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常用的分类 型号 弯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常用的分类
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
(一)按轧制外形分
(1)光面钢筋:I级钢筋(Q235钢钢筋)均轧制为光面圆形截面,供应形式有盘圆,直径不大于10mm,长度为6m~12m。
(2)带肋钢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种,一般Ⅱ、Ⅲ级钢筋轧制成人字形,Ⅳ级钢筋轧制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3)钢线(分低碳钢丝和碳素钢丝两种)及钢绞线。
(4)冷轧扭钢筋:经冷轧并冷扭成型。
(二)按直径大小分
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
(三)按力学性能分
Ⅰ级钢筋(235/370级);Ⅱ级钢筋(335/510级);Ⅲ级钢筋(370/570)和Ⅳ级钢筋(540/835)
(四)按生产工艺分
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
(五)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发生变化,在施工配料中不能公根据施工图所示尺寸下料;必须考虑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因素,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平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的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的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箍筋下料长度=外皮周长尺寸+箍筋调整值
计算钢筋造价时,则按照上述计算公式不扣减弯曲调整值即可。钢筋如有接长,则另加搭接长度。
一、单个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钢筋弯钩有三种形式: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说明:(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
设D为圆弧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Lp为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并根据规定取值D=2.5d,Lp=3d,则单个弯钩增加长度如表2-9。
弯钩角度α180°135°90°
弯钩增长公式Lz1.071D+0.57d+Lp0.678D+0.178d+Lp0.285D-0.215d+Lp
弯钩增加长度6.25d4.9d3.5d
表2-9单个弯钩增加长度1
注:某些施工或预算手册中的弯钩增加长度公式为:
弯钩角度α180°135°90°
弯钩增长公式Lz3d+-2.25d3d+-2.25d3d+-2.25d
弯钩增加长度6.25d4.9d3.5d
表2-9单个弯钩增加长度2
二、钢筋弯曲调整值
由于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只有轴线长度不变。因弯曲处形成圆弧,而设计图中注明的量度尺寸一般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外包尺寸和钢筋轴线长度(下料尺寸)之间存在一个差值,即弯曲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如图2-29示。两者之间的差值叫弯曲调整值,量度尺寸-下料尺寸=弯曲调整值或
下料尺寸=量度尺寸-弯曲调整值
弯折角度α弯曲调整值公式弯曲直径D取值弯曲调整值
30°0.006D+0.274dD=4d0.298d
D=5d0.304d
45°0.022D+0.436dD=4d0.52d
D=5d0.55d
60°0.053D+0.631dD=4d0.85d
D=5d0.9d
90°0.215D+1.215dD=4d2.08d
D=5d2.29d
135°0.236D+1.65dD=4d2.59d
D=5d2.83d
表2-10钢筋弯折时的弯曲调整值1
弯起角度α弯曲调整值公式弯曲直径D取值弯曲调整值
30°0.012D+0.28dD=4d0.33d
D=5d0.34d
45°0.043D+0.457dD=4d0.63d
D=5d0.67d
60°0.108D+0.685dD=4d1.12d
D=5d1.23d
表2-10弯起钢筋的弯曲调整值2
注:由于在实际施工操作时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按有关规定的最小弯曲调整值取用,有时稍有偏大取值,有时也可能略有偏小取值;也有成型工具性能不一定满足规定要求等。因此,除按有关计算方法计算弯曲调整值之外,还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或操作经验确定。
三、箍筋弯钩规定及增加长度取值
(1)箍筋弯钩规定
用I级钢筋或冷拨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A、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B、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于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对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10d (d为箍筋直径)。
对于无抗震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按90°/180°或90°/90°形式加工;对于有抗震要求或受扭的结构可按135°/135°形式加工。
参考资料:引自鬼冢的鬼窝
一、
识图和审图
在施工技术管理中的第一步就是识图,因为图纸是现场施工的依据,识图要充分了解设计者的意图,找出图纸中出现的问题。
1.识图阶段,程序如下:
1)
先粗后细:先看平面、立面、剖面,再看细部的做法。
2)
先小后大:先看小样,后看大样。
3)
先建筑后结构:先看建筑图,后看结构图,要核对建筑图和结构图的轴线位置是否相符,有无矛盾。
4)
先一般,后特殊:先看一般部位和要求,再看特殊部位和要求。
5)
图纸和说明综合:图纸和总说明及图中的细部部位要结合起来看,注意图纸和说明有无矛盾,规定是否明确,要求是否可行。
6)
土建和安装结合:先看土建图时要参看安装图,在安装图上有的,土建图上有没有表示,尤其是予埋件、予留洞,尺寸更要核对清楚。
7)
图纸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熟悉图纸的同时要考虑施工条件能否满足设计要求,设计图纸和现场情况是否吻合,设计图纸同施工作业、规范有无矛盾等。
8)
在读懂图的基础上,边看边做好记录。
2.审图阶段
尽量将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发现在图纸会审阶段,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业主提供图纸与正式施工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而且经常出现图纸不能一次出全的情况,只能边施工边熟悉后续图纸,这给我们的审图、发现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土建的技术负责人员审图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工程图纸、设计说明及技术文件是否齐全、清楚、明确。
2)
建筑结构图与其他专业图纸之间是否有重大遗漏、差错和矛盾,所用的标准图与设计图有无矛盾。
3)
全部图纸的主要尺寸、位置、标高、轴线是否相符,说明是否齐全、清楚、准确。
4)
工程结构在施工中有无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对安全施工有无影响。
5)
结构方案和形式,是否能适应企业设备生产能力。
6)
基础设计和地质构造有无问题,设计规定与施工现场情况是否相符。
7)
外墙饰面与外墙门窗、室内天花高度与设备的管道、外墙的留洞与设备口洞、屋面防水与屋面的设备基础之间有无矛盾。
3.解决问题
1)
对于图纸中出现的与设计有关的问题,最好在和设计人员联系解决之前,根据现场的情况自己先有一个可行的处理方案,在向设计人员提出问题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方案,供设计人员参考,这样能缩短处理问题的时间。
2)
在和设计人员的交流过程中,作为施工方的技术人员要认真听取设计关于图纸的说明解释,深入了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