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精神神经系统执业or助理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神经系统(40~45分)
神经系统
电脑坏了 = 硬件问题 = 神经病
程序错误 = 软件问题 = 精神病
神经病学概论
1.神经由无数个神经元构成;
神经元的组成:胞体(产生电信号)、轴突(传递电信号);
无数个胞体组成灰质(产生命令)、无数个轴突组成白质(传递命令)。

2.神经一旦出问题,它一定表现为两种情况: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遇到危险时男人永远要站在前面;而女人总是躲在后面。

①运动 = 男人 = 前面;所以中央前回、脊髓前角细胞受到损伤一定是运动障碍;
②感觉 = 女人 = 后面;所以中央后回、脊髓后角细胞受到损伤一定是感觉障碍。

3.运动障碍
老子=上运动神经元=中枢性瘫痪=指挥系统=硬瘫=亢进=病理征阳性
儿子=下运动神经元=周围性瘫痪=执行系统=软瘫=抑制=病理征阴性
①上运动神经元好比是老子,老子是一家之主,就是中枢神经系统(管事的-指挥系统),它的损害表现为中枢性瘫痪,老子的拳头硬,所以又叫硬瘫;儿子犯错了,老子(上运动神经元)就会生气,所以肌张力一定是增高,腱反射亢进,老子气出病来,所以病理反射阳性。

(肌张力亢进表现为上肢屈肌亢进、下肢伸肌亢进)
②下运动神经元好比是儿子,儿子必须听老子的,所以是周围神经系统(跑腿的-执行系统),它的损害表现为周围性瘫痪,儿子的拳头软,所以又叫软瘫;老子打儿子,儿子(下运动神经元)畏畏缩缩,不敢反抗,所以肌萎缩明显,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病理反射。

③有无病理反射是区分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最特异的表现。

④肌肉萎缩、肌电图异常都是下运动神经元的表现。

4.大脑:
①大脑的构成:左右大脑半球、脑干(中脑、脑桥、延髓)、脊髓。

②大脑皮层发出信号→中脑→脑桥→延髓,交叉到对侧→脊髓前角细胞→肢体。

所以大脑任何一部位受损,都会导致对侧肢体障碍。

③大脑皮层→脊髓前角细胞 = 上运动神经元 = 硬瘫;
脊髓前角细胞→肢体 = 下运动神经元 = 软瘫。

脊髓前角细胞以上的运动神经元称上运动神经元(起始于大脑皮质);
脊髓前角细胞以下的运动神经元称下运动神经元(起始于脊髓前角细胞)。

④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没有感觉障碍,如脊髓灰质炎。

只有运动障碍、感觉正常,即软瘫。

5.脑神经分布:
①十二对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听八面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

②分布:三四中、五八桥、九十一二在延髓:
3动眼、4滑车神经在中脑里面;
5三叉、6外展、7面、8听神经在脑桥里面;
9舌咽、10迷走、11副、12舌下神经在延髓里面。

6.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体征:
皮层受损是对瘫:大脑皮层受损,对侧单个肢体瘫痪;
内囊总是三偏见:内囊受损,对侧三偏: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脑干受损交叉瘫:脑干(脑桥)受损,“交叉瘫”:同侧面部、对侧躯体感觉障碍;
上软下硬颈膨大:颈膨大损伤,上肢软瘫、下肢硬瘫;
颈大以上是硬瘫:颈膨大以上损伤,上肢硬瘫、下肢硬瘫;
对浅同深髓半切:脊髓半切综合征,对侧浅感觉和同侧深感觉障碍、同侧肢体瘫痪。

(1)运动障碍:
①大脑皮层受损:对侧单个肢体瘫痪(只要病变在大脑,症状一定在对侧);
②内囊受损:对侧三偏: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③脑干(脑桥)受损:“交叉瘫”:同侧面部、对侧躯体感觉障碍;
④脊髓受损:
脊髓有两个膨大:颈膨大和腰膨大。

