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方案的核心是:为疏散旧城压力,行政中心西移,在西面建立新 城。具体建议是:展拓城外西面郊区公主坟以东、月坛以西的适中地点, 有计划地为政府行政工作开辟行政机关所必需足用的地址,定为首都的 行政中心区域。后来,陈占祥在专著中对方案进行了解释说,新市区主 要在复兴门外,长安街西端延伸到公主坟,以西郊三里河作为新的行政 中心,把钓鱼台、八一湖等组织成新的绿地和公园,同时把南面的莲花 池组织到新行政中心的规划中来。方案明确提出要疏散旧城区的人口。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起服 务首都、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功能 齐全、布局合理、服务一流的第三 产业体系。适应进一步扩大国际、 国内经济活动的需要,建设具有国 际水平的商务中心区和现代化的商 业服务设施,逐步形成发达的消费 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房地产 市场、金融市场、技术文化市场、 信息服务市场和劳务市场。同时把 北京建设成第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
第三,在规划方案中强调了“骨头和肉”要配套 的原则,大大加强了住宅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的 力度,强调了基础设施不仅要还帐,而且要先行。
第四,第一次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专题列入总 体规划,提出了“治山治水、防治污染、兴利除 弊、提高环境质量”的目标。
8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从1980年至
2002年北京的规模不断扩大,北京的外来的人口越来越多。到2002年,
北京外来人口大体是300多万人,本市户籍人口1100万人,人口数量
相当于现在两上香港。而整个城区的面积达到941平方公里,平均每
年开发土地25平方公里。特别是1996年至2002年,每年平均土地供应
56平方公里,最近两年围绕着“奥运”最高的土地供应量达到66平方
绿化景观规划
本着“防消合一”的原则,建设城市、森林消防 体系,整合报警和通讯网络,均匀设置消防站点, 加强消防水源建设,努力提高综合消防能力。
(1)各项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防火 规范,确定防火等级,健全消防设施,保证消防 通道。
贯彻以发展公共客运交通为主的方针,在20年内初步形成 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客运方式相结合的综合客运 体系。 (1)从长远看,快速轨道交通网要覆盖市区城市用地 范围和通州镇、亦庄、黄村等卫星城,形成有12条线路、 300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网络。2000年运营路线预期达到 70公里,2010年达到120公里。 (2)要充分利用公共电、汽车现有优势,努力提高公 共客运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条件,发展地面准快 速客运交通系统。 (3)按大修和高级保养场、运营场、枢纽站(含首末 站)三个层次安排好场站用地。
的经济结构。这既是首都功能的需要,也是首都人才、信息、历史、自然
资源的优势所在。同时要以第三产业发展来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实现高
科技的改造,建立优质、高效的经济。
第三,首都的人口规模要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地论定,适当
留有余地,并应把流动人口纳入城市规模,在适度控制的前提下加强管理与
疏导。
第四,城市布局必须实施两个战略转移的方针,把城市建设重点逐
规划中的“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
线的南北轴。“两带”指包括怀柔、密云、顺义、通州、 亦庄、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延庆、昌平、门头 沟、房山、大兴的“西部发展带”。“多中心”是指在 北京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 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其中,包括 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 区、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 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 山综合服务中心等8大城市职能中心区。
产业布局
北京的经济发展,要加快改革, 扩大开放,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不断推向新水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 运行机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对 外开放格局和适应国际经济运行的 能力,为建设具有现代化水平的、 运转灵活的市场体系提供发展空间。
集中力量发展微电子、计算机、 通信、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 术产业,办好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 发试验区,建设上地信息产业基地、 丰台和昌平科技园区以及亦庄北京 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带动各区、 县经济技术开发事业的发展。
帝都规划变迁史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分析
建築系3X班 張凱威 10412379 陳智聰 10412363
1949~1953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初步形成阶段
“梁陈”方案中行政楼大体分布草图
“梁陈方案”:行政中心西移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北京城的城墙、城楼、牌楼都完整存在的时候, 建筑学家梁思成竭力主张:要完整保留北京古城。后来他遇到著名建筑 家陈占祥,最终联手提出“梁陈方案”。
空间布局
——两轴—两带—多中心
