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城镇规划资料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达州市城镇规划资料整理
学院: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马玉薇老师
目录
1.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 (1)
2.社会经济资料 (2)
3.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和环境资料 (6)
四川省达州市城镇规划资料整理
达州,位于四川省东部,辖2区4县1市,幅员1.66万平方公里,人口680万,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素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称。
达州历史悠久,人文厚重。
自东汉建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历为州、郡、府、县所在地。
达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四川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达州是中国179个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和四川省12个区域性次级枢纽城市之一,达州火车站是西南第三大火车站,达州境内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完备,是四川省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达州物产丰饶,资源富集。
享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香椿第一县的美称。
一、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
1.1自然条件
1.1.1地形
达州市地势东北高(大巴山区),西南低(盆地丘陵区)。
最高处是宣汉县鸡唱乡大团堡,海拔2458.3米;最低处是渠县望溪乡天关村,海拔222米。
大巴山横直在万源宣汉北部,明月山、铜锣山、华蓥山由北而南,纵卧其间,将全市分割为山区、丘陵、平坝3块。
山地占幅员面积70.70%,丘陵占28.10%,平坝占1.20%。
北部山体切割剧烈,山势陡峭,形成中、低山地貌单元;中南部较为平缓,形成平等谷地地貌单元。
1.1.2 地质
达州位于川东地台区。
基底为前震旦系浅变质砂岩、板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基层以上的盖层为未变质的震旦系至第四系地层。
总厚度8000至12000米。
地层分布以中生代的侏罗系地层最广,其次是中生代的三叠系和新生代的第四系地层。
1.1.3 水文和水文地质情况
达州市河流主要属长江支流的嘉陵江水系,发源于大巴山,由北而南呈树枝状分布。
前河、中河、后河汇成州河后与巴河在渠县三汇镇汇合成渠江,向南流300公里入长江。
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流有15条。
共有通航河流9条,分别是渠江、洲河、巴河、前河、后河、中河、铁溪河、清溪河、林岗溪,基本形成以渠江、洲河、巴河这主干流的水路运输网络,流域覆盖全市四个县(市)。
各河流可通航里程不等,运载量在100吨以下。
1.1.4气象资料
达州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由于地形复杂,区域性气候差异大。
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区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海拔800至1000米的低、中山气候温凉、阴湿,回春迟,夏日酷热,秋凉早,冬寒长;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区,光热资源不足,寒冷期较长,春寒和秋霜十分突出。
全市热量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全年平均气温14.7度-17.6度之间,无霜期300天左右。
全市雨量充沛,年平均雨量在1076至1270毫米之间。
春季多寒潮低温天气,夏季多伏旱和洪涝、大风、冰雹,秋季多连绵阴雨。
1.2 历史资料
达州上古时属巴地,夏属梁州,殷商属雍州,春秋战国属巴国,秦和西汉届宕渠县。
西魏废帝二年(553)改万州为通州。
隋大业三年(607)通州改为通川郡。
唐武德元年(618)复名通州。
1950年改行政督察区为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1952年改为四川省达县专区,1968年改为四川省达县地区,1993年更名为达川地区。
2000年又撤除地建市,改为达州市。
达州城历为郡,州,府,专区,地区治所。
二、社会经济资料
2.1 区域概况
2.1.1 资源条件
达州物产丰饶,资源富集。
是全国、全省的苎麻、商品粮、油料、生猪、肉牛、中药材、茶叶生产基地,享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香椿第一县的美称。
境内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28种,天然气资源量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6600亿立方米,是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煤炭储量7.3亿吨。
达州自然景色绚丽多姿,森林覆盖率达到39.9%,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10余处。
达州产业完备,前景广阔。
达州曾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已形成能源、冶金、建材、机电、食品、医药、纺织、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为主体,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全市“1+7”园区发展格局初步构建,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已成为川东北地区建成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工业园区,规划在建的市秦巴物流园区及各县(市、区)产业园区加快建设。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19.2亿元,增长15.1%,位居四川省第六位。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1.9亿元,同比增长14.9%
