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倾向框架效应理论及其拓展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评价倾向框架效应理论及其拓展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陈文 华 贾秀芬
( 波大 学 心 理 学 系 , 宁 浙江 宁 波 3 5 1 1 21 )
一
一
评 价 倾 向框 架 效 应 理 论 及 其 拓 展 研 究 的 现 状 与 展 望
摘 要 : 为预 测 消 费 者 具 体 情 绪 影 响 决 策 的 基 础 理 论 作 之 一 ,评 价 倾 向框 架效 应 理 论 主 要 讲 述 了具 体 情 绪 是 如 何从 过 去 的情 境 中产 生 并 延 迟 影 响 随 后 的 判 断 与 决 策 的 .是 一 个 超越 效价 范式 的 新 理论 文 章 首先 系统 地 介 绍 该 理 论 . 核 心 对 概 念 如 评 价 维 度 、 价 主 题 和 评 价 倾 向进 行 了诠 释 . 评 同时还 介
绍 了实验 研 究 的策 略 . 后 简要 呈 现 了AT 然 F的相 关研 究 证 据 . 以及 对 其 的拓 展 研 究 在 此基 础 上 点 出 了 目前 研 究 中存 在 的 不足 和 未 来 可 能 的研 究方 向 关 键 词 :评 价 倾 向框 架 效 应理 论 相 关 研 究 及 拓 展 未
的 不 同评 价 组 合 形 成 了 不 同 的 情 绪 ,评 价 的 差 异 导 致 情 绪 的差异 。 113 价 倾 向 ..评 根 据 情 绪 的 功 能 理 论 。 绪 具 有 动 机 属 性 . 激 发 改 变认 情 会 知或 动机 以适 应 环 境 。 因 此 A F 设 具 体 情 绪 的核 心 维 度 激 T假 发相 应 的 评 价 主 题 , 未 来 事 件 进 行 预 测 . 就 是形 成 评 价倾 对 也
来 研 究 展 望
个 体 体 验 到 焦 虑 情 绪 是 由于 个 体 对 环 境 中存 在 的 威 胁 的 不 确 定 性 评 价 造 成 的 , 而悲 伤 则 是 由于 个 体 失 去 亲 人 或 失 去 重要 的资 源 所 体 验 到 的 情绪
算法态度文献综述、研究框架和未来展望
2023年5月(第37卷第5期)May,2023(Vol.37,No.5)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算法态度文献综述、研究框架和未来展望景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摘要:随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算法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算法决策越来越普遍。
但是人们对于算法决策的理解仍然存在不同态度。
通过梳理有关对算法决策态度和行为的研究文献,文章提出系统性研究框架,明确人们对算法决策产生不同态度和行为的主要原因、边界条件、主要发现和研究不足,同时构建算法态度形成过程理论框架,并确定可行的研究方向。
文章希望通过系统性回顾已有研究和整合新的模型,帮助人们更好把握对算法决策的理解,从而促使企业、政府、个人更积极地利用算法工具。
关键词:算法决策;人工智能;算法态度;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TP3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097(2023)05-0107-12 Literature Review,Research Framework,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forAlgorithm AttitudeJING Yi(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iz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s,algorithms are increasingly widely adopted and algorithmic decision-making is becoming more common.However,people still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algorithmic decision-making.By reviewing research literature on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owards algorithmic decision-making,this paper proposes a systematic research framework,clarifying the main reasons,boundary conditions,main findings,and research shortcomings for people′s different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owards algorithmic decision-making.At the same time,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algorithmic attitudes is constructed,and feasibl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identified.This paper aims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existing research and integrate new models to help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algorithmic decision-making,thereby promoting enterprises,governments,and individuals to actively utilize algorithmic tools.Key words:algorithmic decision-maki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algorithm attitude;literature review一、研究背景在经历了两次发展浪潮之后,海量数据的积累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带来了人工智能的第三次发展热潮[1]。
