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耳的解剖和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蜗管:
横切面为三角形
上壁:前庭膜 外壁:螺旋韧带 下壁:螺旋缘和基底膜
•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又名Corti器
听觉感受器的 主要部分
内毛细胞
盖膜
外毛细胞
支柱细胞
CORTI器的运行机制
CORTI器的运行示意图
内耳的血供:
主要来自迷路动脉
听觉生理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
•听觉 •平衡觉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岩下沟(外展神经和岩下窦)
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并发岩尖炎
外三 展叉 神神 经经 麻痛 痹
岩部与鳞部相邻
鼓膜张肌半管:居上 咽鼓管半管:居下
四、岩部 (petrous portion)
内耳道 (internal acoustic meatus)
位于岩骨内,有面神经、听神经、中间神经及迷路动、静脉通过 平均长约 10mm, 垂直径平均 5.9mm
神经:下颌神经耳颞支、迷走神经耳支、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等 血管: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和上颌动脉 淋巴引流:耳廓周围淋巴结。
外耳的解剖
外耳道
中耳的解剖
中耳 (middle ear)
鼓室
咽鼓管
Tympanic cavity Pharyngotympanic
tube
鼓窦
Tympanic antrum
乳突
与颈内动脉相隔
后壁:
鼓窦入口
aditus
外半规管凸
砧骨窝
Incudial fossa
锥隆起
Pyramidal eminence
上壁:即鼓室盖和鼓窦盖,隔开鼓室、 鼓窦和颅中窝
下壁:与颈静脉球相隔
听骨:
ossicula
听骨链
ossicula chain
锤骨
malleus
砧骨
incus
镫骨
stapes
乳突mastoid process
出生时未发育,2岁后始由鼓窦向乳突部发展
乳突分型
气化型,占80% 板障型 硬化型 混合型
内耳解剖
• 骨迷路:前庭、骨半规管、耳蜗
• 膜迷路: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
及膜蜗管
• 内耳的血管:主要来自迷路动脉
• 内耳(inner ear)
从组织学上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按解剖和功能可以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个部分
骨迷路
bony labyrinth
• 前庭 (vestibule)
位于耳蜗和半规管之间,前下部借一椭圆孔与耳蜗相通,后 上为三个骨半规管的五个开口,前庭腔内为椭圆隐窝和球隐 窝,容纳椭圆囊和球囊
• 骨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
每侧有三个半规管,位于前庭的后上方,互相成直角;依 其在空间的位置分别称外、上、后半规管。上、后半规管 单脚连合成总脚,三个半规管由五孔与前庭相通
内壁:
鼓岬: 耳蜗底周; promontory 鼓室神经丛
前庭窗: 面积3. 2mm2 ; Vestibular 为镫骨足板和 window 环韧带封闭 蜗窗: 面积2mm2 ; Cochlar 为圆窗膜封闭
window
面神经管凸
匙突 Cochleariform process
前壁:
上部
下部
鼓膜张肌半管开口 咽鼓管鼓室口
Mastoid process
上鼓室
鼓 室
中鼓室
下鼓室
外壁:
鼓室六壁
鼓膜
Tympanic membrane
松弛部 Pars flaccida
紧张部 Pars tensa
上皮层
鼓膜分层
纤维组织层 粘膜层
鼓膜的解剖标志: 脐(umbo) 锤骨短突 锤骨柄
锤骨前襞 锤骨后襞
光锥 (cone of reflected light)
•圆窗:缓冲作用
外耳和中耳的听觉生理
中耳的生理功能
•鼓室肌:鼓膜张肌紧张鼓膜;镫骨肌牵引镫骨头向后,
足板前部外跷,内淋巴压力减低。二肌相互作 用,可防止或减轻耳蜗受损。
•咽鼓管: 1、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
2、引流作用; 3、防声作用; 4、防止逆行感染。
耳蜗的生理功能:
•感音功能; •对声音信息编码
• 由膜管和膜囊组成,借细小网状纤维束悬浮于外淋巴液中, 自成一密闭系统,称内淋巴系统。可分为椭圆囊、球囊、 膜半规管及膜蜗管,各部相互连通。膜迷路内包含司平衡 和听觉的结构,包括位觉斑、壶腹嵴、内淋巴囊和膜蜗管。
椭圆囊和球囊内有位觉斑:
•椭圆囊斑 •球囊斑
支柱细胞 毛细胞:耳石膜
•膜半规管:
内有横位镰状隆起,即壶腹嵴
又称岩锥(petrous pyramid) 一底一尖三面3缘,内藏听觉和平衡器官 前面:颅中窝后部 内侧有三叉神经压迹:容纳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 由此压迹向外有:
岩浅大神经沟:内侧,内容岩大浅神经 岩浅小神经沟:外侧, 内容岩小浅神经 弓状隆起(arcuate eminence):上半规管位于其下方 鼓室盖(tympanic tegment):其下为鼓室