自己打自己人 = 软 = 软瘫;
上级打下级 = 硬 = 硬瘫。

①颈膨大以上损伤:上肢硬瘫、下肢硬瘫;
②颈膨大损伤:上肢软瘫、下肢硬瘫;
③胸段脊髓损伤:上肢正常、下肢硬瘫;
④腰膨大损伤:上肢正常、下肢软瘫;
⑤马尾神经损伤:马尾神经位于腰膨大里,所以是上肢正常、下肢软瘫;
⑥脊髓圆锥损伤:脊髓圆锥位于骶椎3~5位置,所以是上肢正常、下肢正常。

⑦脊髓半切综合征:对浅同深、同侧肢体瘫痪。

脊髓半切损害会引起对侧浅感觉和同侧深感觉障碍、同侧肢体瘫痪。

(2)感觉障碍:
感觉传导:
①浅感觉:痛觉、温度觉。

浅感觉→脊神经节(第一个神经元)→脊髓后角细胞(第二个神经元)→丘脑核团(第三个神经元);
②深感觉:位置觉、振动觉。

深感觉→脊神经节(第一个神经元)→脊髓→延髓的薄束核、楔束核(第二个神经元)→丘脑核团(第三个神经元)。

注意:深、浅感觉的传导通路,只有第二个神经元不同。

③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
④感觉过度:刺激后,经过一个潜伏期,然后出现一个定位不明确的强烈感觉;
⑤感觉异常:没有刺激,自发感觉。

7.锥体外系损害的临床表现:
怕黑的女人、能文能武的女人
椎体外系损害导致的一定是肌张力障碍。

①帕金森病:病变部位在椎体外系的黑质;症状为静止性震颤(最典型)、铅管样、齿轮样强直、慌张步态;
②舞蹈病:病变在纹状体;
③抽动症:面部抽动、喉部有异常发音,但神经系统检查一切正常;
④胸髓损害引起下肢痉挛性瘫痪,症状为剪刀步态。

8.小脑损害的临床表现:
喝醉的人
①小脑位于脑干的后面,小脑出现问题导致的一定是同侧运动障碍。

②Romberg征阳性:同侧躯干共济失调,即平衡障碍,表现为站立不稳,摇晃欲倒,像喝醉酒的人,醉汉步态。

③指鼻试验阳性:闭目难立征。

④小脑的分部:
*蚓部:支配同侧躯干的共济失调;
*半球部:支配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

脑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听八面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

1.视神经:
①视神经受损:同侧该眼全盲。

②视交叉受损:双眼颞侧偏盲(外侧),主要见于垂体肿瘤压迫。

(奥特曼双手交叉动作)
③视束受损:双眼同向偏盲(主要见于内囊病变)。

2.动眼神经(在中脑):
①动眼神经运动核:支配上睑提肌、下斜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

(上提下斜无外直);
②动眼神经埃-魏核(E-W核):支配瞳孔的缩小。

动眼神经受损后,瞳孔放大。

3.滑车神经:
分布于上斜肌,使眼球向外下运动。

(上海小偷推滑车)
滑车神经麻痹:眼球向外下方运动受限。

4.外展神经:
分布于外直肌(外展外直肌)
外展神经麻痹:内斜视,眼球不能向外转动。

5.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损害:同侧面部感觉障碍和角膜反射消失,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6.面神经:
舌前面舌后咽,三叉神经管一般:舌前2/3味觉由面神经支配、舌后1/3味觉由舌咽神经支配、一般感觉由三叉神经支配。

①运动:支配面部的表情。

临床表现为面瘫,又称“贝尔麻痹”,口角向健侧偏斜。

②感觉:舌前2/3味觉。

③面神经上核:支配眼眶以上的肌肉(额纹);受两侧大脑神经的支配;
核上瘫时,额纹存在,眼眶以下瘫痪。

又称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④面神经下核:支配眼眶以下肌肉(流口水);只受对侧大脑神经的支配;
核下瘫时,额纹不存在,眼眶以下瘫痪。