目标框架效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目标框架效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罗寒冰;徐富明;王伟;王岚;吴修良【期刊名称】《心理研究》【年(卷),期】2013(006)006【摘要】目标框架效应指说服信息的影响力会受到信息在陈述行为结果或目标时所采用框架影响的一种现象.目前,研究者主要运用预期理论、心理抗拒理论、双加工理论和调节定向理论来解释目标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此外,研究者还发现,目标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信息来源可信度、行为类型、个体卷入度、情绪和性别.未来研究可从探索目标框架效应的神经心理机制、探究目标框架效应与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改进研究目标框架效应的方法等方面展开.【总页数】6页(P51-56)【作者】罗寒冰;徐富明;王伟;王岚;吴修良【作者单位】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课堂教学:从内容中心走向目标中心——中国目标教学20年回顾与展望 [J], 张志勇2.审计判断中框架效应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董凤莉3.目标框架效应对放纵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 [J], 崔登峰;李梓萌4.目标框架效应对放纵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 [J], 崔登峰;李梓萌5.地理基础教育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连载三) 中学地理教育目标改革40年——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 [J], 吴慧;朱雪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目标框架效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
要: 目标 框 架 效 应 指 说 服 信 息 的影 响 力 会 受 到 信 息 在 陈述 行 为结 果 或 目标 时 所 采 用 框 架 影 响 的 一 种 现 象 。 目前 , 研 究 者拒理论 、 双 加 工 理 论 和 调 节 定 向 理 论 来 解 释 目标 框 架 效 应 的 心 理 机 制 。此 外 。 研究者还发现 . 目标 框 架 效 应
更 可能影 响 人们 对 出行方 式 的选 择F 。在 医疗决 策 领域 。 目标框架 效应 会影 响人 们对 医疗 资源分 配公 平性 的知 觉与判 断 。与 以消极框 架 描述 医疗 资 源分 配相 比. 积 极框架 能够 让人 产生 更强 的公平 感 , 因而 更 容 易 被 公 众 接受 [ 4 3 。此外 , 在 公 共 政策 的制 定 方 面, S c h u c k和 V r e e s e 发 现 ,以带来 机遇 的方 式来 描 述公共 政策 的实 施效果 比以带来 风 险的方式 来描 述
而, Me y e r o w i t z 和C h a i k e n的一项研 究 却发 现 ,在试
图说 服女 性 参 加 胸 部 自检 ( b r e a s t s e l f — e x a mi n a t i o n , B S E ) 时, 采 用强 调不进 行 B S E所可 能 带来 风 险 的消 极 框架 将 信息 呈现 给被 试 . 比采用 强 调进 行 B S E所 能 带 来好 处 的积 极 框 架 更 能 说 服 被试 进行 B S E E 2 ] 。 尽 管这两 种类 型 的信息 在 内容和 目的上没有 本 质 区
预期 理 论 ( p r o s p e c t t h e o r y ) 认为 , 人 们在 收 益 的 情况 下通 常会规 避风 险 。而在 损失 的情况 下会 寻求
文献综述中的关键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评述
文献综述中的关键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评述概述:文献综述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总结、评述和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来揭示当前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
本文将在此背景下,对文献综述中的关键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进行评述。
一、关键理论框架评述:1.1 理论框架的定义和作用理论框架是指研究者在开展研究时所依据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假设、概念和模型。
它能够帮助研究者系统化地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一个逻辑完整、科学严谨的研究框架,从而推动学科的进展。
1.2 理论框架的构建方法理论框架的构建可以通过文献综述的形式进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查找相关文献,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2)总结文献中的理论原则、假设、概念和模型;(3)归纳、整合有关理论,构架出完整的理论框架;(4)对构建的理论框架进行剖析和评述。
1.3 理论框架的影响与创新理论框架对于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科学的理论框架能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路径,引导他们在研究中抓住关键问题,从而推动学科的前进。