在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 的基础上,北京计划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 市域城镇结构,其中重点发展东部3个新城。中心城 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
体现的地区。其范围包括原规划中心城范围加上回 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为1085平方公里。
这样的规划意见提出后,毛 泽东说:照此方针。于是,以旧 城为基础进行扩建的规划方针就 此确立。
1957~1982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经历反复、日趋 完善阶段。
从1950年开始,北京的城
市规划包括了集中式布局,即
北京的发展是四环之内。未来
北京人口再增加,采取组团模
式,在外围搞十个组团,原来
规划的是清河组团、北苑组团、
C. 新规则特点
体现“弹性规则” 实施动态监控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新北京城市空间布局:“两轴—两 带—多中心”
并规划11个新城和多个城市职能中心
新规划提出,2020年,北京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左右,中心城人口控制在850万人以内,城镇建设用 地规模控制在7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2 平方米。中心城应从外延扩展转向调整优化,严格 控制中心城地区城市建设规模。中心城规划分为三 个层次,即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地区、围绕中心地 区的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化隔离地区。
城镇结构
——中心城—新城—镇
北京市新城的规划案例
A. 通州新城 B. 顺义新城
在目前北京重点建设的三个功能区的基础上,新规 划提出了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 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 争力,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 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 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8个城市职能中心。
公里。
北京有些郊区如通州、大兴已经与北京中心城区连在一起。
第一,房地产的增长。房地产的投资在90年代只占到全市12%,到 2002年超过一半,这是很不正常的。
第二,原来在北京规划的绿化隔离带,将中心区和外围隔开。隔 离带中应该是树木或农田,以保持城市的环境。但是因为房地产开发 等问题,现在这一条绿带已经不存在了 。
第二,鉴于“文化大革命”中对历史文物的空前破坏,同时随着建筑技术发展高 层建筑对旧城平缓开阔空间造成严重威胁,以及在旧城区新建筑在数量上已超过 旧建筑,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因而规划对旧城保护与改造的关系上更强 调了保护,提出了不仅要保护文物古迹,而且要保护其周围环境,要对旧城实施 整体保护的要求。
2004-2020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关于北京市的总体简介
A. 北京城市发展目标为“国家首都、 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北京是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是全国 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 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B. 城市规模
今后50年北京市人口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2040年前后,北京常住人口将出现1400万 左右的高峰,流动人口将达300万左右。 城市用地规模要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相适 应。今后20年,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仍将 维持在1000万平方米左右的水平。随着市 区产业的疏散和远郊城镇的开发,远郊每 年竣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占全市新建房屋总 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0%逐步增加到40 %。
(4)统筹规划小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场站,加强运营管理, 使之真正成为公共客运的辅助方式。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建设。继续完善交通指挥、控 制与实时监视系统。进一步完善道路标志标线以及安全诱 导和保障设施。优化市区道路行车组织方案,合理使用道 路空间。
对外交通
交通规划
2006年,11个新城的综合交通规划工作相继开展。从 新城土地功能规划的特点出发,结合既有的经验和教训, 分析了北京市并没有摆脱“摊大饼”的可能,过早强化 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交通走廊,会使交通问题更加复杂; 相对滞后的公交发展速度,使新城面临着过度依赖小汽 车出行的危险。土地开发和交通设施建设的不同步。 给新城交通带来深层隐患等问题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新城综合交通规划的发展战略。
市内交通
北京地区公路网系统由国道、市道、县道、 乡道和专用公路组成。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接点 在公路一环。
(1)国道系统是国家公路网和战略性快速通 道系统的组成部分
(2)市道系统是市区与远郊区之间、北京与 邻近省市之间的主要通道。
(3)县道和乡道系统是远郊各县、乡之间以 及县城、乡中心与各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之间的 地方性道。
“方案”的规划草图中,行政中心区以南还规划了一个商务区,大致 位于今天的北京西站及周边地区。这样一来,北京将拥有三个相互联系 又功能区分的中心区域,行政、商务、文化功能区分离,各自组团式发 展。
苏联专家方案:天安门广场为行政中心
梁陈提出方案前后,遇到了 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有关行政中 心的确立。1949年,在聂荣臻主 持的城市规划会议上,《关于北 京市将来发展计划的问题的报告》 中提出,要以天安门广场为行政 中心。