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

7.迷走神经:
①感觉:支配躯体(仅限于耳廓皮肤)和内脏的感觉;
②运动:支配内脏的运动。

③迷走神经躯体感觉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注意是三叉神经的脊束核)
④迷走神经内脏感觉纤维终止于孤束核;
⑤支配内脏运动的是迷走神经背核。

周围神经疾病(软瘫、弛缓性瘫痪)
面神经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贝尔(Bell)麻痹。

属核下瘫)
额纹消失、不能闭眼 = 面神经炎
1.诱因:可有冷风吹面史。

2.临床表现:
①不能闭眼、额纹消失;
②眼球转向外上方,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现象;
③患侧表情肌瘫痪,口角向健侧偏斜。

3.绝对没有肢体表现。

4.鉴别诊断:莱姆病:本病虽然也有面神经炎的表现,但有其特有的表现,皮疹;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抗包柔螺旋体。

5.治疗:
①急性期首选糖皮质激素;
②恢复期用激素加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药。

三叉神经痛(脸痛)
触发点、扳机点、痛性抽搐,卡马西平是首选、射频热凝老人选 = 三叉神经痛
1.三叉神经三个分支:眼支、上颌支、下颌支。

2.临床表现:三叉神经分布区疼痛,触发点、扳机点、痛性抽搐。

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无任何病理反射;
如有病理反射,则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4.治疗:
①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平(癫痫也用它),它的副作用是过敏性皮炎;
②射频热凝术:65岁以上老年人首选。

破坏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不损害触觉纤维。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软瘫、弛缓性瘫痪)
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

四肢对称性无力 + 手套感、袜子感 + 腓肠肌压痛 + 大小便正常 +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蛋白高,细胞正常)= 吉兰-巴雷综合征
1.病因:与细菌(空肠弯曲菌)、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

2.临床表现:
①运动障碍:以四肢对称性无力,急性起病,瘫痪为弛缓性。

运动障碍比感觉障碍重;
②感觉障碍:手套感、袜子感等感觉异常;
大小便正常。

(可以和小儿麻痹症鉴别)
③脑神经损害的表现:腓肠肌压痛。

3.实验室检查:
确诊:脑脊液检查。

蛋白细胞分离,蛋白增高,细胞正常。

这是本病特征性表现。

4.治疗:血浆置换。

5.最危险的并发症:膈肌瘫痪导致的呼吸肌麻痹。

所以抢救呼吸肌麻痹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关键。

脊髓病变
大小便异常 = 脊髓病变
脊髓压迫症
杯口半切外移位、梭形膨大内分离
1病因:最常见的是转移瘤,一般是硬膜外转移瘤的压迫,属于髓外病变。

2.临床表现:
①髓外压迫的症状:神经根痛(特有);肌肉感觉障碍出现的顺序由外到内;脊髓碘剂造影可发现典型的杯口状改变,脊髓移位;代表性疾病:脊髓半切综合征;
②髓内压迫的症状:肌肉感觉障碍出现顺序由内到外,出现感觉分离;脊髓碘剂造影可见典型的梭形膨大。

3.治疗:手术。

急性脊髓炎(软瘫)
软瘫 + 尿储留 = 急性脊髓炎
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 大小便异常 = 急性脊髓炎
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 大小便正常 = 吉兰-巴雷综合征
1.病因:
①疫苗接种后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②病毒感染。

2.好发部位:胸髓3~5(T3~5)。

3.临床表现:
①运动障碍: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为主;
②感觉障碍:也会出现手套感、袜子感等感觉障碍;
③大小便异常。

(与吉兰-巴雷综合征最大的区别)
4.确诊: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增高,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5.治疗:糖皮质激素。