此外,创新的理论框架也能够为学术界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二、实践应用评述:2.1 实践应用的定义和意义实践应用是指将理论框架运用到实际场景中进行解决问题的过程。
它能够帮助研究者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推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2 实践应用的方法与策略实践应用的方法与策略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合适的实践场景,明确问题和目标;(2)选取适当的实践方法,收集数据和信息;(3)将理论框架应用到实践中,解决问题和取得成效;(4)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估与反馈。
2.3 实践应用的评价与展望实践应用的评价主要从实践结果和实践效果两个角度进行。
通过评估实践的结果和效果,可以不断改进理论框架,提高实践的效能。
同时,对于理论的展望也是评价实践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不断完善理论框架,才能更好地推动实践的持续发展。
毕业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解析与评价分析解析
毕业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解析与评价分析解析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论文的质量和研究价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进行解析与评价分析。
一、研究框架的解析与评价分析研究框架是毕业论文的骨架,是研究问题、目标和方法的整体安排和组织。
一个好的研究框架能够确保研究的逻辑清晰、条理严谨。
具体来说,研究框架包括以下要素:1. 研究问题的明确性:一个好的研究框架首先要明确定义研究的问题,确保问题的研究价值和重要性。
2. 目标的明确性:研究框架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即研究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意义。
目标的明确性有助于指导研究的整体方向和取向。
3. 变量和假设的设定:研究框架需要明确研究所要考察的变量和假设,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变量和假设的设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以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4.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的选择:研究框架需要明确选择适当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以支持研究的目标和假设。
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的选择要基于科学原理和研究需要,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研究框架应当具备研究问题的明确性、目标的明确性、变量和假设的设定以及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的选择。
通过对研究框架的解析与评价分析,可以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二、理论基础的解析与评价分析理论基础是毕业论文的理论支撑和依据,它在研究框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理论基础能够确保论文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1. 理论选择的合理性:选择适当的理论对于论文的研究至关重要。
理论选择应基于研究问题和目标,并能提供解释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理论框架。
理论的选择应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能够满足研究的需求。
2. 理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选择的理论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解释和预测现象。
理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评价来进行验证。
同时,理论的应用广泛性和实践性也是评价理论基础的重要指标。
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框架理论研究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文章在综述框架理论6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框架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框架理论应用研究的前景。
研究发现,框架理论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其发展过程具备较强的内在逻辑与一致性;静态和动态描述成为各领域界定框架概念的两个层面;框架理论对认知语言学整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
框架理论研究仍存在系统性不强、整合性研究不多、应用研究偏少和动态的框架研究有待深入等问题。
