显微镜作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 数。
[参考值] 成人:(0.05—0.5)X109/L
[临床意义]
生理变化
(1)年龄:5岁以下 (0~0.8)X 109/L, 5~15岁 (0~0.5)X 109/L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BLOOD ROUTINE TEST
莫 武 宁 教授
授课对象:2005级医学检验本科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EXAMINATION OF LEUKOCYTE
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四、白细胞形态检查 五、血小板检查
授课内容 P55-69
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是粒细胞系统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嗜酸性粒细胞集落形成因子主 要由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
[方法学评价]
2.血液分析仪法
优点:提供血细胞数量及其他相关参数,对异常结果 予以报警并作提示。
缺点:不能直接提供血细胞质量(形态)改变的确切信 息,而需进一步用显微镜检查血涂片进行核实。
注:血细胞形态分析是病理性血标本必不可少的初步检 查手段。
[临床意义]
一、正常白细胞形态
1、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特征 瑞氏染色正常 白细胞的细胞大小、核和质的特征见表2-49
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只占全身嗜酸性 粒细胞总数的1%左右,大部分存在于骨髓和组织中。
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来源:
①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
组胺。
②补体
C3a,C5a,C567。
③致敏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④寄生虫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⑤细菌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如乙型溶血性链
大面积烧伤患者,数小时后嗜酸性粒细胞完全消 失,且持续时间较长。若大手术或大面积烧伤后,患 者嗜酸性粒细胞不减低或减低很少,均表明预后不良。
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其他应用
(3)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
①在正常情况下,注射ACTH或肾上腺素后,嗜酸性粒 细胞比注射前应减低50%以上。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而垂体前叶功能不良者,则 直接刺激时减低50%以上,间接刺激时不减低或减低 很少。
(1)寄生虫病:寄生在肠道外组织的寄生虫,
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丝虫、包虫等,
以及寄生在肠道的钩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更为显著
成熟型
(2)变态反应性疾病:
①支气管哮喘 ②坏死性血管炎:伴有贫血。 ③其他: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枯草热等。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
(4)血液病:如慢粒、真红、MM、脾切除术后、嗜酸
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
(5)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
(6)某些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低,
恢复期可见暂时性增高;唯有猩红热急性期嗜酸性粒 细胞却可增高。
(7)其他: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
球菌等)。
⑥肿瘤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
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作用: 参与过敏反应: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 释放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并分泌组胺酶以 破坏组胺,从而起到限制的作用。 参与蠕虫的免疫反应
[检测原理]
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
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其他白细胞,
(8)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伴有肺浸润的嗜
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心 内膜炎等。
病理变化
2.嗜酸性粒细胞减低(eosinopenia)
指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5 × 109/L。 主要见于传染病急性期、严重组织损伤,还可用
于判断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
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其他应用
(1)观察急性传染病的预后:某些急性传
染病,如在伤寒极期,因机体应激反应增高,皮质 激素分泌增高,使嗜酸性粒细胞减低,但在恢复期, 嗜酸性粒细胞又重新出现,如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减 低,甚至完全消失,则表明病情严重。
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其他应用
(2)观察手术和烧伤患者的预后:
手术后4h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减低,甚至消失, 24-48h后逐渐增多,增多速度与病情变化基本一致。
③垂体功能亢进时,直接和间接刺激均可减低80%~ 100% 。
④垂体前叶功能正常,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良者则直 接和间接刺激减低均小于50%。如艾迪生(Addison)病。
四、白细胞形态检查
[检测原理]外周血液经涂片、染色后,在普通光
学显微镜下作白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析。 血涂片染色方法有:瑞氏染色法和吉姆萨染色
法,其他的染色法还有May—Grunwald法、Jenner 法和Leishman染色法等。
常用瑞氏和吉氏混合染色法。1984年ICSH推 荐该法使用的两种染料为天青B和伊红Y。
[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分析法 目前对血液细胞形态的
识别,特别是异常形态的鉴别主要采用人工方法进 行血涂片制备和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2)日间变化:白天低夜间高;波动大,早晨8时为基 础水平。
糖皮质激素作用: ①抑制骨髓释放成熟嗜酸性粒细胞进入外周血。 ②使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附着于小血管壁并向组织浸润。
(3)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等:减低。
病理变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 指
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X109/L。
将嗜酸性粒细胞着色, 滴人细胞计数板中, 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 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
[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计数法 重复性差,精确性不如血液分析仪 法;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法较准确。
2.血液分析仪法 可提供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绝 对值、直方图和散点图,当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时可 及时报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