颅脑损伤
头皮损伤
头皮下血肿
脑袋起大包,疼痛明显;小的血肿一般无需处理;大的血肿加压包扎。

帽状腱膜下血肿
头皮下波动感;穿刺抽血、局部加压包扎。

骨膜层血肿
紧挨大脑;早期冷敷,绝对禁忌加压包扎,否则容易形成脑疝。

头皮裂伤
清创的时间窗是6~8小时;由于头皮血供丰富,清创缝合的时限可以放宽到24小时;
注意:头皮裂伤的最佳清创时间为:立即清创。

颅脑损伤
颅骨骨折
1.分类:线形骨折(发生率最高)、凹陷性骨折。

2.诊断:主要靠颅骨X线片确诊。

3.凹陷性骨折的手术指征:伤到大血管、伤到神经、开放性骨折、有功能障碍、凹陷深度大于1cm,必须手术。

颅底骨折
1.分类: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

2.临床表现:
①颅前窝骨折:眼在前面;眼眶瘀青、熊猫眼征;
②颅中窝骨折:耳在中间;脑脊液耳漏;
③颅后窝骨折:乳突在后面;乳突部瘀斑(Battle征)。

脑脊液鼻漏不特意,颅前、中、后窝都可以出现。

3.颅底骨折确诊靠临床表现,8版教材新加一项:CT三维重建。

4.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属于开放性损伤,最重要的处理原则是止血清创。

5.有脑脊液漏绝对不能堵(逆行感染)、不能腰穿(引起脑疝)。

脑损伤
脑震荡:意识障碍不超过30分钟、逆行遗忘,检查无异常;
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超过30分钟,检查有异常;
脑干损伤:持续昏迷、瞳孔不等、大小多变。

闭合性颅脑损伤
对冲伤:头部在运动中,脑组织大块移位与颅骨或硬脑膜褶皱碰撞造成的损伤。

对冲伤常见部位是额颞叶(枕部着力)。

脑震荡(最轻微)
1.外伤后出现短暂意识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如何受伤不能回忆,称为逆行性遗忘。

3.各项检查一切正常。

.534.必须留观24小时,防止恶化。

脑挫裂伤
1.伤后出现昏迷,超过30分钟。

2.可以出现偏瘫等局灶体征。

3.脑脊液可查到红细胞。

脑干损伤
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延髓。

受伤后立即持续昏迷。

出现瞳孔不等、大小多变。

出现典型的“去大脑强直”:四肢强直,头颈后仰、角弓反张。

病变在中脑。

(“去皮层强直”:上肢屈肌亢进、下肢伸肌亢进。

病变在大脑皮层。


开放性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
1.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
2.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脑疝;
3.最常见的致命性并发症是消化道出血(Cushing溃疡)。

颅内血肿
外强中干:硬脑膜外血肿,出血来源于脑膜中动脉、有中间清醒期;
花前月下:硬脑膜下血肿, CT检查呈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

硬膜外血肿
1.最常见的出血来源是脑膜中动脉。

2.典型临床表现:昏迷-清醒-昏迷,有中间清醒期。

只要有中间清醒期就是硬脑膜外血肿。

两次昏迷的原因不一样:第一次是脑震荡引起,第二次是颅内出血造成小脑幕切迹疝。

3.检查:首选CT。

可发现双凸状或梭形高密度影。

4.治疗:急诊手术。

硬膜下血肿
急性:伤后3天内出现症状;
亚急性:伤后3天~3周出现症状;
慢性: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

1.急性硬膜下血肿
①伤后3天内出现症状的硬膜下血肿。

②出血来源:脑皮层小动脉或小静脉破裂。

③临床特点:持续昏迷 + 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④检查:CT,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

⑤治疗:急诊手术。

2.慢性硬膜下血肿
①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的硬膜下血肿(出血不严重)。

②出血来源:桥静脉。

③检查:CT,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低密度影。

④治疗:钻孔引流。

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评分)
正常:15分;
轻度:13~14分;
中度:9~12分;
重度:3~8分;
脑死亡:<3分。

脑血管疾病
1.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伴动脉病变。

2.堵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分水岭性脑梗;
3.破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出现偏瘫等脑血管症状, 24小时内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各项检查一切正常,可以反复发作(特征性表现)。