因此,系统的框架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跨学科交叉与融合及动态的框架研究将是未来框架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框架理论多范式的理论内涵使得其在语言学、认知科学和跨文化传播领域仍然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引言自人类学家Bateson (1955: 39-51)首次提出框架概念以来,框架理论的研究至今已有60年,呈现出多领域、跨学科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中期,社会学家Goffman将Bateson的框架概念引入社会学领域,系统地提出了框架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与此同时,心理学家们也从知识表征和信息处理的角度提出了框架、参照框架、框定效应的概念及理论。
70年代末,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框架理论逐步渗透到新闻传播学领域。
80年代初,语言学家Fillmore创立了框架语义学。
21世纪初,认知语言学Lakoff又将语言学、社会学和传播学中的框架概念引入政治学,创立了框定理论。
框架理论多范式的理论内涵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相关文献主要聚焦于上述某具体领域内框架理论的评介,鲜有学者对框架理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脉络作过综述。
鉴于此,本文从框架理论的缘起、多领域发展和跨学科融合三个阶段系统梳理框架理论的发展历程,突显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总结其发展特点,指出框架理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对其应用研究前景作出展望。
2.框架理论的发展历程2.1框架理论的缘起1955年,英国人类学家Bateson在游戏与幻觉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框架概念。
审计判断中框架效应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示 了决策者 的风 险偏 爱依赖于 选项被 如何
描述 , 即框架 。亚洲疾 病 问题是 框架效应 的 典型 案例 ,其 中决策 者被 要 求在 生还 ( 正面框 架 )或者 死去 ( 负面框架 )的情 境下, 对一个 确定选项 和一个概 率( 风险 )
选 项 进 行 选 择 。 然 而 ,T V e r s k Y和 K a h n e ma n实验研 究发现 :用正面 框架 ( 生还 ) 和 负面框架 ( 死去 )叙述相 同的
有 关框 架效 应最 早是 由 Ka h n e ma n
和T V e r S k Y (1 9 8 4 )和 Tv e r S k Y和
◆
中 图分类 号 :F 2 3 9 文献标 识码 :A
K a h n e ma n(1 9 8 1 ,1 9 8 6)提 出的 ,暗
审 计 判 断 贯 穿 整 个 审 计 过 程 。 行 为 经 济 学 中的 前 景 理 论 和 心 理 学 中的 框 架 效 应 理 论 认 为 ,人 们 在 不 确 定 状 态 下 进 行 风 险 判 断 时 ,往 往 会 受 问 题 的 语 言描 述 方 式 的 影 响 ,容 易产 生 框 架效 应 。 本 文 阐述 了框 架 效 应 的 内涵 , 分 析 了框 架 效 应 产 生 的 理 论 基 础 ,在 回 顾 国 内外 研 究 现 状 的 基 础 上 , 指 出 国 内在 审 计 判 断 领 域 进 行 框 架 效 应 研 究 面 临 的 局 限 性 , 并 对 未 来 研 究进 行 了 展望 。
决 策环 境 的 变换而 导致 行 为主 体对 同一
受 益 时人们 选 择风 险较 小 的方 案 ,而 受 损 时人 们选 择风 险较 大 的 方案 ,这 种 因
评价理论国内研究回顾与展望
评价理论国内研究回顾与展望一、评价及评价理论评价思想可追溯到20 世纪30 年代,当时伦敦学派创始人John Rupert Firth 认为口头表达涉及对所指对象态度的表达,并且后来美国社会语言学家William Labove 和Joshua Waletzky 也提出了(口头)叙事文体涉及情感的一面。
之后,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家James Martin 为代表的悉尼学派另辟蹊径,创立了一个以词汇分析为主的评价系统,用于分析说话者或写作者如何运用具体评价形式传达自己的观点及立场,即评价理论。
该理论自问世以来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文章对国内评价理论研究进行回顾,阐述国内评价理论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评价理论研究提供启示。
二、评价理论国内研究以“评价理论”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相关文献,发现国内相关研究十分丰富。
具体来讲,现有研究涉及评价理论的理论研究、评价理论与文学、翻译、哲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评价理论在不同语篇类型中的应用研究以及评价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评价理论的理论研究对评价理论的理论研究包括对评价理论的受众解读及对组篇机制的研究上。
王伟(2014)[1]在提出表达到接受的视角转换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将这一视角与评价系统态度资源的接受研究相结合,指出从对话性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对评价理论进行接受研究对丰富评价理论和该理论的实践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孙铭悦、张德禄(2015)[2]从语篇功能视角出发,探讨了组织评价意义的组篇机制,构建了一个包含不同层面的比较全面的评价组篇机制分析框架,并指出该框架反映了评价系统人际功能与语篇功能的互动关系,为评价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评价理论与文学、翻译、哲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国内外著名小说和诗歌的研究。