2.1.2 农业
林业生产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绿山富民”的工作思路,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抓好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不断提高林业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全年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2.3万亩,退耕还林0.9万亩,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1.76万亩,完成绿色通道建设13公里,完成零星植树450万株。
拥有森林面积116万亩,林木蓄积量4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0.0%。
畜牧业按照现代畜牧生产的要求,以养殖小区建设为基础,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社,以发展产业化经营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加强对畜禽疫病的综合防控,确保了牧业的正常生产。
主要畜产品产量如下:
渔业生产开展科学养殖,壮大规模,提高单产,提升效益。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4.85万亩,水产品产量2.07万吨、增长8.9%。
2.1.3 周围居民点概况
达州作为一个枢纽城市,在四川有着不和或缺的地位,是四川省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北与陕西安康市接壤,南与四川的广安市相连,东与重庆市相连,西与四川的巴中市、南充市相邻。
襄渝、达成、达万铁路在这里交汇,210、318国道、达渝高速公路、河市机场等,织就了东西对接、南北对流的交通网络。
2.1.4 对外交通联系
达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达州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四川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达州是全国179
个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和全省12个区域性次级枢纽城市之一,达州火车站是西南第三大火车站,达州机场可直飞成都、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地,渠江航运直通长江,境内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完备,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2.2 社会资料
2.2.1人口结构
达州市(辖1区5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通川区)面积16591平方千米,人口637万人。
通川区面积451平方千米,人口39万。
邮政编码635000。
万源市面积4065平方千米,人口56万。
邮政编码636350。
达县面积2688平方千米,人口124万。
邮政编码635000。
宣汉县面积4266平方千米,人口117万。
邮政编码636150。
开江县面积1033平方千米,人口57万。
邮政编码636250。
大竹县面积2075平方千米,人口107万。
邮政编码635100。
渠县面积2013平方千米,人口137万。
邮政编码635200。
2.2.2 城镇建设与管理
达州虽然不是四川省出名的城市但也具有自己的特色,用地比较合理,建设资金主要是企业提供。
城市具有较好的基建及维修施工队伍,建设材料大部分而已就地取材。
2.3 经济资料
194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仅有2.2亿元,到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也仅有11亿元,经过17年的发展,1995年GDP跨越百亿元大关。
此后,全市经济增长的步伐明显加快,7年后的2002年GDP突破200亿元;而跨越300亿元这一台阶仅用了3年时间,2005年达到343亿元。
在2006年成功跨越400亿元大关的基础上,2007年、2008年连续跳跃500亿元和600亿元新台阶;2010年成功突破800亿元,达到819亿元。
2011年成功突破千亿,进入了四川省千亿俱乐部,达到1011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六十多来全市GDP年均增长6.8%。
其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市年均增长9.6%,“十一五”年均增长14.2%,比“十五”时期提高2.6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2010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425亿元,占GDP的51.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3.1%。
1978年达州GDP占全省的比重为6%,此后便逐年下降,1993年达到4.1%这一最低点后,又逐年上升,经过10多年的恢复发展,2007年全市GDP达到510亿元,占全省的4.9%。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三年又回落到4.8%。
从位次上看,1978年达州GDP总量居全省第4位,1999年被宜宾超过降到第5位,2009年又被南充超过而下降到第6位,并保持至今。
不容忽视的是,从近几年的情况分析,达州与宜宾、南充的差距还在逐渐拉大,而与发展速度远快于我市的凉山等市的差距呈快速缩小之势。
达州现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尴尬境地,如不加快发展,要不了几年,就会被凉山超过。
三、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和环境资料
3.1 居住建筑情况
近五年城市建成区住房建设情况。
近五年城市建成区共建设商品住房竣工建筑面积684.81万平方米(含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其中2003年竣工商品住房建筑面积103.47万平方米,2004年95.75万平方米,2005年119.93万平方米,2006年168.5万平方米,2007年商品房竣工面积197.16万平方米。
普通商品住房是指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商品住房。