90年代后北京的规划
第一,提出了建设开放型国际城市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不仅
要加强与国际、国内广大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与合作,而且要逐步
改造“大院式”单位办社会的城市结构,加快各项城市设施社会化的发展,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第二,明确了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就是要建立以第三产业为主体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条 件之下,城市之间竞争激烈, 北京也要发展,也要搞工业、 也要搞开发,但是在计划经济 时期,大体上从1950年至1980 年这一时期发展,平均每年建 设用地供应量不到十平方公里。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北京的规划
计划经济时期的北京,当
时的北京是在红色的范围里,
就是延着老北京的“品”字型
品位,创建首都独特风貌。
第六,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放到城市建设的首位,努力把首都建成
水源、能源充足,交通、通信快捷,环境清洁优美,防灾体系健全的现代城
市。
第七,为了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加强立法和宣传,使人人都
知道总体规划,人人都守法。同时要通过土地有偿使用、基础设施产业化
经营等手段,为城市建设集聚资金,加快城市发展速度。
的内城。北京市当时周边也没
有什么发展,黄色部分是农业
地区,绿的是山区,及延庆的
盆地,还有密云水库、管厅水
库、怀柔水库(水库用浅蓝色
表示)。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无较大发展
80年代后北京的规划
第一,鉴于北京已建立起较强大的工业基础, 市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过大过多造成能 源、水源、用地、交通的全面紧张,影响政 治、文化中心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城市 性质中不再提经济中心,而是强调发展适合 首都特点的经济,强调除工业外的多种经济 事业的发展。
步从市区向广大郊区转移;市区建设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努力提高
市区的整体素质,并推动郊区城市化的进程,实现产业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第五,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现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
务加以坚持。按照法律严格保护国家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整治历史文化
街区,并从宏观环境、城市设计角度提出整体保护要求,以延续文脉,提高
酒仙桥组团、东坝组团、定福
庄组团、垡头组团、南苑组团、
丰台组团、石景山组团、西苑
组团,每一个组团容纳20万至
30万人。也就是说中心400万到
450万,外围200万到250万。
规划组团
如何分开中心城区与组 团,就是在城市里中间建一 条绿环。这一绿环面积是 165平方。
规划绿化隔离带
深蓝色的是工业区,工业 区都在城市的边缘。居住区是 在城市的中央。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起服 务首都、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功能 齐全、布局合理、服务一流的第三 产业体系。适应进一步扩大国际、 国内经济活动的需要,建设具有国 际水平的商务中心区和现代化的商 业服务设施,逐步形成发达的消费 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房地产 市场、金融市场、技术文化市场、 信息服务市场和劳务市场。同时把 北京建设成第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
第三,在规划方案中强调了“骨头和肉”要配套 的原则,大大加强了住宅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的 力度,强调了基础设施不仅要还帐,而且要先行。
第四,第一次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专题列入总 体规划,提出了“治山治水、防治污染、兴利除 弊、提高环境质量”的目标。
8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从1980年至
2002年北京的规模不断扩大,北京的外来的人口越来越多。到2002年,
北京外来人口大体是300多万人,本市户籍人口1100万人,人口数量
相当于现在两上香港。而整个城区的面积达到941平方公里,平均每
年开发土地25平方公里。特别是1996年至2002年,每年平均土地供应
56平方公里,最近两年围绕着“奥运”最高的土地供应量达到66平方
绿化景观规划
本着“防消合一”的原则,建设城市、森林消防 体系,整合报警和通讯网络,均匀设置消防站点, 加强消防水源建设,努力提高综合消防能力。
(1)各项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防火 规范,确定防火等级,健全消防设施,保证消防 通道。
贯彻以发展公共客运交通为主的方针,在20年内初步形成 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客运方式相结合的综合客运 体系。 (1)从长远看,快速轨道交通网要覆盖市区城市用地 范围和通州镇、亦庄、黄村等卫星城,形成有12条线路、 300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网络。2000年运营路线预期达到 70公里,2010年达到120公里。 (2)要充分利用公共电、汽车现有优势,努力提高公 共客运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条件,发展地面准快 速客运交通系统。 (3)按大修和高级保养场、运营场、枢纽站(含首末 站)三个层次安排好场站用地。
的经济结构。这既是首都功能的需要,也是首都人才、信息、历史、自然
资源的优势所在。同时要以第三产业发展来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实现高
科技的改造,建立优质、高效的经济。
第三,首都的人口规模要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地论定,适当