如,吕健(2012)[3]对朱自清的《背影》的不同英译本在描写父爱时所使用的态度资源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不同译者在处理态度资源时的不同方法,从而指出对原文的态度意义进行取舍可正面直接表达源语文本的态度意义。
框架效应研究
框架效应是指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决策受到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的心理现象。
在研究中,框架效应通常是指将同样的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给被试,进而观察他们的态度、感知和决策是否发生变化。
框架效应的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1.正面框架效应和负面框架效应:信息以正面或负面的方式呈现,对人们的态度和决策会有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正面框架(例如“成功率90%”)会使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和采取行动,而负面框架(例如“失败率10%”)会使人们更加谨慎和保守。
2.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通常比对同等程度的收益的好奇程度更强烈。
因此,负面框架的信息可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们更加谨慎和避免风险。
3.表述效应:相同的信息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呈现,如“成功率90%”与“失败率10%”,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可能会因为表述方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4.社会框架效应:框架效应的研究还涉及到社会问题和态度。
例如,在环保问题中,将行为的影响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呈现,可能会对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产生不同的效果。
框架效应研究旨在揭示人们的心理认知和决策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处理和决策行为的规律。
这些研究对广告、营销、风险沟通、政策制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反应的能力。
框架效应研究
组织行为学小组报告题目:框架效应理论及应用探究目录摘要 (1)一.框架效应文献综述 (2)1.1框架效应的概念 (2)1.2框架效应的种类 (2)1.2.1单向,双向框架效应 (2)1.2.2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特性框架效应与目的框架效应. 31.2.3外部框架效应和自我框架效应 (3)1.2.4延迟框架效应和加速框架效应 (4)1.3框架效应的理论解释 (4)1.4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 (5)1.4.1 材料因素 (5)1.4.2 认知需求 (6)1.4.3数学能力 (6)1.4.4 年龄、性别与性格 (7)二.关于框架效应的思考 (7)三.框架效应的应用 (9)实验设计 (11)参考文献 (12)摘要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文献综述、对文献的思考、应用和实验设计。
文献综述主要概述了前人对框架效应的研究概括,列出了研究框架和方向等。
第二部分则是在综述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对文献的自己思考,总结出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建立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我们第三部分阐述了具体利用框架效应的实际方式。
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实验来验证框架效应的存在。
一.框架效应文献综述1.1框架效应的概念传统的理性决策的恒定性原则认为若决策者是一个理性个体,则在面对同一问题的几个不同描述方式时,应该表现出相同的偏好。
然而,1981年,Kahneman 和Tversky利用“亚洲疾病问题”研究决策时发现,人们在决策时会受到备择方案描述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偏好反转的现象。
Kahneman和Tversky(1981)将这种由于描述方式的改变而导致对同一问题的备择方案产生的偏好转变的现象称为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1】。
决策框架是“决策者所拥有的有关动作、结果以及某一特定选择可能引发的有关情况的一系列概念”,它由问题形式、社会规范、习惯和决策者的性格特征决定。
近三十年来,随着风险决策研究的深入,对框架效应这种决策偏差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在不断延伸。
框架效应的应用研究及其应用技巧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Vol. 26, No. 12, 2230–2237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8.022302230 框架效应的应用研究及其应用技巧*李晓明1,2 谭 谱1(1湖南师范大学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2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长沙 410081)摘 要 个体的决策及偏好常会因信息的表达方式而变, 研究者将这种违背期望效用理论不变性的现象称之为“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体现了人类非理性决策的普遍性, 也为合理利用人类的决策特点以干预其决策行为提供了重要契机。
