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研究(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研究(一)
摘要]在当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践中,最令人困惑与难解的问题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近年来更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大讨论热潮。本文通过工作实践经验,提出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和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对策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
(一)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中的流失
1.处置固定的资产不入账。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擅自处理更新改造拆换下来的固定资产,但收入不入账。
2.应收账款不入账。有的企业不积极追收应收账款,达到三年即做坏账处理,而实际上已经收回。有的企业收回三年以上、已做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时不入账,形成体外循环,化公为私。
3.通过投资转移资金。有的国有企业将资金投入民营或非关联企业,最后借口对方企业经营失败,让对方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确认为投资损失,无法收回,造成“合法”流失。
4.担保中的流失。有的企业利用国有资产、国有企业信誉为民营企业担保。赚了钱就归民营企业,亏损了就由国有企业承担债务。
5.国有企业购销环节的流失。企业购销人员在采购过程中,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索要回扣;在销售过程中,为赚取佣金,低价销售。6.在工程承包过程中,干预招投标。对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睁一只
眼、闭一只眼”,造成大量“豆腐渣工程”,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建设项目严重超预算,随意增加工程项目和工程量,超支工程款。
7.私设“小金库”。现在相当多的企业存在“账外资产”或“账外收入”。这些资产和收入,往往不进财务大账,私设“小金库”,以奖金、福利的名义私分国有资产。
8.偷漏国家税款。有的企业“账外收入”不进财务大账,偷漏流转税、所得税。收入直接抵减支出,偷漏国家税款。
9.利用虚假发票报销,虚列成本。利用假发票,或者虚开发票报销。在成本中虚列费用,将民营企业、关联公司的费用拿到国有企业报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10.高管渎职、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流失。企业高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利用职权,侵吞国有资产。有些国有企业经营者受其经营管理能力所限,使得企业连年亏损,甚至破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企业改制重组、产权转让过程中的流失
1.财产清查不彻底。在企业改制准备阶段,必须进行彻底的财产清查。由于部分企业领导更换频繁,致使无法对企业历史形成的资产和负债情况进行:真实、完整的反映;或者只将账面原值作为清查值,使得一定的账外资产无法纳入改制范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资产评估不规范。资产:评估不规范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评估委托程序不规范,有些单位既是评估委托方,又是资产受让方,直接操
纵评估结果:二是评估人员因自身利益驱动,或者被“收买”,私下交易,人为低估资产价值;三是评估操作程序不规范,直接由企业自行清点资产,对企业隐瞒的资产未经评估:四是评估方法失当,往往只用一种方法,缺乏不同方法之间的相互印证、比较;五是任意提取各种准备:六是以部分资产代替整体资产评估,不考虑无形资产的价值,以有形资产代替企业总资产。
3.资产剥离不严格。迁就或片面考虑受让人的利益,将不属于剥离范围的资产连同剥离资产一并从企业净资产中剥离,人为缩小转制企业的净资产,对剥离出来的资产不及时同企业签订委托管理协议,结果被转制企业无偿占用;对企业原来使用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未根据实际情况按规定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租赁或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手续,可保留划拨用地的未报批或超期使用,使土地处于无偿使用状态,土地资产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国家权益被侵占。
4.产权交易不透明。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买卖双方在谈判过程中始终一对一讨论,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甚至会出现个别暗箱操作,私下交易,将国家利益拱手让人。
5.执行优惠政策不规范。在出售企业过程中,不按规定,对购买方给予大量优惠,将部分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或设置不合理的优惠股或是配送股;职工安置费用从产权转让金额中抵减;有的随意减免原企业的债务及担保责任。对企业的产权转让、承包、租赁收入清缴不力,导致国有资产收益不得实现。
6.逃废债务。部分企业借改制、重组的机会,逃废大量债务,特别是银行债务,使得国家金融债权无法收回,造成国家信贷资产流失。(三)隐性国有资产流失
1.“三产”企业无偿占用国有资产。一些国有企业为了安排子女、家属就业,投入一定的资金、技术、物资开办大集体等各类“三产”产业,或让出适销对路产品的经营权给“三产”公司,或将国有企业的某个车间整建制地划出成为“三产”公司,或者为没有产权关系的“三产”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在进行这些产权转移程序时,仅凭协商或领导意见确定,手续不全,资产转移无账可查,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2.国企“寄生公司”侵吞国有资产及其收益。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高利润企业,把主营业务中高收益部分独立出来,由企业领导、员工私人投资成立“民营”公司经营,从中获取的高额利润就成了职工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福利”。
3.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失。一是企业自行研制新技术取得的无形资产未按规定入账,虽然这些新技术已为企业所拥有和使用,并带来经济效益,但由于未入账,致使总资产中少了无形资产这一块;二是在出售、转让技术,尤其是转让技术与提供技术服务同步进行时,往往忽视技术本身的价值,搞低价出售、转让技术和技术服务;三是在对外技术服务、学术交流、接待参观访问中无意泄密,把所掌握的技术秘密或内部事项提供给其他企业,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损失;四是在企业整体转让时,将“商誉”无形资产忽略不计,只计算实物资产。
(四)有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不当行政行为造成流失
国有资产运营或监督、管理机构等在行使出资权、监督权、管理权时,越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或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不当行政行为,造成企业决策失误、经营不善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