2.临床表现:
①颈内动脉:偏瘫、运动性失语和单眼一过性黑矇;
②椎基底动脉:偏瘫、眩晕和双眼一过性黑矇。

3.治疗首选:阿斯匹林,50mg/d。

脑血栓和脑栓塞
1.病因:动脉粥样硬化。

2.栓子来源:
脑血栓栓子来源于脑动脉硬化、TIA;栓子是大脑本地的;
脑栓塞栓子来源于心脏瓣膜疾病;栓子是外地塞进来的,主要来源于心脏。

3.好发人群:
脑血栓好发于老年人,发病缓;
脑栓塞好发于青壮年,发病急。

4.特征:
脑血栓一般是晨起、安静起病;
脑栓塞一般在激动、运动时起病。

脑血栓
1.发病因素:脑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是TIA。

2.安静、睡眠起病,意识清晰,多无昏迷。

3.临床表现:
①大脑中动脉堵塞:最常见。

主要是给内囊供血,可导致对侧三偏;
②颈内动脉堵塞:可导致单眼一过性黑矇、失明;
③大脑前动脉皮质支堵塞:可导致病灶对侧下肢中枢性瘫痪;
④大脑后动脉皮质支堵塞:可导致对侧同向偏盲;
⑤基底动脉堵塞:可导致眼球斜视;
⑥小脑后下动脉堵塞:可导致共济失调,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⑦脑桥基底动脉堵塞:可导致闭锁综合征(Lock-in综合征),只有眼球能动,其它哪都不能动。

(重点记忆:①⑥⑦)。

4.检查:首选CT,梗死区低密度灶。

5.治疗:
溶栓治疗:尿激酶或rt-PA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3个小时内治疗最好。

溶栓时间窗:起病6小时内进行溶栓。

分水岭性脑血栓:不溶栓,首选血液稀释。

脑栓塞
1.栓子来源:心脏瓣膜疾病;
2.急性起病,激动、运动起病;
3.治疗:同脑血栓。

脑出血
1.最常见病因: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

要想诊断脑出血必须有高血压病史若干年。

2.出血来源:大脑中动脉的分支豆纹动脉。

3.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内囊基底节区的壳核。

4.临床表现:
①内囊基底节区出血:可以出现“三偏征”(典型表现);
②脑桥出血:两眼凝视瘫痪肢体;(如果脑桥栓塞则是闭锁综合征);
③小脑出血:共济失调;
④脑室出血:针尖样瞳孔、去大脑强直。

5.检查:
首选CT:急性期可见高密度血肿。

(只有脑栓塞和脑血栓是低密度影)
确诊:DSA(数字血管造影)。

6.治疗:
①卧床休息2~4周。

②降颅压治疗:20%甘露醇。

③脑出血病人绝对禁忌使用强力降压药(利血平、硝普钠),以防止脑缺血,只能使用速尿和硫酸镁。

④如果内科治疗无效,必须手术治疗。

高血压颅内血肿手术适应症:
①小脑出血≥10ml;
②壳核出血≥30ml。

总结: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静起病,症状在30分钟内缓解,不超过24小时
脑血栓:安静起病,症状进展相对缓慢,CT低密度影
脑栓塞:活动起病,症状急,无意识障碍,CT低密度影
脑出血:活动起病,症状急,有意识障碍,CT高密度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脖子疼、脖子硬” + 玻璃体膜下片块状出血 = 蛛网膜下腔出血
1.最常见的病因: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

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脑底动脉环(Willis环)的前部。

2.临床表现:
①无偏瘫,“脖子疼、脖子硬”(特有体征)。

(颈部疼痛、颈项强直 = 脖子疼、脖子硬 = 蛛网膜下腔出血)
②特征性表现:眼底检查,玻璃体膜下片块状出血。

③有典型的脑膜刺激征(特异性表现)。

3.检查:
①首选检查:头部CT,显示脑沟、脑池密度增高。

考题中只要有CT显示“*沟、*池”有问题 = 蛛网膜下腔出血
②MRI见脑内蜂窝状流空影 = 脑血管畸形。

③确诊: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4.致命性并发症:动脉瘤破裂再出血。

表现为病情稳定后又突然加重。

5.治疗:
①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4~6周。

②控制血压、止血。

颅内肿瘤
1.颅内肿瘤最常见的是神经胶质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

2.临床表现:
①一般表现: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②特殊表现:
额叶肿瘤: 好发癫痫和精神症状(人格改变、记忆力减退);
颞叶、枕叶肿瘤: 容易导致视野缺损、偏盲。