本文总结了框架效应在健康行为、市场营销及环保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着重分析了数量信息的表达技巧, 如风险信息的呈现、数量单位的选择以及图形的物理属性设计, 旨在探讨如何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变化信息呈现方式以实现对人类决策行为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框架效应; 图形框架效应; 损失框架; 收益框架; 信息表征 分类号 B849:C91 1 框架效应的概念及分类 个体的决策及偏好常会因信息的表达方式而发生变化, 该现象被称为框架效应(f r a m i n g effect)。
Tversky 和Kahneman (1981)基于“亚洲疾病问题”发现, 个体的风险偏好依赖于问题的描述方式, 并由此提出框架效应。
该概念自提出至今, 一直是决策研究者及实践者关注的热点。
框架效应涉及范围广泛, 经典的分类是由Levin, Schneider 和Gaeth (1998)所提出的三类框架效应:风险选择框架效应(risky choice framing effect)、特征框架效应(attribute framing effect)和目标框架效应(goal framing effect)。
风险选择框架效应关注于当分别从损失或收益方面来描述某一风险信息时, 个体承担风险的意愿会如何变化。
框定效应的研究综述
第三,以往的一些研究没有明确说明框定的类型。
框定的类型是框定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风险框定效应、属性框 定效应和目标框定效应 3 种框定效应在被框定的对象、框定影响的对
象和该效应的典型测量方式 3 个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应该分别对待。
研究发现,目标框定产生的效应量最大,属性框定产生的效应量最小, 而风险框定产生的效应量居中。
04
框定效应的影响因素 认知需求
认知需求(NC)就是个体乐于进行思考的倾向。研究表明认知需求是一个稳定的人格变量,认知需 求得分高的人与得分低的人相比,对于书面信息给予更多的思考、分析,更深入地搜索信息,并且较少 地注意表面线索,因此很多研究者认为它是解释信息加工及其行为的不同成分的核心。 研究中也发现了框定与认知需求的交互作用,框定效应只出现在那些认知需求得分较低的被试中。 他们发现在收益情况下,认知需求得分低的被试对相关的框定很敏感;而在损失情况下,所有的被 试都会更加认真地思考,而较少受到框定的影响。
04
框定效应的影响因素
04
框定效应的影响因素
材料因素
研究发现,不同的材料要素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框定效应。要素主要包括:任务领域、 涉及数量、概率等。
在生命救助、公共财产、个人金钱这三个任务领域中发现存有不同程度的框定效应:当面对生命救助
问题的时候,被试表现出比其他两个任务领域更多的冒险偏好。 当改变材料中的涉及数量时,也引起框定效应的变化。在生命救助中,群体规模小于100时,框定效应消
04
框定效应的影响因素
数学能力
有些研究表明数学能力与框定效应之间存在关系,对自己的数学能力评价比较高的人较少地受到框
定效应的影响。而对于确实具有较高数学能力的群体,如:医生、金融顾问,虽然有时也受框定效 应的影响,但受影响程度明显要比一般被试群体小。在研究中,也发现了只有具有较高的认知需求 和较高的数学能力时,才能较好地避免受到框定效应的影响。
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研究的最新趋势
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研究的最新趋势作者:林春婷蒋柯来源:《心理研究》 2019年第4期林春婷1蒋柯2(1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成都610041;2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温州325035)摘要1982年,卡尼曼等人发现了风险决策中存在框架效应,即当人们面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表述时,会表现出决策偏好的逆转现象。
自此,框架效应成为风险决策中的热点。
研究框架效应并寻求其内在机制,是认识人类高级认知功能的理论进路,也是机器决策的实践基础。
首先,文章梳理了近年来关于框架效应的最新研究,即条件呈现方式、时间变量和基因等因素对人们决策偏好的影响。
其次,文章总结了这些最新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以及这些研究背后潜在的理论假设,综合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证据,概括出新近研究中存在的主要争议性问题,并分析了引起争议的可能原因。
最后,文章讨论了近年来框架效应的脑机制研究重点和未来的研究发展问题,并试图在进化心理学框架下,以功能主义假设来解释框架效应。
关键词风险决策;框架效应;预期理论;认知神经机制;进化心理学1框架效应的沿革与最新研究趋势风险决策(risk-decision)是指对于获得与损失以及它们之间联系的不确定性的决策(Kahneman&Tversky,1979)。
早期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应该完全遵循理性原则和不变性原则,根据利益最优化原则做出决策(Edwards,1954),这是一种只看到经济利益而没有考虑到人的心理感受的观点。
Kahneman和Tvershy通过“亚洲疾病问题”发现了“框架效应”(frameeffect),即面对相同绩效的不同表征形式,决策者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偏好选择,甚至做出相反的选择。
后继研究在框架效应的基础上拓展了研究范式、解释理论、影响变量等(Emily,Austin,Andrew,&Alexander,2016;李小平,2017;Valerieet.,2015)。
行为决策中框架效应研究新思路——从风险决策到跨期决策,从言语框架到图形框架
行为决策中框架效应研究新思路——从风险决策到跨期决策,
从言语框架到图形框架
刘扬;孙彦
【期刊名称】《心理科学进展》