➢乳突孔:贯穿骨内外,乳突导血管通过 乳突切迹(mastoid notch):乳突尖侧,二腹肌后腹附着 乙状沟(sigmoid sulcus):位于乳突内侧的弯曲深沟,乙状窦位于 其中。
鳞部 乳突部 鼓部
Pars squamosa Mastoid portion Tympanic portion
四、岩部 (petrous portion)
岩骨内面观
四、岩部 (petrous portion)
后面: 颅后窝前壁 由岩上窦、岩下窦、乙状窦三个静脉窦围成的 三角形骨面
内耳门(内耳道 internal acoustic porus)
向外通入内耳道 后外有薄骨板遮盖的裂隙 含前庭小管外后有外口有 内淋巴囊
四、岩部 (petrous portion)
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tube
外1/3为骨部 成人长35mm
内2/3为软骨部
小儿咽鼓管接近水平,管腔短,内径宽, 感染较易经此侵入鼓室
鼓窦tympanic antrum
出生即存在
颅中窝
乳突气房
鼓 室 盖
鼓窦
鼓窦入口
上鼓室
内壁:外半规管凸、面神经管凸 外壁:乳突皮层,外耳道上三角
行波学说
耳蜗内的听觉形成机制
自内耳到大脑的听觉信号通路
根据正常耳蜗的工作机理,人们设 计了可以使极重度以上耳聋的病人能够 听到声音的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的电极直接刺激螺旋神经节
植入到鼓阶内 的人工耳蜗的 电极
鼓阶内的人工耳蜗电极将刺激传入大脑
我省首例人工耳蜗植入者,现已进入普通小
平衡生理
外耳的解剖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软骨无神经支配,但有神经随血管供应软骨膜
外耳的解剖
外耳道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 S形弯曲 长2.5-3.5cm
软骨部:外1/3
外耳道软骨切迹:Santorini 裂,系与腮腺相连的通道。
骨部:内2/3
一岁以下婴儿全为软骨
下面: 颅底底面一部分
前内窝:颈动脉管外口(颈内动脉和颈内动脉神
经从)
颈鼓小管 内前方:腭帆提肌附丽
后外窝:颈静脉窝(颈静脉球)
顶部:乳突小管(迷走神经耳支) 内侧:深凹: 舌咽神经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神经节
凹底: 蜗小管外口
鼓室小管
岩 部
四、岩部 (petrous portion)
岩上沟(岩上窦):位于岩部上缘
鼓室肌肉:
鼓膜张肌 三叉神经下颌支支配,牵拉锤骨柄向内, 增加鼓膜张力
镫骨肌 面神经支配,牵拉镫骨头向后,以后缘为 支点,前缘外跷,减少内耳压力
鼓室血管
动脉来自颈外动脉 静脉流入翼静脉丛和岩上窦
鼓室神经
鼓室丛:鼓岬表面,司鼓室、咽鼓管、乳突气房粘膜感觉 鼓索神经(chorda tympani nerve):司舌前2/3的味觉
二、鼓部(tympanic portion):
➢ “U”形骨板 :构成骨性外耳道的前、下和部分后壁
➢ 鼓沟(tympanic sulcus):内端窄沟,鼓膜边缘的纤维软骨环附着 处
鼓切迹:又名Rivinus切迹,此处无骨沟、纤维软骨环
三、乳突部 (mastoid portion):
➢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附着
中耳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声阻抗匹配作用,使液体对 声波传播的高阻抗与空气较低的声阻抗得到匹配,将 空气中声波振动能量高效率传入内耳淋巴液中。 •鼓膜:鼓膜表面声压传到镫骨足板可增加17倍 •听骨链:听骨链的杠杆作用可使声压自锤骨柄传至前庭窗时
增加1.3倍。 故声波经鼓膜、听骨链达镫骨足板共提高了1.3*17=22.1倍, 相当于声压级27dB
耳科学 第一节
耳的解剖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耳鼻咽喉科 冯永
颞骨的解剖
颞骨是人体最复杂的骨之一,构成 颅底和侧壁的一部分。
颞骨的解剖
颞骨
一、鳞部 (squamous portion):
➢内面:略凹,有脑压迹脑膜中动脉沟
➢外面:略凸,有颞中动脉沟、颞线(颞肌下缘,颅中窝硬脑膜平面)、 道上棘、道上三角区(鼓窦标志)
•空气传导,简称气导 •骨传导,简称骨导
气导过程:
声波
锤骨 砧骨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镫骨 前庭窗 外、内淋巴 螺旋器 听神经 听觉中枢
空气振动
传声变压
液体波动
感音 神经冲动 综合分析
(外耳)
(中耳)
(内耳)
(迷路后)(大脑皮层)
骨传导
移动式骨导
压缩式骨导
外耳的生理功能: •收集声波 •协同集声 •对3000Hz声音起最佳共振作用
• 耳蜗(cochlea)
位于前庭的前部,形似蜗牛壳,主要由中央的蜗轴和周围 的骨蜗管组成。骨蜗管旋绕蜗轴2.5~2.75周,底周相当于 鼓岬。骨蜗管内共有三个管腔:上方者名前庭阶,自前庭 开始;中间为膜蜗管,又名中阶,系膜迷路;下方者名鼓 阶,起自蜗窗,为蜗窗膜所封闭。
膜迷路
membranous labyrinth
前庭
人体平衡
视觉
本体感觉
•半规管:感受正负角加速度的刺激
•球囊、椭圆囊:感受直线加速度,
维持静态平衡
五、 茎突(styloid process)
毗邻
颞骨鼓部下面,茎乳孔(茎突与乳突间,面神经由 此出颅)前方,伸向前下方 细长形,长短不一,平均长约2.5cm
远端肌肉附着
茎突咽肌 茎突舌肌 茎突舌骨肌 茎突舌骨韧带:若部分骨化——茎突过长症 茎突下颌韧带:全部骨化——茎突舌骨韧带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