留有余地,并应把流动人口纳入城市规模,在适度控制的前提下加强管理与
疏导。
第四,城市布局必须实施两个战略转移的方针,把城市建设重点逐
规划中的“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
线的南北轴。“两带”指包括怀柔、密云、顺义、通州、 亦庄、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延庆、昌平、门头 沟、房山、大兴的“西部发展带”。“多中心”是指在 北京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 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其中,包括 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 区、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 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 山综合服务中心等8大城市职能中心区。
产业布局
北京的经济发展,要加快改革, 扩大开放,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不断推向新水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 运行机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对 外开放格局和适应国际经济运行的 能力,为建设具有现代化水平的、 运转灵活的市场体系提供发展空间。
集中力量发展微电子、计算机、 通信、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 术产业,办好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 发试验区,建设上地信息产业基地、 丰台和昌平科技园区以及亦庄北京 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带动各区、 县经济技术开发事业的发展。
帝都规划变迁史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分析
建築系3X班 張凱威 10412379 陳智聰 10412363
1949~1953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初步形成阶段
“梁陈”方案中行政楼大体分布草图
“梁陈方案”:行政中心西移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北京城的城墙、城楼、牌楼都完整存在的时候, 建筑学家梁思成竭力主张:要完整保留北京古城。后来他遇到著名建筑 家陈占祥,最终联手提出“梁陈方案”。
空间布局
——两轴—两带—多中心
在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 的基础上,北京计划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 市域城镇结构,其中重点发展东部3个新城。中心城 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
体现的地区。其范围包括原规划中心城范围加上回 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为1085平方公里。
这样的规划意见提出后,毛 泽东说:照此方针。于是,以旧 城为基础进行扩建的规划方针就 此确立。
1957~1982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经历反复、日趋 完善阶段。
从1950年开始,北京的城
市规划包括了集中式布局,即
北京的发展是四环之内。未来
北京人口再增加,采取组团模
式,在外围搞十个组团,原来
规划的是清河组团、北苑组团、
C. 新规则特点
体现“弹性规则” 实施动态监控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新北京城市空间布局:“两轴—两 带—多中心”
并规划11个新城和多个城市职能中心
新规划提出,2020年,北京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左右,中心城人口控制在850万人以内,城镇建设用 地规模控制在7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2 平方米。中心城应从外延扩展转向调整优化,严格 控制中心城地区城市建设规模。中心城规划分为三 个层次,即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地区、围绕中心地 区的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化隔离地区。
城镇结构
——中心城—新城—镇
北京市新城的规划案例
A. 通州新城 B. 顺义新城
在目前北京重点建设的三个功能区的基础上,新规 划提出了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 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 争力,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 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 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8个城市职能中心。
公里。
北京有些郊区如通州、大兴已经与北京中心城区连在一起。
第一,房地产的增长。房地产的投资在90年代只占到全市12%,到 2002年超过一半,这是很不正常的。
第二,原来在北京规划的绿化隔离带,将中心区和外围隔开。隔 离带中应该是树木或农田,以保持城市的环境。但是因为房地产开发 等问题,现在这一条绿带已经不存在了 。
第二,鉴于“文化大革命”中对历史文物的空前破坏,同时随着建筑技术发展高 层建筑对旧城平缓开阔空间造成严重威胁,以及在旧城区新建筑在数量上已超过 旧建筑,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因而规划对旧城保护与改造的关系上更强 调了保护,提出了不仅要保护文物古迹,而且要保护其周围环境,要对旧城实施 整体保护的要求。
2004-2020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关于北京市的总体简介
A. 北京城市发展目标为“国家首都、 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北京是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是全国 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 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B. 城市规模