【年(卷),期】2014(22)8
【摘要】框架效应是指对同一问题的等价描述却导致不同的决策偏好的现象,其作为一种明确的违背不变性原则的非理性偏差,一直是行为决策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
近年来,行为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转变,我们以自己的研究为基础,梳理了框架效应研究的几个新思路:首先,从研究领域来看,框架效应研究的焦点从最初的风险决策逐渐扩展至跨期决策;其次,从框架效应类型来看,出现了排除语言影响后更纯净的图形框架效应;再次,从框架效应的解释机制来看,研究者对经典的预期理论这一补偿性(计算)模型提出了质疑,更多地采用非补偿性模型解释,其中以齐当别
模型和模糊痕迹理论为代表。
最后,我们展望了框架效应的未来发展方向,期望本文
能给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推动国内框架效应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总页数】13页(P1205-1217)
【关键词】框架效应;风险决策;跨期决策;图形框架效应;齐当别模型;预期理论
【作者】刘扬;孙彦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
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9;C91
【相关文献】
1.时间压力对品牌决策中图形框架效应的影响 [J], 陈凤琦;毛伟宾
2.跨期决策中的框架效应 [J], 张立春;王筱璐
3.大学生风险决策行为中的动态框架效应 [J], 赵乐;刘豪
4.跨期决策中的图形框架效应实验探究 [J], 王磊
5.决策中的图形框架效应 [J], 孙彦;黄莉;刘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术论文中的理论框架发展与总结
学术论文中的理论框架发展与总结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学科的不断发展,理论框架在学术论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理论框架是指研究者在论文中使用的一种理论体系,用于解释研究问题的起因、机制和结果。
它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条理的框架,帮助研究者将现有的知识整合起来,并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学术论文中理论框架的发展与总结。
首先,理论框架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学术研究的早期阶段,研究者主要依赖于已有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
这些理论框架通常是由前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提出的,研究者通过对已有理论框架的运用和扩展,来解决新的研究问题。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研究者逐渐发现已有的理论框架无法完全解释新的研究问题。
因此,他们开始尝试提出新的理论框架,以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研究问题。
这种渐进的发展过程,推动了理论框架的不断演进和创新。
其次,理论框架的发展是多元化的。
随着学科的发展,不同的理论框架在学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理论框架可以来自于不同的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也可以来自于不同的研究方法,如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框架。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丰富了学术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思考的空间。
然而,理论框架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理论框架的选择和运用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研究者需要对不同的理论框架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判断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问题的理论框架。
其次,理论框架的发展需要研究者具备创新的思维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研究者需要能够对已有的理论框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创新性的拓展,从而提出新的理论框架。
最后,理论框架的发展需要研究者具备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
研究者需要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从而促进理论框架的发展和应用。
综上所述,学术论文中的理论框架发展与总结是一个渐进且多元化的过程。
框架理论在我国的研究: (1)
(三)高姆森发展
• 专门从事社会运动研究的美国学者高姆森可能是迄今引用框架
理论最重要的研究者, • 高姆森将框架的定义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界限之意,可引申 为对社会事件的规定,另一类则指人们用以诠释社会现象的 “架构”。由界限的定义来看,框架像是人们藉以观察世界的 镜头,凡属此镜头纳入的实景,都成为人们认知世界中的部分。 再由架构的定义来看,人们藉由框架来建构意义,以了解社会 事件发生的愿意与脉络。前者代表了取材的范围,后者则显示
的影响、对信息的价值判断态度以及行为反映的影响。
• 心理学上“框架效应”。 • 称为框架效果并不是绝对的,只有在与受众框架互动的过 程中,透过受众框架的过滤才能发挥其效果。
(四)受众框架