适用于中等和中偏低收入群体。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限定套型面积,建筑面积60—80平方米左右,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适用于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
廉租住房是政府对城市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的一种政策形式,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
适用于城市享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
3.2 公共建筑与绿地情况
位
置
地点所选树种建成时间
凤凰山风景区农行干校至公墓之间面
向城区一侧
增添一些观叶树种:乌桕、重
阳木、杜英、栾树、青冈栎、板栗、
枣树等
2008年
王家山元稹广场东侧
山脊处面向城区一侧
增添一些常绿树种:柏木、侧
柏、板栗、青冈栎等
2008年
北岩村、牌楼村、环山
公路—北牌路之间
植经果树:柑桔、枇杷等 2008年
老城区、北外蒲西路(吴家沟—罗江
段)
规划路两边各5米宽的绿化带:
小叶榕、天竺桂、香樟、桢楠、杜
英、柳树、桤木等
2009年
滨河游园(野茅溪——
北外段)
按设计要求种植2010年
西外
按设计要求种植2008年
塔石路(凤凰大道口—
莲花湖公园)
规划路两边各5米宽的绿化带:小
叶榕、天竺桂、香樟、桢楠、杜英、
女贞等
2008—2009年
鹿鼎寨按综合性公园标准规划建设、种植
景观树种
2008—2010年
机场路(火车站—河市)规划路两边各5米宽的绿化带:小
叶榕、天竺桂、香樟、桢楠、杜英、
黄花槐、紫薇、羊蹄甲、柳树、桤
木等
2008—2010年
金龙大道延线按设计要求种植2008年
凤凰大道延线按设计要求种植2008年
环城公路(西环线)按设计要求种植2009年
2008—2010年西外—铁山森林公园规划路两边各5米宽的绿化带:女
贞、栾树、柳树、桢楠、银杏等
按设计要求种植2008年
2008年西外新建道路绿
化
3.3 基础设施资料
公路
国道210、318、347、542线纵横达州全境[6]。
达渝高速公路直达重庆,2012年4月12日,四川省东北方向的重要出川通道达陕高速(达州-陕西)公路正式建成通车,从成都经达州到西安仅需要9个小时。
2009年12月23日达州至巴中高速公路正式开工,预计2013年建成通车;2010年7月19日,南充至大竹至梁平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南充至渠县段建设工期3年,渠县至石桥段建设工期5年。
达州到营山高速公路列入省规划,该线路长约100公里,建成后,达州至成都的高速公路里程将缩短为350公里,时间仅需3.5 小时。
万源到通江的高速公路也被列入省规划中。
达州绕城高速公路一期以建成通车,二期正在加紧施工建设中。
铁路
达州境内现有襄渝铁路、达成铁路和达万铁路三条铁路干线。
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阳,西至重庆,全长895.3公里。
自1968年4月开始修建,1970年8月铺通到达县(今达州),1975年11月临时运营。
1979年12月全线建成,并正式交付运营。
达成铁路是东出四川的干线。
西起成都,东至达州,全长374km。
连接襄渝、兰渝、遂渝、成渝、宝成铁路,横跨四川盆地。
是出川要道和出川铁路咽喉。
1992年6月开工建设,1997年12月全线通车。
2004年11月27日复线开工建设,2009年7月7日复线正式投入运营。
达万铁路1997年10月31日开工,2002年10月23通过初验投入临时运营。
达巴铁路于2009年9月27日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年年底投入运营。
达州还着力规划了达州至成都、重庆、西安、广元和重庆万州等地的城际铁路。
民航
达州河市机场坐落于达州主城区西南方向12公里的达州市达川区河市镇。
海拔279.20米,占地面积1334亩。
机场等级为4C级,跑道长2000米,宽45米,安装有助航灯光、仪表着陆系统、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等设施设备。
可起降波音737系列、空客319等中型飞机,是川东北唯一的支线机场。
现已开通达州至广州、达州至北京、达州至深圳、达州至上海、达州至成都的往返航班。
国际航空公司已推出联程中转业务,即只需购买一张联程机票,从达州机场出发,经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中转,可飞往全国26个城市。
水运
州河、渠江可以直通重庆,共有通航河流9条,基本形成以渠江、州河、巴河等这几条
主干流水路运输网络,水路流域覆盖全市2区4县1市。
3.4 环境资料
说到达州环境,土生土长的达州人不会忘记龙郡隧道内扬尘的肆无忌惮,不会忘记州河水面上出现的一连串“白泡沫”......但随着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整治,达州开始摆脱“光灰城市”“西部尘都”的黑帽子,正向着健康、绿色的环境之路迈进。
据环保局资料显示,2011年,达州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61天,达标率为98.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为54.1分贝,交通干线噪声为65.7分贝。
渠江出境断面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市城区罗江库区饮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
铜钵河、明月江、双龙河、洞洱河等小流域水质明显好转,多数河段水质达到Ⅲ类。
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原水质良好,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
全市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虽然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城市污水收集率持续偏低,州河污染突出、各进出道路破烂,扬尘污染反弹严重......其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今后,该市还将积极推进完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加快重点减排项目,实施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扎实开展污染减排监测;进一步加大对城区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特别是要在扬尘、噪声、恶臭、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综合整治上下功夫,切实做到责任落实、时间落实、措施落实、投入落实、监管落实,确保“两项整治”的目标任务按时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