今后50年北京市人口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2040年前后,北京常住人口将出现1400万 左右的高峰,流动人口将达300万左右。 城市用地规模要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相适 应。今后20年,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仍将 维持在1000万平方米左右的水平。随着市 区产业的疏散和远郊城镇的开发,远郊每 年竣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占全市新建房屋总 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0%逐步增加到40 %。
(4)统筹规划小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场站,加强运营管理, 使之真正成为公共客运的辅助方式。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建设。继续完善交通指挥、控 制与实时监视系统。进一步完善道路标志标线以及安全诱 导和保障设施。优化市区道路行车组织方案,合理使用道 路空间。
对外交通
交通规划
2006年,11个新城的综合交通规划工作相继开展。从 新城土地功能规划的特点出发,结合既有的经验和教训, 分析了北京市并没有摆脱“摊大饼”的可能,过早强化 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交通走廊,会使交通问题更加复杂; 相对滞后的公交发展速度,使新城面临着过度依赖小汽 车出行的危险。土地开发和交通设施建设的不同步。 给新城交通带来深层隐患等问题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新城综合交通规划的发展战略。
市内交通
北京地区公路网系统由国道、市道、县道、 乡道和专用公路组成。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接点 在公路一环。
(1)国道系统是国家公路网和战略性快速通 道系统的组成部分
(2)市道系统是市区与远郊区之间、北京与 邻近省市之间的主要通道。
(3)县道和乡道系统是远郊各县、乡之间以 及县城、乡中心与各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之间的 地方性道。
“方案”的规划草图中,行政中心区以南还规划了一个商务区,大致 位于今天的北京西站及周边地区。这样一来,北京将拥有三个相互联系 又功能区分的中心区域,行政、商务、文化功能区分离,各自组团式发 展。
苏联专家方案:天安门广场为行政中心
梁陈提出方案前后,遇到了 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有关行政中 心的确立。1949年,在聂荣臻主 持的城市规划会议上,《关于北 京市将来发展计划的问题的报告》 中提出,要以天安门广场为行政 中心。
90年代后北京的规划
第一,提出了建设开放型国际城市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不仅
要加强与国际、国内广大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与合作,而且要逐步
改造“大院式”单位办社会的城市结构,加快各项城市设施社会化的发展,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第二,明确了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就是要建立以第三产业为主体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条 件之下,城市之间竞争激烈, 北京也要发展,也要搞工业、 也要搞开发,但是在计划经济 时期,大体上从1950年至1980 年这一时期发展,平均每年建 设用地供应量不到十平方公里。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北京的规划
计划经济时期的北京,当
时的北京是在红色的范围里,
就是延着老北京的“品”字型
品位,创建首都独特风貌。
第六,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放到城市建设的首位,努力把首都建成
水源、能源充足,交通、通信快捷,环境清洁优美,防灾体系健全的现代城
市。
第七,为了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加强立法和宣传,使人人都
知道总体规划,人人都守法。同时要通过土地有偿使用、基础设施产业化
经营等手段,为城市建设集聚资金,加快城市发展速度。
的内城。北京市当时周边也没
有什么发展,黄色部分是农业
地区,绿的是山区,及延庆的
盆地,还有密云水库、管厅水
库、怀柔水库(水库用浅蓝色
表示)。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无较大发展
80年代后北京的规划
第一,鉴于北京已建立起较强大的工业基础, 市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过大过多造成能 源、水源、用地、交通的全面紧张,影响政 治、文化中心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城市 性质中不再提经济中心,而是强调发展适合 首都特点的经济,强调除工业外的多种经济 事业的发展。
步从市区向广大郊区转移;市区建设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努力提高
市区的整体素质,并推动郊区城市化的进程,实现产业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第五,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现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
务加以坚持。按照法律严格保护国家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整治历史文化
街区,并从宏观环境、城市设计角度提出整体保护要求,以延续文脉,提高
酒仙桥组团、东坝组团、定福
庄组团、垡头组团、南苑组团、
丰台组团、石景山组团、西苑
组团,每一个组团容纳20万至
30万人。也就是说中心400万到
450万,外围200万到250万。
规划组团
如何分开中心城区与组 团,就是在城市里中间建一 条绿环。这一绿环面积是 165平方。
规划绿化隔离带
深蓝色的是工业区,工业 区都在城市的边缘。居住区是 在城市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