• 受众个人接受和处理大众传播信息的认知结构和诠释规则。 • 围绕不同新闻事件所产生的各种舆论反应,实际上是大众 传播的新闻框架与受众框架相互作用的结果。
•
存储在人的记忆系统里。
• 认知“基模”即“诠释的框架”
2、框架效应:预期心理学视角 • 框架效应是凯尼曼(Kahneman) 特威尔斯基 (Tversky)决策研究中所考察现象之一,指
同一种资讯经由不同的表述会导致不同的选
择。
• 情景设想:假设发生了一场致命的传染病,该病可能导致 600人死亡。
意义的结构,是一种观察事物的世界观。
• 将框架理论引入新闻传播领域的是美国传播学者吉特林。 • 他认为框架是“关于存在着什么、发生了什么和有什么意
义这些问题上进行选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
框架是一个持续不变的认知、解释和陈述框式,也是选择、 强调和遗漏的稳定不变范式。通过这样的框架,符号的处 理者按常规来组织话语。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特定的新闻 报道,而是一种经过了抽象并且具有一般规律的处理方式。
衍生与应用:框架理论之回顾与展望
衍生与应用:框架理论之回顾与展望作者:郑丽婷来源:《广告大观·媒介》2019年第02期摘要:目前,国内学者大多将“框架”作为一种理论视角或研究方法,借此来研究具体的新闻事件,对“框架”的内涵并未有深入阐释。
本文将从框架概念的起源、框架研究的传播学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入手,在对框架理论进行详细阐释的基础上,分析国内研究现状,以期探究框架理论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框架理论; 框架分析; 本土化一、当前框架理论研究的现实困惑“框架”概念作为舶来品,从认知心理学和文化社会学中发轫,最初源自人类学家贝特森(Bateson,1955);遵循实证主义范式、将框架作为分析工具的研究占据绝大多数,往往导致对理论本身的研究和反思不足,聚焦框架理论本土化的相关研究更是屈指可数。
框架(frame)、架构(framing)虽在传播学领域中屡被提及,但时至今日,对于“框架是什么”“框架分析是一种怎样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学界仍然无法达成共识。
作为一个舶来品,框架在传播学视野下所带有的多学科特征,在为框架的发展提供可能的同时,也对理论体系的清晰完整化造成了阻碍。
二、框架理论的起源(一)源于心理学的框架概念心理学领域的“框架”概念最早可能来自于英裔美国心理学家贝特森《一个关于玩耍和幻想的理论》一文,他把“框架”描述为“制作信息和理解信息的一套特定规则”。
(二)源于社会学的框架概念1974年,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Owen Goffman)从微观社会学角度提出了“框架"(frame)这一命题:“我认为,对一个情境的定义,是建立在支配事件的组织原则与对事件的主观参与相一致的前提下。
我用框架一词指称这些我能够识别的基本元素。
”他强调框架的情景定义——人们正是依据习得的经验来对情境进行定义并采取行动的。
戈夫曼所讲的“框架”实际上来自内化了的社会规范,一种自我化的情境定义。
”三、国内研究现状(一)最早研究及数量变化张克旭,臧海群于1999年最早以框架理论为关键词发表期刊文章,厦门大学马志娟最早于2006年发表与框架理论相关的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评价倾向框架效应理论及其拓展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陈文华, 贾秀芬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浙江宁波,315211
刊名:
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10,(47)
被引用次数:0次
1.Han,S.Lerner,J.S.Kehner,D Feelings and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The appraisal-tendency framework 2007
2.Lerner,J.S.Gonzalez,R.M.Small,D.A.Fischhoff,B Effects of fear and anger on perceived risks of terrorism:A national field experiment 2003
3.Lemer,J.S.SmalI,D.A.Loewenstein,G Heart strings and purse strings:Effects of emotions on economic transactions 2004
4.Goldberg,J.H.Lerner,J.S.Tetlock,P.E Rage and reason:the psychology of the intuitive prosecutor 1999
5.Lerner,J.S.Kehner,D Fear,anger,and risk 2001
6.Lerner,J.S.Tiedens,L.Z Portrait of the angry decision maker:How appraisal tendencies shape anger's influence on cognition 2006
7.Small,D.A.Lerner,J.S Emotional politics:Personal sadness and anger shape public welfare preferences 2008(2)
8.J.Frank Yates Emotion Appraisal Tendencies and Carryover:How,Why,and._Therefore 2007(3)
9.Baba Shiv Emotions,Decisions,and the Brain 2007(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szk201047200.aspx
授权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zgkxjsdx),授权号:b6fa3086-93e7-4773-a23c-9ea600fe7d70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