3.颅内肿瘤的来源:
①肺癌、乳腺癌、胃癌容易脑转移;
②老年人颅内肿瘤一般来源于硬脑膜外肿瘤。

4.治疗:
①手术切除;
②脑膜瘤必须彻底切除瘤组织,还要切除侵犯的硬脑膜及相邻的颅骨。

如有残余极易复发加重。

颅内压增高症
1.颅骨缺损一般不会引起颅压增高。

2.颅内压增高三大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3.治疗:降低颅内压,首选20%甘露醇,快速静滴,一般持续7~10天。

脑疝
分类: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海马钩回疝)、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大脑镰下疝(拐带回疝)。

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沟回疝)
1.(3楼与2楼的故事):当3楼(左右大脑半球)发生出血或占位性病变后,压力增大,会使颞叶钩回受挤压向小脑幕突出,形成小脑幕切迹疝。

当向下突出的疝压迫到动眼神经时,引起患侧瞳孔散大;当疝压迫中脑时,引起对侧肢体偏瘫。

2.内容物来源于大脑的颞叶钩回。

3.最先压迫动眼神经,所以最先表现为同侧瞳孔散大;
4.对侧肢体硬瘫;
5.意识障碍出现早。

6.硬脑膜外血肿、颞叶肿瘤容易导致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1.(2楼与1楼的故事):当腰穿或后颅窝肿瘤时,小脑扁桃体受挤压进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

由于枕骨大孔内通过延髓,当疝形成时会压迫延髓,可导致生命体征紊乱,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

2.延髓最先受累,延髓是生命呼吸中枢,所以一旦受压就会出现呼吸困难。

3.生命体征出现早。

4.后颅窝、第四脑室(延髓、中脑、脑桥之间的腔隙)肿瘤都位于脑干,绝对禁忌腰穿,因为容易导致枕骨大孔疝。

5.腰穿位置在脊髓(L3、4之间),容易导致枕骨大孔疝。

6.治疗:积极抗休克同时手术。

帕金森病
1.发病原因:黑质纹状体通路里的多巴胺通路受损(缺乏多巴胺)。

2.生化改变:左旋多巴+多巴胺脱羧酶→多巴胺+单胺氧化酶→失活。

体内多巴胺与乙酰胆碱(ACH)呈平衡关系。

(一者增多,另一者就减少了)
3.临床表现:
①首发症状:静止性震颤、搓丸样动作;
②肌张力增强:铅管样、齿轮样;
③动作减少、感觉异常:面具脸、小写症。

4.治疗:
①抗胆碱能药物:盐酸苯海索(安坦)。

老年人、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禁用;
②左旋多巴(又叫心宁美):65岁以上老年人首选,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禁用;
③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
④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兰。

65岁以上老年人:首选左旋多巴(心宁美);
小于65岁: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兰)。

偏头痛
1.分类:普通型偏头痛、典型偏头痛。

2特点:
①普通型偏头痛:最常见的类型,没有前驱症状、搏动性头痛;
②典型偏头痛:有视觉先兆、搏动性头痛。

3.治疗:
①轻、中度(发作时头痛不强烈者):首选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等;
②重度(发作时头痛强烈者):首选麦角胺,无效则用舒马普坦(英明格)。

③预防:用“评比落定”:硝苯地平、尼莫地平、托吡酯、普萘洛尔(心得安)、苯噻啶。

紧张性头痛
1.紧张性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头痛。

2.体力活动不加重,精神因素可加重。

3.治疗:同偏头痛。

癫痫(抽)
一、癫痫的分类:部分发作、全面发作。

二、部分发作:(一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
1.部分发作的分类:单纯部分发作(精神性发作、杰克逊癫痫)、复杂部分发作。

2.单纯部分发作:发作不超过一分钟,突发突止,无意识障碍。

①精神性发作:特殊感觉的发作。

典型表现是视物变形、声音大小;
②杰克逊癫痫(Jackson):病变部位:中央前回大脑皮层受到刺激,出现从拇指到腕部到上肢到口角的抽搐。

3.复杂部分发作:单纯部分发作 + 意识改变,病变部位在颞叶,故又称颞叶癫痫。

症状是搓手、解扣、舔舌。

三、全面发作:
1.全面发作的分类:强直阵挛性大发作、小发作、失神发作。

2.强直阵挛性大发作:羊角风、口吐白沫、角弓反张;
3.小发作;
4.失神发作:两眼直视前方,呼之不应;脑电图示3周/秒的棘慢波组合。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目击史及相关病史。

2.鉴别诊断:
癫痫发作与假性癫痫(癔症)的区别:主要看瞳孔是否散大。

前者瞳孔散大;后者瞳孔正常。

五、治疗方法:
1.部分发作:首选卡马西平;
2.全面发作(大发作、小发作、失神发作):首选丙戊酸钠;
次选:大老鹰、大白马、小蚂蚁,全拿下。

大发作首选丙戊酸钠;次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
小发作、失神发作首选丙戊酸钠;次选乙琥胺。

3.癫痫持续发作状态:首选静脉注射地西洋(安定)。

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
重症肌无力
1.病因: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乙酰胆碱无法和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80%患者都伴有胸腺瘤。

2.临床表现:
最早出现眼外肌无力,表现为上睑下垂、复视;典型特点是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3.诊断:(特异性试验)
①疲劳试验。

②抗胆碱酯酶试验:新斯的明试验、依酚氯铵(腾喜龙)试验。

③确诊:重复电刺激试验。

低频(<10Hz)电刺激时衰减能达到10%以上;高频电刺激时波幅增高200%。

④乙酰胆碱受体(ACHR)。

4.治疗:
①抗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
②胆碱能危象:原因是新斯的明过量。

治疗是立即停新斯的明,加用阿托品;
③反拗现象:多见于胸腺瘤切除后,出现了抗胆碱酯酶药物突然失效。

处理是立即停新斯的明,加用糖皮质激素。

周期性瘫痪
1.分型:低血钾型(最常见)、高血钾型和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2.症状:双下肢对称性肌无力,一般头面部不受累。

3.治疗:
①低钾:心电图出现U波;治疗:补钾;如发作频繁可用乙酰唑胺;
②正钾:补充生理盐水;
③高钾:保护心脏(葡萄糖酸钙)、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阳离子交换树脂)。

精神障碍(20分)
精神障碍症状学(5分)
正常人干不了的事=精神障碍的症状
精神障碍症状:认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情感障碍、智能障碍、意识障碍、行为障碍。

1.认知障碍:
(1)感觉障碍: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①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
②感觉减退:对刺激的感受性减退;
③感觉异常;
④感觉过度;
⑤内感性不适:无定位的异常感觉。

“蚁爬感”,见于精神分裂症。

(2)知觉障碍:对客观事物全面属性的反映。

①错觉:“有东西,看错了”。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②幻觉:“无中生有”。

没有刺激而产生的知觉体验。

最常见的是幻听(经常感觉手机响了);
内脏幻觉:有定位的无中生有。

“肝被挖了”、“想你想得我肝疼”;
功能性幻觉:现实刺激后产生的幻觉,同一感官产生的幻觉;
反射性幻觉:不同感官产生的幻觉,前真后假。

2.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①思维奔逸:话多、随境转移。

多见于躁狂症;
②思维迟缓:话少、反应慢、语量少。

多见于抑郁症;
③强迫思维(强迫症):明知没有必要,但是无法摆脱。

最核心的症状是强迫观念。

多见于强迫症。

除了上面的三项,剩下的“**思维”或“思维**”全部属于精神分裂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